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線索

字數:7311   加入書籤

A+A-


    撬開屍口。
    嬰孩的殘掌落在手中。
    嚼爛的皮肉,咬破的筋膜,扯斷的骨頭,裹著鮮血與口水赤裸裸呈現於眼前。
    此情此景,直讓張易與鄭通麵上肌肉亂顫,也讓門口處,響起一連串的幹嘔聲。
    扭頭瞧去。
    原是一幫捕快姍姍來遲,好死不死,進門第一眼,一點兒心理準備也無,就撞見眼前這一幕。
    當下就吐了個天昏地暗、東倒西歪。隻有帶頭的那個年輕捕快,李長安依稀記得好像叫薄子瑜的靠譜些,縱然臉色發白,但還是繃著臉皮,努力維持著公門體麵。
    李長安看得直嘀咕,心想這瀟水的捕快未免太“養尊處優”些。這麽點兒東西,就受不了啦?要是瞧見妖怪鍋灶間掛起的煙熏人肉,路邊無人收斂的巨人觀的遺體,豈不是要嚇暈了過去?
    他放下嬰孩殘掌,胡亂扯來被褥擦去手上血汙,正要與這捕快搭話。
    忽而。
    聽得一聲尖利的嚎哭。
    一個幹瘦的老太婆從門後猛地躥了出來,直奔死者遺體而去,還一邊哭喊咒罵。
    “個喪門星!爛婆娘!八輩子不得超生的賤貨!這麽能這樣狠心啊?那是親生骨肉,還我孫兒的命來!”
    說著,張牙舞爪竟要上前去撕扯。
    然而。
    還沒得手,就被鄭屠子一把揪住後領拽了回來,見她還在叫罵著拿指甲來撓自己的臉。他當即就揚起蒲扇大的巴掌,“啪啪”就是倆耳光砸下去,惡聲惡氣罵道:
    “這老虔婆,撒潑與誰看?別人不願沾染,某家可不會慣著!”
    王婆被這兩下打得有些發懵,捂著老臉,好半響才呐呐言道:
    “這屠子怎麽還打人呢?”
    “打的就是!”
    鄭屠子啐了一口唾沫。
    “別人不知道,我還不曉得?”
    他冷笑道:
    “這廝最是吝嗇,平日裏虧虐兒媳也就罷了,就連懷了娃兒,竟也不肯予她一口飽飯。活活把人餓出了失心瘋,生生啃吃了自己的骨肉。”
    鄭屠子怒目圓瞪,噴吐著唾沫星子。
    “說!這小娃子的死,難道沒有的一份兒?!”
    王婆越聽越驚,越聽越怕,末了趕緊擺手叫屈:
    “屠子莫要亂說!這話傳出去,可讓老婆子如何出去見人?”
    “我何曾虧虐與她,又何曾吝惜幾口吃食?她肚子裏的可是我家的骨血,我即便願意餓著她,難道還會餓著我的孫兒?”
    “實在是臨盆這幾日,她的胃口大得像個無底洞,填不滿、喂不飽啊!”
    王婆大倒苦水。
    “去看看我家的米缸,翻一翻我家的床板,是一粒米沒有,一枚銅子也無,都拿來填了她的肚子。就是我家那條養了十來年的老狗,都宰了給她燉湯吃。”
    “即便如此,還是喂不飽她的肚子。”
    王婆指著撐牆的柱子。
    “們看看,她連樹皮都啃了一塊,我一個老婆子有什麽辦法嘛!”
    她說得淒慘,可鄭屠子卻是半個字兒沒信,隻是揪住她的領子嗬嗬冷笑。
    王婆急了眼,“哇”一下哭了出來,兩腳在地上亂蹬,撒起了無賴。
    “打人咯!殺人咯!個賤人活著害死了我孫子,死了還要讓的姘頭害死我啦!”
    鄭屠子聽得青筋直冒,管他有沒有捕快在場,就要報以老拳。
    卻被年輕捕快招呼人手給製住,他自個兒徑直上前,衝李長安皮笑肉不笑。
    “李道長辛苦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我們吧。”
    …………
    李長安三個被捕快們半是請半是攆給趕了出來。
    到了門口,才發現張家兄弟、水貨劍客與馮道人都已經聞訊趕到,隻是他們來晚了,連門都沒讓進。
    見到三人出來,趕緊湊上來一問究竟。
    道士也不隱瞞,把所見所聞一五一十都講了個明白。
    眾人聽了,氣憤者有之,沉思者有之,茫然者也有之。
    道士懶得猜測他們心中所想,隻打量著眼前的小村子。
    ……
    院子前圍觀的群眾早已散去。
    男人們扛著鋤頭回到田間勞作;婦人們相約去村邊的河溝浣洗衣物;男孩兒們拿著樹枝追逐打鬧,女孩兒們用泥水扮著“家家酒”;三兩個老人在路邊拉著家長裏短;幾隻土狗臥在樹蔭下睡著懶覺;一個剛下地的娃兒揪著狗耳朵“呀呀”亂叫……
    亂糟糟裏偏偏透著井然有序。
    這大抵就是鄉間生活的樣貌。
    光看眼前的田園畫卷,誰又能想到村中才有人死於凶殺?甚至於屍體尚在,血跡未幹,查案的捕快還沒離開了?
    一時間。
    道士覺得王家兒媳的死,實在是微不住道。就像往池塘裏投下了一顆石子,盡管激起些許漣漪,但眨眼又歸於平靜。
    似乎那點新鮮勁兒一過,村中人又一絲不苟地回到了原本的生活軌跡。
    村子又祥和而寧靜了下來。
    可漸漸的。
    道士覺得眼前的景物似乎泛起了些許朦朧。
    好似遠山上繚繞不散的霧氣侵入了人間,一切都顯得模糊不清,顯得如夢如幻。
    可一眨眼。
    明晃晃的陽光照得視線中的一切分外清晰。
    新鮮中帶著臭味兒的空氣撲鼻而來。
    一切的一切再真實不過。
    …………
    王家院內。
    捕快們分頭去尋求線索,留下一老一少兩個仵作檢查著屍體。
    年輕的仵作摸索到屍體的肩胛骨。
    “嘶。”
    他猛地抽回手,方才好似被什麽東西給蜇到了。
    剪開屍體背上的衣衫,他詫異地發現,屍體自肩胛下方的小半邊背上,長著一些稀疏的黑色短毛,硬得像針。
    “阿爺。”
    他喚來老仵作。
    “這是什麽?”
    老仵作瞥了一眼,不鹹不淡擺手道:“與案子無關,不必理會。”
    “可是。”年輕仵作不甘心,“人身上怎麽會長這東西?”
    “生病了唄。”
    “什麽病?”
    “窮。”
    “窮怎麽是病?”
    “嗬。”
    老仵作笑道:
    “人窮得狠了,什麽毛病都有。”
    說完,收撿起工具。
    “記上吧,與往常一樣,並無其他外傷,死因仍是一劍穿心。”
    年輕仵作聽話照做,隻是末了看著屍體瞪直的雙眼,捏著隱隱作疼的指尖。
    莫名的。
    淡淡的心悸縈繞不去。
    …………
    這一趟走下來,李長安自覺沒找到有用的線索,回到了城中,幾人各自告辭散開。
    而道士才回邸店。
    就瞧著這家的小丫頭和隔壁酒坊的兒子在院子的走廊間打鬧,或者說,是阿梅揍得男孩兒抱頭鼠竄。
    而女主人則在廚房裏一邊做飯,一邊高聲招呼。
    庭院裏。
    店家和隔壁酒坊的老板圍坐在一方石桌上,一個愁眉苦臉,一個唉聲歎氣。
    瞧見了李長安,店家眼睛一亮,不由分說就把道士拉了過去。
    但見石桌上沒別的東西,就隻有三個杯子三壺酒。
    店家衝道士拱了拱手,解釋起來。
    原來瀟水有個別處沒有的節日,喚作“酒神祭”。節日上有個壓軸的節目,就是從瀟水所有酒坊的新酒中,選出最好的一壺祭奉給酒神,以庇來年酒業興旺。
    城中的酒坊無不以選中為榮。
    隔壁酒坊老板前年惜敗,今年自然要一雪前恥。隻是今年運道好,釀出了三批好酒,眼下左右為難,不曉得該用哪壺種酒參選。
    “道長也是位好酒之人,還請幫忙鑒定一二?”
    有這等好事,道士當然不會推遲。
    三壺酒各自斟上,一一品茗。
    在兩人眼巴巴地注視下,道士閉目回味。
    一者綿醇,一者清爽,一者勁道。
    但老實說,道士雖然喜歡喝酒,但中意的卻不是酒精,更不是貪求一醉,而是飲酒的心情,飲酒的氣氛。
    所以這三杯酒喝下來。
    隻覺得瀟水不愧為酒鄉,這三種酒都不失為佳釀,雖然滋味各有不同,但李長安嘴裏卻難以分出上下。
    末了,隻是挨個指著三壺酒,一連三聲:
    “好酒。好酒。好酒。”
    而後咧嘴一笑,說了跟沒說一樣。
    對麵兩人瞧得直撓頭,盯著三壺酒又發起愁來。
    酒坊老板更是幽幽一歎。
    “若是老錢還在就好了。否則,憑他品酒的造詣,一定能分出這三壺酒,哪一種更佳。”
    “是啊。”
    店家老俞也是長籲道。
    “虧我幫他求了道平安符,還定下幾籮筐的炊餅留待踐行。可惜,符沒能保他平安,餅子也沒吃上。”
    旁邊李長安聽了,卻是奇怪。
    “平安符倒是應有之意,可這炊餅何解?這位錢員外既是酒中老饕,踐行之禮怎麽不用酒,反倒用餅子?”
    店家悵然地搖了搖頭,為道士解釋道。
    “老錢他常在家鄉與瀟水兩地運酒,每年來瀟水,都是住我的店……”說著,指了指酒坊老板,“買他家的酒。”
    “經年下來,我們三人也算相交莫逆。”
    “誠如道長所言,往年我們都是用好酒於他踐行。但今年……”
    店家笑了笑,為道士斟了杯酒。
    “他的肚子好似通了無底洞,怎麽吃都不夠,把我這店裏的存糧都給禍害了個幹淨,所以今年我才準備把酒換成餅子……”
    李長安慣不愛聽別人的家長裏短、成年舊事,店家絮絮叨叨談起了往昔,道士一開始也是左耳進右耳出的。
    可是。
    漸漸的。
    他越聽越凝重,越聽越仔細。
    待到對方說完,更是皺眉問道:
    “貧道入住那天,居士說店中存糧已空,便是因為這位老錢?”
    店家茫然點頭。
    “對。”
    李長安再問:“這個老錢就是錢大誌?”
    “是。”
    沉吟片刻,李長安放下酒杯。
    “勞煩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