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海陀山

字數:4301   加入書籤

A+A-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行駛,楊翔一行終於到了海陀山下的西大莊科村。海坨山附近人煙稀少,南側北京延慶縣境內隻有這一個村莊。

    海坨山位於北京西北八達嶺外,延慶縣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距延慶縣城約18公裏,距北京130公裏,屬燕山山脈軍都山係。主峰海拔2241米,為北京第二高峰,延慶縣第一高峰。山下南側是延慶縣張山營鎮、北側是赤城縣大海陀鄉、雕鄂鎮。

    今天是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楊翔誌幾個室友決定進山遊玩,他們幾個是學醫的,王本友他們幾非要進山采藥,硬拉著楊翔要他一起來,說是兄弟一體,不能沒有集體感,楊翔沒辦法隻好答應了。聽說是進山采藥,竹內百合粘著也要來,沒辦法,隻好連同李淑婷一起叫上了。見有了二女,向天歌也帶上了女友張曉晴。人一多,一輛車坐不下,楊翔隻好和錢誌軍借了一輛。這樣楊翔開一輛,百合和李淑婷自然是跟他同一輛車了。好在向天歌也會開車,張曉晴坐在副駕室位,王本友和史玉清坐後排。

    “奧,弄了半天,就我兩個光棍倒成了電燈泡。”王本友和史玉清二人對視無奈。

    下了車,竹內百合伸開雙臂深深地吸了口長氣。

    “啊!好清新的空氣,好久沒有聞到這麽清新的空氣了。”

    “這就是海陀山,比我們那裏山可矮多了。”看到清翠的大山,李淑婷感到幾分親切。

    “不錯,這就是海陀山,它位於北京西北八達嶺外,延慶縣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距延慶縣城約18公裏,距北京130公裏,屬燕山山脈軍都山係。主峰海拔2241米,為北京第二高峰,延慶縣第一高峰。山下南側是延慶縣張山營鎮、北側是赤城縣大海陀鄉、雕鄂鎮。

    由於山勢高,氣溫每升高100米降低0.6度,山頂與延慶縣城高差1700米,氣溫比延慶低十餘度,由此引起植物垂直分布明顯,海拔1800米以上為高山草甸類型植被。局部降水豐富,夏季形成“海坨飛雨“奇觀。冬季形成“海坨戴雪“奇觀。

    海坨山山岩多為花崗岩,侏羅紀的安山岩、火山凝灰岩和角礫岩等。岩石形成年代距今1.3億年。山中多峽穀,為河流下切和斷裂抬升構成。

    山南部媯川平原有斷裂帶,地熱資源豐富。海坨山山溝、山腳下到處都有水泉。山下塘子溝原有一座古廟,叫溫泉觀,俗稱塘子廟。廟後有一溫泉,水溫達42c。《水經注》作者北魏酈道元考察到此,曾經在此洗浴,並記之。

    海坨山方圓10餘公裏,總麵積100餘平方公裏。山脈呈西南-東北走向,成為北京與河北的自然分界和分水嶺。海坨山頂是一個長近10公裏,寬500米,最窄處不過百米的草甸平緩山頂。海坨山高峰有三個:大海坨、小海坨、三海坨。大海坨海拔2241米,

    海坨山南側屬於永定河支流媯水河流域,海坨山南側為媯水河支流佛峪口河,鬆山自然保護區南側有佛峪口水庫。山東側屬於媯水河支流古城河(後河)流域,水體匯入古城水庫(龍慶峽)。

    海坨山陰為白河支流紅河流域,水體最終匯入密雲水庫。

    海坨山像一麵區大的屏風橫亙於首都之北,成為抵禦沙塵暴入京的重要防線。這裏山高林密,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次生油鬆林,是北京周邊地區最完整的自然生態係統。山脊是赤城縣和北京市的分界嶺,山陰為大海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陽為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鬆山自然保護區內有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樹、白蠟、榆樹、樺樹等樹種,構成的華北地區典型的天然次生闊葉林。由於森林覆蓋率高,這裏野生動物的種類也相當豐富,據統計,鬆山記錄到的野生維管束植物有713種,野生脊椎動物216種。

    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類型的植物帶,有金蓮花、黃花菜、手掌參、地榆、拳參、山丹等。”楊翔事先在電腦上查看了有關海陀山的資料,他過目不忘,因此象導遊一樣說的頭頭是道。

    眾人先是在一農家樂處吃了午飯,又向他們打聽了一下山上有那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俗話說的好近山識鳥性,隻有他們這些本地人才對這裏的山了解。

    把車停在了農家樂,各自背上行囊向山上走去。楊翔把二女的一些東西放進了自已的背包,這樣她二人就輕巧多了

    南側斷裂升降顯著,山勢險峻,截雲斷霧,路十公的難走。楊翔和李淑山時常走山路倒不覺得什麽,可竹內百合卻已是氣喘虛虛了。楊翔知道今天隻能到這了,於是道:“行了差不多快三個小時了,大夥都累了,就在這安營紮寨吧。”

    其時現在也隻有四點多鍾,完全可以再走個把小時的。

    “對不起,是我拖累大家了。”竹內百合知道是自已拖累了大家,連忙致嫌。

    “不關你的事,我們也都累了,那能跟楊翔比,他是超人。”向天歌笑道。

    選了個寬敞的地方紮起了帳篷,不一會兒五頂帳篷就搭好了。向天歌與女朋友一個,美名其日節省資源,李淑婷和百合共一頂。

    男生負責生火,女生負責洗菜,在眾人合作下,一頓香噴噴的晚就做好了,因爬了半天的山,又是第一次野外就餐,大家吃的很香。

    飯後,幾位男生拿出各自在上山時挖的草藥,來到小溪邊清洗,還讓真他哥三挖了不少好東西,有金蓮花、手掌參、地榆、拳參、山丹、何首烏等。

    “咦,這不是瑪惱嗎,這地方怎麽會有這東西,沒呼說過海陀山產瑪瑙。”史玉清拿著一塊鳥蛋大小的棕紅色石頭對著夕陽觀看,他手上的瑪瑙在夕陽泛發著淡淡的光暈。他家是古懂家族,一眼就認出了手上的東西是瑪瑙。

    “你小子運氣真好,洗個手也能洗出瑪瑙來。”王本友道。

    “不會是假的吧,這年頭假貨可是多的很。”向天歌道。

    瑪瑙是玉髓類礦物的一種,經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隱晶質石英的紋帶狀塊體,硬度7-7.5度,比重2.65,色彩相當有層次。有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常用做飾物或玩賞用。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見到成串的瑪瑙球。瑪瑙具有各種顏色的環帶條紋,質地很象水晶,細膩而沒有雜質,有玻璃的光澤,呈現透明或半透明的多層狀,各層互相重疊,有波紋、同心、斑駁、層狀等多種花紋。在東方,它是七寶、七珍之一。

    楊翔接過來,隻見手上的瑪瑙為紅棕色。蠟樣光澤,半透明。中間還被打了一個洞,應該是串珠中的一顆。

    “瑪瑙的曆史十分遙遠,大約在一億年以前,地下岩漿由於地殼的變動而大量噴出,熔岩冷卻時,蒸氣和其他氣體形成氣泡。氣泡在岩石凍結時被封起來而形成許多洞孔。很久以後,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矽的溶液凝結成矽膠。含鐵岩石的可熔成份進入矽膠,最後二氧化矽結晶為瑪瑙。

    我雖然不是定石鑒定專家,但憑我的直覺這顆是真的,應該是手串或項鏈中的一顆。在古代常用做飾物或玩賞用,古代陪葬物中常可見到成串的瑪瑙球。這條小溪的上遊應該有古墓,想是山體滑破被雨水衝到了這裏。”

    “你說這山上有古墓?”向天歌興奮地道。

    “沒文化真可怕,有古墓很正常。”楊翔笑道。

    “誰象你是個怪胎,什麽東西隻要看一眼就記住,就別賣關子了,快說說吧。”

    “是啊!快說說吧。”張曉晴道。原來三女不知何時來到了小溪邊。

    “山戎是生活在我國北方的一支古老的遊牧部族,又稱北戎。據史籍記載,春秋戰國之地,燕之北有山戎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遷徙,常為燕、齊之邊患。說明山戎在春秋時期曾一度稱雄燕北,經常攻擾燕、齊等國,成為這些諸侯國的世代邊患,尤以病燕為甚。齊桓公救燕伐山戎,滅令支、逐孤竹,才解除山戎對燕國的威脅。大約戰國晚期,山戎便逐漸銷聲匿跡了。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先後對延慶顯葫蘆溝、玉皇廟、西梁垙等處山戎部族墓地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出土很多文物,其中有金、鎦金、青銅、陶、玉、瑪瑙、鬆石、骨、蚌等。延慶縣於建立了山戎文化陳列館將山戎墓葬中的10座加以保護,並開放至今。”

    “原來如此。”眾從聽了彷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