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門閥天下三

字數:5628   加入書籤

A+A-


    楊廣的表情一下子變得堅毅起來,隻見他猛地一拍大腿,說道:“好,就這麽辦!我就不信那些胡將們,真的敢起兵造反…。”

    蕭皇後也是站起身來,先是向著楊廣盈盈一個萬福,然後應道:“臣妾預祝陛下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楊廣哈哈一笑,站起身來走了好幾步,頓覺意氣風發,心情舒暢,抓起一邊的那碗冰鎮酸梅汁一飲而盡,冰涼沁脾。

    然後,他的心中就開始飛速地盤算起來:改州為郡,到時候天下三百多個郡的長官,都要重新任命,按剛才的那個計劃,至少兩百五六十個的長官,要分給漢人的世家子弟,而留給胡將們的位子,不會超過六十個,而且都是不帶兵的單車太守,這樣基本上就把胡將們起兵造反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隻是這樣一來,得罪了胡將們的同時。也會造成漢人世家大族的勢力膨脹,多年之後。就會象東漢末年的豪門世家那樣,形成尾大不掉之勢,最終會架空君權。

    想到這裏時,楊廣的心情又開始變得鬱悶,剛才寫滿臉龐的喜悅之色開始消退,再次長長地歎了口氣。

    蕭皇後一下子看出了楊廣的心思,小心翼翼地問道:“陛下可是擔心,這樣一來無法控製漢人的世家大族…?”

    楊廣默默的點了點頭,欣慰道:“還是皇後知朕,現在朕隻能在江南世家和北方世家之間搞平衡,況且!自朕登基以來,參與大政製訂的虞世基、裴蘊等人都是出身江南,而蘇威則是北方世家的代表,朕希望在朝堂之上,可以令他們互相牽製,避免形成一個像老賊楊素為首那樣的權臣集團,更不能讓架空朕的君權…。”

    “本來朕有那些胡將們,來牽製這些漢人大族,但這下子把胡將們都剝奪實權,地方官上隻能以這些世家的子弟們來做刺史,這是前門拒狼,後門進虎啊,而且漢人世家們占地眾多,底蘊都有好幾百年,如果再壟斷了地方的實權,結果可能會更可怕,甚至形成東漢末年的那種豪強割據的情況…。”

    隋煬帝楊廣越說心越慌,說道最後,竟有些不能自已地發起抖來。

    蕭皇後知道自己夫君一向內心脆弱,他這種慫樣子也是見得多了,壓抑著心中對這個人的輕視,但是,她的臉上擺出一副關切之情,抓住了楊廣的手,笑道:“陛下莫急,臣妾其實還有一個辦法,能解你這個擔心…。”

    楊廣的眼前一亮,就像抓著救命稻草一樣,一下子緊緊地拉著蕭皇後那依然皮膚細膩,柔若無骨的雙手,問道:“我的皇後啊,都什麽時候了,還在跟朕繞圈子,快說啊…。”

    蕭皇後微微一笑,然後,在不經意之間輕輕地把手從楊廣,那已經滿是汗水的雙掌上抽了出來,嘴角邊掛著一絲笑意的又道:“陛下是否還記得,以前您提到過的,先皇那個開科取士,直接從天下的士子間選拔官員的辦法…?”

    楊廣先是眉頭一皺,然後他的身體,就猛地一震,兩眼放出光來,他一拍自己的腦門,恍然大悟道:“對啊,朕怎麽就忘了這條呢!科舉,科舉啊!哈哈哈哈哈哈…!”

    蕭皇後的臉上,也是帶著淡淡的笑容,心情複雜地看著麵前的大隋王朝的主人,如今,就像是個孩子似的手舞足蹈,喜笑顏開。

    多年的夫妻之情,早已經深深地在他心裏紮了根,而如今為了自己蘭陵蕭氏的國仇家恨,他又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家庭,背叛自己的丈夫,甚至是自己的親生骨肉,以盡自己作為一個蕭氏兒女應盡的責任,想到這裏,她的心就是一種絞痛,眼圈一紅,幾乎要落下淚來。

    楊廣沒有留意到蕭皇後的這番神色上的變化,仍然在自顧自地興奮著,沉浸在自己的中,他來回地走著,一邊搓著手,一邊笑道:“對啊,隻要再次實行這個科舉,讓那些寒門的百姓人家,再次有機會通過這種方式做官,就能分散世家大族的權勢,這個辦法我怎麽就一直沒有想到呢…。”

    蕭皇後恢複了一向的鎮定,微微一笑,應道:“陛下!這辦法雖然不錯,但也別太樂觀了,上次臣妾之所以隻是提了一下就沒有了下文,就是因為臣妾有些事情還沒有想清楚,不敢貿然地向至尊進言,今天既然銑兒說到了改州立郡的事情,那這個科舉之事,就不能不提上日程了…。”

    楊廣聽到這話,從剛才的那陣子狂喜中安定了下來,他坐回了椅子,咽了一口唾沫,讓自己平靜了下來,看著蕭皇後的雙眼,疑惑的問道:“科舉一事還有什麽問題嗎…?”

    蕭皇後點了點頭,回道:“主要是有兩個問題,一是平民百姓,或者是中小土豪,這些家庭裏受到的教育是跟世家大族不能比的,一個有良田數百頃的中原地區大戶人家,一般來說藏書也不會超過幾百卷,而任何一個有著優良傳統的世家大族,哪怕暫時敗落了,弄個幾千卷的藏書,也是毫無問題的…。”

    “就像我的那個好侄子蕭銑,逃亡途中,一貧如洗,也是靠著給人抄書,幾年下來就攢起了上萬卷的書籍,這就是世家大族的文化底蘊,不是說靠個科舉,就能真的讓百姓人家和世家大族完全平等的…。”

    楊廣搖了搖頭,否決道:“皇後此言差矣,世家大族雖然子弟的質量,要遠遠高於一般普通人,但是畢竟隻是少數人,天下的漢人大族,也不過幾百家嫡糸本家,而庶流支宗卻是數以十萬計,這些人由於並非嫡長子,早早地成了支流,而他們的文化水平,並沒有你想象的和本家差距那麽大…。”

    “就好比這蕭銑,他就是你們蕭氏的支脈,並非本家,如果再過個兩三代,出了五服,就不能再稱為蘭陵蕭氏了,可是你覺得這蕭銑的水平差嗎?即使皇後也親口承認,蕭銑的才能在你們蕭家的下一代中首屈一指吧…。”

    蕭皇後微微一笑,點了點頭,承認道:“陛下所言極是,這點是臣妾考慮不周…。”

    楊廣歎了口氣,又道:“皇後,你也知道朕一向喜歡才子,在揚州任總管之時,就一直禮賢下士,天下的英才可是見得多了,以朕看來,天下最有才能的人,往往還真不是世家大族的嫡流子弟,而是支流裏第一代第二代的子弟,就象蕭銑這樣的,從本家分出去不久,還保留著那種世家大族骨子裏的驕傲和文學傳統…。”

    說道此處,接著說道:“但是由於多數人的蔭子隻能蔭一個兒子,也就隻能蔭到嫡長子,所以這些分了家的支流子弟們就沒了入朝為官的機會,境遇比起那些生而為官,輕鬆就能在三十多歲時當上刺史,四十多歲時入朝為官的嫡長兄,就要差了許多…。”

    “這樣的支流庶子,如果在前兩代裏能奮發而起,靠自己的本事入朝為官,那反而成就會在嫡長子之上,可是反過來,要是連著兩三代都做不了官,那很快也會跟普通的田舍翁沒什麽區別了,朕以前說的那個科舉,其實真正能占到最大便宜的,往往是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流子孫,他們不缺才能,隻缺這機遇…。”

    蕭皇後以手掩嘴,輕輕地“啊”了一聲,然後問道:“陛下,那照這樣說來,這科舉還是隻會便宜了世家子弟,不會在平民百姓中選出新的官員來,既然如此,還有必要搞嗎…?”

    讓她沒有想到的卻是,隋煬帝楊廣斬釘截鐵地道:“搞,一定要搞,必須要搞,皇後啊,你想想,普通人家爭家產爭得最激烈的,是和外人還是自己人爭…?”

    蕭皇後一下子反應了過來,這一回他真的服了楊廣,甚至主動對他豎起了大姆指,誇讚道:“陛下實在是英明過人,這樣一來,得了官的世家支流子弟們,就會想著辦法,壓過嫡流子弟們一頭,再努力把這個嫡流長房給奪回來,所以他們的精力隻會用在內耗上,根本不可能形成一個集團,來跟陛下作對了…。”

    楊廣哈哈一笑,應道:“是啊,為什麽漢朝和西晉衰亡了呢?就是因為他們的宗室之間骨肉相殘,尤其是西晉的八王之亂,自家的王爺們打起來比誰都狠,朕可是絕對不會重蹈他們的覆轍,現在朕的那批兄弟,已經都被清除幹淨,不會再對朕構成威脅,接下來隻要把朕的那幾個堂兄弟也給除掉,朕的江山便可高枕無憂了…!”

    楊廣說到最後幾句時,咬牙切齒,麵目猙獰,眼中殺機畢現,讓蕭皇後不寒而栗,印象中,隻有在奪位的那段時間裏,每天在床上摟著自己,商量著如何除掉楊勇時,楊廣才會流露過這樣的表情。

    楊廣也意識到了自己剛才表情太凶殘了一些,籲了口氣,對著蕭皇後笑了笑,問道:“皇後,還有第二個問題呢…?”

    這時,蕭皇後方才反應了過來,道:“這第二條嘛,乃是這科舉的結果,陛下!你要科舉取官,會給中舉的讀書人什麽官呢?總不可能讓他們過了科舉,就直接當上三公九卿吧…。”

    楊廣沉吟了一下,又道:“這個嘛,以前的太學生如果期滿結業,一般是授個從七品或者正八品的博士之類的官,但是科舉不同,是要為朕選拔治國的人材,這樣好了,每期科舉取個兩三百人,讓他們從中縣或者下縣的縣令或者縣丞做起…。”

    蕭皇後笑了笑,又道:“問題來了,若是從縣令做起,那想進入朝堂,至少要十幾年的時間,陛下準備如何撐過這段時間呢…?”

    楊廣一下子說不出話來,瞳孔急劇地縮小,蕭皇後的話讓他一下子醒悟了過來,這科舉製度雖然聽起來不錯,但至少短期內是幫不到他忙的,就算一切順利,十餘年內,世家大族出身的重臣們把持朝政這一點是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楊廣歎了一口氣,又道:“走一步看一步吧,現在先通過扶持江南文人,削弱五姓七望這樣的北方超級世家,另外還需要皇後你的娘家人多為國分憂,像蕭琮、蕭瑀和蕭銑這樣的優秀人材,朕是準備重用的…。”

    蕭皇後秀目流轉,輕輕一笑,又道:“臣妾先代兄弟和侄子們謝謝陛下,隻是臣妾的叔父蕭琮多年來,一直對在朝為官沒有興趣,而蕭瑀剛剛被陛下提拔為內史侍郎,不知陛下準備如何用銑兒呢…?”

    聽了這話,隋煬帝楊廣的心中突然閃現出一絲陰影,因為這蕭銑雖然年紀輕輕,但城府極深,這點從他獻上的廢州立郡之策就能看出,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能有如此見識,現在讓楊廣感覺到的不是一開始時的興奮,而是一絲恐懼,原來一直拋之腦後的蕭銑那個叛賊爺爺,這會兒又鑽進了楊廣的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蕭皇後看自己夫君的這番模樣,就已經知道,他一定是對蕭銑起了猜忌之心,心中暗叫糟糕,就怕楊廣給蕭銑安排一個清閑的散官,留在京中,蕭瑀對這樣的安排,自然是求之不得,可是野心勃勃的蕭銑肯定是不願意這樣的,而且蕭氏的複國大計,更是會受到巨大的影響。

    蕭皇後想到這裏,心中一陣慌亂,但是多年的城府讓她此時的臉上,仍然是陽光燦爛,於是笑道:“銑兒還是太年輕,提的建議也不太成熟,不像蕭瑀這樣從小在陛下身邊長大,見慣了朝堂之事,依臣妾看來,不如讓銑兒先從基層做起,好好地曆練一番,去去他這身讀書人清高不務實的臭毛病…。”

    楊廣想了想,問道:“那依皇後所見,讓蕭銑去哪裏比較好…?”

    蕭皇後原本是想讓蕭銑到江陵,或者是郢州下麵的某個縣去當個縣令,但是當她迎上了楊廣那冷冷的眼光時,她就知道此事絕不能提,楊廣絕對不會讓蕭銑回他的荊州老家,能多少離得近一點,就已經算是萬幸了。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