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亂花飛濺去
字數:3594 加入書籤
A+A-
。。。。。。
此情當可成古今,一時追憶也傷情,然其無人不盡羨,得此世間癡心人。唯望白雲舒卷處,流霄天際知無人,須臾成風應未盡,伊人一方蒹葭行。
縱可付命於知人,然深情處,更望知人長生矣,故朝辭心中,乃為如何使君郎長生,而非生死一日,就此而歸。
故借此與褐藍知,“ 連魂之祭為如墨長情,然吾願,君郎長生。”
前與阿婆之約,不過數月,受天罰之懲,亦未知幾何,命數短暫,故君郎之情美人受,然其不願使其連之,天妒英才。
來世如何,今不得知也。褐藍自知如此,相告此事,乃不願兩人不惜命。螻蟻苟且之,何況人命矣。
兩人不避所知之事,盡數道來,不想,忽有妙人入院來,笑問連魂為何之,輕言讀遍書萬卷,未聞此物世有知。
黛婭聞卿府事,一早忙來,未曾想,聽聞此事。其實,連魂世間無,褐藍深藏之,世代為禁口,非生死不知。
此間一問,不免驚起話中人,一時間,不知如何作答。然黛婭身係武氏,武氏乃為王,王累淵祭,恐就此與世人知,故而,淵祭之事萬不能與黛婭知曉。
然黛婭淺笑又言:“ 阿辭姐姐,聽聞你昨日身體不適,今我特來看你,剛聽聞你二人說其連魂之祭,不禁好奇,此為何物?”
續霞可續天下命,世間唯聞淵祭藏,連魂便為褐氏物,萬世隻為血脈傳。見續霞知淵祭,聞連魂曉褐氏,故黛婭若與武氏皇家說起,便露卿府隱事,屆時,亂事將行。
隻歎妙人武氏命,不能與相知,終為故人安,莫怪苦笑憐。
不能盡數相言之,便是破綻百出時,且妙人聰慧非愚者,是非真假定曉知。此以友相待,然不能以友相知,實為不幸,朝辭想及此處,不禁心頭一冷,咳嗽幾分。
妙人急扶其輕坐,“ 莫非是何大事,竟是黛婭也不能知曉,莫不是如此,怎使得姐姐如此緊張,倒是黛婭之過。”
最過不過武氏身,命數無緣淵祭族,縱是相遇難知處,恰如路人一麵之。李唐,褐氏,淵祭這三者之牽扯,已然於此間悄然而生,故而此間危機,縱難測,亦已尋來之。
倒是褐藍,見此機遇,忙言道:“ 何來大事之說,不過兩人談笑民間之傳,故你也未曾聽明,莫要胡說。況阿辭身子剛愈,怎會談及大事,還先使其休息,若你再擾,當心如墨大怒。”
話語急促,不似從前緩和,妙人一時不適,隻覺心中幾分堵塞,畢竟,相識十年久,情誼若酒深,然今日方覺,似有一寸之別。
“ 既乃傳說,為何不能聞?若為他事,為何不能知,於君心中,黛婭如此不為信矣?” 既是聰慧人,怎不知此二人之藏意,故而以此相問。
然於朝辭之心,待妙人如其妹,若不是其武氏之身,怎會如此相瞞。
阿辭一時無語,故而褐藍正欲與其解釋,忽有聲言:“ 世間百藥,界外千生,黛婭郡主未必知曉,既見阿辭無礙,便早日回府吧!”
三人回神,方見來者,竟乃褐藍梟。原是如墨早孤苦,大小之事由舅父,府中皆以長者敬,來去猶如自家中。黛婭見其來者,一聲莊主也喚之,莫敢不敬。
褐藍軻知其意,忙使黛婭離去,親自相送。
剩餘院中兩人,微微淺笑,示意而坐。褐藍梟非委婉之人,故而當即直言:“ 你身子不好,故阿婆臨別贈言,須你早歸,今入神都半月,可曾思其歸期?”
虛虛實實竟已半月之餘,未曾想時光匆色流去無痕,百日歸期似應於昨日,忽方明見已然亂花飛濺去。
然其今日卻,難思歸期矣,“ 此事阿辭會思之,況尚有半月,莊主莫令他人知,待歸期定,會相知。”
莊主其本意,非即刻歸去,乃使美人知,約有百日還。既為三月紅塵處,本有人間癡狂之,情緣未了歸不去,三千墨發流作織。褐藍梟何曾不明,自初見之時,朝辭與如墨,便再難割離,然其命數,百般弄人,若不早日一提,他日夢魘不醒,苦作兩處人。
“屆時早與我知,好親自送你。” 既乃隨褐藍梟入此紅塵,自當褐藍梟送其歸去,其也自然,故朝辭點頭,權當作數之約。
後談入此神都紅塵事,時有淺笑時歎然,不涉心中憂傷處,方臨殘花也猶然。始終乃長者,未常於朝辭處,況少年幾人,自有談笑,許久來,也僅今日之長談一番。
時色流去,不知已是幾何,美人歸去時,君郎正起身,家奴在旁,一一侍奉。門階處淺望,未曾入其中,隻見君郎垂柳墨發,三千流蘇,比畫中人,更勝幾分。
知朝辭前來,喚其至身側,輕言:“ 可否為君更衣一次,如尋常夫妻一般,自晨起便不離。”
富貴朱門金銀袖,流蘇錦緞步簪搖,然其唯羨尋常戶,白頭相守不分離。如墨此言,便已明了待朝辭之心,亦使他人知,將軍安何處。
美人自是明了,不由低頭淺笑,輕拿衣物,為君郎穿之。家奴皆退至一旁,以待吩咐,實乃此之景已然不為驚,畢竟木石知情時,磐石相依之。
如墨趁機攬美人入懷,輕靠其肩膀,宛如孩童,依戀萬分,不舍放之。家奴此間,皆知其意,暗中各自退去,留兩人於其間。
“ 將軍如此,倒叫他人笑話之,不如坐下,阿辭為君束發,如何?”
“ 皆依美人。”
三千墨發勝垂柳,玉梳一過如風流,輕於指間宛雲霧,真乃畫中人入來。況發如情絲,一絲一束,一束一生也,想過這般場景,不知已是幾番夢回。
君郎隻覺,美人纖指如細柳,扶發纏綿柔情釉,一絲一發皆憐愛,百般似水勝他人。這一念,竟已等了半生之感,今隻喜,有生憐愛,得此慕然。
鏡中折影兩人顏,淺笑相知同心憐,扶手緊握不相棄,世間幾人勝芊情。美人輕靠君郎膝,君郎撫其垂柳發,此景盡使他人羨,萬千寵溺不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