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農曹

字數:3630   加入書籤

A+A-




    袁耀在和魯肅敲定糧行的決定之後,還需要商討後續環節。

    因為糧行的作用就是將糧食的使用權收集起來,像後世的銀行一樣支持袁耀的民生和軍隊的建設,所以怎麽用才是關鍵。

    軍隊用糧可以節省運輸成本,因為之前軍隊用糧都是從屯糧地運輸到使用地,所以才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規矩,這需要雇傭大量的民夫來運糧,而民夫是需要吃飯的,一萬斛糧食運到幾百百裏以外可能就剩一半了,所以在這個靠人力年代,運輸成本是極高的。

    有了糧行之後,就可以免去一些運輸環節,軍隊隻需要拿著用宣紙做的糧錢,就近兌換糧食就行了,這可是一個跨時代的進步,節省了大把不必要的消耗。

    不過軍隊使用不過是小頭,糧行最大的作用就是為農業改革提供助力。

    袁耀準備設立一個“農曹”來推動農業改革,主要功能類似後世的農墾公司,作用就是代替小農經濟體的生產模式,不再分田到戶,而是采用雇傭製度招募農民,使用後世集約化管理,集體耕作的理念,科學充分的使用人力資源,從而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

    或許有人會擔心不分土地的農民會沒有生產積極性,這個問題在三國亂世是沒有必要擔心的,這個時代的人能活下去就是萬幸,積極性是什麽東東?

    況且自己當老板確實有積極性,但打工族也都是在創造價值的,所以隻要製度跟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至少暫時沒有問題。

    “……”

    想要農業改革首先要擁有耕地,前文也交代過,丹陽郡的耕地九層在世家手裏,所以農曹想要獲得耕地有三種方法可以選擇——

    一種是承包世家現有的田產,這需要向地主繳納地租,市場價是5層,也就是產糧的一半,這就等於農曹代替農民,成為了世家的大型佃戶;

    第二種是開荒所得,這種田產就不需要繳納地租了,收入全部歸農曹所有;

    第三種就是鬥地主沒收來的田產,例如媯家的10萬畝良田在其造反之後就成了官田,這自然也是不需要交納地租的。

    在這三種耕地來源中,開荒是需要時間的,不可能現開現種;

    鬥地主在世家天下的漢末也是要有節製的,不能亂來;

    所以農曹初期,主要得靠第一種承包丹陽世家的現成田產來啟動運營。

    聽起來好像有點窩囊,身為諸侯的袁耀竟然要給世家打工!

    但可惜東漢末年的社會就是發展成這個樣子,否則又怎麽會有黃巾之亂。

    除非袁耀準備投入黃巾浪潮,來個全盤鬥地主,包括他自己所在的袁氏也要打垮,否則就得按漢末遊戲規則來。

    更搞笑的是,袁耀想給人家當佃戶,人家還不願意用呢,因為這會讓世家失去對佃戶的控製,而這正是袁耀設置農曹的主要目的——

    將耕地的使用權,和人口資源從世家的手中解放出來。

    為此給世家打工就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了。

    至於世家通過土地兼並得來的耕地所有權,袁耀暫時不打算碰,否則世家就啥都沒有了,如此針對世家就跟黃巾無異,這樣就不是變法,而是革命。

    即便如此,在正常情況下,世家是不會交出土地、人口、糧食這三樣中的任何一項的。

    袁耀還需要付出權利官職等資源去跟他們換取,並且還得讓魯肅繼續施行分化之策威逼利誘,以強迫的方式讓一部分世家跟袁耀戰在一起,這樣才有可能從世家那裏獲得他們的耕地使用權。

    當有了耕地後就需要人力了,農曹的人力來源來自於雇傭,想要雇傭農民幹活就涉及到一個關鍵因素——工錢。

    工錢定低了沒人願意幹,定高了會負擔不起導致破產,所以如何製定合適的額度就需要先做好調查,調查的目標自然就是現在的佃戶階層,因為農曹雇傭的對象主要就是他們。

    根據丹陽郡人均耕地5畝的數據判斷,1人5畝,畝產3斛,兩年三熟共得糧45斛,平均一年收22.5斛。

    再向地主繳納五層佃租還剩糧11.25斛,再平均到每月就等於0.93斛糧。

    也就是說,現在的佃戶平均月收入勉強算1斛糧。

    不過這個收入是以“人”為單位來算的,但小農經濟體的收入都是以“戶”來算的,若按一戶人家5口人的話,那月收入就變成了5斛,再按男耕女織生產模式,實際上這5斛糧食的月收入都是2個男性人口的收入。

    也就是說,袁耀要是使用雇傭製度來發展農業的話,就得把工資定到每人每月高於2.5斛的月錢才會有人願意幹,否則還不如給世家做佃戶。

    搞清楚人力成本之後,再來算算土地成本,看看是否能承受的起,若是賠本的話,那這個農業改革方案就沒有辦法執行下去,即便有糧行幫助也不行。

    若按耕地成本最高的世家承包田來算,農曹若向地主家承包1萬畝田,那平均每年產糧4.5萬斛,向地主繳納五層地租後,還剩2.25萬斛糧食。

    以2.25萬斛糧食全部來雇人的話,每人2.5斛糧月錢,1年可雇傭農民750人,這樣這1萬畝田需每人耕種13.3畝才能種完。

    這個工作效率用小農經濟體的生產模式還是可以完成的;

    若將月錢提高到每人5斛糧,那麽1年就可雇用375人,萬畝就需要每人耕種26.6畝。

    這樣再用小農經濟體的生產模式,就無法讓一個人種這麽多地了,至少光靠人力是不行的,需要加上畜力才有可能完成。

    但江東的耕牛普及率很低,所以畜力暫時是無法指望,這就需要升級生產模式,采用集約化管理,所有人一起合作耕種,互相配合才有可能完成。

    這也是袁耀采取雇用製的根本原因,為的就是用更科學的生產模式提高生產效率,改善江東地廣人稀缺少人口的現狀,說白了就是使勁兒的剝削現有的勞動力;

    若將月錢提高到每人10斛糧,那萬畝耕地的產糧1年就隻能雇傭187.5人了,需每人耕種53.3畝才能種完1萬畝地,這個工作量就不是靠生產模式能改變得了的了,集約化管理也不行。

    在現有的生產技術下,若全部配滿耕牛,充分的使用畜力或許勉強可行,但現階段無法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