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噩夢驚魂夜夜心
字數:5600 加入書籤
魏征親上前給故太子千牛李誌安和齊王護軍李思行鬆梆。三人真是故人相見,不禁酸淚泉湧。李思行問魏征此行何處?魏征如實相告:“不瞞二位,我奉當今太子之命,前去山東、河北宣撫眾人。你們隨我同去呢,還是……”
李思行果決地說:“我們決不與李世民為伍!我們不去了。魏大人走好!”
我……作不了忠臣了,但我必作良臣。”魏征麵有愧色,邊說邊掏出銀兩遞給他們:“看你們麵有饑色,快去吃點東西填飽肚子吧。”
李誌安、李思行均氣節高雅,不受魏征的銀兩,揚長而去。
幽州兵營。演校場上,三軍將士齊集。身披白紗,膀挽黑袖標的李瑗挺立於校場前。王君廊、莫少令、王利涉等人列於後。李瑗慷慨、悲壯地對全軍將士們大聲疾呼:“太子仁孝於天下,文治武功舉國有目共睹,秦王殘暴不仁,殺兄逼父,謀奪君位。神人共誅之!”
李瑗在幽州起兵,青壯年參軍者絡繹如潮。白發蒼蒼的老者感慨道:“哎呀呀!……真是可惜了仁孝的太子爺啊!……不管秦王有多大的功勞,這殺兄屠弟,血洗二府之事,就足夠可以抹掉他所有的功德!……秦王此舉真是大逆不道,千萬人得而誅之!”
李瑗兵馬日益增多,聲勢浩大。旌旗所指,直驅長安!
燕州剌史王詵奉李瑗之請,急急趕到。李瑗迎王詵於府上,共邀進擊長安。王利涉建議:“王爺,久觀君廓為人多翻覆,不可委以機柄,宜早除去,以王詵代之。”
大事未舉,先斬將領,不大好吧。”李瑗搖頭,道:“如防王將軍,可限其兵權。”
於是,李瑗令王詵代掌右軍兵權。當王詵去幽州兵營,持手令要王君廊交接所管右領軍將時,王君廊震驚:“王爺才委我於機要權柄,為何突然變化,令我交兵權於你呢?你且稍候,我去問明再來。”
王君廊離開營帳不久,旋又提劍入帳。見王詵正在洗澡,手握頭頂上濕淋淋的頭發出帳。王詵問王君廊見過王爺否?為何如此之快?王君廓憤然答道:“我何須問之!”
王詵驚,抬頭,見王君廊手持寶劍上前。王詵大正要回閃。王君廓揮劍斬之,王詵頭落於地,頭發散亂。帳內親兵們大驚,瞪目以望,呆立。王君廓對親兵大聲發令:“你等持王詵之首,遍告眾兵士,李瑗與王詵同反,囚執敕使,擅自征兵。今我已誅殺王詵,獨有李瑗勢大我不能除之。你們是願意隨李瑗造反被滅九族呢,還是願意跟我平息叛亂取富貴啊?”
親兵們出帳,遍傳眾營兵士。兵士驚疑不定,隻有千餘人集於帳前。王君廊一不作二不休,幹脆打開牢房,放出朝庭使臣崔敦禮,率一千多兵將和犯人來攻大都督府。李瑗大驚,連忙與莫少令、王利涉等親兵數百人被甲而出。剛出府門,遇王君廓。莫少令拔劍上前,與王君廓交戰。王君廊親兵一湧而上,將李瑗綁了起來。莫少令揮劍來救。王君廊側身飛劍來刺。莫少令閃避不及,中劍身亡。
王君廊縊殺李瑗,放崔敦禮回京複命。崔敦禮為答謝王君廊救命之恩,許以請功,暫由王君廊代幽州都督。待稟過太子殿下(李世民),再正式委任。崔敦禮入東宮顯德殿。他帶來兩件東西來給李世民。一隻盒子裏裝有李瑗的首級。一隻轎子裏抬的是李瑗的美姬
李世民靠在床上,欣喜:“好!加封王君廊為左領軍將軍,兼幽州都督。以李瑗的妻妾家口賜之。授崔敦禮大學士兼散議大夫。”
李世民看著風姿綽綽的李瑗愛妃,色心大發,笑道:“堂嫂受驚了!且上孤的床上來說說話。”
膽戰心驚的李瑗美姬羞愧地上床,李世民攬住了她的細腰。帳帷輕輕放下了……內侍退到門外,仍能聽得到床上李世民歡快的顛狂與喘息聲……
王圭被征召上殿。李世民倚於床上,側有李瑗的美姬侍候。李世民指著美女對王圭說道:“你看看。這是廬江王之姬,李瑗殺她的丈夫,納之。”
王珪不滿地看了李世民一眼,道:“殺人奪其妻,弟納兄嫂,何可言之?”
李世民一愣!李瑗的美姬聞言低頭,落淚!王珪接著說道:“殿下既然召我為諫議大夫,那我就有責任說話。現在,各地都在抓捕前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的屬於之人。雖然您已發令,不究前太子、齊王之屬。但各地仍在陽奉陰違,對國家安定很不利,搞得人心不安。請殿下嚴厲禁止,以顯示殿下的寬大胸懷!”
李世民不得已,隻好再次傳令:凡六月四日以前事連東宮及齊王,十七日前連李瑗者,並不得相告,違者反坐。
玄武門事變後的三個月,李世民終於君臨天下了!
他殺兄屠弟,脅逼父皇讓位,坐上了那夢寐已求的龍椅。李世民神氣十足地頭戴太平冠得意洋洋地坐在太極殿上。太極殿內,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人揚眉吐氣。
但是,壞消息接二連三傳來了!關內各地將領造反此起彼伏,關外強敵突厥頡利、突利可汗合兵二十餘萬兵馬殺奔京城而來。當初李淵令齊王元吉率軍抗擊突厥。馳救烏城被突厥所圍困的羅藝。但李世民為一已之私,不顧國家安然,悍然發動了玄武門事件,使突厥一路無阻,長驅直入,直逼唐都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距長安城僅40裏,京師為之震動,滿朝文武恐慌!
李世民臉上一陣紅一陣青。他惱怒地掃視群臣,大聲:“慌個什麽?孤與突厥結盟已久,他們此來,無非就是搶些糧草之類的物質。我中原大國,難道還缺少這些嗎?……且看孤如何退敵吧!”
李世民親率六騎到渭水,與頡利隔河相會,以兄弟結盟,表示臣服,送給突厥人大量的金帛、糧草和美女,頡利、突利可汗的軍隊才撒退。這就是曆史上的“渭水之盟”。從此(公元617年)到629年的這12年裏,李世民都是對突厥稱臣。直到12年後,突厥上層統治者中間出現分裂,突厥的實力逐漸下降,李世民才有能力命李靖率領唐軍主動出擊突厥,大敗突厥軍,活捉頡利可汗,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徹底改寫大唐帝國向突厥“稱臣納貢”的曆史;才結束了李世民對突厥的臣服的曆史。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突厥兵馬剛從長安擄得大批的糧食、珠寶和美女而去,涇州又傳來軍情急報!——羅藝起兵,過關斬將,殺向長安城,為太子報仇。
李世民大驚失色!涇州的燕郡王羅藝,一向親近李建成。羅藝本是南陳大將,他帶兵打下幽燕一帶之後,隋帝已滅了南陳。隋將楊林率軍和羅藝對峙,雙方交戰數月,死傷無數,最後隋帝封羅藝為北平王,允其王位世襲,聽調不聽宣,鎮守北疆,羅藝才降了大隋。唐滅隋後,在羅成的勸說下,羅藝才順了大唐。李淵賜羅藝姓李,封為燕郡王,武德四年六月,隨太子征戰,滅掉劉黑闥後,羅藝請求入朝,唐李淵盛情接待了羅藝。拜羅藝為左翊衛大將軍,任十二衛天節軍將軍。羅藝從自從和太子李建成相交後,成為太子的嫡係部隊。
武德七年(624年)六月,羅藝從幽州調集來300名突騎,補充在東宮擔任警衛的低級軍官。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十四日令其以本官領天節軍將,鎮守涇州(治安定,今甘肅涇川北涇河北岸),屯兵在華亭(今屬甘肅)和彈箏峽(今甘肅平涼西北),以備突厥。“玄武門事變”前,突厥頡利可汗率數萬騎兵入塞,圍攻烏城。烏城告急,李淵命齊王李元吉率軍前去救援。羅藝率唐軍與突厥死戰,期待援軍快點前來解圍。幸好,李建成事先令並州刺史張綸就近營救烏城。張綸飛騎誘擊突厥,突厥南向進擊。羅藝乘機衝出重圍。羅藝從烏城脫險後,一邊與張綸整軍;一邊等齊王率軍共擊突厥。卻不曾想到,幾天後,太子、齊王喋血玄武門!羅藝聞訊,熱淚奔湧。大呼:“哎呀!……國家之大不幸也!”
當時,山東曹州女巫師李五戒極力勸羅藝起兵討伐李世民。李五戒朗聲道;“逆賊秦王,雖居大位。但其行徑惡劣,天人共憤。燕郡王奉密敕討伐,是順天應人,大吉大利!我得仙道,能治百病,還會相麵,準確無誤,因此而遠近聞名。太上皇聞我之名,才傳召於我,遠赴京城……這也是上天安排的一個機緣啊!”
羅藝麵色潮紅,雙目發亮。當日籌劃起兵之事。羅藝集合天節軍,與張綸這三萬並州將士列於隊前。羅藝、張綸、黃杏飛、胡生武等人側立兩邊。羅藝大步向前,麵向三軍,高聲呼喊:“孤奉密敕,率兵入朝。全軍將士,聽令:出發!——”
貞觀元年正月十七日,寒風凜冽。軍旗飄揚。
天節軍左、中、右三軍浩浩蕩蕩出發了。張綸、黃杏飛、胡生武分作領軍前鋒。羅藝策馬奔馳,臉上放著興奮的光彩。天節軍進至豳州境內,豳州別駕趙慈皓出城叩首迎接進城,安排軍食宿。羅藝一揮手,張綸、黃杏飛率大軍趁勢進入了豳州城,羅藝乘機令天節軍迅速接管了四座城門防務。
情知不妙的趙慈皓慌忙策馬疾馳,找到統軍楊岌商量,令他飛馬急報京城。不久,李世民的詔令傳來:“羅藝偽稱密敕入朝,實則率兵作亂。令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右武候大將軍尉遲敬德等為行軍總管率兵討伐羅藝。”
趙慈皓接過快報,目瞪口呆!楊岌耽心天節軍勢大,攻之不克,驅之不走。奈何?趙慈皓設計入城,在酒裏放迷藥,把羅藝等將領放倒了。燃放煙火為號,再帶兵入城活捉羅藝等將領。同時派人去聯係長孫無忌的討伐大軍,迅速趕來。
皇宮寬大的殿上,顯得異常冷清。李淵與尹妃、張妃看三五個宮娥歌舞。
這時,崔敦禮入殿。身後跟著三個內伺,每人捧著一隻木盒子。
哎喲!終於有人來看看我們了。嗬嗬……”尹妃的苦笑還沒笑完,崔敦禮無禮的聲音就響起:“太上皇,聖上令臣送來三件東西,請太上皇過目。”
李淵奇怪地注目過去,三個內伺上前,揭開盒蓋:——啊!三個人頭呈現在眼前!尹妃大驚失色,幾近昏倒。李淵臉色一沉,雙眉緊鎖,惱怒:“這……這是什麽意思?!”
崔敦禮得意地說:“太上皇,這是羅藝、羅藝之妻孟氏和李五戒的人頭。羅藝兵敗潰逃,從者漸散,丟棄妻子,率數百騎欲投奔突厥。行至寧州驛站時,羅藝被左右殺死,孟氏和李五戒也都被斬首。”
崔敦禮與三內伺退下。李淵愣神半晌,雙目發呆,突然雙眼圓睜:“燕郡王啊!是朕害死了你啊。”
陛下,別亂說。不要命了?”尹妃慌忙拉扯李淵。
李淵怒目圓瞪:“朕怕啥?!是朕令李五戒去遊說燕郡王的。朕知道那逆子心狠手毒啥事作不出來?”
陛下,咱家讓出這太極殿吧!……那人連親兄弟都不認的,還會認你這個爹?”尹妃渾身打戰地勸李淵。
李淵倔強地說:“不行!朕說過,三年後,朕再讓出此殿。我就是要他這個逆子難堪!你們怕事,你們就走吧。朕就是要在這裏住三年。他幾時修好了太安宮,朕就幾時搬過去。”
李淵憤怒地說著說著,忽然他仰天大笑,嗬嗬大笑。
笑著笑著,李淵眼內充滿了淚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