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裁員風暴

字數:3959   加入書籤

A+A-


    數終科技公司總部在北京,湯白家在上海。因為業務覆蓋全國,同時員工出差都比較頻繁,所以員工居住地分散在各個城市。現在數終科技總裁是儲佳,但已宣布由董事長巫勝全麵主持工作,而其實,巫勝並不管具體的事情,公司實際上已經由湯白當家。公司對湯白的任命上,除了他目前行業線老總的工作的職責說明之外,還有一句話:“同時負責加強與集團及其它子公司的戰略和業務的協同。”這基本上明確了湯白未來的總裁身份。

    湯白其實加入數終科技也才不到兩年,之前他沒有想到,能夠這麽快的觸到總裁的位置。兩年前他隻是明巔科技的區域總監,在一塊駐守多年的土地上不痛不癢的耕耘,每年收入頗豐,足夠他過上體麵的生活。隨著知天命之年臨近,出身商人家庭的湯白,越來越想做些什麽。他私下摸索一通,做了一些嚐試之後,還是沒有拿捏準方向。明巔科技在業內已頗有名氣,這種企業級大型應用ruǎn jiàn,客戶一般不大敢交給小公司來完成,更希望強強聯手。明巔科技已經做到了這個行業的國內第一,所以若湯白換一家小公司做高層,這些年沉澱的資源未必能派上大用場,空間有限。明巔科技是個很不錯的平台,但是高層比較穩定,沒有太多上升空間,而正在籌備的上市計劃是讓湯白最舍不得走的原因,眼看著一大筆錢在招手,肯定不能讓它飛了。

    名利雙收是非常需要運氣的,而湯白似乎就被天上掉的餡餅砸中了。

    2014年,IT行業大數據技術興起,明巔科技將和新技術相關的市場、業務和人員進行了剝離,單獨成立了另一家公司數終科技,舊的市場和業務人員仍在明巔科技中,同時成立明巔科技集團公司,成為兩個公司的母公司。除了希望輕裝上陣的新公司夠快速占領新市場,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之外,也希望數終科技能夠構建出新的業務和技術形態,從而實現明巔科技在行業內認知的變化,能夠帶來更多新行業的市場突破。

    砸中湯白的大餡餅,是一個傳統行業一部老總的崗位。傳統行業一部的業績在數終科技的2014年業績占比超過了60%,則數終科技目前共有8個行業部,傳統行業一部的地位一望即知。

    儲佳剛接手數終科技的時候還沒有8個行業,數終科技的組織架構和明巔科技的架構很類似,除了一些職能部門之外,主要就兩大個業務部門,一個是αfú wù部,下麵帶著十幾個省份的市場,主要是以客戶的定製開發fú wù為主,同時內部還有一個小的開發團隊,承擔一些各地的共性需求,但是開發團隊主要是以事務驅動,沒有太多的產品規劃和演進,分管副總裁是卓家義。而另一個業務部門就是β產品部的前身,有專職的研發、質量和交付中心,並帶著另十幾個省份的定製開發fú wù體係,分管副總裁叫印臻行。這兩個副總裁,目前都已經離開了數終科技,以實際行動表示了對儲佳的極大不滿。

    儲佳在加入明巔科技之前,是一家行業內頗有名氣智情科技公司的創辦者,這家公司在行業內已經做到了第二的規模,後上市成功。但沒想到在上市過程中引狼入室,資方後來控製了董事會,原智情科技董事會成員全部出局,儲佳幾經鬥爭無效,隻能另謀出路。而此時原智情科技董事長涉嫌強**女被警方控製,另兩個董事利用證券資金lòu dòng洗錢等多項罪行被揭發,智情科技董事會基本全軍覆沒,公司已無法進行正常的經營。為避免已簽合同無法履行被客戶追求法律責任再雪上加霜,智情科技同意將現有合同和相關人員全部轉讓給明巔科技,明巔科技也將儲佳請了過來,儲佳就這樣在明巔紮了寨。因為是整個智情科技的人員和業務遷移過來,明巔的工作儲佳應付遊刃有餘,但兩個公司的文化和管理理念大不相同,儲佳的一些想法難以實施,時間長了,儲佳不免覺得有些束手束腳,原來智情科技未完成的宏圖一直在心中,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愈加強烈。

    明巔科技選中儲佳出任數終科技的總裁,也主要看中的是儲佳過去的成績。儲佳的智情科技在業內以富有創造力著稱,公司氛圍平等寬鬆,員工敢想敢說,凝聚力很強。而明巔科技現在已經上萬人,有了所謂的“大公司病”,內部決策流程冗長,山頭林立,員工普遍安於現狀,缺少進取心。明巔科技想探索一條轉型之路,但船大難調頭,於是借新技術興起之力,成立了新公司數終科技,選中了儲佳出任總裁。

    數終科技並不是一個白手起家的公司,它有明巔科技中相關的市場和業務為基礎。市場和業務過來,人員也相應的一起過來了,卓家義和印臻行就是這樣到的數終科技。

    儲佳接手新公司,是下決心大幹一場的,舊的公司在業內一直被認為是隻有定製開發的解決方案,沒有產品,儲佳希望能夠盡快改變這樣的印象,樹立起新的品牌,從而實現業務和市場上的突破。

    不破不立,這是儲佳和靈華谘詢公司老總耿念華深談了幾次之後在腦海裏越來堅定的想法。耿念華是卓家義引薦給他的,卓家義是xiāo shòu出身,沒有太多技術底子,之前帶的團隊主要是fú wù為主,他也一直想把研發體係建起來,但是無從下手,前段時間看了耿念華寫的一本關於研發管理的書之後,對耿念華很是崇拜,於是聯係上了耿念華,聊了幾次覺得收獲很大,就把耿念華推薦給了儲佳。

    而另一條業務線的副總裁印臻行對耿念華的觀點則一直不是完全認同。印臻行目前管理的團隊中技術體係比較完整,研發、質量、交付、fú wù都具備,這麽多年她對研發的理解和感悟很深,在她看來,耿念華的理念是好的,但是書中公司的業務生態與數終科技有很大的不同,可以借鑒,但難以移植。正如這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一樣,這世上也不可能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企業。

    在之前的戰略討論會上,印臻行提出了上麵的觀點。儲佳說了一段話:“在座的各位,都是有著豐富的業務和管理經驗的,所以大家的提出的觀點和擔心都非常有道理。現在互聯網行業的快速發展大家都有所聞,互聯網行業是個比誰快的行業,他們的組織架構是扁平化的,信息傳遞和決策的流程比較短。在叢林裏,要比的就是誰跑得快,否則就要被吃掉。現在我們過的還不錯,但是我們要考慮到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發展。如果我們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則我們可能什麽也改變不了。變革是要有代價的,我們變革如果不成功,可能就是找死,但是如果不變革,就是等死。與其等待,不如主動出擊,還有一線希望。人都有惰性,變革也一定會有陣痛,但不能因為我們怕痛,想舒適,就拒絕改革。”

    印臻行一聽這話,也就沒什麽好說的了,拒絕改革這個帽子太大,她擔待不起,於是後續再開戰略會議的時候,隻就一些執行細節上提提意見和建議,對於大方向隻能保持沉默。

    儲佳在智情科技的時候,主要是負責市場這塊的,智情科技原來還有個創始人董靜樹負責公司的技術部分,以往都是儲佳有一些想法後找董靜樹討論,董靜樹會告訴他技術上是否可行,如何落地比較合適等。智情科技沒了之後,董靜樹深受打擊,覺得做技術沒前途,拿著他的原始積累投入了資本大軍,沒再和儲佳一起並肩戰鬥。

    儲佳在思考數終科技的新管理方案的時候,無比想念董靜樹,涉及到技術的方案他在考慮的時候總覺得力不從心。但他並不願意多征求卓家義和印臻行的意見,在他看來,這兩個人屬利益相關方,他們的觀點一定會從保護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不會太客觀,而董事會並沒有給多少時間讓他考慮方案。由於是帶著舊市場過來的,董事會要求:1、新行業要有突破;2、打造出兩個以上業內知名產品品牌;3、必須要贏利。

    儲佳看到董事會的目標之後,也是牙疼了很久。他和耿念華關在一起討論了幾天,耿念華的意見是“你們不能再沿用舊有的思維,圍繞著客戶轉,那肯定就沒有自己的方向,無法突破。要想做產品,首先必須建立以產品為中心的組織架構,讓產品走在市場前麵。同時,要優化人員使用效率,把所有開發、fú wù人員都放在一個大池子中,誰要用的時候就買,不用的時候就釋放,這樣人員的使用效率才能夠最大化。”

    就這樣,儲佳最後定了一個“三足鼎立”的調整方案,把原來兩個業務群,調整成兩大業務線,一條支撐線,業務線是:市場線和產品線,支撐線是資源線。新的架構中要求管人和管事工作分離,市場線和產品線屬於事務部門,隻留最核心的員工,其它所有人員都劃入資源線,資源線設置專門管人的經理,負責員工的培訓考勤等工作,市場線和產品線需要用人的時候向資源線購買,定期結算成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