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這個世界需要平衡
字數:2453 加入書籤
“殿下,我在想,如果瑞典人這時候突然要我們配合他們登陸後波美拉尼亞會怎麽樣呢?瑞典已經卷入了這場戰爭,他們為了保住在歐洲大陸的領地,也會抓緊機會登陸的吧?這可能會導致情勢出現新的變化”
別斯圖熱夫先是閉目思量了一下,又接著問。
“瑞典人?嗯...的確,瑞典人也是個攪局者,嘖嘖”
彼得撇著嘴咂吧了一下。
“不過瑞典人也好辦,我們不進攻,難道瑞典人還敢獨自進攻不成?笑話!當然,瑞典人耐不住寂寞是肯定的,可丹麥人同樣也不老實。所以我感覺現在的歐洲戰場上,恰好以丹麥所在經度為基線,分隔成兩個大戰場,一邊是法國人對英國和普魯士,一邊是我們加奧地利對普魯士。或許說不定,丹麥因為貪圖荷爾施泰因與石勒蘇益格兩個小公國而加入英國一方呢。可既然我們已經拿下東普魯士,等於說就打通了路上跟普魯士的通道,若是丹麥果真倒向英國,屆時我們就慫恿瑞典人去懟丹麥人,而俄國軍隊從東普魯士向勃蘭登堡發起進攻就好了”
“那麽,殿下是想先等普魯士人行動了,再決定之後的作戰方案嗎?”
別斯圖熱夫又問。
“嘖嘖...我覺得,咱們還是先確定一下製定作戰方案的前提比較好,不同的前提對應不同的作戰方案,這樣的話,我們製定的方案也就更有針對性了”
彼得又敲了幾下桌子,像是決定了什麽似的。
“首先,嗯,我認為還需明確一下,維也納是否被攻陷並不影響我們的終極戰爭目標,也就是從這場戰爭中獲取更多的利益。一個是因為即便維也納失陷了,奧地利人也不一定就馬上投降,雖然可能會導致奧軍戰鬥力更加低下,變相加速奧地利人投降。其次是,從整個戰局來看,隻要奧地利和法國不同時投降,我們跟普魯士還有得打,當然,沒有奧地利人分散普魯士的兵力,打起來確實會更困難些。再一個就是,我並不認為英國會坐看普魯士取代奧地利控製整個神聖羅馬帝國,即便是英國人妄圖占領法國,恢複當年玫瑰戰爭前的版圖,但是神羅皇位易主並不符合英國在歐洲大陸的利益。而且我相信,如果法國和奧地利真的被普魯士殺得大敗,伊比利亞半島和亞平寧半島上的諸國肯定會人人自危,甚至奧斯曼人也要擔心未來能否守得住巴爾幹半島,畢竟當年滅亡羅馬帝國占據半個歐洲的哥特人就來自多瑙河北岸。可現在遠不是一千多年前的時代了,普魯士就算再強大,我相信也依然有製衡它的可能。同一顆樹上不會落兩隻老鷹,沒有任何強國會忍受一個新勢力的迅速崛起,這個世界需要平衡,即便是要付出血與骨的代價!”
說到激動之處,彼得緊攥起拳頭,慷慨激昂。
“我同意殿下的說法,英普同盟不可能持續的”
沃倫佐夫十分認同地表示。
“所以,我們暫且先拋開維也納的問題,僅以普魯士軍隊可能做出的行動來做針對性的應對”
彼得掃視了一圈會議桌旁的幾名上位者,然後繼續說道。
“現在留在東普魯士的9萬大軍,至多有3萬用來防守和作為後備即可,其餘的6萬作為野戰軍立即拉到東普魯士最西端的馬林堡待命。目前腓特烈大帝可能做出的選擇有,其一是繼續集合全部力量進攻維也納,並爭取在寒冬到來之前攻陷此城;其二是圍而不攻,同時分頭攻擊奧地利人的補給線和其它援軍;其三,再來一次欺騙手法,可能是佯裝撤退,也可能是佯裝分兵進攻,其實就是想把目前處在膠著狀態下的奧地利主力騙離維也納,然後全力擊潰,然後迅速回師強攻失去城外支援的維也納城。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無論腓特烈大帝如何抉擇,我們都要做到隨時可以攻擊普魯士東部邊境的程度。如果腓特烈大帝從西裏西亞往維也納方向調兵,那我們的6萬野戰軍將徑直向西切入勃蘭登堡;如果是從薩克森方向往摩拉維亞方向進攻,則野戰軍往西南攻擊西裏西亞。總之,這支野戰軍不需要進入奧地利境內,一方麵是防止補給線過長,一方麵也是拱衛東普魯士,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野戰軍的精髓。當然,如此一來的話,我們的十幾萬大軍依然難以互相支援形成合力,而南線的薩爾蒂科夫軍更是有被包圍殲滅的危險,在跟普魯士這種以戰鬥力見長的軍隊作戰時其實是很吃虧的。不過,有舍才有得,因為南線大軍肩負著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拖住腓特烈大帝的主力,防止他在冬天撤回本土休整。由於這個目的,我們要盡量確保南線大軍不會在短時間內崩潰,所以在這期間一定要對奧地利人施壓,叫奧地利人確保南線大軍的側翼安全。嗯,我認為腓特烈大帝多半會利用這點繞開摩拉維亞的,他若想做到此點,除了用戰術欺騙奧地利人,很可能還會在西裏西亞布置重兵阻擋我們從東普魯士支援。如果是這樣的話,一旦確認薩克森方向的普魯士軍隊南下進入波西米亞,而西裏西亞的普魯士軍隊並未南下,則野戰軍立即向西攻入後波美拉尼亞,同時,招呼瑞典人一起從前波美拉尼亞方向進攻勃蘭登堡”
彼得說完,見幾人都沒什麽反應,一個個眉頭緊鎖,但又沒有發言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