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臨終

字數:7936   加入書籤

A+A-




    耶穌正在淋漓盡致地體驗著索愛的艱辛和被愛的幸福,他在為世人“索愛”的同時,自己也沐浴著愛的春風(門徒們甚至妒忌他和馬利亞的關係)。

    新信仰的發起,正是試圖拯救社會模式進化過程中,因殘酷競爭,而導致的人類生存危機。

    耶穌曾經說過,他的國不在這裏,他向門徒們提起過他的理想,憧憬著建立一個眾生平等、互敬互愛的理想世界。

    經過幾次交鋒,耶穌預見到未來的路途充滿了艱險,他沒有想到許多人對他的“愛意”表現出咬牙切齒的痛恨,隨著交鋒越來越激烈,耶穌發現自己已經無路可走。

    他沒有想到,為了信仰,自己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希望自己能夠像其他人那樣與家人盡享天倫之樂:美酒和愛人、攀談與爭執。

    馬利亞看出了他的擔憂和恐懼。

    她知道,在權貴和不少部族人的眼裏,像耶穌這樣一個不入流的人,不配談“愛的信仰”,在他們的眼裏,愛是要付出現實利益的。

    一個處在底層社會的人,如果你要和上層社會的權貴們,談愛、談公平,那就隻有你死我活的一條路可走,因為跟你談愛,他們就要破財;跟你談公平就會失去維持秩序的能力,可能就此失去社會地位。

    殖民者和當地的權貴,他們今天享有的一切,是用鮮血換來的,而耶穌是一個什麽都沒有的窮光蛋,光憑著動動嘴巴就已經獲得了不少人的擁護,這是在煽動敵對,爭取民心,這是他們是無法容忍的。

    ba聽到了祭司們的密謀,他們要置耶穌於死地,他把這個消息告訴了ma。

    ma問道:“是不是要提醒耶穌知難而退,畢竟生命隻有一次。”

    ba緩慢地對著ma搖了搖頭,說道:“對於人類的未來,這是沒有選擇的。你想想看,如果耶穌現在妥協了,那麽這個美好的信念就算是失敗了。

    在淫威和陰謀下,小火苗般的新信仰將被撲滅,人類可能還要經曆更長的黑夜和曲折,才能再次點亮這盞明燈,才能直麵自己,我們沒有那麽多的時間,人類走到這個階段,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新信仰的建立如果能夠跟上社會結構變革的腳步,這將是很難得的機會。”

    ma:“但是如果他堅持下去有可能會死,他是我來到地球後第一個愛戀的人,第一個用心相處的人,我有些舍不得。”

    ba歎了一口氣:“沒有想到你會對他動了真感情,他會老去的,而你不會。”

    ma辯解道:“我可以調整形體和外貌,和他的衰老同步啊!”

    ba厲聲說道:“ma!請你清醒一下,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人類還需要我們的引導,沒有你,我一個人做不來這些事情。”

    ma無語地看著ba,坐在了椅子上。

    ba:“當然也有可能不會死,判決必須經過羅馬總督的同意,最重要的是,我認為,我們可以成為新信仰的傳播者,我們已經理解他的信仰邏輯,他還有不少的追隨者,我不會讓這個火苗熄滅的。”

    ma:“釋迦牟尼佛的感悟正是揭示了人類社會最根本的動力源——愛生**,而生眾劣源。愛和恨,這兩種情緒相互纏繞,使人類的私欲無限膨脹,從那個原始人的眼睛裏流下的第一滴單純的眼淚開始,到淚水中充滿了各種可能,愛早已變質了。

    耶穌試圖通過自己創立的新信仰來喚起人和人之間真誠的互愛,這種互愛不建立在世俗的利益交易中,而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權利,這就是耶穌基督為後人準備的社會準繩。

    他希望這種愛是通用的,佛教是避讓,眼不見為淨,基督是直白地迎接,這將產生兩種不同的民族性。”

    在漆黑的地牢裏,耶穌反反複複地告訴自己:“我沒有做錯什麽,在世人的眼裏,愛是相當昂貴的。隻有那些王公貴族,才配被嗬護,市井草民如破衣爛衫被隨意拋棄,沒有任何底線,世人罪孽深重而不自知,導致人們對愛的本意發生了偏差,**得到滿足就是愛,求而不得就會恨之入骨,謀財害命。”他自言自語地念念叨叨。

    這不是耶穌尋覓的愛,所以他耿耿於懷。

    他相信舊約中的曆史記載,他們部族的曆史就是一部血淚史。

    曆史的風雲際會僅剩一個“愛”可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個“愛”是曆經萬年來大浪淘沙的洗禮,直到今天還無法洗淨的心得,就像佛教用一個字來概括,就是“緣”,緣是偶遇,要修成“空”的正果是有定數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可遇不可求,但愛像空氣和水,是每個人必須直麵的東西,它每時每刻圍繞在我們身邊。

    在地牢裏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耶穌決定不妥協:“我要用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去激蕩起現實社會的爭議。”

    宣判的日子到了,耶穌被押出了地牢,廣場上圍滿了看熱鬧的人們,他的行為觸痛了許許多多的人,譏諷、嘲笑聲不絕於耳:

    難道你一個不入流的人物就代表天意嗎?”

    一個一無所有的人怎麽會是救世主呢?沒有任何權力的象征,身邊沒有儀仗,身家一貧如洗。”

    他的幾個徒弟已經四散逃命,沒一個敢露頭的,哈哈。”

    人群中的ba聽到了這些話:“人就是這樣,有時候說實話很容易被誤解,不是因為這些話說錯了,而是因為這些話觸痛了大家的神經。”

    ma:“是啊!貴族擔心自己的前程,小民擔心砸了飯碗,一個穩定的秩序對大家來講是多麽的重要啊,盡管人們心裏都懂得評判,但是生存意念是複雜的,美好的理想隻有等到他們能夠接受的時候才有用。”

    在宣判前,許多人要求處死他,因為他是個騙子,歪曲了他們固有的信仰。

    但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耶穌是先知,他的言行讓人感到溫暖,要求放了他。

    另外一部分人,則代表利益集團,他們更擔心的是,他可能成為猶太王。

    ba看著亂哄哄的場麵,對ma說:“不管是貧窮的、富有的都是有罪的,因為他們不敢迎接自己內心深處對愛意的渴望,他們擔心自己如果貿然往前多探索一步,會成為自己生活的累贅,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存乃至生命,所以他們都會對現實低頭。”

    耶穌認為世人的罪必須由他來承擔,但他無法洗去人們行為上的罪惡,他的確不像神仙一樣可以主持公道,很多事情他做不到,而且罪惡這個東西是很難判斷的,例如行刑前,給他戴上荊棘皇冠的那個人,在他身後鞭打他的那個人,他們顯得理直氣壯,他們認為耶穌才是罪惡的。

    ma說:“他畢生所能做到的,就是用自己的行動來啟發未來的人們,為他們掃除認知真愛的怯懦心性,敢於說句將心比心的真話,為他們的未來樹立一座燈塔。”

    不幸還是降臨了,十字架上,折磨的過程極其痛苦,他的母親在遠處哭泣,ma(抹大拉的馬利亞,既忠實追隨耶穌的女人)陪伴著她。

    圍觀的人們大多散去了,隻剩下少許的人低頭默默等待最後的時刻,這時候ba決定在耶穌臨終前給他一些安慰。

    他的影像懸空在了耶穌的麵前,為他念起了猶太經文。

    耶穌聽到聲響,費力地抬起浮腫的眼皮,一個光亮的身影漂浮在自己的眼前。

    他是一個虔誠的猶太教徒,看到這一幕他張開了嘴巴,用盡力氣說了聲:“ba”。

    多少年來,在彷徨中,他一直期盼著天父對他顯靈,帶給他傳播信仰的勇氣,隻是他沒有想到天父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他無能為力的時候,在生命即將耗盡的時候出現。

    他用盡全力說了聲:“好嗎?”

    ba清晰地告訴他:“做得好。”

    望著天父堅毅的眼神,耶穌明白了,“施洗約翰”是在為自己鋪墊而死的,而自己也是信仰的鋪墊之一。

    他吐出最後一口氣:“好了。”

    他慶幸自己做到了,他最終沒有去責怪、咒罵那些羞辱他的人、鞭打他的人、在他手腳上釘釘子的人,沒有為此感到怨恨,沒有失落,這是一個人臨終前最大的滿足。

    人生的圓滿不是在物質中得到了什麽,因為我們什麽都帶不走,而是我們區別於其他物種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滿足。

    ba知道死亡對耶穌來說是最深刻的、最富有冒險精神的壯舉,也可能是繞不過去的使命,無論他是被迫還是自願,他將成為人類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政治人物,沒有之一。

    因為他“愛人如己”的信念,將對後世產生巨大的影響,平等、博愛的信念,將在下一個文明進程中進行驗證。

    ma:“耶穌在世的時候我們沒有幫助他,但是在他去世之後,我們可以為他做些事情,他曾經告訴過他的門徒,他死後還能複活。”

    ba:“信仰必須加入某些神奇的色彩,才能在市井中流傳下去,我們幫他複活吧!”

    羅馬士兵們當著眾人的麵,將耶穌的屍體放進了山洞裏,用石頭堵上,並用泥巴封住,羅馬人和猶太祭司們要考驗耶穌生前的複活預言,並派遣士兵駐守在洞外。

    深夜ba和ma在兩個士兵麵前製造了強烈的光亮,他們頓時看不見任何東西,這時ba 用爆破槍轟開了巨石,將耶穌的屍體抬出了洞外,她們找了一個地方,做好標記後將耶穌掩埋了起來。

    在有士兵把守的時候,耶穌的屍體竟然不見了,複活的預言很快傳遍了周邊地區。

    耶穌去世後的第三天,ba將自己打扮成耶穌的形象,通過全息投影,出現在他親人的麵前。

    ba將耶穌的生平和說過的話記錄了下來,開始尋找傳承信仰的繼承者。

    令她們為難的是,耶穌原來招募的門徒都是不識字的野漢子,這和當年佛陀創教的情況是相同的,如果要靠他們來傳播福音,一定會遇到識字難、讀書難的問題,這些門徒無法對新信仰進行係統地整理和論著,光靠口口相傳。很容易歪曲教主的觀點,或者是傳播不下去。

    一天,她們在去羅馬的路上,遇到了正在趕路的保***天中她們得知,保羅是一個羅馬公民,而且還是一個博學之士,他也是一個猶太人。

    看起來條件非常合適,但是令ba和ma沒有想到的是,當她們和保羅談起耶穌的事情時,他不屑一顧,不搭理這個茬,他不相信也不去理會耶穌在耶路撒冷發生的事情。

    他還自詡,自己曾經參與迫害耶穌追隨者的行動。

    ba在他就職的路上向他顯現了神跡,這位博學才子終於感悟到了耶穌的信仰精髓,願意成為新信仰的傳播使者,他最終成為了基督教的奠基人。

    耶穌受難後,ba向他的弟子們顯示了耶穌的相貌,使他們堅定地宣揚基督教,直到耶穌的願望得以實現。

    公元314年,ba看到了基督教被羅馬帝國正式宣布為國教,基督教將隨著羅馬帝國的影響力向四處廣布福音。

    ba:“我們終於看到新信仰得以確立,基督教經曆300多年血與火的洗禮,才有今天的盛況。”

    ma:“但願它能夠堅持上千年,這一切來得很不容易,當年大弟子彼得被頭朝下釘死的時候,我幾乎要崩潰了。”

    ba:“我也一樣,我感覺自己快要控製不住了。”

    ma:“雖然王權認可了基督教,但是我還是擔心,王公貴族說翻臉就翻臉,新的信仰有可能隨時被顛覆。”

    ba:“是啊,基督教類似於現實教,從我為摩西製定的‘十誡’起,他們的宗教就一直帶有律法成分,他們將來無可避免地會和王權發生衝突。”

    ma:“如果他們不能獲得勝過王權的某些能力,未來我們想要再幹涉就越來越難。人類是在不斷進步的,我們將逐漸減少幹涉他們的行為。”

    ba:“如果要讓基督教成為可以和世俗王權抗衡的力量,不至於被其他宗教隨意取代,唯一的辦法就是賦予他們具有政治、經濟、軍事的能力。”

    ma:“如此一來,隻有達到****才有抗衡的能力,但是我們直接幹預是公然違反繁衍手冊的做法,而且會引起王權的反感。”

    她們開始尋找解決的辦法。

    一天ba和ma扮成教士遊走在羅馬城裏,一路上有一些人停下來希望得到他們的祝福,或者是生活上的指引、啟發。

    ma:“我想到了一個辦法,以往普通人的不幸都是知識和信息的不對稱造成的,如果我們想辦法讓基督教的教士們具有匯集信息的優勢,那麽他們就可以具有控製輿論和未卜先知的能力。”

    不久之後,羅馬城內的教堂裏開始出現了一種宗教禮儀,這種儀式的名字叫“告解”,信徒們被告知,如果一個人希望免除生前所犯的罪,就應該去向神父吐露心聲。

    這種禮儀表麵上是人們向上帝懺悔,而事實上是幫助教廷獲得了來自朝廷的、平民的、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一切信息,對這些信息綜合處理後,使教廷具有了通天的本事,逐漸成為無所不知,通達四方的強大組織,直到王權也必須依附於它。

    王權自此無法撼動基督教的地位。

    耶穌的死,時刻提醒著人們,因為不敢接受他,而將他推向了死亡。

    很少有人能忍受這種痛苦,他所承受的痛苦並非世俗世界裏常見的權利財物得失,而是一種無法彼此理解和接受的痛苦。

    這種為“虛無的信念”而忍受極刑的煎熬,在當時幾乎沒有人可以理解。

    後世的人們更願意相信他來自天國,歸往天國,把他當作神的兒子。我們隻能去這樣理解這個人,把他歸為神,免得我們為自己感到羞愧。

    日後無處不在的十字架掛在每個人的胸前,鑄就在建築物上。

    在他去世之後,他所影響下的部族正在產生“性惡觀”。

    人除了自戕,還能殺害神的兒子!人還有什麽不敢做的呢?

    這種由教主以身作則的示範,將形成一種自省能力,將給信仰基督教的部族產生不斷變革的動力,比起其他部族,他們的衝突會更多,會很不穩定,但是也許進步更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