第351章 武道之極

字數:3738   加入書籤

A+A-


    賀蘭落雲聽得一頭霧水,望向流雲的眸光更加迷惘,賀蘭容若一擊敲在他頭上,道:“你這癡兒,這絕世的武道難道是你現在想就能想明白的。”

    賀蘭容若卻不顧他的感受,自顧自的道:“丹息術大成者散功會引發兆,乃是人之陰陽之息與地元息相吸引排斥所致,常見者雷光大作,武道稱之為人感應,實則也不脫乎陰陽之理,然而在武招中直接運用地元息卻是千百年來武者追求武道的極致。”

    陳氏驚神訣與鬼佬的山河一刀斬雖然超越人的極限能引發雷光兆,但是殘敵卻也噬己,根本不是實用的武招,偶爾唬唬人也可以,多出兩招,自己卻要先死翹翹。”徑望著賀蘭落雲,問道:“你可想知道山河一刀斬如何引發兆?”

    山河一刀斬是師成名絕技,在域間廣為流傳,卻無人得見,賀蘭容若忙不迭的點頭。

    賀蘭容若笑道:“鬼佬能耐也不是凡人能及,橫刀下挫,至純陰陽丹息可從刀尖旋出,互生互逐又互滅,丹息旋如太極,自然引發地元息,刀尖處化出雷光,如龍奔出,刀前百丈莫能擋也。”

    賀蘭容若想了一想,又道,“也不是不能擋,隻要地元息發動之前,將他從刀尖釋出的丹息吸納進入體內化去即可,隻是化去第一招,再無力接他第二招,這老鬼,人間偷壽活了一百多年,世間有誰能輕鬆化他的丹力?”

    賀蘭落雲道:“當年陳規逐我族人至陰南麓,師使出山河一刀斬,刀首五彩光龍突出,正當刀前千名漢軍武士盡成齏粉,漢軍心驚膽寒,一潰百裏而不能止,呼蘭遂免滅族之禍。”

    賀蘭容若喈喈怪笑,道:“百年前,老鬼尚不能在使出山河一刀斬後還留有餘力,隻要漢軍不被嚇破膽,一擁而上,就能將鬼佬剁成肉醬,哈哈,鬼佬還是慣於虛張聲勢的。”

    師褚師端在呼蘭族人眼中有如神一樣的存在,賀蘭落雲自然不敢接大伯的話,聽他話中的意思,卻是徐汝愚有可能超越師,道:“徐汝愚不過爾爾,焉有可能超越師?”

    賀蘭容若“吱”的笑出聲來,道:“徐汝愚焉能容你窺,不定那不過他的施妙計而已?”

    焉有什麽計策?”

    賀蘭容若冷笑幾聲,道:“大公子將淶水北岸的遊騎盡數撤掉卻不是假?”

    徐汝愚去範陽對我等有利,不如讓出路來,南岸卻有遊騎盯住他們的船隊。”

    賀蘭容若擤了一把鼻頭,道:“盯住他們的船隊有屁用,等你們想出法子來對付他們的船隊,範陽城裏該走的人早從北岸走到門去了。”

    賀蘭落雲訝然驚叫:“啊,他們怎麽敢走陸路?”

    你們以為他們不敢,他們偏走了,你們又能奈何他何?”

    我先回去向大公子報信。”

    賀蘭容若抓住他的手,道:“事已至此,也不可能再壞,你急什麽急?”又道,“你還未聽我徐汝愚為何能超越那鬼佬。”

    驚神訣原來也是丹息釋出體外才會陰陽相逐相滅旋擰互生,然而徐汝愚因緣巧合,體內丹息卻先陰陽旋擰,所以武道在他手裏才最有可能突破前人的極限。不然,他憑什麽在這樣的年紀就達到宗師級的修為?鬼佬若是在此,一定會忍不住要出手將徐汝愚擄回陰山去,慢慢將徐汝愚解剖了來研究旋擰丹息的秘密。”

    賀蘭落雲忍不住笑道:“大伯心裏就不想?”

    賀蘭容若幹笑了兩聲,道:“就一個徐汝愚,我已是不敵,何況他們一行人中還有樊文龍、梅映雪這樣的高手。”伸唇舔了舔上唇,臉色一陣潮紅一陣鐵青,變了數變,最終灰敗如土,好像這才將那個誘人的念頭從腦海裏驅除掉,歎了一口氣,垂頭喪氣的坐在跛馬上,又回複到剛才那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範陽東北平野,百餘精銳騎士擁著一乘馬車靜立在肆虐的大風裏,風裏裹著沙砂迎麵砸來,百餘騎士卻眥目欲裂而睜睛不避。

    或許隻有這樣才能將眼中的濕潤吹幹。

    蔡裕華穿著明光鐵甲,提著長戟,一臉焦灼的望著西邊,直到地平線上湧出數百騎奔馳的戰馬,蔡裕華肅然的神色才稍稍一緩,望見眾人簇擁下馳來的徐汝愚,蔡裕華策馬迎了上去,及至眾人身前,翻身下馬,單膝跪下,大聲呼道:“範陽蔡裕華恭迎大人回門。”

    徐汝愚下馬將蔡裕華攙起來,道:“你我非外人,無需多禮。”

    蔡裕華大聲道:“蔡裕華自出範陽城始,便是江寧之人,日後謹領江寧令製,不僅蔡裕華一人,範陽遷至江寧數萬眾皆如此。”到最後,聲音已是哽咽不能成聲,從懷中掏出一封信,捧著遞到徐汝愚麵前,道:“北靜郡王讓我帶給大人的手書。”

    徐汝愚將信納入懷中,長長歎息不已,向蔡裕華問道:“舅父他還有什麽交待?”

    蔡裕華道:“北靜郡王隻大人自有安排,已無需他多言了。”

    徐汝愚默然無語,騎上馬,經過馬車時,望了一眼,似乎看透裏麵的東西,沒有問什麽徑直策馬向東馳去。百名騎士擁著馬車與眾人混為一隊隨在徐汝愚的身後向東馳去。

    尉潦一邊策馬,一邊盯著馬車,問道:“車隊不是昨日就出發了嗎,怎麽還有一輛馬車在此?”

    蔡裕華道:“景略不願離城,王爺將他擊昏,裝在馬車裏,一並帶出來。”

    尉潦想起昨日隻身阻道頸係紅巾的少年,嘴角露出難得的溫馨微笑,問道:“車隊出城,還算順利?”

    城裏眾人隻將視線盯住停在淶水上的船隊,車隊出城時,隻是往山裏而去,範陽軍民士氣應無礙,車隊由四千匹戰馬拖曳,此時不見敵情,差不多已到門了。”

    尉潦突然想起蔡裕華尚未知道別鶴老人殯的消息,訕訕笑了笑,策馬趕到騎隊前列,與樊文龍並駕齊驅。

    蔡裕華見蔡暉也避開自己,心裏奇怪,隻是此時心裏壓抑得很,不願與人多語,隻靜靜策馬跟在眾人背後,想起昨日王爺尋他的話:“英雄者,繼絕世,興滅國。此然,漢廷千載不絕之嗣(書友‘有何哉’語也),死義者易事耳,惟全軀以待他日興替者難。遷江寧,所擔者重,惟君勇毅可托大任。”蔡逸此話時,眼裏閃著絕然赴死堅毅的光芒。蔡裕華問他可與徐汝愚一見否,蔡逸搖了搖頭,道:“不見也無憾矣。”

    待到午時,騎隊偏向南馳至淶水岸邊。彭慕秋率領的船隊一直停在那裏,吸引呼蘭遊騎的注意力,也吸引範陽城裏軍民的吸引力。

    彭慕秋早已下令將於二百石的漕船鑿沉,徐汝愚率領五百精騎趕到淶水岸邊,人馬一齊上了空船,順著湍急的水勢驅舟往門而去,岸上也不留斥候。

    船至中途,樓慶之率領數十精騎出門,前來匯合,稟報車隊已經順利進入門城裏。從範陽城中撤離的人馬藏在昨日離城的車隊,那時徐汝愚率領騎隊正從範陽東北角的平野穿過,數萬人組成的龐大車隊就在騎隊與範陽之間的空隙穿過,數千匹腳力驚人的戰馬拖曳,行速雖及不上騎卒,卻也相當快捷,終在呼蘭鐵騎反應之前,先一步趕到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