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放鞭炮
字數:4569 加入書籤
關曉軍與關陽回到家之後,對坐在太師椅上發愣的關宏達說了在關福亮家裏表現之後,將藍布包袱遞給了關宏達,“爺爺,這是三老爺爺給的銀元。”
關宏達接過包袱,點了點頭,隨手遞給旁邊的王欣鳳,“收起來吧。”
他麵無表情,似乎自己三叔的這些舉動都在他的意料之內,並不能使他感到驚訝。
反倒是王欣鳳一臉吃驚表情,“呀,他家怎麽還有這麽多的老物件?”
她說著話,將包袱解開,看著裏麵一條條封好的圓柱形錢柱,隨手拿出一封,撕開頂端的牛皮紙,從裏麵抽出一塊銀灰色的銀幣,對著銀幣吹了一口氣,放在耳朵邊聽了聽,喜道:“還真是袁大頭!”
黃宏達看了妻子一眼,“行了,收起來吧!瞧你那沒出息的樣!”
關曉軍見關宏達興致不高,當下扯了扯關陽的衣袖,對關宏達道:“爺爺,我們出去玩去了啊!”
關宏達勉強堆起笑容,“去吧,點炮的時候小心點!”
等關曉軍快要走出宅院的時候,扭頭看去,就見關宏達還坐在大堂之中,呆呆發愣,似乎一些陳年往事,此刻又湧上了他的心頭。
關曉軍曾聽母親說過爺爺關宏達的一些事情,知道關宏達從小受了不知道多少苦,才勉強活了下來。
在他在小時候要飯也要不下去的時候,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餓死,無奈之下便隨著流民去關外為倭國人幹活。
當時倭國侵占東北,挖煤礦需要大批人手,因此關內餓的撐不住的災民大批量湧進關外給倭國人出力,就為了糊口飯吃。
後世有些扯淡的學者文人,說什麽當時的中國老百姓沒誌氣,沒自尊,甘願當亡國奴,自願給倭國人幹苦工,是華夏民族的悲哀雲雲。
這些人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說這話的時候,肯定是在吃飽之後說的,而且自己一定有了一所可以遮風擋雨的好住所,如果把這些人扔到當時的年代裏去,他們恐怕比條狗也好不到哪裏去。
關宏達當時年幼,在倭國選勞工的時候,個頭達不到選撥的標準,因此特意在草鞋下麵綁了兩塊磚頭,也就這樣,才勉強通過選拔,被拉到東北煤礦挖煤。
給倭國人幹活,吃飽是不可能的,但起碼有口吃的,不過煤礦裏的條件也極為艱苦,每天都會死人。
當時他們幹活的時候,都是光著身子挖煤,但光著身子也得紮腰帶,因為不紮腰帶的話,根本就使不出力氣。
吃飯的時候,都沒有勺子筷子,都是直接用手從飯鍋裏撈,因為天氣冷,從鍋裏撈出飯來,送到嘴裏的時候,飯就已經涼了。
關宏達當時一幫去東北挖煤的家鄉人被選了三百多,到後來能活著回來的,隻有七個,其中有一個還斷了一條腿。
不經過那個時代的人,根本就體會不出那個時代的殘酷。
在那個時代,留給見證者們的印象,隻有饑餓、災荒、戰亂與瘟疫。
從這些年代走過來的人,對很多事情都已經看開了,對人性的認知也比普通人要深刻的多,做事也比平常人考慮的要周全點。
每年過春節的時候,關宏達都會早早起床燒香祭奠亡者先人,然後就會坐在大堂內發愣,一直到天光大亮,整個人才會如夢初醒,恢複過來。
春節這個節日可能給關宏達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心理創傷,但到底是因為什麽樣的事情,除了關宏達之外,恐怕已經無人知曉。
或許有些事情不適合宣之於口,也沒有必要讓所有人知,隻能埋在心裏或者帶進墳墓。
好在到了關雲山、關曉軍這兩代,已經不會為生存這個大問題發愁了,大家現在在乎的是如何過好,而不是如何活命。
就像關曉軍與關陽,他們兩個早就沒了“年關”的概念,記憶中隻有新年的快樂。
每年過春節,關雲山都會給關曉軍買上兩盤黑火藥鞭炮,讓他點著玩,至於二踢腳麻雷子等威力大的東西,那是不會給小孩子點的,太危險。
這個時代的鞭炮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黑火藥的,還有一種是灰色火藥麵卷成的。就威力而言,灰火藥可要被黑火藥大了不少。
兩盤鞭炮,關曉軍基本上都舍不得一下子點完,往往都是拆開了,裝在兜裏,興致來了,就點上一枚扔出去,讓鞭炮在半空中炸響,爆散成一小團碎屑。
這個時代的鞭炮,沒什麽花樣,就隻是普通的報紙卷成的鞭炮,威力也不甚大,響聲也是一般。
農村裏也買不到好東西,有鞭炮點著玩,孩子們就已經是滿足了。
關曉軍能有兩盤鞭炮,就已經是很奢侈的事情了,很多孩子家裏跟本就買不起,或者舍不得給他們買這些東西,這些孩子們想玩的話,那就隻能去去各家各戶點完鞭炮剩下的一頓碎屑裏下去撿沒有點著的鞭炮。
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有一幫野孩子聽到誰家鞭炮響了,就會一窩蜂的跑過去,就等著鞭炮點完之後,好去下麵翻找找那些被震落或者引信沒有被點著的鞭炮。
其實這是一種很危險的事情,有的鞭炮可能落地之後並不會迅速爆炸,很多時候,等孩子伸手去撿的時候,才會忽然炸響。甚至有的鞭炮,直到拿到手中後,才會炸開,那時節可就慘了,有的能把手打壞。
不過這個時候的鞭炮威力一般都不會很大,把孩子手打爛的時候不多,但打哭卻輕而易舉。
關曉軍有一次手裏握著三個鞭炮劃火柴,不小心把手裏的三個鞭炮的引信點燃了,隨後接連三聲響,把手掌震的發麻,嚇的好半天才回過神來,仔細一看,手掌被打的黢黑,不過倒是很神奇的沒有受傷。
但這是極少數的幸運兒,大多數人都會打傷的,有的甚至半邊手掌都被打爛,這就恐怖了。
因此每當鞭炮點完後,放鞭炮的人家便會把孩子們嗬斥一番,過上半分鍾一分鍾後,才讓孩子們去翻找。
離開家門之後,關陽與關曉軍身邊自動匯集了一幫小孩子,在關曉軍將手中的一盤鞭炮拆開分給這些孩子們後,這些熊孩子們開始了各種各樣的折騰。
這時候點鞭炮,男孩子很少會放在地上規規矩矩的點的,不是拿在手裏點燃後扔出去,就是放到稀奇古怪的地方裏點燃。
比如放到廢舊的鐵皮罐頭裏麵,點燃後,一聲悶響,鐵皮罐頭就會離地蹦起,比如扔進水坑裏,就能迸濺出一朵水花。
還有些孩子作死,扔進糞坑裏,然後屎花四濺。
當然,還有更作死的,直接就把鞭炮插進路邊的豬糞牛糞裏去,“砰”的一聲響,路上拜年的大人孩子,衣服上全都被迸濺的斑斑點點,於是叫罵聲四起,新年的第一天,就有人在哭聲中度過。
關曉軍正領著幾個孩子走街串巷的玩呢,就聽到對麵有大人教訓孩子的聲音,“你再敢往我柴垛上扔,我就打死你!”
走上前一看,就見村裏的朱富貴對幾個小孩子大聲訓斥,“點鞭炮,要點就好好的點,就是要扔,也不能往柴垛上扔,萬一失火了怎麽辦?燒著了屋子咋整?”
朱富貴是村裏少有的幾家外姓人之一,這個人很有意思,又膽小,又喜歡吹牛皮,最喜歡放馬後炮,口頭禪是:“你看,我早就說過是這樣了嘛!”
這家夥被村子裏人起來個綽號,叫做“事後諸葛亮”,後來簡而化之,直接就叫著諸葛亮。
此時這位諸葛亮正掐腰教訓麵前的幾個孩子,嘴裏叼著的煙卷隨著嘴巴開合不住晃動,煙霧與嘴裏的寒氣混成一團,使得他的麵目微帶一點朦朧。
他將麵前的幾個孩子訓斥了一頓之後,頗有心滿意足之感,伸手從一個孩子手中拿過一枚鞭炮,道:“看著啊,看我是怎麽點的!學著點!”
他將嘴裏的煙卷拿下,將鞭炮的引信點燃,隨後猛然扔出,兩指夾著煙卷湊到嘴邊,眯眼看向天空。
關曉軍眼尖,發現不太對勁,這朱富貴剛才扔出去的好像是煙卷,而他此時湊到嘴邊那支嗤嗤啦啦冒火星子的好像是鞭炮。
關曉軍大驚,“哎呀,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