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地宮 4

字數:5732   加入書籤

A+A-


    ()    在鏟車巨大的轟鳴聲,這千年石門緩緩打來,當石門完全貼到兩側石壁後,一個巨大的甬道展現在眾rén miàn前,裏麵漆黑一片,目力所及,什麽也看不到,不知向內延伸了多遠。

    馮少校讓小戰士向裏麵拋出兩根熒光棒,熒光棒在空翻滾著,落到了50多米外的地麵,滾了一會兒,停住了,照亮了那一小片空間,還是和甬道口一樣,並沒有什麽變化,但前方依然一片黑暗。

    又讓工作人員對甬道進行探測,在探測器的極限範圍內,這甬道的頂棚、左右牆壁、地麵全都是致密的岩層,並沒有任何空洞和縫隙。

    齊教授看著顯示器的數據,說道:“探測器的最大探測距離是2公裏,目前看來,這甬道肯定不短,至於延伸向何方,那就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趙梵音接口道:“這麽長的甬道內,會不會有什麽關?剛才的石門就是由關打開的,那裏麵很可能也會有關,會不會造chéng rén身傷害?”

    王教授一樂,說道:“小夥子,你是盜墓探險片看多了吧,diàn yǐng裏的地下墓室曲曲折折,各種關,到處陷阱,隨時有生命危險,但那都是藝術創作,真實的情況沒有那麽邪乎。

    這些年國內發掘的古墓,基本都不會特別大,即使是漢唐鼎盛時期的王侯墓,也不過是方圓幾十米的小宮室,比地麵上那些宏偉宮殿要小得多,這也是古代人類的建造能力有限,根本沒有能力在地下建起大規模的建築,當然也就沒有空間放置diàn yǐng裏那樣關。

    不過說的也對,這地宮從地表範圍、到地宮石門、在到這甬道長度,都是前所未見的巨大,你說的那種關,比如:翻板、huó dòng牆、箭矢。。。。。。也不一定就沒有,還是小心為好”。

    陸教授點點頭,同意王教授的觀點,接著說:“王教授說的沒錯,雖然秦始皇帝陵被描述成內部巨大,建築繁多,但那畢竟是傳說,並沒有真正的考證結論。像現在這樣規模的地宮確實罕見,關的因素必須要考慮到,好在發掘工作之初,就已經準備了**人,當時是為探測人員無法進入的狹小空間準備的,現在看,用在這裏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其他人一聽,非常高興,如果有器人在前麵探路,確實危險會小很多,如果真有,也可以給大家充分的應對時間。

    不多時,五台坦克模樣的小車被運了進來,大小有特大號行李箱那麽大,是履帶式的,車頭左右各有一盞探照燈,上部很平整,正是一個轉向架,上麵安裝著可折疊的械臂,械臂前端是一個大鉗子,用於抓取物品,尾部豎起一米多高的天線,是用來遙控車輛的。

    馮少校指著小車說:“這是軍用排雷車,是用來執行排雷任務的,為了這次考古發掘,做了相應的改裝,可以執行探測空間、抓取可疑物品等工作,那個械臂的前端還可以更換為鑽頭,執行打眼鑽探工作”。

    緊接著,馮少校又召喚來一支20多人的隊伍,由全副武裝,身體精幹的戰士組成,準備一同進入甬道,配合專家們進行探險。

    現在的探險隊是這樣組成的:

    最前麵是並排的五台軍用排雷車,它們是用作探路的。

    後麵10米左右的距離,是5名戰士排成橫隊,持2米高,一米寬的透明盾牌,與前麵的軍用排雷車保持相同的橫向寬度。

    在這5人後麵,緊接著兩側各有8名戰士排成縱隊,同樣持盾牌,盾牌衝著兩側的岩壁。

    隊伍的最後同樣是5名戰士,他們背向大家,排成橫隊,的盾牌衝著後麵。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前後左右都有盾牌保護的方陣。

    陸教授眾人和馮少校就在這盾牌陣合圍的區域內,在方陣還有5名士兵,他們拿著**,控製軍用排雷車的行進。

    馮少校一聲令下,這支隊伍開始緩緩前進,逐漸全部沒入了甬道之內。。。。。。

    這甬道甚是寬廣高大,探險隊伍走在裏麵,一點也不擁擠,反而像是一支小船,在廣闊的江麵上漂流。軍用排雷車的探照燈功率頗大,10隻全開,將前方1千米的範圍內照的雪亮。

    眾人小心的走在盾牌陣,緊張的盯著前方光亮的盡頭。

    就這樣,一直走了20多分鍾,大概已經走出了2公裏,前方依然是一片黑暗。

    此時趙梵音和歐陽娜娜十指緊扣的並肩走在一起。

    看著遠方不變的黑暗,趙梵音有些無聊起來,開始四處張望,順便也huó dòng一下挺得有些僵直的脖子。

    先是扭回頭看看來的方向,一片黑暗,甬道口的已縮小成一個光亮的小點,仰頭看向頂棚,由於太高,黑洞洞一片,基本什麽也看不見,再向左右岩壁看去,前方探照燈的光亮,微弱的印照在上麵,完全就是光滑的石壁,什麽也沒有。

    就在要扭頭向前方看去時,突然覺得石壁上似乎出現了一些紋路,於是扯了扯歐陽的,小聲說道:“娜娜,你看牆上好像有東西”。

    歐陽將頭靠過來,順著趙梵音的目光,也看向了石壁,似乎確有什麽東西在上麵,好像是壁畫!

    趕緊將背包取下,拿出電筒點亮,將光柱照向石壁,這一照,兩人不禁同時“啊”的叫了一聲,同時停住了腳步。

    其他人都還在盯著前方探照燈照亮的區域,焦急的等待著走出甬道,突然聽到他二人的叫聲,頓時整個隊伍停了下來。

    歐陽衝著陸教授叫到:“老師,你看,牆上有壁畫!”

    眾人一聽,紛紛取出電動點亮,照向歐陽指向的岩壁。

    果然,隻見這光潔的岩壁之上,用線條勾勒出一幅幅畫作,有荒漠、山脈、河流。。。。。。但僅僅是線條,並沒有顏色。

    再往岩壁上下左右照去,整麵都是,再看另外一側,同樣也是,再往頂棚照去,模模糊糊的好像也有!

    王教授一邊照,一邊重重的拍了下自己的腦門,說道:“我這老糊塗,這麽寬大的甬道,怎麽會沒有壁畫這些東西呢,那不是太單調了嗎?唉,估計都是剛才死人的事弄得,腦子都嚇得不轉了!這個居然沒想到,還是年輕人腦子靈光”。

    馮少校一看有發現,也很高興,但走了這麽遠才發現,那麽來的方向上,會不會也有?於是趕忙命令一個戰士往回走,檢查一下。

    戰士忙放下盾牌,拿著電筒,一邊往回跑,一邊揮動電筒掃視兩側,不多時,又跑了回來,說道:“報告首長,這壁畫基本上就是從這裏開始的,來的方向上,什麽也沒有!”

    聽了這話,大家挺高興,還好及時發現,沒有錯過什麽,於是探險的任務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徑直前行,而是一邊慢慢走,一邊研究這些壁畫。

    馮少校又命人拿來個大功率的探照燈,這樣能看的清楚些,電筒那點光亮是遠遠不夠的。

    不多時,幾名戰士推著一個小車走了過來,這小車有個車鬥,裏麵擺滿了電池,上麵是一個架子,隻大探照燈固定在架子上,一支垂直對著頂棚,兩支分別對著左右兩側岩壁,探照燈開啟,瞬間照亮了整個空間,亮如白晝。

    隨著探照燈的開啟,眾人不約而同的發出一陣讚歎。

    隻見岩壁和頂棚全部都刻滿了各種線條,頂棚主要是各種美麗的線條勾勒成的圖案,這些圖案前所未見,不同於任何一個華夏朝代的風格,與周邊少數民族和更遠地區的亞、東歐、西伯利亞等地也不同,古樸蒼勁,下刀有力,多以直線、折線為主,基本看不到華夏常見的圓潤弧線。

    而兩側的岩壁上,則全部都被雕刻成荒漠、山川河流、巨大的湖泊、人物等,而且都是由一個個場景構成,日常生活、遊牧、狩獵、戰爭等等,不一而足。

    大家邊看,邊緩慢前行,小車也隨著大家移動。

    一路下來,頂棚依然是各種圖案,隻是形製不斷變化著,沒有重複。

    而左右岩壁上的雕刻,則是連貫的,仿佛是在描繪一個地方,一路綿延下來,沒有斷。

    陸教授仔細辨認著岩壁的畫作,最後停了下來,衝著眾人說道:“王教授,你看這壁畫上描繪的地域和哪裏相似?”

    王教授沉吟半晌,說道:“感覺很眼熟,但一時也說不好,陸教授您看呢?”

    “我看,右側有些與東、亞、南亞次大陸的地形地貌接近,而這左側的壁畫應該就是漠北的廣大區域,也就是蒙古的發源地!”,陸教授肯定的說。

    。。。。。。

    漠北,這個詞匯經常出現在華國史料,對於數千年來一直與北方遊牧民族鬥爭的華夏,漠北通常泛指北方遊牧民族生活的沙漠、戈壁以北的廣大區域,涵蓋當今俄羅斯亞部分、華國北部、蒙古國、哈薩克斯坦等廣大的區域。

    這裏有沙漠、戈壁、草場、山脈、原始森林以及數條河流。

    。。。。。。

    如果真如陸教授所說,壁畫是漠北和東亞等地的山川地貌,那這岩壁上的畫作該有多大規模!

    帶著這樣的疑問,大家繼續前行,一邊左右觀看,一邊對照著腦海這些地方的山川地貌,看是否確如陸教授所說。

    又過了一會,王教授停下腳步,衝著陸教授一挑大拇指,說道:“陸教授,老王真是佩服您的博學,我看了半天才能對上號。

    這右邊岩畫,最前麵是一片巨大的水域,北方有數條河流注入其,南麵是一片高原,東麵則是廣闊的平原草場,這水域應該就是裏海的東岸,北麵的河流分別是伏爾加河、烏拉河與捷列克河,南麵的高原寸草不生,人跡罕至,是伊朗北部的高原,而東麵則是亞大草原,在向內延伸,估計會看到阿富汗、南亞次大陸甚至是西藏等地區。

    而這左邊的岩畫確實是描述漠北廣大地區的山川地貌和人類生活遊牧的畫卷,咱們發現岩畫的地方,應該是漠北的最西部,哈薩克斯坦薩雷耶西克阿特勞沙漠,接下來的山脈就是阿爾泰山脈、蒙古的杭愛山脈,還有科布多河、紮布汗河。沒錯,這就是漠北!”。

    聽到陸教授、王教授的猜測和實際的地理坐標對應到一起,大家心情為之一振,漠北是蒙古的發源地,這甬道之內的壁畫全部是對漠北的刻畫,這地宮難道真是。。。。。。

    成吉思汗的陵寢?!

    下載免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