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童心無忌

字數:3881   加入書籤

A+A-




    這有兒在縣城當了大師傅後,老婆和大兒子在農業社裏幹活,家裏有了穩定的進項,這光景眼見著好轉起來。沒幾年,吳家女兒也就是葉子也上了高小。葉子雖小,可也懂事,她心裏明白,是哥哥輟學才給了她安心念書的機會,孩子很珍惜,雖說成績不是多好,但念書還是挺認真的。也許正是由於小時候就留在心裏的這份感情,使得葉子和根兒這兄妹倆在往後的幾十年裏,不論情況如何變化,都相處得一直很好。當然,這是後話了。

    人之初,性本善。在高小裏,葉子見同學老欺負英子,動不動罵英子“地主婆”;有人丟了東西,總是先……懷疑英子;明明不挨英子值日,也喊英子打掃衛生,說是勞動改造:弄得英子常偷偷哭,可又不敢告訴老師。

    英子是誰呢?英子就是劉雲生家的小女兒,大名劉鳳英,小名英子,和葉子是高小同班同學。英子瓜子臉,雙眼皮,說起話來音兒不大,挺內秀的那種,個兒也不高,常喜歡梳兩個短辮子。英子在學校裏不愛說話,更談不上活潑。

    葉子曾聽家裏人講,說雲生也就是英子爹從前講過一些對吳家不好的話,心裏多少對劉家存有芥蒂。也許是本性善良的緣故,見那些同學對英子實在太過分,她還是看不過眼。葉子心想,老師不是說“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選擇”嘛,英子人家本身不歪,學習好,也勤快,明明就是那幾個同學的不對嘛。於是,一見有人欺負英子,葉子就站出來,抱打不平。這一回幫、兩回助的,英子便把葉子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有什麽心裏話也葉子說說。

    日子過得也快,不知不覺就高小畢業了。和大多數農家姑娘一樣,葉子和英子畢業後都在村裏務農,跟大人們一起下地幹活。這是一個純樸而洋溢著濃烈集體主義精神的年代,莊戶人翻身解放,從心底迸發出改變一窮二白的激情。葉子和大夥兒一起,在生產隊裏拉糞、犁地、耙地,收麥、種秋、摘棉花什麽的,已漸漸成了生產隊的全勞力。

    除了英子,葉子還有兩個要好的女同學,一個是孫仁義家的女兒孫新娥,小名娥兒;另一個是邢海旦家的女兒邢翠環,小名環兒。孫仁義,小時候曾叫孫啟亮。從這個曾用名上看,似乎和孫啟明有什麽聯係。事實上,孫仁義老父親和孫啟明老父親是才出五服的堂兄弟,兩家住得也相距不遠。孫仁義老父親沒生下一兒半女,就把孫啟明的二弟也就是孫啟亮過繼過來了,改名叫仁義,小名改叫仁娃。仁娃家住在原來老仙兒家的打麥場這裏。眼下,仁娃已是三兒一女了,大的、三的和老小都是兒子,二的是女兒,叫孫新娥,小名娥兒。

    至於邢海旦,是邢青林的三兒子,原來住在後頭巷,他爹買了老仙兒家中間那座院子後,海旦結婚時就搬到了南頭巷的這座院子裏。這眼下,海旦是三兒一女,女兒排行老三,大名邢翠環,小名環兒。

    葉子、環兒、娥兒和英子都是同年生的姑娘,隻是環兒生日大點,葉子生日居二,娥兒生日居三,英子生日最小。四個小姑娘都住在南頭巷,高小是同班,畢業後又都在村裏幹活。四個小姑娘常喜歡在一起玩,不是一起去這家,就是一道去那家,做針線活什麽的,對外自稱四姐妹。

    邢家、孫家和劉家都是地地道道的柳灣人,自然比吳家這個外來戶在村裏頭要有根基。英子家雖說成分不好,但在柳灣是個大姓,按村裏人的說法就是本家的人多。環兒的父親是生產隊裏的會計,上衣口袋裏常常別著一支鋼筆。娥兒的父親是個村幹部,在村裏也沒人敢惹。環兒、娥兒在家裏都有自己的房間,而且都是和爹媽屋子兩頭折房,既獨立又溫馨。

    這兩頭折房,是柿子灣一帶民居的一個特點。一般是五間瓦房,分成兩戶,一側的兩間是一個進戶門、一個大窗戶,而另一側的三間做兩頭折房。就是說,這三間是一個進戶門,一邊一個大窗戶;中間的一間做堂屋,兩邊各一間做臥房;臥房和堂屋之間隻隔著一堵很薄的隔牆,這裏的人稱之為房子牆。隔牆上隻有一個門框掛著門簾而不裝門,這樣兩邊來來去去的挺方便。

    臥房的窗台下都是一個大土炕,白天在炕上做針線活也是亮堂,夜裏窗簾一拉就可以睡覺了。而且土炕挺大,都是那種從前簷牆到後簷牆、一頭到一頭的大土炕,要是在炕上縫個被子什麽的,也夠寬敞。若是來了親戚,過個夜的話,四、五個人豎著躺在一個炕上,也能睡得下來,不覺得多擁擠。這不,四個小姑娘不是在環兒屋子,就是在娥兒屋子,反正形影不離的,像親姊妹。

    有兒夫妻倆就葉子這一個姑娘,自然很是疼愛。葉子屬猴,比她哥哥根兒小五歲,瓜子臉,丹鳳眼,白淨白淨的皮膚,略黃而帶卷的秀發,常紮著兩根粗粗的辮子。這姑娘自小待人熱情,挺討喜,而且心靈手巧的,什麽捏花饃、剪剪紙、紮紙花的,她一學就會,村子裏沒有不誇的。

    據有兒講,就在生葉子的那天中午,吃過午飯,他上炕打盹兒,才躺下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坐在柿子樹下休息,青天白日的,突然從遠處的土嶺上下來一股好大的洪水。就在他驚愕之際,土嶺上空不遠處的白雲之間又鑽出一隻火鳥來,那火鳥直奔土嶺飛去,等飛到土嶺上空時,突然一頭向下鑽入了洪水之中,不一會兒再定睛看去,像是有隻綿羊順水而下正在納悶之時,一隻柿子葉飄然下來,飄落在他臉上,涼涼的,把他從夢中驚醒了。就在那天下午,吳家媽媽便生下了個女兒。想到這個奇怪的夢,陳老大便給女兒取名“葉子”。也許是由於這個夢的使然,有兒媽更是把女兒視作掌上明珠,疼愛有加。

    村裏人左鄰右舍的,串串門子是很自然的事。娃兒家都是一塊兒玩著長大,東家跑西家串的,也很平常。閑暇的時候,葉子不是到環兒家去玩,就是去娥兒家或者英子家去玩。葉子長得好看,且心靈手巧的,同學家人都愛見。要是有了什麽好吃的,隻要葉子在場,也都是讓她們一塊兒吃。日子一長,不論是在邢家、孫家,還是在劉家,葉子都不覺有什麽生分不生分的,甚至也沒什麽顧忌的。

    環兒不時逗逗葉子,說等葉子長大了嫁給她哥哥。而葉子呢?根本就不把這話當一回事,嘻嘻哈哈的,照樣去環兒家裏玩,一點也沒有不好意思的樣兒。晚上,姑娘們常在一起做針線活兒,有時玩得晚了,也就一塊兒在同學家的大炕上湊合一宿,不回家去了。

    珍兒近來身體不太好,渾身沒勁兒,老是覺得頭昏的,就去村裏的保健站看了看。這個保健站的醫生,是抗美援朝回來的,懂得些中醫,算是村裏的赤腳醫生吧。給珍兒把脈、看舌苔什麽的,診斷是貧血,得打b12,還開了些中藥,讓帶回家熬著喝喝。

    聽得說女兒身體不好,珍兒媽便從西村來到柳灣,陪女兒幾天。這天晚上,也就是珍兒媽臨走的那天晚上,母女倆躺在炕上一時睡不著,就閑聊了一會兒:“珍兒,有個事兒,擱在額心裏好幾天了,想給你說說。”“嗯,你說。”“眼目下,有兒在外頭幹事,也不常回來;這屋裏頭,你該管的可得管管,不敢把娃兒家像放羊似的。”“啊,那自然了嘛。哎,咋好好的,說這呢。”“別個的額都不擔心,就是……”“媽,有啥話你就直說,咋弄得像親戚似的,還……”“嘿嘿,也不是說不老氣,可額也知道自己是老腦筋。”“哎呀,你今兒個是咋啦?就直說嘛。”“也興許是額多心了。”“哎呀,有話你就說嘛,額又不會怪你。”

    “嗯,額來了這些個天了,見葉子時不時地不回來,在人家屋裏過夜,額就看不過眼。小子家不要緊,女子家可不敢這個樣,得說說這女子。”“嗯。不過,也沒啥可擔心的,不是睡她同學屋裏嘛,沒事。”“大姑娘家家的,夜不歸宿,這像什麽話。”“眼下新社會了,娃兒家都念過高小,都是有文化的,不打緊。”“老人留下的規矩總是有道理的。姑娘家睡在人家屋裏頭總不好。”“知道。再說深更半夜的,巷子裏又沒燈,女兒家膽兒小,走夜路,黑燈瞎火的,娃也膽寒的。”“打上個燈籠不就行啦嘛。”“嗯,知道了,額明兒個說說葉子。”

    老母親回去之後,珍兒成天價又是農業社裏幹活,又是操持家務的,就把這事給忘了。後來,偶爾想起來了,也輕描淡寫地說過葉子幾句,甚至還讓根兒給葉子做了一個小燈籠呢。而葉子呢?娃兒家的天性使然,收斂了一陣子之後,又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了,不時睡在同學屋裏不回來。後來,珍兒也沒有再說過女兒,更沒有對葉子嚴加管教。她雖然明白養女不教母之過的道理;可就葉子這一個女兒,溺愛還來不及呢,哪裏還舍得數說;而且覺得村子裏本就平平安安的,一般不會有啥事的,也就沒有太在乎。當然,這都是些閑話,不說也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