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我終為帝矣(五)

字數:4315   加入書籤

A+A-




    首先能供其支配的,就是大漢軍隊派係中的衛青係各大軍官。

    衛青這人可太牛叉了,那是漢武大帝手下的第一名將,漢朝的首任大司馬之一(另一位是霍去病),

    據不完全統計,武帝中後期的軍隊高級將領中,有一半以上是衛青的部下。

    而衛青,則是劉據的親娘舅。官場上的裙帶關係,以“三舅”——小舅子,大舅哥,老舅爺最為親密,衛青自然是明目張膽保著劉據的人了,這一點是漢武帝劉徹都公開承認的。

    即便是衛青死了,其下屬將領依然與劉據保持著極好的關係。

    巫蠱之亂中,劉據被人誣陷謀反,退無可退,決定搶先動手誅除政敵後再向皇帝老爹解釋,當時劉徹跑到甘泉宮(皇帝的外地行宮)療養,京城防務交由衛青係軍官暫代,結果沒有帶過半天兵的劉據竟然隻憑借良好人緣,就在四個小時之內完全控製了首都軍區的防務,就連劉徹在得知以後都驚呼“我小看這小子了”。

    其實劉徹也沒有親自帶過兵,和劉據打仗也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親自指揮戰爭。

    戰爭的對象卻是自己的親兒子,真是讓人諷剌,要不怎麽說父子是怨家呢。

    當然,劉據的反抗最終還是失敗了,漢武帝大怒之下誅殺了太子黨幾萬人,後來卻發現不能再殺了,因為太子的親信黨羽遍布天下,再查下去,大漢朝的上下衙門就都空了。

    遭受到如此打擊,劉據還是有不少人脈留了下來。例如中央首長級別的韓增。

    韓增的老爸韓說,就是衛青的忠實部下,也是劉據的親信。

    劉據甚至允許讓隨便出入自己辦公室翻閱文件。

    但韓說卻很不善良,他玩了一次無間道,暗地裏給政敵收集了所謂的“太子謀反證據”,被劉據發現,自然幹掉了他。

    然而即使有殺父之仇,韓增也還是沒嫉恨劉據,在他被殺後幾年,還上書要求為其平反(此時武帝劉徹已死),且後來又極力讚同劉病已繼承皇位,並在他即位初期給予了很大的幫助,排除了不少艱難險阻。

    常言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韓增對劉病已那麽好,怕也有想為自己老爸當年的恩將仇報贖罪的成分。

    除此之外,趙充國在當年牽扯到了前線軍費的貪汙弊案,也是劉據幫著仔細調查才洗刷了嫌疑,這人情債趙充國沒機會還了,所以逮著劉病已,自然也額外照顧。

    霍光死後,劉病已要回收兵權,也是趙充國第一個帶頭響應。

    其次,劉據還攢下了一批知識分子。

    武帝劉徹年紀越大越多疑嗜殺,這正是許多知識分子最反感的事情,偏偏劉據善良忠厚,對待誰都能掏心窩子,贏得了不少人的信任。

    例如中央領導層級別的韋賢——孝昭皇帝的師傅,劉病已的第二任丞相,就曾經上書勸諫過劉徹,因而得到過劉據的幫助,兩個人很談得來。

    最後,劉據掌握著一大批中層幹部。

    武帝劉徹的精力放在對外戰爭上麵,對於地方行政和百姓民生的關注就差了,這些雜務,自然就由太子劉據代勞,結果長久下來,漢朝中六百石(省級)官員有一半多都是劉據的門生。

    其中就包括撫養照顧劉病已的掖庭令張賀和他的老嶽父許廣漢一家。

    又十幾年過去,考察孝宣皇帝劉病已一朝的中兩千石(部級)階層官員,有一半人的履曆表上寫著“嚐事戾太子”

    曾經在劉據手下當過小弟,這當然還不包括當年被武帝幹掉的幾萬太子黨成員呢!

    這些人,雖然不能夠像丙吉一樣冒死保護劉病已,但隻要在能力和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出把力,還是不會有二話的。

    所以才會有什麽“公孫病已立”的謠言嘛,這股勢力隱藏在朝堂之內、江湖之中,成了連霍光都不得不忌憚和尊重的力量。

    曆史充滿偶然,而曆史又沒有偶然。

    劉病已能夠坐上皇帝寶座,並且能坐得那麽穩,很大程度上與祖父劉據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他這人倒黴,沒能當上皇帝,但這個位子轉了兩手,還是被滿朝文武的一致同意聲推倒了自己孫子手上。

    霍光自然不傻,他不會不明白,朋友的朋友還是朋友,如果自己身邊所有朋友都向著同一個人,那麽即便這個人再討厭,也不會是自己的敵人。

    這是最簡單的邏輯。

    霍光都很震驚!也沒辦法,大家都認為是劉病已,自己一個人反對也不行,即使自己手握重兵,威風八麵。“常委”們的意見也得尊重啊。

    霍光裝作很好奇地問。“那麽,我們未來的主子,現在在何處?從事什麽職業?”

    旁邊的待中馬上回答道:“回大人,劉病已大人封平賊將軍後,沒有安排具體的事務,現在在皇宮幫忙。”

    霍光道:“哦,明白了!”

    霍光很不情願地說了一句:好吧!他還不知這個聰明的主以後會不會對自己不利。隻不過,現在也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當然,他也在盤算著,劉病已很年輕,又生長在民間,沒有什麽政治經驗,將來也未見得會給自己找麻煩。

    不過劉賀昏庸無道的事實擺在眼前,霍光不得不宣布,還要再詳細考察一下新皇帝人選的學問和人品。

    尤其是文化成績,當然最主要又是唯一的考察對象就是劉病已。

    一聽說要考核新皇帝候選人的文化,丙吉樂了,這些年他雖然不在劉病已身邊,但總是隔三岔五派個使者去了解情況,劉病已這個人腦袋裏的學問絕對比身上的存款還要多。

    再說霍光,他找了幾個博士來主持文化課與品德考試,生怕再選出個劉賀那樣的混世魔王來。

    劉病已在皇宮尚冠(秘書處之一)幫忙做些文書工作,怎麽說也算國家公務員吧,聽說上麵要考察自己,自然也不敢怠慢。

    博士們一見到劉病已,第一印象就非常好嗬,這小夥子,年紀青青,身材魁悟,英俊瀟灑,玉樹臨風,臉上永遠帶著春風般的微笑,又問了問《詩經》、《論語》、《春秋》、《孝經》等文化科目,也是對答如流。

    霍光等了不久,博士們的考察結果就遞上來了,隻有一句話——那小子真的隻有十八歲麽!

    霍光和身邊人調來談話記錄一看,傻眼了,四書五經陳芝麻爛穀子樣樣精通倒背如流,尤其《詩經》,還能背好些個版本呢,別說做學霸,做博士都夠用了。

    霍光給孝武皇帝做了二十幾年秘書,什麽文章沒看過啊,看後都覺得這小子學問大了去了!

    但是,霍光卻猶豫了。

    因為劉病已雖然沒有任何政治經驗,人又年輕,將來不會找麻煩,但從文化素養上來看,還是相當高的,不怕流氓膽子大,就怕流氓有文化,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他比劉賀那家夥還可怕。

    思前想後,於是霍光有點臨陣退縮。“我想了想,從民間找個皇帝來,這是不是不太合規矩啊?”

    丙吉立刻出來下注腳:“霍光,咱不能這麽玩啊,滿朝文武都同意了,你也同意了啊,況且來自民間不是問題,孝武皇帝可是承認了他的皇曾孫身份啊。”

    霍光還是有點猶豫的道:“讓我再想想。”

    丙吉有點急了,道:“你想想可以,不過要快,否則老拖下去,時間長了,別人說我們為了貪戀手中的權勢,不肯立新皇帝,咱們可是跳到黃河也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