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聖光初現
字數:4463 加入書籤
錢塘潮落,西湖水冷,由遠及近,都是一片陰涼肅穆之景。偌大個西子湖風景勝地,往來的旅人遊客,關心的多半是雷峰塔下,正傳裏的許仙白蛇二三事,野談中的法海小青不了情。
宋代以來,有兩人,一人是飽學之士,另一人雖不飽學,但吃的挺飽。兩人閑來無聊,帶著人們評出西湖十景。於是大多數人來看的,便是柳浪聞鶯、花港觀魚之類的有趣事物。
人們漸漸忘了,柳浪花港之側,聞鶯觀魚之旁,還有兩座青石大墳,安靜的矗立於此。
老一點的墳是嶽飛,嶽武穆的。新一些的墳,是於謙,於少保的。
嶽飛墳前,跪著兩人,是秦檜他媽生的秦檜和他名副其實的賤內。
於謙墳前,此時也跪著兩人。
“好,念得好。”
駱花生為這首《石灰吟》拍手稱快,也為姬旦青念得認真擊節叫好。待得聽完,這邊他將紙幅接過,盤腿坐下,從腰間纏帶中取出火折,點火將紙燒了。隨著火苗忽明忽滅,化成飛煙散去,駱花生對著身前的“於謙”正色說道:
“於兄弟,於少保,現在已是成化十二年了。整整二十年過去,我回來看你了。”
鬆間晚照,殘陽鋪水,端的是半江瑟瑟半江紅。駱花生攬過姬旦青,撫著他的頭,低沉的說道:“旦青,我下麵要給你講的,是一個英雄的故事。我所願的,也是希望你能成為,一個像他那樣的,chuán qí。”
“永樂大帝年間,於謙大人考中進士,立誌將來要做文天祥那樣的人,當時人們都感到驚異。而於謙對大家的質疑並無多言,始終隻是求學進取。到了宣宗年間,漢王朱高煦謀反,宣宗禦駕親征將其打敗,隨手點名於謙上前加以訓斥,於謙那時候雖然官小位卑,但氣勢剛正,走上前去,侃侃而發長論,將漢王罵的是驚愕交加,汗流不止。因此,得到了宣宗青眼賞識。”
“而後,因為於謙大人處事果斷,為人正直,在內閣幾位大臣的扶持下,屢次獲得升遷。但他高升之後,仍不改為人樸素作風。到了正統年間,宦官王振掌握東廠大權,為惡多端,作威作福,公然納賄。凡是外地官員返京,入城皆要向王振敬獻錢帛禮物。連威震西北的將軍,秦霸先和柳昂天,回京朝聖時都要差人敬上地方禮物。想那於謙每次回京述職,卻從來不向王振送去任何東西,連自家的土特產也沒帶過。有人勸他識些實務,於謙便寫下《入京》一首,送與眾人,表明心誌。”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在我看來,兩袖清風一詞,是為於謙大人所首創,也是他一生為人的寫照。後來,北方瓦剌部族也先率軍犯境,王振為私心作祟,想著建立軍功,青史留名,便慫恿英宗親征,自己卻不懂帶兵之道,胡亂指揮,招致土木堡大敗,更使得英宗被俘,我大明京師主力損失大半。當也先趁機帶兵打到北京之時,朝野上下震動,更是有人主張遷都。此時,於謙大人身為兵部侍郎,力主留守,並擁立英宗之弟代宗為帝,承擔起守衛京城的大任。”
“遙想當年,北京保衛戰,我大明與瓦剌會戰於九門,於謙大人率眾抗敵,煌煌軍威,可昭日月,最終力挽狂瀾,扶我大明社稷不倒。其中風采,每每回想之,猶令人傾倒。”
駱花生說到這,又將酒在身前撒了一圈,酒壺卻是重重拍在地上,咬著牙憤聲道:
“大戰之後,也先敗走。於謙和內閣大臣商輅向代宗提議,將先皇英宗接回朝廷,代宗很是不悅。好不容易等到英宗歸國,卻被自己的親弟弟軟禁,不肯歸還皇權帝位。後來奪門之變,英宗複位,代宗被廢。一些小人奸詐之徒趁機得勢,並將於謙大人陷害身亡,說是不殺他則奪門複位無名。”
“哎,當時代宗已是病重,又沒有皇子能夠繼位。其實,就算沒有奪門之變,皇位也隻能是英宗自己的。可惜,英宗受人蒙蔽,錯殺忠臣。後來英宗雖然知道錯了,卻已無無濟於事。”
“直到本朝成化年間,憲宗即位,方才秉承父親遺願為於謙平冤,到今天,已經二十年了。”
一段話說完,已是悠悠黃昏了。駱花生將姬旦青扶起,拍拍身上塵土,讓他到外麵散步huó dòng去了,自己則有些話,單獨說與“於謙”聽來。
“於少保呀,當今的皇上,為人忠厚,卻打小口吃內向,非帝王之才。他平時很少上朝見大臣,喜善而不能盡用,厭惡卻不能除之。現在的朝廷,宮內萬貴妃專權,上麵大臣浮事混日子,下麵官吏徇私舞弊盛行,風氣是越來越亂了。”
“朝堂亂,江湖也亂。黑草嶺的陸雲起夫婦前年去世了,留下個孩子和旦青一般大;節氣山莊的莊主沈百草,這幾年有些不對勁;江湖上又有些人在尋找屠龍阿沁刀,也不知道搞什麽風雨。哦,對了,王家怕是要起一些內亂,哎。”
駱花生歎息著站了起來,揉揉膝蓋,最後說道:
“於兄弟,今天我來看你,一來是和你敘敘舊,二來,也是讓你看看這孩子。希望你在天的靈願,能夠保佑他成一番大事,不負先祖之姓名。”
拜祭完畢,駱花生出來喊著,找到了在草地林中散步的姬旦青。隨著夕陽西下,駱花生在地上撿起一枝枯藤,擱半空中打下兩隻昏鴉,在那石拱小橋下,用細細的流水衝幹淨。而後,來到有炊煙的人家處,借著爐火烤熟,切肉成丁,串成五串,自己拿三串,給姬旦青兩串。
兩人沿著芳草萋萋的鸚鵡古道,駕著吊鈴響叮當的長耳朵駿馬,乘好客西風,悠悠清歌,長嘯而去。
遠方長嘯漸絕,烏啼月落一夜過去。早晨陽光灑滿大地,照亮了所有的陰影。
浙江中書省紹興城,王府院內。
一個七歲的小丫頭,靜靜的站在花園走廊裏。眼睛卻看著前方的小男孩,默然不語。
那小男孩,也是七歲的樣子,一個人站在花園裏,一棵青翠竹子旁,也是不說話。隻是呆呆的盯著眼前的竹子,皺著眉頭,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小丫頭走上前,眨著眼,輕輕的說,“雲少爺,你要是想說什麽,就說給小楊桃聽,好嘛?”
那孩子,吸氣,張嘴,卻又吐氣,低頭。停一會,驀地緩緩轉身,一抬腳,朝書房去了。
小楊桃感到很是失落,卻也沒有辦法。這時聽得夫人喊她,便回頭向大廳走去。
長長方方的花園,兩個孩子的腳步聲踏踏的響起,那些睡眠淺的花花草草,不免被吵醒了,它們打著哈欠,並沒有一絲絲抱怨,便貪婪的吸晨風、飲朝露,開始美好的一天。
不一會兒,卻見得小楊桃飛奔著跑了回來,飛奔著跑進了書房,又拉著那小男孩,飛奔著跑進前院大廳。
這下可好,咚咚咚的腳步,連睡的很沉的花草,也給打擾醒了。一時間,先醒來花草的嘲笑聲,後醒來花草的哀怨聲,嬉嬉鬧鬧的,充盈了整個明亮的花園。連遠方忽然而來的一道光芒,閃耀在花草林間,也沒有一個花草小精靈看見。
小楊桃一停下,便氣喘呼呼的,卻是開心無比的說道:“老爺夫人,雲,雲少爺來了。”
那堂內,已然站著三人。紹興王府的王華夫婦,和一個慈眉善目的中年和尚。
王華見孩子來了,望向和尚,滿懷期盼的說:“道法大師,這便是犬子,王雲。至今已七歲有餘,卻還未曾開口說話。在下也詢問過醫官大夫,說是並非啞巴之狀。還請大師看看,是何緣故。”
道法和尚走上前兩步,屈膝蹲下,看著王雲,一動不動。
王雲微微笑著,淺淺的酒窩,甚是可愛,也是看著和尚,一動不動。
對視良久,和尚緩緩站起,右手撚動佛珠,左手放在王雲的頭頂,摸了摸,繼而哈哈大笑。
“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說完,道法揚長而去。連早飯都沒留下來吃。
王雲聽得此言,卻感到了這有生以來的,第一次頓悟。回頭望向自己的父母,和呆呆的小楊桃。開口說話:
“母親,我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