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名單
字數:4876 加入書籤
不管是看在曾經的交情上,又或者是看在現在共事的情麵,高俅是不能附和趙佶的,可是對李光又不是那麽熟悉,想要替李光說兩句好話又不知道從何說起,想來想去也就隻能放棄了。
“好了!端王千歲,咱們沒那麽多的時間閑聊了,我說過的要收集的那些信息呢?拿出來吧!”
明麵上高俅是在跟趙佶說話,可是實際上,高俅的眼睛卻從來都沒有從李光的身上離開過,哪怕趙佶不明說,高俅也知道李光現在在端王府是個什麽身份。
“哦,那些東西全都整理、記錄在冊,在你左手邊那一摞文書的下麵。”
李光的眼眉跳動了一下,隨手將自己右手邊的一摞文書拿起來放到了一邊。
“就這些?”
眼前一本薄薄的小冊子,高俅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文武官員的信息,怎麽可能會這麽少呢?
“唉!”李光歎了口氣,目光從小冊子上一掃而過,滿麵無奈地說道:“就這些!”
“好吧!這些可能也夠了!”
高俅知道收集王公大臣的消息是多麽困難,因此沒有多說什麽,拿過小冊子就開始閱讀起來。
別看隻是一本薄薄的冊子,但是也有那麽二三十頁,上麵一共記載了在朝五十七位元老重臣的信息,其中章惇身為同平章事,他的信息是最多的,一個人就占了有六頁的紙張,可見趙佶手下的人對其重視的程度。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章惇的信息最好收集。
小冊子翻到最後一頁,看完了最後一句話,高俅閉上雙眼,在腦海裏麵回想起剛才看到過的信息來。
小冊子裏麵記載的人絕大多數都是用不著聯係的,別看他們位高權重,又或者是身居要職,但是在擁立新皇的事情上,他們確實沒有資格開口的。剩下的大概有三十多人,其中有一半沒有拉攏的可能性,剩下的一半裏麵又有一半不能保證拉攏過來,最後數了數,也就隻有六七個人附和高俅的選擇標準。
“呼!”
回想了一邊,高俅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整個人都放鬆了下來。
“怎麽樣?這些東西有用嗎?”
趙佶之前也看過小冊子裏麵記載的內容,可是大多是他耳聞目見的,所以也沒能分析出個所以然來。
“有用,我現在說幾個人,李光你負責記錄一下,今晚我們就要邀請他們出來赴宴!”
知道時間緊急,高俅也顧不的許多了,就算自己所想的這些人不能全都拉攏,至少也該先見過他們再說。
“好!”
李光沒有廢話,從左邊拿起毛筆,蘸了蘸硯台裏還未幹涸的墨汁,又拿過來了一張紙,安心等待起來。
“曾布,黃庭堅,張庭堅,黃履,上官均,蔡卞……蔡京!”
猶豫了一下,高俅還是將蔡京加入了自己列出來的名單,畢竟這個時候的蔡京還不是曆史上的那個大奸臣,他在這裏麵還是有一些用處的。
這份名單裏麵,大多數的人都和蘇軾有過來往,其中黃庭堅更是蘇軾的知交好友,剩下的人裏麵,高俅上官均與蘇軾有過一段時間的書信往來,而曾布、張庭堅、蔡卞、蔡京等人與蘇軾的關係卻有些複雜了。
“這些人就夠了嗎?”
掰著手指頭數了一下,趙佶發現高俅就說了七個人的名字,不由得擔心起來。
“夠了!雖然隻有七個人,但是這裏麵有位高權重者,有身居要職者,更有廣結善緣的人,再多的話事情可能就會出問題。”高俅又仔細想了一遍,接著開口祝福起來,“這七個人裏麵,曾布、黃履、蔡卞、蔡京四個人需要端王您親自接待,剩下的黃庭堅、張庭堅、上官均三個人由我來接觸。”
“這是為什麽?”
一聽高俅還將這七個人分為了兩批,自己隻負責接觸其中的四個人,趙佶立刻就有些不高興了,這是自己的事情,怎麽還不讓自己‘親力親為’呢?
“端王千歲,高兄必然是有著他自己的謀算的,您先別急,不妨先聽聽他的解釋,看看高兄的這個‘高’,是不是真的名副其實!”
看似是為高俅辯解,可實際上,李光卻是對高俅出招了。
“這是為什麽?其實很簡單,需要端王自己接觸的這七個人裏麵,曾布知樞密院事,黃履為尚書右丞,這兩個人手中的權利是很大的,隻要這兩個人肯鬆口,那麽就算章惇不同意端王千歲繼位,那也是有爭取的餘地的。而蔡卞和蔡京這兩兄弟,蔡卞才從大名府召回來,現在也算是掛在樞密院裏麵,但是此人是王安石的女婿,人脈之廣相信不用我多說。至於說蔡京這個人……”提起蔡京,高俅感覺十分的怪異,臉色也古怪起來,“這個人是蔡卞的親哥哥,可是卻不如蔡卞。”
“那……”
聽到蔡京不如蔡卞,趙佶立刻就不樂意了,哪怕是有蔡卞在前,也不應該將他的廢物哥哥帶上吧?
“那為什麽還要找他來,對不對?”打斷了趙佶的話,替他將未說完的話說了出來,高俅接著解釋道:“可是蔡京這個人文采飛揚,深受太後喜愛,當年被人彈劾,要以端明、龍圖雙學士身份出知太原,可是硬是讓太後留下來編寫史書,這樣的恩典,有幾人能夠享受到?”
“這個倒是……沒人比得了!”
趙佶也是知道這件事情,隻是這個時候被高俅提起來,趙佶也是覺得蔡京這個人不一般了。
其實說實話,高俅也是對這個蔡京沒有好感,誰讓他是後世人眼中的大奸臣呢?可是你架不住人家才高八鬥啊!後世人都說‘蘇黃米蔡’,宋代思維書法最頂尖的人裏麵,就有人家蔡京!
當然,有專家學者認為‘蘇黃米蔡’之中的這個‘蔡’應該是北宋初年的書法家蔡襄,畢竟蔡京是個不折不扣的奸臣,甚至可以說是一手導致了宋徽宗亡國,可是古人排輩是看中‘年齒’的。所謂‘年齒’,年紀也。
‘蘇黃米蔡’中的‘蔡’被排在最後,那麽這個人就隻可能是蔡京了,這並不以後人的喜好而轉移。
“還有三個人呢?高兄,為什麽不讓端王千歲宴請他們呢?”
看著高俅和趙佶這就聊了起來,李光有些不耐煩了,開口打斷了兩個人的感慨。
“哦,這三個人啊!他們和我家先生關係匪淺,其中張庭堅更是欠我家先生一個說法,但是這三個人是不需要攪和進皇位爭奪之中的,所以端王出麵反而沒用,讓我和家兄出麵,這件事情反而要簡單許多。”
高俅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這三個人都是需要打感情牌的,除了自己以外,蘇過也是一定要出麵的,因此沒有著急參與,事情反而要簡單許多。
“張庭堅?那個掌管六部文書,負責起草詔令的張庭堅?他欠蘇先生一個說法?這話從何說起啊!”
趙佶以前不關心朝政,卻不代表他什麽都不知道,此時聽見高俅說出這麽一個消息,立刻就震驚了,連忙追問起來。
“這個倒是說來話長了。這樣,我長話短說。”高俅沒有心思給趙佶講故事,幹脆簡單地解釋起來,“當年我家先生和張庭堅交好,可是張庭堅卻起草了貶斥我家先生的詔書,裏麵對我家先生多有謾罵,為此先生幾欲跟他斷絕往來,也就是這兩年我家先生看開了許多,這才接受的張庭堅的道歉,因此有我家先生的麵子在,張庭堅必然不好拒絕的。”
“這樣啊!那個黃庭堅和上官均就不用說了,兩人和蘇大學士都相交莫逆,隻要理由合適,他們必然是要出手相助的。黃庭堅官職不大,但是名聲不小,說的話也有一定的分量,可是這個上官均是做什麽的?我怎麽沒有什麽印象呢?”
順著高俅的思路分析,李光很快就明白了高俅的安排,可是在細節的地方他卻是不太明白了。
“你啊!肯定是隻看這兩年身居高位的人了!”高俅笑著搖了搖頭,卻是沒有指責李光的‘勢利眼’,“這個上官均曾經官職左正言不過因為在一些事情上和章惇的理念不同,因此被貶為工部員外郎,現在,他是起居郎!有一些事情用得上他,這個你就不要多問了!”
“這個……倒也是個要命的位置!”
起居郎負責記錄皇帝的言行,因此在知道上官均是做什麽之後,李光也就不再多問了。
事情涉及到了宮內,李光再問就有些不合適了,打了個哈哈,算是敷衍了過去。
其實找上上官均,高俅也沒指望真的就能用上它,但是真到了用他的時候,如果沒有個合適的人開口也是不行的,因此就在名單裏麵加上了他。
因為兩撥人要分開宴請,所以高俅倒也不著急,先請趙佶派人去請曾布等人,地點就定在了高俅已經去過兩次的侍文苑。(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