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涇縣造紙

字數:3594   加入書籤

A+A-




    這日,袁耀來到了宛陵,此地已被占領,因為是丹陽郡的治所,官府庫銀的集中地,所以應該是能搶到不少錢的,但結果卻隻有十萬錢而已,跟丹陽郡數千萬的稅賦差得遠了。

    袁耀不解,特來查探。

    據宛陵令報,丹陽郡的庫銀是之前被劉繇征調走了。袁耀問張英卻不知所然,因為他在劉繇帳下時都是在外領兵,對內務不了解。

    因此袁耀剛到宛陵心情就不太好了,此事除非把劉繇“請”回來協助調查,否則便搞不清楚到底怎麽回事。

    袁耀猜測這裏肯定有貓膩,隻是沒有證據證明。

    這事隻得先放到一邊,因為袁耀隻不過是路過宛陵順便了解一下此事,實際目的地是離此不遠的涇縣。

    前文曾經交代宛陵就是後世的宣城,宣紙的原產地,不過要是按漢末的行政單位劃分的話,宣紙原產地應該是宛陵不遠處的涇縣,因為此時兩地都是各自獨立的縣,不像後世把涇縣劃分到了宣城。

    所以袁耀為了應景,在得到涇縣已下的消息後,就專門準備去那裏建造造紙作坊,打算沾沾地利的光。

    在古代造紙工藝的好壞,很大的因素是取決於本地植物的原料來源。所以袁耀認為在盛產宣紙的地方造紙,應該會有好處的。

    至於建造造紙作坊,自然是為了鑄造紙幣準備的。

    在漢末推行紙幣,若是單獨論本身價值的話,要比後世剛推行紙幣時要容易讓人接受,因為現在的紙還屬於奢侈品,並不是不值錢的“紙片子”,比金銀還少見的多,所以不會讓人第一感覺就產生騙錢的念頭。

    但同樣也代表著現在的紙幣成本要比後世成本高得多,不過袁耀在這方麵有金手指,用克隆人的費用不過每月每人1.5斛糧食,不需要付工錢,剩下的就是造紙的原料費用,所以還是可以做做試試的。

    此時的造紙坊隻能生產一種紙,那就是蔡侯紙,在公元105年由蔡倫發明的。

    事實上就在這個時代,有個跟太史慈同鄉的東萊人叫佐伯,他會在某天發明一種紙張叫左伯紙,應該是更優於蔡侯紙的新技術。

    但可惜,袁耀也不知道他什麽時候能把左伯紙發明出來,至少現在是還沒有的。

    為了能夠快速形成規模,袁耀特意回了一趟廬江,抽調出500名克隆人。

    在之前進軍江東那天,袁耀擔心會有段時間無法管理克隆人,就一次性給船塢安排出1800人的工作位置,這樣隻要事先準備好糧食,再設定好集結點,就可以讓新產出的克隆人自動加入到這些工作當中。如此在沒幹完這1800人的工作前,就不必擔心新出來的克隆人沒事幹。

    所以袁耀才能安心的在秣陵養傷。

    經過十多天的攻城略地,孫策、張英、張勳三人以秣陵為中心,已經連下附近11縣,克隆人的日產量也從廬江時的14人/天,到現在的26人/天。

    如今丹陽郡內就剩比較遠的於賛縣、陵陽縣、黝縣、歙縣四地還沒收服了,這四地就交給了張英和張勳,而孫策已經向東出了丹陽,直奔吳郡的曲阿和丹徒而去。

    事實上說攻城略地有些誇張了,因為根本就沒發生什麽戰鬥,各縣大多都是望風而降,而劉繇據說已經逃往豫章而去,徹底放棄丹陽了。

    袁氏之所以被江東世家排斥,其根本原因就是怕,因為害怕所以抗拒,但當事到臨頭無法避免的時候,他們反而更容易選擇認命,盡管可能心不服,但至少嘴上不會不服,否則就是作死了。

    這也算是袁耀頭一次在江東享受到了家族影響的甜頭,之前全都是阻力。

    ……

    來到涇縣後,袁耀迅速選定地點開始建造造紙坊。這種生產建築比之書院那類的大型功能建築要好建的多,都是按容納量來決定建造人數的,共分50人的微型作坊;100人的小型作坊;300人的中型作坊;500人的大型作坊。

    袁耀帶來500名克隆人,便直接選了最大的作坊開建,因為越大的作坊產量越高。如最0石,合每人每月0.4石。而500人的就是月產300石了,合每人每月0.6石,雖然加的不多,但量堆積起來也不少了。

    這樣袁耀的造紙坊成本就是500個克隆人的糧食消耗,合每月750斛;每石紙2.5斛糧食,看上去也不少了,辛虧克隆人不要工錢,不然還不知道要翻幾倍。

    至於造紙原料價值就比較低了,都是些稻草樹皮等植物纖維,大多屬於廢料,成本較低。

    其實,此時造紙之所以價格居高不下,主要就是因為製造工藝複雜,耗時時間長造成的人工和時間成本,再加上產量低供不應求,人為哄抬價格,所以一時半會普及不起來。

    其實成本還是次要的,主要是產量問題,一直無法代替竹簡成為主流。

    不過袁耀是打算用來造紙幣的,應該用不了多少紙,最多再印印書就完了。

    用係統造紙幣還需要兩個關鍵因素——鑄幣坊和雕版印刷。

    袁耀需要人為提前準備好紙張和雕版,激活係統中《雕版印刷》這個技術,然後建造一個鑄幣坊,就可以直接用克隆人印刷紙幣了。

    而這項技術會根據係統科技樹的進步而進步,以後就不用袁耀操心了。

    雕版在秣陵時已經雇人開始手工雕刻;鑄幣坊也打算用這幾天產出的克隆人在涇縣開建,建別的地方還得來回運輸紙張。

    單說紙幣這一項,準備工作已經全部開啟,隻等完工就緒。

    ……

    “啟稟主公,懷義校尉孫策求見。”

    “啊?”袁耀聽到親衛來報莫名其妙,因為孫策的任務是拿下吳郡的曲阿和丹徒,怎麽反而跑到涇縣來了。

    按袁耀的預謀,孫策被壓製了這麽久,好不容易出去應該撒撒野才會有所覺悟,可如今這麽快又自己跑回來就有點出乎預料了。

    懷著不解,袁耀馬上接見了孫策。

    一番見禮後,袁耀直接看門見山的問道:“孫策不在軍中,來到此處有何要事?”

    孫策抱拳道:“將軍可曾聽過‘江東二張’的名號?”

    “……”袁耀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