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返回長安

字數:5110   加入書籤

A+A-




    沉香亭位於龍池東端,以沉香木作建材,四周遍種牡丹,品種繁多,坐在亭內就像置身牡丹花的汪洋中。

    抵達得月樓時,霍順出身顯赫之家,在主樓前結隊歡迎,熟悉宮廷禮節,行止合度。

    霍順道:“恭喜劉將軍大破賊軍,日後回長安,可要為在下美言幾句。”

    劉病已笑道:“我能破梅免也依賴霍郡守的後勤工作,請霍郡守放心,我一定會在陛下麵前奏明的。玉芳現在情況還好吧”

    霍順聽到問起玉芳的情況,臉色變得不自然起來。

    劉病已再問起時,霍順方才告訴劉病已,在他與梅免伊闕關大戰時,玉芳得了急病,已經去世了。

    劉病已全身冰冷,完全沒法接受眼前的事實。玉芳的死是隔離的,他並沒有親眼目睹,而且來到這二千多年前的時空裏,一切都有點夢幻般不真實,連死亡都像開玩笑似的。

    他的心裏在淌著血。

    眼前眾人都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霍順好象還在和自己解釋什麽,可劉病已卻什麽也聽不清,自己就像獨立置身在荒野之中,如此無助,如此獨單,回想起玉芳的一顰一笑,仿佛還在眼前,可轉眼卻天人遠別,連最好一麵也沒有見到。

    宴會結束後,天空下起了牛毛細雨,劉病已拒絕了霍順的邀請,說自己隻想靜一靜,他回到自己在洛陽的居所,原本熱鬧溫馨的家裏現在失去了女主人,變得空空蕩蕩,毫無生氣。

    那夜窗外雨水連綿,像是在衰悼著玉芳的死,那夜劉病已也是徹夜未眠。

    劉病已在離開洛陽城時,暗自在心裏發誓,洛陽城我一定會再回來的,河南郡我一定會再回來的,玉芳的死我一定要調查清楚,不會讓你死的不明不白。

    劉病已,張彭祖等仍帶領五百精騎押解犯人返回長安,一路上平安無事,很快將犯人獻到皇帝陛下禦前。

    劉病已平定梅免叛亂,功勞卓著,按律應該再升官一級,可霍光通過此役看出劉病已具有卓越的統帥才能,生怕劉病已再封官會坐大,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加之霍禹對劉病已此番出征建功立業,是又羨慕又嫉妒,也在旁邊添油加醋,說什麽梅免草寇根本不堪一擊嗬,劉病已是運氣好,換個人也一樣可以,霍光偏聽偏信,硬是以劉病已此前已因為軍功從軍侯升到將軍為名拒絕給劉病已升官。

    由於霍光在朝中經營多年,黨羽遍布天下,此事也隻好不了了之。

    張彭祖,鄭吉等人都紛紛為劉病已抱打不平,劉病已知道霍光為人囂張拔扈,重要的權位隻授與親信之人,就算是和他再怎麽爭議也沒有什麽用處,隻是自己雖然不爭功攬勢,可是能打勝仗,也離不開張彭祖,鄭吉等人的浴血奮戰嗬,不能不為屬下爭取一下嗬,於是劉病已上表為張彭祖,鄭吉表功。

    伊闕關之戰震動天下,而朝廷完全沒有賞賜的話,皇帝的麵子上也實在太難看。劉弗陵也看出在霍氏當道的當下,劉病已能平定叛亂,他的成功對自己威信是很有力的幫助。於是下旨賞了劉病已一個亭侯,並賜一座將軍府給他,看在張安世麵子上,封了張彭祖一個南陽郡守,鄭吉卻隻象征性地給封了一個校尉。

    許平君見到劉病已平安回返,還建功立業當上平賊將軍,連忙縱體入懷,送給劉病已一個香吻,當劉病已也回吻她之後,臉色微紅地推開劉病已,笑道:“劉大人,你多長時間沒有洗浴了,身上好多的味道,快去洗個澡吧”。

    中國古人非常注重自我清潔,號召春天洗浴祛病的上巳節就是標誌。

    西周時期,沐浴禮儀逐漸形成定製。由於沐浴已經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麵麵,人們對沐浴有了深層次的理解,不僅僅把沐浴單純地看做潔身淨體、潤膚養身,更上升為隆重的禮儀。

    《楚辭》中,就有“新沐必彈冠,新浴必振衣“。

    先秦開始,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淨身,這已是個定法,表示內心潔淨虔誠,稱為齋戒。

    秦漢之際,全社會的沐浴習俗,已經形成,《禮記·聘禮》載“三日具沐,五日具浴”。

    漢時,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習慣。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一天假,稱為“休沐”,讓官員有空好好清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古人將洗滌分得極細,許慎《說文解字》雲:

    沐,濯發也。

    浴,灑身也。

    洗,灑足也。

    澡,灑手也。

    可見中國古人對自身清潔的重視

    而在同時代,很長時間裏,當時西方的教會,還在宣傳洗浴是懲罰罪人的方式……4世紀時一位赴耶路撒冷朝聖的女基督徒,向人炫耀她已經18年沒有洗過臉了,因此她覺得自己最“純潔

    比起洗頭,古代洗浴用到的物品,更加豐富:

    一、材料

    1)草木灰

    古代“洗頭”用它,是方便有用的好東西,功效不述。《雞肋編》中,記載了南方女子用草木灰浸水,洗沐去汙。

    2)淘米水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人們用洗米水來洗澡去汙,不光可以去汙,而且保健功能奇佳,這個在古代是廉價而又普遍的早期洗發水和沐浴露。

    3)皂莢

    皂莢有十多個品種,去汙能力有強有弱。有潤滑爽利、消除垢膩、清潔皮膚的作用,亦為中國古代美容方中所常用。

    用皂莢洗衣服,衣服不會變色,不會收縮,纖維不會受損和失去光澤。用皂莢洗澡,還能去風濕,治皮廯。

    4)肥珠子

    即無患子。據《本草綱目》有記載,樹生高山中,甚高大,枝葉皆如椿,五六月開白花,結實大如彈丸。實中一核,堅黑似肥皂莢之核,正圓如珠。十月采實,煮熟去核,搗和麥麵或豆麵作澡藥。因其實如肥油而子圓如珠,故名。

    莊季裕的《雞肋篇》中介紹,浙中少皂莢,澡麵浣衣,皆用“肥珠子”。

    每到深秋,人們將果莢采下,煮熟搗爛,加以香料、白麵、拌和搓成丸,名叫“肥皂”。現代經過技術加工,製成液體狀的無患子洗發水,深受環保人士和崇尚天然的愛美人士推崇,用此洗發,少頭屑,頭發變黑發亮,幹後絲絲分明,但在洗時有點幹澀。

    5)胰子、澡豆

    《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記載,把豬的胰腺,洗淨汙血後,撕除脂肪後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後,經過自然幹燥,便成製成洗滌用途的澡豆。

    是誰第一個利用豬胰去垢,至今沒有人知道,但他肯定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

    澡豆製作過程中,將豬胰研磨,增強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滲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後者有增強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強了洗滌能力,而且能滋潤皮膚,是一種比較優質的洗滌劑。

    澡豆一開始隻在上層貴族中流行,普通人是用不起的。

    後來,人們又在澡豆的製作工藝方麵加以改進,在研磨豬胰時,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鈉(純堿)代替豆粉,並加入熔融的豬脂,混和均勻後,壓製成球狀,或塊狀,這就是“胰子”。

    胰子,在化學組成上,和今天的香皂極相近。而且,產品種類更是多樣,桂花胰子、玫瑰胰子……與今天各種帶有不同香味的肥皂已頗相似。

    胰子兼有凍瘡膏的作用。高檔一點的,稱為“麵藥”和“口脂”,用來塗臉和嘴。皇室宮廷,冬天會發給官員。

    《臘日》中有“口脂麵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優質的澡豆,被視為高級品,醫者不肯輕易公布配方。也因為高貴,而往往隻用於手、麵部洗用。

    李燾《外台秘要方》中有詳細的描寫:“論曰:麵脂手膏依香澡豆,士人貴勝,皆是所要。然今之醫門,極為秘惜,不許子弟泄漏一法,至於父子之間,亦不傳示。然聖人立法,欲使家家悉解,人人自知,豈使愚於天下,令至道不行,壅蔽聖人之意,甚可怪也。”

    6)香藥料

    將中草藥或香料,混入水中共浴,配方不一而足。也有結合澡豆等而設。

    光是對於頭部的用料,分類就已十分詳細。《外台秘要方》中已有麵膏麵脂兼療麵病方、洗麵藥方、麵色光悅方、令麵色白方、麵皯方、麵皯摿方、麵皯皰方、麵艫皰方、麵粉滓方頭風白屑方、沐頭去風方、生發膏方令發黑方白禿方、赤禿方澡豆方、手膏方、口脂方等的分類方式,說明現代麵部皮膚的問題,在古代已有詳細的掌握。

    而全身浴的香藥料,同樣頗多。

    漢代有人身痛,皮膚脫落,此人因“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藥澡效力,可見一斑。

    孫思邈《千金翼方》卷五,有一則洗澡藥方:丁香沉香青木香,真珠玉屑蜀水花,桃花鍾乳粉木瓜花,柰花梨花紅蓮花,李花櫻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