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秣陵係統建築
字數:3992 加入書籤
自從袁術和劉表相繼任命了豫章太守之後,雙方爭奪豫章郡的戰鬥就已經注定了。
任命太守這種行為是群雄割據之後,各路諸侯為搶奪地盤經常幹的事,一般都是在沒有準備好動用武力之前,先任命個太守玩玩文鬥,若是能就此取得該地的控製權那是最好不過的,但若是無法得逞,那最後還是要付諸於武力。
如今諸葛玄和蔡瑁已經陳兵豫章,看上去是已經占了先發優勢,但袁耀是不可能就此放棄的,因為江東四郡是其必爭之地;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左將軍府的基本盤;是袁術父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臥榻之地,又豈容他人鼾睡?
曆史上是孫策收回了豫章郡,但隨後就背叛了袁術。
如今,執行這個任務的人變成了袁耀。
在從宛陵向長江開拔之際,袁耀將軍隊交給了陳武,自己領著親衛快馬回了趟秣陵,因為他可能長時間無法兼顧克隆人的工作,所以要好好安排一下,免得他們沒事幹。
如今克隆人在秣陵開建的建築有兩座,一座是書院,需要兩個月時間完成,建完之後袁耀打算將其任命為丹陽書院;
另一座是軍械坊,還有兩天就要建造完成。
根據時間推斷,袁耀可以在此等待其建造完畢,安排好其工作任務之後,然後再離開秣陵去跟陳武回合也來得及,所以他決定在此等候。
除了這兩座已經安排好的建築外,袁耀打算在軍械坊附近再開建係統《騎士製度》要求建造的騎士學院;以及再加一座軍營。
騎士製度是西方的貴族選拔製度,若是拿到獨尊儒術的漢朝來,肯定會受到強烈的抵製,“士人”這個階級已經是儒士們的臠肉,怎麽可能分給武夫,真要真麽幹就屬於沒事找抽的行為。
不過還好,係統並不是要袁耀照搬製度,其根本目的是完成“帝國時代”前期的文官製度以後,在後期再建立一套武官製度來選拔武將。
漢朝的選才機製是察舉製,而察舉製的大多科目對應的都是文士儒生,其中後世耳熟能詳的“舉孝廉”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漢朝的文士還不像宋朝之後那麽手無縛雞之力,但比起真正的猛將還是差得遠的。
而察舉科目中唯一針對武人的科目還是個特科:勇猛知兵法。
特科就是特別開設的意思,所以自有漢朝四百年以來,這個武科總共隻開了三次,一百年一次都不到,而孝廉這種文科類都是歲科,就是每年都有的意思。
所以察舉製在漢文帝初步建立,再到武帝獨尊儒術以後,說其被文人給壟斷了一點都不為過,想指望他們舉薦武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係統要求的《騎士製度》就是讓袁耀要給武人明文規定的設立一條出路,以達到文武並行的目的,並不是讓他照搬西方的那套騎士信條。
所以騎士學院建造完畢之後,這個名字袁耀準備將其改成“武院”,與不遠處的書院相對應,否則看著總是怪怪的。
至於再建造一座兵營的目的,除了給克隆人就近多找點事情做以外,就是留作備用,以防萬一。
如果真到了缺兵缺到出現危機的情況,那麽袁耀就把秣陵一千兩百多克隆人全部轉職成士兵,再加上現在每天18人的招募量,到時弄出一堆沒智慧又沒感情的怪物出來,相信一定能有所建樹的……
又過了兩天時間,軍械坊建造完畢,袁耀終於不用再等了,他本來是準備用其製造鐵甲的,但看到一堆刀槍劍戟、弓弩、盾牌等物件兒,一時卻有了些猶豫。
特別是看到弩以後,就忍不住先製造一些出來,因為現在天下諸侯都缺少會造弩的工匠,還要培養一段時間才會出現製式裝備的弩兵。
弩兵比弓兵的優勢就在於容易訓練,方便普及,還有節省力氣。
一個弩兵射幾十箭都沒有問題;一個弓箭手射十幾箭恐怕就拉不開弦了。
所以袁耀要是能先於別人訓練出製式弩兵,那在戰場上將會擁有一定優勢。
不過考慮到丹陽優勢在於鐵礦後,袁耀還是選擇了最初的決定,為軍隊製造鐵甲,因為無論是官府還是民間,相對於其他兵器,能製造鐵甲的工匠同樣也是最少的。
軍械坊中現在能製造的鐵甲分兵甲和將甲,將甲袁耀暫時不考慮,那些都是看著好看而已,如同時裝,有心情的時候再造。
兵甲類裏現有有三種鐵甲,即劄甲、鱗甲、鎖子甲。
袁耀最後選擇了一片一片鐵片劄合而成劄甲,因為他的玄甲親衛穿著的都是這種鎧甲,造出來後方便製式普及。
讓袁耀驚訝的是,即便是克隆人這種按程序工作的高效率,製造劄甲也要一個人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副;三個人合作可以一個月製造一副,時間雖然加快了,但效率上沒有本質的提升。
袁耀現在身邊還空閑的克隆人有308人,於是他分出300人在軍械坊製造劄甲,這樣一個月的產量就是100副劄甲,這個數量說多不多,說少也不算少了。
剩下8人分別開工了騎士學院和軍營兩個建築,這個人數當然是不夠的,但卻可以開始建造了,而新招募的克隆人就可以直接補充道建造兵營的工作,因為這個比較快,完成之後會自動幫忙建造不遠處的騎士學院,這家夥是需要兩千克隆人、三個月才能完成的堡壘,所以一時半會袁耀是不必擔心克隆人沒事幹了。
安排完克隆人的事,袁耀馬不停蹄的去跟陳武會合,等他到達長江邊約定的渡口後,結果陳武的大部隊還要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這個結果讓緊趕慢趕的袁耀大鬆一口氣,不過當他聽到渡口官員匯報的情況後,袁耀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荊州水軍的快船赤馬已經在江上開始巡查,主力戰船也開始在江上遊弋,並且武力製止長江兩岸的一切船隻往來,所謂的封鎖長江已經真的開始了。
這回不用探查都目測出荊州水軍的大概數量了,其中主力樓船足有10艘;鬥艦五六十艘;艨艟一百餘艘,其他輔助船隻無算,光主力戰船就差不多有兩百艘左右了。
這些主力戰船要是都滿編的話,荊州水軍的數量恐怕要超過六萬,這讓袁耀突然意識到,現在想要跟廬江軍隊會合,貌似都成了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弄不好就會被荊州水軍主力堵住,然後開始被迫決戰,這可不是袁耀現在想見到的事。
麵對這種情況,袁耀思索一番後,命人駕快船突破封鎖,到廬江傳令袁洪,讓他率領戰列艦艦隊過來迎接袁耀。
艨艟戰列艦的速度,是現今除了擔任水上斥候的赤馬快船以外最快的船隻,所以並不懼怕荊州水軍主力的追擊,並且還可以用“放風箏”戰術打擊敵船,大不了就一直開到海上去,看看蔡瑁敢不敢追。
袁耀之所以調袁洪過來,就是打算先用戰列艦編隊的速度和遠程打擊能力,牽製住荊州主力水軍,然後再視機讓劉勳派水軍來迎接陳武率領的軍隊,這樣就可以避免被半道堵截。
也就是說,袁耀打算帶領現有的21艘新型艨艟彈射戰列艦,挑戰蔡瑁率領的兩百艘左右的傳統漢朝水軍,看看新的戰船和新的戰術,對陣古老而傳統的力量,是否真的能夠實現碾壓。
21:200,即便在數量上處於絕對的劣勢,袁耀對此也很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