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冥冥中的牽引
字數:4093 加入書籤
“可能你們走錯了方向、繞了遠。”舍安師兄淡淡的說。
也可能吧
如果是以前,我一定直接否定了師兄的推斷,但現在,我實在不敢下這個保證。
我後腦受了傷,今天狀態不好種種跡象表明,辨錯了方向也可能
我跟師兄說了我們逃出來的大體位置。
“那你們百分百走錯了路。照你說的來看,你們要去的方向,不是盤山路,也不是華清寺,更不是靜慈庵,而是——舍利塔林!”他下了結論,疑惑的看著我。
“舍、利、塔、林?”我瞪大了眼,吃驚得無以複加。
埋葬上下兩院曆代祖師的地方?怎麽會?
“怎麽不會?你們這一天兩夜經曆的奇事還少嗎?受了冥冥的牽引,走錯了方向,也正常。”他的話,沒多大起伏,說的像家常便飯一樣。
這寡淡的語氣,我已經見怪不怪了,隻是,他說的這個“冥冥的牽引”是什麽意思?
剛才點煙子的時候,林青已經斷斷續續把我們遇到的事情跟舍安師兄說了,也把我認為“施食點”與那個空間有關聯的推論一並說了。
師兄把這些情況編輯了條短信,按了發送鍵,隻要一有xìn hào就會傳送到慧昭師父和慈安師父的手機上。
這些事情,是我們解決不了的,隻能靠師父們想辦法了。
我之前擔心的事,都被師兄有條不紊的處理了。現在,坐在他旁邊,我的心也定了許多。
瞧瞧,這才是真修行人的風範——臨危不亂,處事泰然!
我這差著十萬八千裏呢,就算快馬加鞭,也不知猴年馬月能跟上他的步伐。
跟上他?好像不是很現實。
比起讓我跟上他的節奏,我更期待,能夠讓我看到他打破淡定、失儀失態一次。像他這種人,究竟遇到什麽事才會不這麽淡定超然呢?這真的很難想象,不過,就是因為難以想象,我才更加期待
嘿嘿嘿,我幸災樂禍的小心思,真是有些迫不及待呢。
我正摩拳擦掌的開始猜想遐思各種可能的情況,就聽師兄又開了口,把我神遊到九霄雲外的思緒拽了回來——
“小心辰,你也算是個奇才了。”他玩味的笑了笑。
奇才?我算哪門子的才?真奇才還至於給自己搞得這麽狼狽?奇人,倒差不多。
我以前總覺得,自己算是個離奇的人。而這一天兩夜的經曆,才讓我知道啥是真離奇。以前,隻能在影視劇或裏,才能看到的情節,以為是鬼扯鬼扯的,居然活脫脫的被我給趕上了。
這樣看來,我也算得上是個“奇人”了。
“師兄啊,你就別取笑我了,我也不想有這麽曲折離奇的經曆。‘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啊,也不知道我前世造作了啥,咋啥事都讓我趕上了呢?”我搖頭晃腦的歎著氣,生怕他誤會,是我上趕子湊這種熱鬧才惹出來的事情。
我還指望著他能在慧昭師父麵前,為我做個證明、求個情啥的,就把責任往前世因果上推。
畢竟,在他們眼裏,我把心思都用在了一天到晚的請客施食上,而心地上的正經修行又不好好下功夫,算得上“不務正業”了。
雖然,寺院裏早、中、晚過齋之前,都有常規的施食,這是出家人的責任和義務。但我一個在家的小丫頭,天天也搞這一套,而且,越搞花樣還越多,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沒想到,你以前搞的那些七七八八的本事,關鍵時刻還都派上了用場?看來,平時你也不是瞎胡鬧,功夫也沒有白練的。你做的那些上供下施,長養了慈悲與智慧,也積攢了無量的功德,資糧夠了,心性自然開顯能以慈悲心度眾,本就不易,這是發了大菩提心的。自度度他,終獲解脫,也是必然的。”舍安師兄很認真的說了這番話。
這是認可我了?
我被他這突如其來又極少嚴肅的神情,搞得有些無所適從——
“啊?師兄,你怎麽說起話來,越來越有大師風範了,你這是要舍發”出家的節奏嗎?
後半句我終是沒有說出口,一怕犯忌諱,“出家”二字不是能隨便說著玩的。
如果,一個人真的發心出家,最好還是先默默做準備,機緣成熟時一切都會水到渠成。但如果總把“出家”倆字掛嘴邊,無形中就會給自己招致很多麻煩,為自己出家之路,設置重重阻隔。其在出家前,會經曆很多意想不到且常人難以忍受的挫折、磨難
這樣的事情,我見的太多。
所以,不論舍安師兄想不想出家,我都不能給他提前設置無謂的障礙。
但我不說,主要還是不想給他平添不必要的煩惱和壓力。我知道,他目前沒這個想法。
他跟我不一樣。
我是女孩子,還被散養著管教,又喜歡胡亂瞎鼓搗,師父們本就沒對我抱有太大的希望。沒有希望,也就沒有壓力。
而舍安師兄從小就深得華清寺首座大和尚的親自調教,被寄予深切厚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他是在師父們期許目光下長大的,更是被正兒八經喻為“佛門龍象”的好苗子。說來,他也爭氣,從小就精進勤奮,著實讓慧昭師父引以為豪了幾年。
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待他大了,就會剃度出家,受三壇大戒1,入讀佛學院,然後講經說法,開始弘法利生的事業
似乎,這就是他此生要走的路,沒有任何懸念。
我從小就聽說,有些人來到這個世間,是有其責任和使命的,他們不是受業輪轉而得的人身,也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欲而來,而是為了引導、利益、救度苦難的眾生——
私下裏,也不止一個人跟我說過,舍安師兄就是這一路人
但世事無常,現實往往讓人大跌眼鏡,當他真的長大了,事情卻起了變化——
他並沒有按照大家期望的那樣。
他先是選擇了攻讀心理學,據說,大學期間,他利用課餘時間打工,賺取了學費和生活費,自給自足的自立了起來。
畢業後,當大家滿懷期待的以為,他會剃度出家、荷擔如來家業的時候,他又選擇了四方遊曆,隨緣醫治心理患者
我想,世事無常,這也是師父們要學習並接受的。但,我這也隻是想想,並不敢說出來
我以前想過——
———————————————
1三壇大戒:漢傳佛教出家僧人受戒儀式,分三級三次,稱為三壇:
即初壇傳授沙彌(尼)戒,二壇傳授比丘(尼)戒(即具足戒),三壇傳授菩薩戒。分別得到沙彌(尼)戒、具足戒、菩薩戒的戒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