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經營哲學--海底撈的成功秘訣 (2)
字數:4997 加入書籤
像這樣的事海底撈幾乎發生,工作人員似乎沒覺得這有什麽了不起,這是他們最基本的工作了。許多顧客表示他們很喜歡看著海底撈的工作人員忙碌的樣子,不像有些餐廳一樣,客人一多,服務人員就一團混亂,服務態度也直線下降。在海底撈,即使客人再多,工作人員的服務也不會亂;即使腳下再忙,臉上也會掛著微笑,絕對不會出現顧客找不到服務人員的情況。為了不讓客人等得太久,服務人員都是跑步為大家服務的。從他們嘴裏出來的話時常讓客人感到很溫暖,服務人員經常張口就是“咱們,咱們”,比如“咱們還需要點別的不?”“咱們現在點的量差不多了。”這樣的用語並不是餐廳特意培訓的,而是工作人員想同顧客拉近距離,以便為其更好地服務。
據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喬·吉拉德有一次一個女客戶來買車,交談中得知這個女性客戶今恰巧過生日,老喬馬上叫人準備一束玫瑰,祝女客戶生日快樂,客戶當時非常感動。當然車子肯定是買了。一位顧客同全家人在海底撈用餐,中途一個女孩:“媽媽,我想吃個冰激淩。”孩子的家長向外麵一看,此時外麵正在下大雨,便回頭對孩子:“一會兒好嗎?等我們吃完了飯,回家的時候給你買。”姑娘撅起嘴沒話。在旁邊的服務員聽到了,專門出去給孩子買了一個冰激淩。家長感動極了,連忙了好幾聲謝謝。看著孩子吃冰激淩的滿足感,海底撈的工作人員也感到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
海底撈的工作人員能夠熱情真誠地為顧客服務是和其管理分不開的。海底撈為其所有員工打造了一個“家”的企業文化,讓員工有了歸屬感和價值感,他才會發自內心地快樂工作。有句話:“人不能隻靠麵包過活,你的心靈需要比麵包更有營養的東西。”換句話,企業不僅是員工謀生的平台,更是員工實現和提升自身價值的平台,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那些一流的公司都善於激發員工的夢想,也都善於幫助員工實現夢想。當我們的很多老板每還在抱怨員工不能盡心盡力為公司工作的時候,有誰想到了給員工提供一些好的生活條件,有誰願意去信任員工,誰能夠幫助員工解決所有的困難,真正關心員工?
對於一個員工來,往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時光--他的青春期,他一中最好的時光--他的白,都貢獻給了工作,所以,如何讓員工在工作中獲得樂趣,如何讓他們除了獲得金錢報酬、獲得施展才能的機會和獲得一點點學習進步的可能之外,還能時不時地感覺到工作的樂趣,感覺到從企業裏滲透出來的企業文化,如何無微不至地關懷著每一個個體,是企業的領導者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已經成為不少企業文化中的口頭禪,然而,能真正做到這點的並不多。“以人為本”,像一麵旗幟,在企業文化的創新運動中一呼百應。摩托羅拉的“肯定個人尊嚴”,ib的“接班人計劃”,聯想的“親情文化”,花旗銀行的“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海信的“敬人為先”等企業理念,無一不體現出各大公司對其企業文化精髓的領悟。而在海底撈,員工得到了真正的尊重,每個員工都被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家”這個詞,被頻頻用在對海底撈的形容中。
員工可以為了保衛家、保衛公司利益不受損害挺身而出,西安海底撈總經理楊曉麗為了保護餐廳竟然可以冒著人身危險跟試圖砸店的人搏鬥。楊曉麗:“當時麵對那麽多想要砸店鬧事的人我已經忘了害怕,腦袋裏就一個想法,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們碰我們的店一下。”楊曉麗的話我們很是感動,正是一種視企業為家的精神,才能讓瘦弱的她敢站到幾十個鬧事的人麵前絲毫不畏懼。這從一個側麵也反應出海底撈企業文化的凝聚力,一個“家”的文化給海底撈每位員工帶來幸福和快樂,也是“家”的文化成就了海底撈今的輝煌。
站在偉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牛頓:“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各行各業的有成就者無不如是,善於學習別人的經驗,找到正確的導師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就業越來越難,自主創業是每個人的夢想。成功創業的人大都有著不尋常的經曆,他們創業的艱辛更能夠激勵年輕人。創業就是給自己打工,就是在做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創業者都會為自己的事業而奉獻全部,所以創業最能開發出年輕人的潛能,更能鍛煉人。在就業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選擇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有了創業者成功的經驗,那些猶豫不決的年輕人更容易受到鼓勵。“創業偶像”--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雲在鄭州為3000多名年輕人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曆時,給有誌創業者打氣:別人的創業經曆是寶貴的,創業時,要多學習別人的經驗。
對於別人的成功經驗,如果熟視無睹,那是一個“傻瓜”。因為那時別人用金錢甚至是血與淚換來的寶貴經驗,肯定有值得創業者學習與借鑒之處。創業者往往都不清楚自己想幹什麽,適合幹什麽,有什麽資源。創業者創業之前一定要清楚,你自己所有的與自己追求的創業目標之間還存在多大的鴻溝,還有多少難點。很多創業者都是憑一時的衝動、一個很好的點子,或是有一筆資金就開始不顧一切地走上創業之路。
創業是什麽?它是一項目係統工程,想要創業你得考慮到人、財、物、進、銷、存、競爭、市場細分、定位、管理體係、財務控製、退出機製、預算等一係列的事情。在創業初期,也許你在選址上的一個錯誤,就可讓你注定成為一個失敗的創業者。無疑,這可以讓創業者在創業途中少走很多“彎路”,前車之鑒不可不知。作為創業者,要知道“彎路”意味著財務成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那麽,創業者應該學習借鑒哪些內容呢?一是學習創業精神,用以勵誌;二是學習商業模式,用以做事;三是學習創業經驗……不過,學習不是目的,關鍵是消化、吸收,乃至理性應用,這都需要創業者很好地把握、適時地借鑒別人的經驗。因為一個人的經曆是有限的,他不可能經曆所有的事情,而別人的經驗如果借鑒得當,對自己的進步也是很有幫助的。
演講大師陳安之:“成功者的智慧來自三個方麵。第一個,成功者不斷地搜集資訊,他們相當善於掌握新知;第二個,一個成功的人會不斷地學習別人的經驗,因為成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學習別人的經驗;第三個,一個有智慧的人,會不斷地自我反省。”海底撈的成功經驗確實值得一些剛剛從事餐飲行業的新手借鑒。想學習一個企業的成功之處,首先要向企業的靈魂人物學習,張勇是個有誌青年,他的那句“雙手可以改變命運”的名言激勵著無數海底撈的員工。成功者就像一根擎大柱,展現出一個人孜孜不倦的奮發追求和充滿傳奇的奮鬥裏程,他給了後來者拚搏進取的動力,他給後來者以成功的捷徑指導。在成功者麵前我們似乎很渺,但是隻要我們向他靠攏,就會發現自己在慢慢長大、成熟。
學習成功者最重要的就是學習他們的“精氣神”,而不要隻是學習形態,要懂得用心去複製別人的成功--找出成功者的與眾不同並複製出來。看見別人開飯店掙了大錢,自己也跟著開一家飯店,最終卻賠錢;看見別人開服裝店搞得很紅火,自己於是跟著去做,但自己的店裏就是沒人光顧。有的人看了許多別人成功方麵的書籍,他們往往喜歡學習那些成功人士,人家怎麽幹,他也怎麽幹,最後還是一無所獲。學習別人對你有用的東西才是明智的做法,如果也照搬同自己氣質不協調的東西,那麽就成為東施效顰了。
某些因素對某些仿效對象有用,卻未必對所有人都有用。因此,學習應該掌握一般性原則,不要把每個具體細節都不加選擇地照搬。這種創業者比比皆是,他們隻是看到了淺顯的表麵現象,沒有用心領會別人成功的精髓。我們向成功者學習不隻是做成功者所做的事,了解成功者的思維模式,像成功者那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創造出成功。這樣做可能會比你想象中的成功時間要少許多。若是不得複製、模仿的要領,還不如不學、自己摸索來得快。
年輕人創業首先麵臨的困難就是資源有限,其中包括資金缺乏等多方麵的問題。麵對這些問題,年輕人能解決的手段也比較單一,隻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夠得到一些機構或企業的資助。自己創業要籌錢,就隻能向家裏、向朋友借錢。青年人創業,在選擇項目上一定要慎重,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選擇,不要好高騖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張勇在成立海底撈的時候由於手上的資金不多,他找來自己的朋友合夥開店,一來可能解決資金問題,二來也解決了店的人手問題。
張勇帶領另外三個合夥人,經過努力將海底撈發展壯大,在競爭的激烈的餐飲行業裏站住了腳,海底撈的成功是出奇製勝,以服務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怎麽在今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成功創業,並且戰勝競爭對手?海底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那就是出奇製勝,當你在某一方麵競爭不過對手時,不要死抓住不放,不如試試其他方式,打造自己的特色,這樣更容易成功。這才是我們領會了海底撈成功的精髓。創業的路上我們有時會迷茫,會失去方向,這時,多參考一個成功者的創業經驗,我們的創業就會少一分風險,因為可以直接借鑒。
學習成功的企業家的創業經驗,首先要學習他的創業精神。對於真正的創業者來,創業精神就是從零開始創造財富的拓展精神,就是要學習這些創業先驅們的創業意識、創業勇氣、創業毅力。不僅要看他們是否具備創業精神,要看其是否有創業的想法,還要看其是否有勇氣行動,更要看其是否在困難重重的創業道路上堅持走下去。張勇在創業之初也是經曆了數次失敗最後才摸準餐飲這行,當他認定要從事餐飲業開始就堅定了麵對任何困難都要堅持下去的決心和勇氣。在海底撈無人問的時候,其餘三位合夥人都失去了信心,沒事就在店裏打牌消磨時間,而張勇相信雙手可以改變未來,更相信通過努力可以讓海底撈走出困境。所以,張勇積極改革海底撈,讓其正規化,同時找準突破口,用服務製勝抓住客人,才有了海底撈的今。
俗話“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不易斷”,一個人的知識經驗是不夠全麵的,隻有通過學習,借助更多的力量,才能讓自己在創業的路上多些經驗,並顯得遊刃有餘。因為借鑒別人的成功經驗就相當於給自己一個高的,成功人士的理論和實戰經驗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營養基礎。我們想創業,要堅持不懈地尋找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止步不前,也不放棄尋找,傾聽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順從心靈最強烈的呼喊,才能完成對每個人來最有能力完成的偉大工作。我們很幸運,能夠在即將開始創業之路時,得到眾多矽穀英雄們的智慧啟迪。他們那些閃耀著巨大光彩的人生經驗,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朝更為積極、向上、正確的方向前進。
對於成功學,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包括那些已經成功的人,有的是靠勤奮,有的是靠機遇,有的是靠一次次失敗的經驗總結,有的是靠“伯樂”……有些人靠的最多的就是複製,不是複製別人的成功,是複製別人成功的思路,關鍵在於要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法。別人的人生不能複製,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和方法為我們自己所用,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不斷地學習,因為要適應社會。創業也是如此,一個人的體驗是有限的,即使能夠憑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獲勝,也是分情況而定的。聰明的人會明白借鑒別人成功經驗的重要性,並接受那些成功人士多方麵的培訓,通過與這些人交往學到他們的成功經驗,並在自己的創業中派上用場,從而獲得好的業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