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悟

字數:4080   加入書籤

A+A-


    到了陳家溝武術館,今天有太極拳的表演,全國各地的太極拳愛好者大多都會來觀摩或表演,其中不泛名家,發明家今天就有四大金剛中的二位陳正雷和王西安。並且他二人還會登台表演,這可不是多的的機會。正因為如此,爺爺才帶楊翔前來。

    上午9:30.主持人走上了台中,先是一番開場白,然後充滿激情地道:“下麵有請陳家溝陳氏十九世人,陳氏太極拳第十一代嫡係傳人,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之一,現任河南省體委武術館副館長陳正雷大師上台為大家表演陳氏太極。陳大師出生於武術世家,8歲開始習藝,師承伯父陳照丕研練家傳陳氏太極拳,後再承堂叔陳照奎深造。平日練功刻苦勤奮,功夫深厚純正,理論研究頗具造詣,人稱“太極金剛”。70年代以來,多次獲省武術運動會太極拳、劍、推手比賽冠軍。蟬聯兩屆全國太極拳大賽冠軍,獲得兩屆全國武術比賽特邀表演獎和觀摩交流“金獅獎”。傳拳授20餘年,弟子眾多,遍及祖國各地,其中在全國和國際比賽中獲金牌者達35人次。有請陳大師上台,大家歡迎。”

    在熱烈的拳聲中,陳正雷身著白色的練功服,豁發童顡,道貌仙風。邁著矯健的步伐,從容不迫,雙手撮拳向始下的觀眾致意,一代大師的風範彰顯無疑。

    隻見他雙手下垂,手背向外,手指微舒,兩足分開平行,接著兩臂慢慢提起至胸前,左臂半環,掌與麵對成陰掌,右掌翻過成陽掌,跟著一招一式的演了下去,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勢、白鶴亮翅、摟膝勾步、手揮琵琶,進步搬攔錘、如封似閉、十字手、抱虎歸山……左圈右圈,一個圓圈跟著一個圓圈,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正圈、斜圈,一個個太極圓圈發出。但見他雙手圓轉,每一招都含著太極式的陰陽變化,精微奧妙,約莫一頓飯時分,陳正雷使到上步高探馬,上步攬雀尾,單鞭而合太極,神定氣閑的站在當地。

    “好!”

    “精采!太精采了!”

    台下轟然叫好。一代宗師果然不同凡響。

    “翔翔,你有什麽感受?”爺爺楊竣問一旁若有所思的楊翔”

    “用意不用力,太極圓轉,無使斷絕。”楊翔緩緩道。

    楊竣點頭,對於自已孫子的領悟力甚是滿意。能領悟到這些就不枉來這裏一回。“嗯,好好地體會一下,對明天的較技會有幫助的。”

    之後各個年齡層次來自各地的太極高手一一量相,雖說不及陳正雷的精采表演,但楊翔仍然獲益良多。

    回到酒店,楊翔結合一天的體會在房間中練了起來,把先前的感悟融入自已的拳中,作為太極拳初架的運氣法。肘底捶之後就是倒卷肱:隻見他重心先移之左腿,右腳向後退一步,變成左弓馬步。同時右掌由下向後,再從右側劃弧而上,再回至鼻頰,漸往下於胸前。在整個動作的過程中,意感內氣則由海底會陰穴,沿著身體後背中線(脊椎骨)上行至百會穴。再從百會正中沿(印堂)下至上唇。當後半圈劃完,右手由上而下,在重心右移時,意感內氣由上唇入下唇之承漿穴(又雲搭鵲橋),再沿中線而下行入小腹丹田,再至會陰。之後的白鶴亮翅,當右手由前再向後旋轉至上,同時經氣即由後會陰穴起,逆上夾脊至巔頂正好是半個小周天運行,再下落回丹田會陰為一周。其它諸如還有金剛,尤其右手由上引動半個小周天,再由右手搗入左手掌心,正好順任脈下複歸丹田。還有閃通背,當右手引動欲向下時,海底經氣早已運起至百會穴,當右手向落下胯間前(如海底針)經氣已經逆行一周,回歸丹田。真可謂是深得太極圓轉如意,意到勁到.楊翔明顯得感覺到自已的拳術又上了一大台階.

    醒來的時侯,以是六點鍾了。一輪紅日將將升起,空氣格外清新,楊翔直奔昨天到的清峰嶺,在一棵高大的鬆樹下,楊翔打起太極來,這也是很多年養成的習慣,想改都難了。要是幾天不練,倒還渾身不自在。

    楊翔練的是楊氏八十八式太極拳,現在已很少見,因難度大要求高,招數多,所以練的人很少。因為一般人都是練簡化的二十四,三十六式。楊氏太極拳講究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沉著兼而有之;練法上由鬆入柔,剛柔相濟,形成獨特的風格。楊翔不知是否由於昨日的緣故,一上來就進入了狀態。一遍下來覺得不過癮,就又來了一遍。練完最後一招收式的時候,就聽見旁邊有人鼓掌叫好。

    “想不到小小年紀就深得太極三味,你是楊家的什人?”說話的是一五十來歲的長者,原來這位老者是楊露禪的嫡係傳人楊光明.他也是來這次的太表演大賽的評委之一.隻是沒有四大金剛出名,再者他也是個低調之人,是以倒沒有引起太多的觀注.作為楊家的後代到了陳家溝沒有不來清峰嶺的.沒想到看到楊翔在大樹下練太極,而且還是楊式太極,並且還是平時難得一見的八十四式,這楊式八十四式並不是隨便就能練到的,因為他是楊家核心人才可能練的.而作為楊家核心成員的他卻不知道有他這一號人物.這麽小的年紀就把楊氏太極練到這般爐火純青,他能不感到驚訝.

    “我叫楊翔,湘西乾城人氏.”長者問當然要回答.

    “乾城楊氏?你爺爺叫什麽名字?祖籍是哪?”楊光明對於乾城楊氏倒並不清楚,天下姓楊的那麽多,那能都知道.之年以問他爺爺的名字,在他的印象中能交出這樣出色的孩子那他的長輩肯定不是一般的人,與自已同一時代的楊家太極稍有名氣的自已基本上都知道.

    “我爺爺叫楊愛國,祖籍河北永年縣,聽爺爺說是楊露禪的後代.我大爺爺****,在北京.”

    “啊,原來是楊竣三哥家的孫子,隻從上次祭祖一別之後很多年沒有見麵了。據所知你爺爺的太極可沒有你打的這般好。”十年前楊建國和楊愛國兄弟二人帶的兒孫到河北永年楊家祠堂祭祖,那時楊翔才五歲,對於那時的場景如今隻有漠糊的印象。

    “我從小就跟爺爺練太極,我的太極是爺爺手把手教的,如今爺爺的太極打的可好了,因為爺爺見我的太極已到了頸瓶,所以才帶我來陳家溝長長見識,昨天看了各位前輩的表演很有所得,這不就到這裏來體驗一下,不相就遇到了本家前輩,真我的機緣。還請爺爺指教。”楊翔看的出眼前這位一定是位太極大家,即然碰到了那有不請教之理。

    看著眼前這個陽光帥氣有十分有禮貌的的小夥子,楊光明也是挺喜歡的。

    “即是楊家子弟,碰上了也是機緣,我就給你說說我的心得體會吧。太極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一張平麵圖,確切地說它是一個球麵,或者不如說是太極球更為形象。陽抱陰,陰抱陽,或者說是兩個陰陽魚合成的太極圖。我們煉的是腹中太極,其實就是行功結丹的過程。從混沌無極開始,也就是從無到有。在練行功丹法的無極樁(入門功),起初你什麽感覺都沒有。隻是劃一個空空的圓圈,一圈接一圈,一圈連一圈,像似一杯清水,或是一隻空杯子。其感覺仿佛似虛不實,慢慢地有了些感覺,如像杜元化《太極正宗》中說的:“恍恍惚惚,陽中有陰,恍恍惚惚之間又覺不僅陽中有陰,還像陰中有陽”。隨著時間的增長,慢慢感覺到丹田有一種鼓騰之氣,這是神氣既媾,氤氳化生的過程。不再是空空洞洞,似有一種纏綿稠密之精氣,上達心腦,下則鼓蕩,繼之丹田發熱,甚則發出振蕩聲鳴,這些就是太極行功內煉。”楊光明一邊演示一邊說道。

    啊,這不就是自已練功的過程中所經曆的嗎?聽他這麽一說,楊翔心裏更是明白了,當下連忙稱謝。

    “愛國哥,想不到我們在這裏相見了,這十年不見,到一點也不顯老,看來你深得太極養生之功。”楊光明樂嗬嗬地道。

    “這太極拳我練了一輩子,隻得其形,那能與光明相比。倒是楊翔很有天賦,竟由拳悟道,練出了內氣,光明你可是咱楊家的嫡係傳人,得指點指點他,再怎麽著也是楊家人不是。”楊愛國道。

    “楊翔在確是練武的天才,如此年紀就有這般境界,將來成就不可限量。剛才我在清峰嶺看了他的練拳,很的我楊氏太極之精髓,我也指點了他,他的悟性很高,想我楊氏一脈又要出一位太極宗師了。你應該帶他多曆練曆練,隻有在不斷的學習交流與砌搓中才會有進步。”

    “光明說的極是,這不就是帶他來了嗎,我們還準備去少林觀摩一番。”

    能夠得到楊氏太極正宗嫡係傳人的指點那可是福緣不淺。要知道中國向來就有道不輕傳的傳統。對於這次楊翔能得到楊光明的親睞,楊愛國感歎孫子真是福緣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