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我終為帝矣(二)

字數:3776   加入書籤

A+A-




    霍光一愣,皺著眉滿臉茫然。“劉病已……病已……”

    霍光慢悠悠的念著這個毫不起眼的名字,慢慢回憶起在昭帝還活著的時侯,自己曾經見過他,

    不過更令他在意的是,他忽然想起另一個意思相近的名字——一個影響了他大半生,想忘卻始終難忘的名字,“衛太子劉據”。

    “子都!速速派人到劉德那裏,將劉病已的宗籍記錄取來我看!”他一掃連日來的陰霾,頗為興奮的搓著雙手,

    “邴長史,你先給我講講這位……皇曾孫的稟性如何?”

    “以前住在郡國官邸時我見這位皇孫不過還是個年少無知的孩子,如今一晃眼竟已長成十八九歲的成年男子了。

    他自幼失去雙親,生長於掖庭之中,通經術,有美材,行安而節和……”

    這些其實不用花費太多的口水去描述,宗室的族譜內會記錄更為詳細,

    邴吉很清楚最關鍵的問題在哪裏:“聽說皇曾孫當初入掖庭歸宗籍,甚為仰仗敬候關照。”

    邴吉笑眯眯的轉向霍光,“皇曾孫十餘年托養掖庭,已故掖庭令對其照拂有加……”

    又是自身,又是敬候,又是故掖庭令的,霍光哪裏聽不出邴吉提到的隱意。

    金曰磾和張賀雖然都已不在了,可邴吉、張安世等卻仍在,而這些對劉病已有過恩惠的人無疑是站在霍光這邊的。

    霍光真心實意的笑了起來,邴吉的話讓他很是愉悅,因此霍光對劉病已不免怦然心動。而再進一步深入考慮,立此人為帝好處真是多多。

    其一,在具備繼承皇位的條件的皇子皇孫之中,隻有此人在血緣上與武帝最近,若舍此人不選,就要去武帝的兄弟的後人們中去選了。

    霍光受武帝遺詔顧命,最終卻把江山拱手送給武帝兄弟的後人,使武帝宗廟不得血食,這顯然有負武帝的重托,日後九泉之下如何有臉麵見武帝!

    其二,劉病已為衛太子一支唯一在世的遺孫,名為皇曾孫。

    然而他既無王府舊臣,也無強勢外戚,且朝中更無親黨,勢單力孤,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寡人”。

    因此霍光駕馭起來非常容易駕馭。

    其三,以此人為皇帝,有助於安撫民心。

    因為發生在征和二年(前91)的巫蠱之禍是一個大冤案。

    在這次冤案中,衛太子劉據被江充誣陷行巫蠱之事,來詛咒武帝。

    結果衛太子被逼無奈之下,為求自保隻好發兵對抗,兵敗之後,在武帝震怒之下,衛太子一門人除劉病以外全部誅死。

    武帝在盛怒之下,治隨太子反者,以至郡國騷動,震動一時。

    然而假的真不了,後來人們漸漸明白太子是含冤而死,因而都對太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而武帝後來為安撫民眾,武帝采取了一些行動,以表達對兒子的同情。

    如他因此擢拔田千秋為丞相,族滅江充家,焚江充的幫凶蘇文於橫橋上,

    對於那些加兵刃於太子的人,起初被任命為北地太守,後來則族滅。

    又建思子宮,在湖中著歸來望思之台。

    天下百姓聽說後,無不此感到傷心。

    也正因如此,昭帝始元五年(前82)就出現了一件轟動一時的鬧劇。

    這年有一個身穿黃色長衣,頭戴黃色的帽子的男子,乘著一輛插有畫著龜蛇圖案的黃旗的黃牛車,來到皇宮北闕,自稱是衛太子。

    而縱觀此事的發展過程,可以使我們確定在巫蠱之禍後,民間肯定流傳著衛太子並沒有死,還在人間的傳言。

    例證一:主受章奏的公車府令將此事上奏之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居然以詔書的形式令公卿將軍中二千石等官吏一起去辨認真假。

    顯見對於衛太子的是否還在人間的事,霍光等也不清楚。

    例證二:前往北闕辨認真假的官員們也沒人敢表態,而後來京兆尹雋不疑也不是以來人因假冒衛太子之罪逮捕該男子。

    我們還是看一看抓該男子過程中的一段對話吧。卻是雋不疑叫下屬逮捕該男子,有人勸他說:“此人是不是衛太子還沒弄清楚,還是等等再說吧。”

    雋不疑回答說:“諸君何必畏懼衛太子呢?春秋時期衛國太子蒯聵因違抗他的父親衛靈公之命,而逃亡國外。

    後來衛靈公死後,蒯聵的兒子蒯輒繼承了君位,這時蒯聵請求回國,而蒯輒為維護衛靈公的權威拒絕了蒯聵的要求。

    孔子在《春秋》中對此給予肯定。本朝的衛太子得罪了先帝,逃亡在外而沒有接受死刑的處罰,現在又自己來到,這是朝廷的罪人!”

    從雋不疑與人的對話中,可以看出他們也確定不了衛太子是否還活著。

    例證三:消息傳出後,前來圍觀的長安百姓有數萬之多。

    為防止意外,右將軍率軍來到北闕下,以防備發生不測之事。

    一個男子,隻因打著衛太子的旗號,就引來了數萬百姓圍觀。

    顯見衛太子還活著的謠言在民間傳布甚廣。

    最高領導人確定不了衛太子的生死,百官確定不了衛太子的生死,百姓對衛太子充滿了好奇,

    由此可以推測自巫蠱之禍以來,關於衛太子社會上一直流傳著衛太子還在人間的謠言,並且勢頭很盛。

    也正因如此,該男子才敢冒充衛太子以期獲得暴利。

    而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世人對衛太子的同情。

    因為同情他的遭遇,所以不願意接受他死亡這一事實,於是就有了他還活著的故事。

    而從該男子以衛太子的旗號出現後,從當權者霍光以至於文武百官手足無措的表現看,也可看出衛太子劉據三十餘年的儲君身份所積累下來的巨大的政治權威。

    後來被證實是假冒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很生氣,打算殺了這個冒牌貨。

    結果當時的京兆尹雋不疑出麵阻止,說劉據已經不是太子而是普通老百姓了,一個老百姓冒充另外一個老百姓,最多算是模仿秀(這裏有點現代真人秀的意思),咋能治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