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殷州驍騎
字數:3627 加入書籤
“哎喲!我的樂哥兒都長這麽大了?!”
花廳之內的三人,都齊齊朝高洋這邊看來。段榮更是站起身,伸出雙臂一把攬過撲上來的高洋,高舉過肩仔細的端詳著。
“這孩子,剛進門就大呼小叫的,見了先生也不施禮,真是越來越不成體統了!”一旁的婁夫人抱歉的向一旁的慕容風說道。隻是雖然嘴裏埋怨著,可臉上卻也是帶著寵膩的微笑。
“嗬嗬,看來二公子可是對段大人想念得緊啊!”慕容風絲毫不在意的向婁夫人略一施禮笑道。
“姨父是何時來的?可待幾日?姨母可還安好?這趟回來姨父定須得多留些時日!樂兒還等著聽姨父講古呢!”高洋沒等段榮將自己放下,便已是問出了一大串的問題。
段榮聽了,不禁睜大了雙眼,又仔細打量了一下高洋,欣喜的笑著扭頭看向婁夫人有些感慨的道:“嗬嗬,妹子,三年不見,這樂兒還真是長大了!都知道替我安排日程了,這要是讓丞相看見,還不知會高興成啥樣呢!”
說罷,便將懷中的高洋放了下來,又是笑著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番。
此時,一旁的慕容風見到這一幕,也是有些感懷,微笑著對高洋解釋道:“段大人上午就來了,一到府上,就急著遣人到書齋來找過公子。段大人這次來渤海,可是有軍務在身,隨行就有兩千殷州騎軍護衛呢”,隻是講到這裏時,慕容風的語氣突然有了一絲蕭索,便止住了話頭。
一旁的婁夫人聽到這裏,原本含笑的臉上,也是神色一凜,默默端起身邊的茶盞,抬到唇邊輕輕啜了一口。片刻後,便一抬衣袖,放下茶盞,又是麵帶微笑的對高洋道:“樂哥兒!你姨父遠道而來,一路鞍馬辛苦,趕緊讓你姨父去後麵休息一會兒,你和突騎他們幾個先玩兒去,待你姨父精神養好了,下午再來敘話。”
然後便微微側頭,輕喚了聲:“何伯”。
一直在花廳角落裏伺候著的何伯聞聲,便上前笑著摸了摸高洋的頭,然後恭謹的對段榮一躬身道:“將軍,下人們已將客居收拾停當,請將軍隨老奴來”。
“老何!這些年,你可是愈發精神了啊!”段榮拍了拍高洋瘦小的肩膀,對何伯親熱的笑道。
然後又俯下身子,對麵有失望之色的高洋道:“樂兒,姨父真的是兩天兩夜沒下馬了,等晚上,姨父一定陪我的樂兒秉燭長談!”。
“啊?竟這等辛苦?姨父快些去休息,樂兒省得的”,高洋聽聞,隻得答應,還不忘像模像樣的向起身欲走的段榮深施一禮。
“哈哈哈!妹子!你看,如今這樂兒還真有些翩翩佳公子的味道啊!”段榮見狀,高興的放聲大笑著對婁夫人道。
“嗬嗬,倒是讓姐夫見笑了!”婁夫人見兒子如此知禮,也是頗為高興。起身喚來花廳外的一名婢女,吩咐道:“去廚房說一聲,讓他們選一隻上好的冬兔,一會兒我親自下廚,燒一道紅燜兔肉,待段大人醒了便端過去。”
“喏!”那婢女領命便退了下去。
“哈哈,想不到妹子還能記得這道我老段最愛吃的菜,真是想念當年在懷朔的那些歲月啊,一會能再吃上這道菜,倒也不枉我這一路連吃了幾天的北風就幹糧!哈哈哈!”聽了婁夫人的話,段榮開心的大笑著開起了玩笑,言罷,便朝婁夫人、高洋和慕容風拱了拱手,隨何伯出了花廳。
此時,一旁的慕容風也起身向婁夫人施了一禮,道:“夫人,在下也帶公子下去了,上午的課業還未授完。”
見婁夫人微一點頭,慕容風便上前牽起高洋,師徒二人又向婁夫人又行了一禮,便轉身出了花廳向前院走去。
轉眼間,方才還熱鬧非常的花廳裏,便隻剩下了婁夫人一人。
站在花廳門口,看著慕容風牽著高洋走遠的背影,婁夫人的臉上是依然淡雅如常,隻是目光中卻有著一絲複雜。
“先生,今天您要講什麽?”到了前院,高洋抬起頭,問慕容風。
“去把突騎和道豁叫來。今天,先生帶你們去城外走走,上一堂郊外課”,慕容風平靜的道。
“喏!”高洋應道,剛要拔腿跑去喊高突騎哥倆,轉念一想,卻又站下,有些擔心的問:“先生,城外不是有很多難民嗎?有些亂吧?”
慕容風聞言,淡淡笑了笑,有些失神的道:“今天,殷州的大軍到了。這堂課,為師便是專程帶你們去看看這些災民,過了今天,他們可能就不在了”。說罷,慕容風便看向了高洋,目光如湖水般平靜、清澈。
高洋愣了一會,然後重重一點頭,“嗯”了一聲,便跑去喊高突騎和高道豁了。
不一會兒,小胖子高突騎便帶著弟弟高道豁屁顛屁顛的跟著高洋一路小跑著過來了,嘴裏還拚命嚼著一塊糕點,看來剛才下課後,這哥倆又摸到後廚去偷吃了。
四人當下便叫上了兩名王府的便裝侍衛,向西門走去。倒是與尋常富戶人家公子出遊般,隨意瀟灑。
一路上,高洋吃驚的發現:今日的渤海郡城氣氛與往日明顯有些不同,多了些許的肅殺之意。
街上的行人比平時少了許多,路邊更是鮮見有做小買賣的攤販,時不時還可見到一兩隊騎著高頭大馬、身著青色衣甲的兵士,沉默的列隊從街市策馬而過,馬蹄踏在青石板路上發出的“嗒嗒”聲,響徹街道。
這些兵士,俱是一臉肅穆彪悍之色,手持馬槍腰懸長刀,殺氣凜然。一隊人馬僅隻數人,奔將起來,卻是給人一股泰山壓頂之感,一看便是邊軍氣勢。
看著這些騎士從身邊打馬而過,高突騎瞪圓了眼睛,目光中神采奕奕,一張因為嘴裏塞滿糕點而變得愈發鼓脹的小胖臉上,寫滿了羨慕與向往。
一旁的高洋隻是默不作聲的走著、看著,心中想的卻是一會究竟將會在城外看到怎樣的一番景象。
“諸位公子,這些便是殷州軍了”,慕容風對高洋等幾名少年感歎道:“‘萬古雁門關,血衣勝虜還’,說的便是他們。今觀其威,十騎之勢足可當百,果不愧為當世雄兵啊。隻是,過於冷酷了些”。
“先生,這殷州軍隻是一介地方府軍,怎能與雁門關並提?”高洋有些不解。
“嗬,公子這可就是想差了”,慕容風淡淡一笑,對高洋道:“這殷州軍是我大魏鮮有的一支奇軍,他們並非是殷州的府軍,而是地地道道的北地邊軍!曾經常駐雁門,軍士也俱是鮮卑健兒。”
“哦?”高洋聞言奇道:“既是邊軍,為何軍號卻又用府名?”
“嗬嗬,這其中倒是還有一個典故。若要說起來,那還是一百年前,世祖太武皇帝在位時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