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斷舍離是不是低欲望的征兆?
字數:1738 加入書籤
當買買買的消費主義生活大潮在我們的生活裏大行其道的時候,買了太多東西,以至於我們存放這些東西的空間越來越窄、甚至無處放的時候,有人提出了要斷舍離,清理掉不要的東西丟掉,隻買隻用用得著的東西。rì běn作家山下英子的暢銷書《斷舍離》書中所提倡導的生活理念: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已經成了一些人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這種斷舍離的生活方式,正是當代rì běn社會生活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這樣的生活方式使人對物質的**降低了。rì běn著名學者大前研一曾針對rì běn的狀況撰寫出版了《低**社會》一書。根據這本書的介紹,低**社會的特征有四個方麵:
一、年輕人不願意背負風險,不像從前世代一樣願意獨立購屋,背負幾千萬的房貸。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都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
二、少子化,人口持續減少、人力不足。rì běn政府去年9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rì běn18歲到34歲的未婚者中,有超過40%的人沒有任何sex的經曆,高達70%的受訪男性並未在談任何形式的戀愛。另一方麵,又麵臨人口超高齡化的問題;
三、喪失物欲、成功欲的世代:對於“擁有物質”毫無**,隨便吃個一、兩餐就能活下來的社會,“出人頭地的**”也比先前世代降低不少。年輕人喪失物欲和成功欲,對於車和奢侈品嗤之以鼻;
四、無論是貨幣寬鬆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再多錢也無法改善經濟。
rì běn社會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時候,那時候的年輕人也像如今的中國年輕人一樣,推崇物質生活的享受,也買車買房買奢侈品。但在經濟進入低迷期之後,買買買不再是年輕人的生活主旋律,而年輕人也樂於精神方麵的享受,於是產生了宅文化,rì běn的動漫、遊戲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其實低**也隻是對物質**的降低,消費從物質轉向了精神層麵。
再來看看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和當下的中國社會極為相似。那個時候的美國的有錢人都是樂衷於物質享受,過著極為奢華的生活。我們從《了不起蓋茨比》裏可見到,當時拜金主義盛行,人們沉迷於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當一個社會在剛進入到經濟繁榮的時候,當時人們才由物質匱乏時代進入極大豐富時代的時候,過度的物質消費會彌補匱乏時代的心理需求。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人們肯定會厭倦。發展到後來就進入對精神享受的追求和推崇。這是一種消費升級,也是社會發展進程必然要經曆的。也沒必要像經濟學家擔心的那樣,一旦進入低**社會,整個社會經濟會停滯不前。縱觀當代發達國家似乎都有一種進入對物質的低**的狀態,總統夫人都穿著大眾品牌的服飾出席各種重要場合,矽穀高科技行業的大佬們都穿著體恤牛褲開產品發布會。
而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原理,生理需求是最低層次的需求。在發展中國家,這個層次的需求對物質的**是相當旺盛;在發達國家中,這個需求早已非常充足地被滿足了。因此人們轉而向更高層次的需求上升,安全需求、情感歸屬需求、尊重與自我實現等這些更高階的精神層麵的需求。如此一來,反而對物質的需求會降低標準了。我們看到發達國家的中產階級和發展中國國家的中產階級對於名牌和奢侈品的態度,就能區別得出來。
提倡斷舍離的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隻是減少了對物質的**,轉而去追求精神上的滿足,消費轉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