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讀書
字數:6777 加入書籤
楊延楚雖然出生在一個小村莊,村莊上的人大部分也都是目不識丁,但是因為他們家比較特殊,他的母親還是在他小時候便教他識字做人的,倒也不能算是沒讀過書,像一般的孩童讀的四書五經,他也略有看過,雖然其中意思一知半解,但是因為母親的要求,他倒也是算強行的倒背如流。
但是他現在顯然不太想讀書,而是想真正的學點本事,自從看到他師傅季風道君以及葉尋、蕭北征等人的風姿之後,他心裏也越發崇拜這樣的高手,他也幻想著能有朝一日如他們一般,縱橫天下,快意江湖。
楊延楚想到這裏,立馬苦著個臉,向季風道君說道:“師傅這真的要讀書嗎?可不可以”
不可以!”
還沒等楊延楚說完,季風道君就立馬拒絕了。
楊延楚無奈隻好妥協,於是問道:“那師傅,我這讀書要讀多久啊,怎麽讀啊?”
季風道君從床榻下走了下來,來到門口,望著門外的青天白雲,沒有正麵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說了句:“你記住,我要你讀書,而非看書!”
這不都差不多嗎?”
差很多!”
季風道君有些嚴肅的說道:“平日裏,你們去查看書籍,大多都是淺嚐即止,沒有深入去理解,這樣隻是看書,而非讀書。”
楊延楚聽後一怔,隱隱覺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些什麽,但是卻又百思不得其解,於是連忙問道:“那師傅,怎麽樣才算是讀書呢?”
季風道君回道:“所謂讀書,即讀懂書中意味,品味作者寫書的真意,無論是詩詞歌賦,還是四書五經,甚至乃至仙法秘籍,都是如此。”
我們隻要讀書時,能剖析出作者的真意,便能理解這本書的含義,從而再讀類似的書籍可以舉一反三,這才是借鑒和品閱,此為讀書!”
而後,季風道君轉過身來,看著楊延楚,道:“我給你充足的時間,不管你花多久的時間,隻要能達到我說任何一句話,你都能明白此話出自何處,是何含義,那我便算你合格,不然,我不會教你其他任何仙法劍術。”
被季風道君先前一說,楊延楚也明白了季風道君的苦心。
欲行天道,比先修人道。
季風道君從袖口拿出了一塊藍色的令牌遞給了楊延楚,說道:“這個,是我們昆羽派的七寶令,你拿著這個令牌,可以前往我們昆羽派天權峰,找你的還複真君師叔,他乃天權峰首座,你執此令牌可以查看我昆羽派七寶閣內五層以下的所有書籍,我不限製你看什麽書,但是每過段時間我就會考察你,直到你前五層的熟讀程度達到我的要求,我便允許你查看後兩層,一直到你七寶閣閱讀完畢。”
聽完這番話,楊延楚不禁倒吸一口涼氣,他不知道七寶閣內有多少藏書,但是這七寶閣號稱昆羽派第一藏書閣,天璿峰上也有一座藏書閣,名為修源閣,但是整體的藏書量,不如七寶閣多。
楊延楚苦巴巴的問了句:“師傅,這七寶閣有多少藏書啊?我什麽時候才能讀的完啊?”
季風道君笑了笑,道:“數不勝數,我們昆羽派成立時間雖然遠不如天虛等遠古大派,但是我們也算得上是底蘊深厚,我們藏書閣內不僅藏有本派書籍,甚至別派的書籍,我們也有一部分收藏,海納百川,這便是當初祖師爺的想法,不斷學習,方能源遠流長,你要記住了!”
楊延楚苦笑,隻能回道:“是,弟子記住了!”
季風道君好似沒看見楊延楚的臉色,罷了罷手,示意他退下。
等楊延楚走出了季風道君房間,從季風道君身後才走出一個人來,卻是剛才季風道君所說的還複真君,天權峰首座,天權首座。
天權首座對季風道君說道:“師兄,你這走的又是那一步棋啊?我可不記得我們昆羽派有讓弟子必先讀書的條例啊?而且,你要讓他讀完七寶閣內所有藏書,這莫說他了,就算是我,也不敢說看完所有啊,他光是看完這些書,我估計就得十年八載吧?”
季風道君看著楊延楚遠去的背影,倒是很有信心的一笑,說道:“這個孩子,是個好苗子,天賦極好,若修道修仙,將來必成大氣!”
那師兄你還為什麽你不教他仙法劍術呢?書可以邊看邊學嘛!”天權首座很是不解。
季風道君搖了搖頭,道:“越是天資卓越之人,越容易走向歧途,我讓他讀書,是讓他明事理,知天命,而非一味的好勇鬥狠,而且,七寶閣內有許多名家秘籍,也不會耽誤他修煉的!”
天權首座笑著搖了搖頭,道:“得得得,我不多說什麽了,你是他師傅,你都不說什麽,那我也更不好多說什麽了,我就照師兄你的意思辦吧!”
兩日後,天權峰
天璣峰季風道君座下弟子楊延楚,拜見還複師叔!”
起來吧!你以後別叫我什麽還複師叔了,這道號叫著別扭,你可以直接叫我天權首座即可。”
是,師叔。”楊延楚恭敬的說道。
天權首座站起身來,他身材比季風道君要高大,長相也比季風道君要清秀很多,到像極了是個秀才,這或許也和天權首座年輕時便修道有關係,當然,季風道君等人,德高望重,自然也不會有人在意他們的長相。
天權首座說道:“你的事情,你師傅已經和我說過了,從今日起,你拿著這七寶令可以隨意進入我七寶閣內查看五層之下的所有書籍,但是有些被立下禁製的書籍,沒有我和你師傅的允許,你不得翻看,知道嗎?”
禁書?”楊延楚心裏嘀咕了一句,但嘴上還是應道:“是,弟子謹記!”
待楊延楚走出大廳,天權首座才喃喃自語,“師兄,就讓我看看這個令你青眼有加的弟子,有什麽特殊的地方吧!”
楊延楚走到了天權峰的後山,那裏矗立著一座高高的樓閣,樓閣有七層,樓閣周圍仙氣繚繞,氣勢宏偉,頂部牌匾上‘七寶閣’三個大字引入眼簾。
站住!”
門口兩個守衛的弟子攔住了他的去路。“你是何人!七寶閣乃昆羽派重地,無首座允許,任何人也不得隨意入內!”
楊延楚從懷裏掏出了七寶令,抱拳行禮,道:“各位師兄,我乃天璣峰弟子,此次正是家師和天權首座的意思,讓我入內觀看書籍!”
看到令牌,兩名弟子神色一鬆,其中一人檢查完令牌之後,便將令牌還給了楊延楚,神色和善的說道:“師弟,剛才還請見諒,我們奉命把守,多有得罪,你進去吧!”
楊延楚對這個師兄印象很好,連忙說道:“不敢,師兄哪裏話,師兄盡忠職守,讓人敬佩,師兄,那我先進去了!”
嗡!”
兩個弟子打開了大門,楊延楚笑著踏進了這七寶閣內。
隻是他剛步入第一層,便被這書籍的數量嚇到了,遠遠望去,數不清的書架上,密密麻麻的擺放著書籍,書架上分門別類的做著標識,粗略看去,這第一層的書籍怕是有上千本之多!
不知道師傅讓我進來看書,這要看到什麽時候去?
楊延楚心裏暗自嘀咕著。
他走到一個標識名為‘明禮’的書架前,開始了讀閱。
而就在楊延楚開始看書的時候,遠處的天權峰首座的大殿內,季風道君和天權首座正在一個鏡子麵前,觀看著楊延楚進入七寶閣內的一舉一動,直到楊延楚走到‘明禮’書架前開始翻閱的時候,天權首座才眉毛一挑。
天權首座朝季風道君問道:“這小子,竟然一開始隻找這種明禮書籍,而非仙法道術?”
倒是季風道君滿臉笑容,很是滿意,他道:“欲行天道,比先修人道,這個道理,我隻說過一次,他能明白,很好!”
天權首座見季風道君如此說,也不好多說什麽,隻好道:“隨你們師徒瞎折騰,隻不過,你不會讓他這幾年全都看這明禮,風尚類型的書籍吧,那這樣,他倒不必修仙了,可以前去考個狀元回來。”
季風道君笑而不語,而後一道流光一閃而過,卻已不見他的蹤影。
浮華一瞬?師兄的修為倒是越發精進了,直追掌門師兄了。”言罷,一個轉身,也是消失不見,而鏡子前的景象,也是戛然散去。
轉眼,三個月又過去了。
這三個月來,楊延楚早出晚歸,沒有和其他弟子一起參與早課這類活動,福小田等人也問過他緣由,他也隻能說是師傅要他去讀書,另有安排。
而這三個月來,楊延楚幾乎每晚都會等到季風道君來考功課,前幾天因為不適應,倒是被季風道君喝斥了幾句,後來,他看書的時候,往往就開始先思考書中字裏行間的含義。
一番功夫下來,楊延楚的理解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他看書看到後來,往往能舉一反三,到後來,他明顯發現,他看書的速度快了不少,三個月下來,三十本不遠矣,平均三天一本。
這著實讓天權首座嚇了一跳,楊延楚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超乎了這天權首座的想象。
三個月以後,一晚。
楊延楚按照慣例還是在房間內等著季風道君來考功課,這一晚,季風道君考查完畢後,對他說道:“今日之後,你可以去看一些你感興趣的仙法道術,或者旁門雜記,而這類書籍,你有什麽不懂的,自己來問我,我不會主動給你解答,而這些書,你也不可放棄,還是要堅持看,我每隔一個月,便會考你一次。”
楊延楚聽完一愣,“什麽意思?師傅這是要我看仙法道術,我可以修煉了?”
這些日子以來,楊延楚唯一接觸過的有關修煉的內容,還是那晚學習的《道生十篇》,當然,《道生十篇》博大精深,是昆羽派的立派根本,但是光有修煉的方法,而沒有使用的法門,這讓楊延楚有種使不上勁的感覺,而今天季風道君的這番話,無疑是告訴楊延楚,你可以開始修煉了!
這個消息,讓楊延楚激動的整夜無眠。
第二天一大早,楊延楚便來到了七寶閣,直奔‘道藏’書架,如狼似渴般的閱讀起來。
可是讀到一半,楊延楚便皺起了眉頭。
這昆羽派的《燕回晨曦》是一套步法,但是讀到半路,便發現這本步法書籍中,有很多‘錯誤’,這是他在看其他書籍的時候,看到過的。
他很是不解,到底是那本書錯了?
如果他這個想法讓其他練過這步法的同門聽到,一定會大肆取笑他無知,這本書籍傳承了這麽久,怎麽會這麽久也無人發現它的錯誤?還讓他先發現?這不是看不起先賢的智慧結晶嗎?
不過,這也怪不得楊延楚,因為前幾個月,季風道君考查他的時候,都是問的他一些刁鑽古怪的問題,比如什麽“為什麽在這本書裏,描述的是要明禮修身為最,而這一本卻是崇尚修身治國平天下?”
而正是這些問題,讓楊延楚養成了思考的好習慣,他不會把每一本書寫的每一個字都奉若經典,不可更改,他會現行理解這本書的大概含義,再仔細閱讀他的內容。
所以當楊延楚看到他不解的地方的時候,就會提出質疑,而這種‘懷疑精神’,便是季風道君迫切需要他領悟的。
殊不知,現在很多名師大家教弟子的時候,都是一板一眼的,手把手教授,這樣弟子固然可以學習的很快,但是卻喪失了學習的真諦,這樣學習,永遠也比不上自己師傅,因為這些弟子把師傅每一個教學的地方,都當做神聖不可侵犯的,不容許他人質疑,這也就困死了他們的思想,這也就是所謂的固定思維。
而季風道君教導楊延楚時,是讓他從自身出發,讓自己去主動學習,主動提出疑問,這樣,兩種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截然不同,或許固定思維下的弟子容易出師,很容易少年成名,但是若說到繼往開來,走出自己的道,那便是比第二種學生要難上千萬倍!
當晚,楊延楚便向季風道君問出了這個問題。
師傅,為什麽這本《燕回晨曦》的步法其中一章介紹的步法,與《天文星圖》中的星辰分布不一樣,這步法難道不是以《天文星圖》為基礎的步法嗎?”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