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替父濟民

字數:3959   加入書籤

A+A-




    眾軍士愣了須臾,便重重的一齊躬身應“喏!”

    下一刻,便見那些府軍和侍衛,“嗆啷!”一聲,撥刀躍入那十餘名或倒地、或跪伏的那什勒親兵群中,如虎入羊群,不由分說,一把把寒刀上下飛舞,一顆顆人頭當場落地,這些親兵甚至連慘叫的機會都沒有,隻在眨眼之間,便盡數被屠戮殆盡。

    十餘顆目齜欲裂的人頭尚在地上滾動著,冒著熱氣的鮮血便已順著眾人的腳下淌滿了官道。

    “啊——!”

    現場的一眾百姓哪裏見過這等血腥場麵,頓時嚇得四下驚叫躲避,卻是不敢再逃遠,隻是相互擁擠在一起,看向高洋的目光中已滿是難以至信和極度驚恐的神情,就如同看著一個惡魔一般。

    何伯圓睜著雙眼,看著這滿地的鮮血與死屍,麵上神情陰晴不定。轉頭看了一眼依舊負手而立、麵不改色的高洋,雪白的虎須一抖,剛想要說些什麽,想了想,最終卻隻是閉上雙眼,發出一聲長歎。

    隻見此時,高洋冰冷似刀的目光中,滿是暴虐與怒火,視線從一眾屍體又冷冷的掃到了跪在地上的薛無悔臉上。

    薛無悔此時的臉色已是慘白如紙,豆大的冷汗順著帽盔從鬢角大滴大滴的淌了下來,心中一片死灰。他緩緩抽出自己的佩劍,雙手捧著,呈過頭頂,膝行數步,來到高洋麵前,一語不發,卻是示意請用——己劍斬己身。

    何伯見狀,心道要壞,若是再斬了這帶軍校尉,他手下這百餘殷州軍急恐之下,做起亂來,局麵怕便是難再收拾。忙上前半步,加重語氣對高洋沉聲提醒道:“二公子——!”

    卻見高洋的嘴角突然輕輕向上一翹,緩緩走上前,吃力的拿起薛無悔的佩劍,“唰!”的一聲,塞回了他腰間的劍鞘,然後環顧眾軍士,平靜的道:“你們起來吧!”

    聞聽此言,眾軍士此時皆有死裏逃生之感。紛紛起身,臉色蒼白的看向高洋。

    隻聽高洋道:“爾等見信來援,奔騎如潮、反應迅速,不愧強兵;聞那什勒惡令,不畏**,隻遵軍令、行止劃一,不愧好兵。本公子俱是看在眼裏。今日之事,爾等非但無過,反而應賞!何伯,等下便遣人回府取來銀錢,交予這位薛校尉,為今日每名軍士頒賞一貫!”

    “喏!”一旁的何伯應聲道。

    高洋的這番話,不禁讓現場眾軍士的腰都漸漸挺了起來,臉上也均浮現出感激之色。一旁的薛無悔聞言,忙高聲道:“謝二公子!”

    “謝二公子!”百餘殷州軍士隨後也再次齊聲高喝。

    卻聽高洋又大聲道:“眾軍無需謝我,爾等俱是父王麾下銳士,拱衛我大魏北疆數十載,此次不畏酷寒、日夜兼程南來,更是為了給城外無數濟州流民一個活路。此等護國衛民之舉,本公子代家父拜謝諸軍了!”說罷,竟是當眾向著眾軍士深深一輯。

    “謝公子!”眾軍士又慌忙在薛無悔的帶領下,齊齊向高洋躬身抱拳行禮。不少軍士甚至語帶哽咽。

    無他,隻因為這一路南來著實辛苦,十餘日晝夜行軍,馬不解鞍,人不卸甲,飲風嚼雪,其中艱難唯有自知。卻未料在這渤海城外,竟在這般情況下得遇丞相家的二公子,不僅獲賞千文,更得到公子這般高的認可酬謝,一路所受的苦楚終是有了回報,眾軍心下哪能不激動。

    可高洋的這番言辭,卻讓何伯心下暗自吃驚,再次饒有興致的打量起高洋黑瘦的小臉來。他心道:這孩子的這番舉動,倒真有點自己年輕時在軍中領軍時的做派,殺伐果絕、恩威並施,雷霆手腕、賞罰兼濟。他此時一點都不懷疑,若是讓高洋再與這些軍士多呆些時日,這百餘悍勇便會盡皆變成他的死士。

    一念及此,一抹慈愛的笑意,不易察覺的浮上了何伯的眼底,心中暗歎道:“果真是虎父無犬子,即便是丞相家這年不足十歲的小公子,也能無師自通,對人心士氣的把握這般到位。看來不出數年,高家便將又有人傑崛起啊!”

    而此時的高洋,顯然沒功夫觀察何伯的神色變化,他正忙著指手劃腳的吩咐眾軍士安置遷民呢。

    “諸位濟州的良善,小子便是高丞相的二子高洋!”高洋令侍衛牽過一匹馬來,扶著自己坐了上去,居高臨下的方便對那百餘尤在驚恐無狀的遷民喊話。

    這少年方才的狠厲,眾遷民可都是著著實實看到了眼裏,此時見他上馬說話,目光掃來便立時紛紛噤聲。現場一時靜得嚇人,連馬匹偶爾的響鼻和悉索的風聲也清晰可聞。

    高洋很滿意這樣的溝通氛圍,他清了清嗓子,用白話大聲喊道:“諸位良善,都是我大魏百姓!我聽說,你們中不少人,還是我們渤海府城一些差兵官吏的親朋故舊,請大夥相信俺,我和家父高丞相是絕不會讓諸位就這樣身披陋衣、腹中無食的前往洛陽的!”

    說罷,高洋又喚過一名王府侍衛,看向一旁的薛無悔大聲道:“薛校尉,還請撥出數十人馬,隨這位侍衛去一趟渤海府衙,請太守高禾打開府城官倉,撥付出五日的足量糧米,分發給這些濟州百姓,並請他帶府中文吏人等過來一趟,統計一下這些百姓中有多少病患、又有多少無衣之人。然後組織城內民眾捐納些用不著的舊衣閑被,分發給遷民,諸上事畢,方可指引他們外遷。我這裏先代爹娘和府中諸人,認捐糧兩千擔、衣二百件!我自己的衣物也拿出十件,發與此處災民中年歲相當者”,言罷,高洋想了想,又道:“然後你再遣人回一趟殷州軍營,多調撥些人馬過來,去城外各處遷民聚地查看,也一律依此例bàn lǐ。”

    這下,不光是薛無悔,連何伯也是大驚失色。

    何伯心道:壞了!這小祖宗真是不知水之深淺,今天許下這通海口,怕是要惹下了dà má煩。這城外的濟州災民少說也有近十萬人,若是人人皆依此例bàn lǐ,怕是渤海府光糧米就要交出數十萬石,這可不是個小數目,而且此事丞相與主母皆不知情,他日若是得知,還不知會怎樣呢?

    於是何伯搶出一步,沉聲對高洋道:“二公子,要不府城高太守那裏,還是老奴去走一趟吧,這城外災民怕是不少於十萬人,如此大數量的糧米gòng yīng,卻不是個小事”。

    何伯報出的這一數字,也是把馬上的高洋給嚇了一跳,他可真不知道城外的災民竟有這麽多,還一直以為頂多隻有萬餘人呢,心下也是暗暗吃驚,一絲懊悔此時也浮上心頭。

    不過轉念一想,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禁止災民進城求活的,是自己的父母;強令災民遠遷洛陽的也是自己的父兄,這些災民如今的處境皆是因自家而起,自己便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活活餓死於野。

    於是暗裏一咬牙,強自鎮定的對何伯道:“那就有勞何伯了,見到堂叔,還請俱實陳情,請他務必妥善慰濟這些災民。”

    “唉——喏!”何伯輕歎一聲,應了下來,隨即飛身上馬,指著兩名府兵道:“爾等隨某入城,去府衙!”說罷,又向馬下站立的一名王府侍衛遞了個眼色。那意思,是示意他照看好高洋,尤其別再讓這位小祖宗胡亂開口了。隨後,便神色焦急的打馬向城內奔去。

    “謝謝公子!”

    “公子真乃活佛在世!”

    “草民一家這下終是有了活路啊!”

    “草民等不想走啊!”

    待見得何伯果真去了,現場百餘災民便紛紛朝高洋跪了下來,叩頭不已。有致謝的,更多的則是哀求留在渤海的,一時間哭聲震野。高洋見了也是頗有些動容,目光不自覺的便看向了慕容風,卻見慕容風在人群中,微不可察的衝他輕輕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