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俠止於民
字數:3858 加入書籤
時維九月,歲屬三秋。浙江中書省境內,由紹興府到杭州府的官道上,一輛灰色馬車緩緩而行。
這個時節,前往錢塘江觀潮的人大多早早趕到,皆有安營紮寨,排隊守候之意。此時的官道上,來往路人甚少,因此那路上趕車的人,並不著急,一手持鞭駕車,一手則卷書而讀。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吟誦這篇《蘭亭集序》的,正是官道上的那趕車人。這人近四十歲年紀,穿著石白色絲繡錦鯉荷花長袍。看上去麵色堅毅,眉角間雖橫生皺紋,略顯蒼老,然眼眸中卻仿若寒潭碧水,不生波瀾。當下他吟誦一段之後,側身看見車內的小孩,瞪著眼睛正聽的認真。於是停了一停,對那孩子說道:
“旦青,聽書學習自然是好,強身健體也不能大意。現在中秋剛過,露氣濕重,把你的青藤紫袍拿來,披在身上,以免著涼。”
那名為旦青的孩子,七歲上下,方頭方腦的,眼神中靈光四現。本也是穿著件石白色的袍子,聽了那中年人的話,隨即答道:“是,花生師傅。我知道了。”便伸手向後,在車廂內摸了件青藤紋理飾樣的紫色長袍,搭在肩上。這才扭過頭來,想繼續聽著師傅誦讀。
中年人盯著那青藤紫袍,雙眼寒潭中不由得閃過一絲落寞,看了些許時候,才伸手到那孩子麵前,將紫袍係好。拍了拍那小肩膀,便回身駕馬車了。孩子起初楞了一下,沒有多想,也就莞爾一笑。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駱師傅,這篇文章誰寫的呀?他前麵寫景敘事,後麵講述道理,讀起來舒服,聽起來也很舒服呢。”
趕車的駱花生,望得前方大道內,幾裏處也無一人。當下收起書卷,長鞭一落,趕得棗紅駿馬向前自行疾跑而去。
駱花生將書壓在腿下,朝著旦青解釋著:“這叫蘭亭集序,作者是東晉時的王羲之。在東晉那個時候啊,天下和江湖都很亂,大多數人都沒法做個好官,因此玄易之學盛行,使得大家都躲入山林修養生息去了。王羲之呢,做官上沒有大功也無大錯,但這下筆的書法那是百世一絕,可謂書中之聖。就拿此篇文章來說,用詞琅琅上口,而又韻味深長,語言簡潔,樸素自然,是難得一見的好文章。”
“師傅,那你常說現在朝廷和江湖也是亂七八糟的。那我們該怎麽辦呢,是也要學老莊,無為避世嗎?”
“對朝廷而言,可以無為。但對生你的家鄉,養你的百姓,不能避世。王羲之在《蘭亭集序》的最後,表達的也是積極入世的意思,明白嘛。”
姬旦青微微一笑,點頭道:“這就是道法和尚說的,心在世外,身在紅塵吧。”
“去,別聽那和尚瞎說,你一個小破孩,他一個大光頭,懂什麽紅塵。”
駱花生眼中又閃過一絲落寞,姬旦青臉上卻露出幾縷傻笑。
“嘿嘿,我明白了,以後我也要像師傅一樣,學有所成幫助別人,做一個受大家尊敬的俠客。”
“真是聰明的孩子。”
“那當然,也不看看是誰。我可是天生我才,花見花開的姬旦青,嘻嘻。”
駱花生含笑摸了摸姬旦青的鬆絨絨的額頭。
“旦青,你懂事就好,卻也要記住,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也便不需要俠客。俠,源於民,也止於民。現在你可能不懂,但一定要記著。”
“嗯,我記下了。”
棗紅駿馬疾馳,車後輕煙揚起。駱花生和姬旦青一大一小,一紫一白,兩襲長袍坐在車上聊天論事,笑聲不絕。不多時,已來到杭州府內錢塘江。隻見姬旦青墊著腳,扶著車窗,遠遠望去,那江邊人頭上下攢動,此起彼伏連綿不斷。
眼見著好的觀潮位置都已經被人占了,駱花生也不著急。找了家客棧,將馬車安置好,買了些酒水幹糧,領著姬旦青到稍遠的丘陵上,尋得一地勢安全平坦之處,坐下吃些東西,隻打算遠遠觀望那錢塘大潮。
姬旦青也從袋子中掏出一油紙包,展開來看,是紹興府新昌小京花生。這是前些時候,應紹興王家的邀請,去過中秋佳節時,主家送的禮物。姬旦青知道師傅不吃花生,便直接上手抓著,吃的不亦樂乎。
兩人喝水吃酒,吃喝過半,剛是有滋有味之時,便聽得前方人聲如鼎沸一般,哦,哦,哦的叫喊不止。兩人站起身看去,也是驚得一時呆住,說不出話來。
那錢塘江水道曲折,形如之字,眼前瞧著,江口形似喇叭,前窄後寬,大潮來時,前方浪頭未過,後方浪頭已來,浪裏有浪,層層相疊,發出水激雷鳴之音。遠遠看去,又如萬馬齊嘶,奔騰而來,氣勢磅礴,震人心脾。姬旦青看的入神,也不禁隨著眾人,哦,哦,哦的叫喊,一波一波,至潮停方歇著。
許久之後,大潮停歇,眾人不舍的慢慢散去。駱花生下了小山丘,領著姬旦青,朝著杭州最有名的西湖走去。待得來到一家“綠蔭客棧”門口,駱花生點了兩碗東坡肉,又喊店小二借紙筆一用。那東坡肉和主食米飯上了之後,姬旦青抄起筷子連忙扒了幾口,大呼著好吃,想來也是一路辛苦餓極了。
駱花生接過小二的紙筆,工整的寫下四行二十八字。朝著姬旦青笑著,“怎麽樣,這蘇東坡的肉好吃吧。”
姬旦青抬頭傻笑:“好吃好吃,蘇東坡為老百姓疏通西湖,做好事,還把百姓送他的豬肉都做成東坡肉,分給所有人吃,這好官好人做的菜當然好吃。”
“說的沒錯,為老百姓做了好事,心裏記著百姓的人,百姓也會想念著他的好,雖然幾百年過去,這份名聲和恩情卻會永存下來。來,為了東坡先生,再來一盤椒鹽花生米。”
過了不一會兒,兩人吃完結賬,共費銀錢二十一文。收拾停當,便在那西湖邊走了開去。繞著白堤蘇堤轉了幾轉,便來到一個幽靜所在,這裏鬆柏叢生,終年常綠,兩株尤為茂盛的鬆柏之間,赫然矗立著一座巍巍石墓。姬旦青看的真切,那墓碑上麵刻著兩列蒼勁大字,是為“大明少保兼兵部尚書,贈太傅諡忠肅於公墓”。
那邊駱花生取出水酒,灑在地上一圈,朝墓碑拜了拜,然後屈身坐跪,拿出寫好的紙幅,交給姬旦青,一改先前嬉笑之意,肅穆沉重的說道:“旦青,跪下。把紙上的字念給於謙於少保,以慰他在天之靈。”
姬旦青聞言,也是收起笑容,呼吸一口氣之後跪下,展開紙幅,大聲念出: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作者用心寫的故事,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