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文明歸來 一

字數:4245   加入書籤

A+A-


    ()    與地球人類原始社會一樣,玄媧時期的河姆渡部落也有了自己的原始崇拜和圖騰。

    他們有自己的諸神,如給他們帶來火種、光明、溫暖的太陽神,帶來糧食、蔬果的農神,打敗異族入侵、帶來平安的戰神等等。

    玄媧親自擔任太陽神祭司一職,她還帶領全部落的青壯勞力,在福星山頂地球人紀念碑的遺址上,用巨石壘砌了一座高大的太陽神廟。

    在福澤大湖的岸邊,有一個常年供奉農神的祭壇。

    在牧野草原上,有一個神聖的駿馬塚。

    對於這一時期的河姆渡部落來說,駿馬就是戰神的化生。

    所以牧場上死去的馬匹是不允許食用的,而是以很高的規格落葬於駿馬塚。

    戰神祭壇就建在駿馬塚所在的山坡上,祭壇頂部供奉著一個很特別的神物,它是當年在與“圈輪兵團”戰鬥死去的一匹戰馬的頭骨。

    不知那一位建造者突發奇想,在頭骨的兩邊各放了一塊不規則的紅色巨石,形成了飛馬裝的造型,很像千年以前盤古的坐騎神鳥青鸞。

    這個飛馬石雕,也成了福星山河姆渡部落玄媧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原始圖騰之一。

    每年春夏時節,是河姆渡部落部落盛大的祭祀月。

    祭祀祖先、供奉諸神,是這一時期的人類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的事情。

    河姆渡部落已經有了自己的總祭司,他由部落內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擔任。

    現在讓我們還是回到太陽神祭的現場吧。

    初夏火熱的陽光普照著大地,女祭司玄媧虔誠的跪在石板上,她咬破自己的指,把鮮血滴入盛著清水的陶缶裏,然後向太陽的方向平端著舉過頭頂。

    其意思是願意用自己的血液供奉太陽神靈,以祈求太陽神的佑護。

    總祭司代表神靈接過了陶缶,莊嚴的把它放在擺滿貢品的祭壇的央。

    然後點燃代表太陽火種的火把,在玄媧的頭頂上來回循環,嘴不停的祈禱著。

    這時從山頂一直延續到山下的河姆渡部落子民們,都朝著太陽的方向磕頭叩拜。

    四周的山野叢林一片靜寂,隻有總祭司悠長的祈禱聲在空曠的天地間回旋。

    部落總祭司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口耳相傳河姆渡部落飽經苦難的變遷史。

    每個篝火之夜的最後一項節目,總是由祭司老人用簡單的語言加誇張的動作,告訴人們他們祖先的來曆。

    其內容大體是河姆渡部落的祖先由上古神猿進化而來,在諸神的指引下,曆經冰山、地陷、洪水、沼澤、天火等無數苦難的磨礪,終於從仁慈的太陽神那獲取了驅走黑暗惡魔、帶來光明溫暖的火種,從而有了河姆渡部落幸福的今天。

    由於長期主持祭拜神靈的huó dòng,總祭司慢慢的有了職業病。

    他開始把自己看成是神的化身,代表諸神來佑護河姆渡部落的人類

    。既然是諸神之子,他當然就有預知吉凶的能力。

    所以在總祭司居住的草屋裏,最早的占卜術誕生了。

    在人類發展史,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占卜術。

    如印第安部落的水晶球、我國的易經八卦、歐洲的占星術等等。

    占卜師、星相師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氏族部落,曆來有著很崇高的地位,會受到整個部落的崇拜和供奉。

    地球早期明發展史神秘而荒誕的一幕,盡然如備份一般,在處於母係氏族的哥倫布星河姆渡部落那裏重新上演。

    老祭司剛開始可能還隻是無聊的時候,弄幾塊獸骨、龜甲耍著玩。

    不知是偶然還是巧合,在很多次給部落的人們占卜時,都很準確的提前預測出吉凶來。

    於是部落裏來找他占卜的人越來越多,老祭司飄飄然對於自己的神秘能力也越來越自信。

    最初隻是治治病、驅驅邪,占卜一下婚配、出行等小事情。

    後來老祭司的名聲越來越大,連部落首領玄媧每與重大決策,如戰爭、外交、農時等,都要找老祭司去問問卦,預測一下。

    好在老祭司本身就是一位忠厚睿智的長者,或者真的有神靈保佑。

    每每按照占卜的結果去行事,河姆渡部落總能夠逢凶化吉、化雨為雲,從此進入了一個年年風調雨順,歲歲五湖來朝的原始盛世時代。

    牧敖和玄媧結婚後,在陽山北坡靠近牧野草原的森林裏,為玄媧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石結構的行宮,這也成了他們的愛屋。

    每次安排好部落相關事務後,玄媧都會騎上牧敖當初贈送的赤金馬,來牧野行宮住上幾日。

    等他們的長子倉頡出生後,在牧野行宮常住的日子就更多了。

    人們經常可以看到牧敖和玄媧在草原上策馬奔馳的身影,而跟在他們身後的會是千百匹彪悍、狂野的馬群。

    上古時期人類的秉性寬厚純潔、還沒有權威意識。

    所以當河姆渡部落的人們看到他們的首領和英雄如此幸福時,都感到由衷的開心和快樂。

    同時,也有更多的部落男女加入到這奔放、熱情草原愛情之。而牧敖、玄媧的牧野行宮,也成了他們的愛情驛站。

    倉頡是個非常神奇的孩子,他似乎有著關於前世的清晰記憶。

    一歲前不會發音的時候,他就愛對著蔚藍深遠的天空發呆,誰也搞不清楚這個繈褓的嬰兒在想些什麽。

    兩歲開始發音說話時,他講的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河姆渡方言的語言,沒人能夠聽的懂,包括他的父母。

    玄媧和牧敖非常擔心,趕緊找來部落的大祭司為他占卜驅邪。

    幸虧大祭司宅心仁厚,沒有說什麽魔鬼附身或魔鬼使者之類的妄言。

    否則,性格剛烈的牧敖非把年幼的兒子丟到草原上喂狼不可。

    大祭司隻是說孩子小,長大後就好了。同時還給孩子取了個辟邪的名字,叫做“倉頡”,意思是豐收吉祥的意思。

    倉頡慢慢長大,除了還愛對天空發呆外,就是對身邊的人有說不完的話。

    他說的那麽專注,那麽認真,盡管沒人聽的懂他說了什麽,但已經沒有人懷疑他是胡言亂語。

    其,媽媽玄媧始終是小倉頡最忠實的聽眾。

    每一次隻要處理完部落實務,玄媧都會拉著兒子坐在草地上,微笑著傾聽幼小的兒子指畫腳的滔滔不絕。

    直到小倉頡累了,在她的懷裏安靜的睡去。

    其實,倉頡說的是陳僧、大衛盧時代的語言,也是河姆渡部落真正的母語。

    而他一直想告訴人們的,是地球人移民哥倫布行星的遙遠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