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霸氣側漏
字數:3050 加入書籤
戰爭就是將我方意誌強加於敵人身上的暴力行為,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最有效的途徑,便是使敵人喪失抵抗力量與意誌……欲擊敗敵人我們就應當先盡可能的揣度敵人的抵抗力,然後用更大的力量來盡可能的將之打垮,而敵人的抵抗力是由兩個相互關聯的因素相乘而得的……既敵人的抵抗方式的多少與抵抗力量的強弱…
所以說皇帝陛下的提醒是很有必要的,更何況當時在座的韓增、趙充國等人也抱有同樣的想法。
劉病已“霸氣側漏”的道:“在座所有將軍聽好了,我再重複一次命令,出兵後不必廢話不準求和,格殺勿論,把所有東西搶光,帶不走的就地燒光,明白沒有?”
眾將齊聲答道:“聽明白了!”
霍光道:“大司農魏相——”
“在。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有什麽吩咐?”
霍光道:“從現在開始,全國進入戰時狀態,所有鹽、鐵、木炭等物資都不允許賣到匈奴去,違者按照通敵罪處理。”
魏相道:“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我有個建議不知道是否該說。”
霍光道:“說。這次開會,就是要‘集思廣益’。”
魏相道:“那我說了。我覺得吧,光我們自己不給匈奴鹽鐵這沒用,西域各國賣他們咋辦?因此應該派出使者,告訴他們我們出兵十五萬正在打著呢,要是有擅自到交戰區域資助他們的,誤傷了可一概不負責。這樣既可以斷了匈奴的後路,又可以宣揚大漢國威,還能避免傷了西域各國的和氣,一舉三得。”
霍光以讚賞的眼光看了魏相,笑道:“沒錯,你說的很好。皇帝陛下覺得呢?”
劉病已道:“醜話說在前頭,誤傷了沒我們責任,這樣最好。”
老實說霍光是越來越喜歡魏相了,這小子不僅有軍事眼光、理財頭腦,還具備外交手腕兒,真是個少見的全才!
大漢所派出的統帥‘五路出擊’的各支漢軍的軍中主將,事實上也均是大漢的軍中翹楚、是構成大漢軍方將領框架中的絕對骨幹……。
首先就軍中的威信和地位上來講,在五支漢軍的主將中,就有兩位是‘位比三公’、相當於全軍副統帥的征戰經驗豐富、軍旅生涯多半生的老將;那就是前將軍韓增和後將軍趙充國。就在大漢朝軍方的地位上來說:前將軍韓增還要位列於後將軍趙充國之前。
其次,在這五路的漢軍主將中,還要有多年戍守邊陲、同塞外群胡浴血爭奪多年的軍中少壯派骨幹,那就是度遼將軍範明友和雲中太守田順。
作為老霍光五女婿的度遼將軍範明友,事實上是霍氏後輩中能力最強、對大漢朝所建立的功勳最為卓著、但也是家族背景最為淺薄的一個。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範明友幾乎是完全的依靠著自身的能力和實力,強勢的崛起於大漢軍中,才得到了老霍光的垂青被招為了五女婿。按年齡算,除早已死去的老霍光的大女婿上官安,範明友的年齡尚要稍稍的大上其他幾個女婿幾歲。
對大漢朝軍功卓著的範明友,從孝武皇帝在位後期就開始了輝煌的軍旅生涯:先擊益州羌人謀反獲大勝被晉封為中郎將,後多次的征討伐匈奴、烏桓亦取得大勝而被晉封為了度遼將軍。如果不是因需要而被委任為‘五路出擊’其中一路的主將,已經被任命為了未央宮衛尉的範明友,此刻應該身在京城長安了。
而作為雲中太守的田順,事實上也同樣是一位多年就戍守在大漢邊陲的重要將領,有著多年戍守邊陲、同群胡征戰的豐富經驗。
‘五路出擊’的最後一位主將,則是在朝堂上身居禦史中丞、此次出征加掛祁連將軍銜(雜號將軍,高級將領,但不列入軍委常委)的田廣明。作為三公之一禦史大夫副職的田廣明,以往也是出身於軍方,所以此次才統率著五路中實力最強的四萬餘京畿駐軍擔當了‘五路出擊’中的一路。在‘五路出擊’的漢軍中,其餘的四路均是由邊軍來擔綱,唯有田廣明這一路,是由京畿的駐軍所出任。
大漢和後世明清有所不同,不要被‘禦史’兩個字給迷惑。在這個時期,禦史並非是像後世一樣的乃是‘糾察、督查’的代名詞。不妨把兩個字拆解開來理解:禦,含有著禦駕的意思;史,含有著長吏的意思。在這個時期,作為禦史類主官的禦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幾乎就是相當於後世內閣六部中刑部和戶部的結合體一樣。既主管著大漢朝的刑名,又主管著大漢朝的財政。當然,督查、糾察的職責也是在禦史大夫的權限之內。
還有一點就是,此次大漢雖然名義上是‘五路出擊’,事實上以相互之間的相隔距離和協同配合來說卻是相當於兩路。既正麵的一路是以田順和田廣明在前部實施分進合擊,後麵由經驗老道的前將軍韓增坐鎮協調、支援。而另一路則是在側翼由範明友出任前驅,隨後跟進的後將軍趙充國作為後援。
雖然朝廷並沒有對五路出擊的漢軍作出明確的屬從關係硬性規定,但擺出的總體態勢則儼然是分別以兩位‘位比三公’的朝廷軍方重要將領韓增和趙充國來統一協調正麵、側翼的兩路進攻。可想而知,如果正麵的三路、側翼的兩路如果分別會合到一起,自然是就要由軍中巨頭的韓增和趙充國來總攬統籌的調度一切。
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前線指揮官分工了。經過研究,最後方案是這樣的:
禦史大夫田廣明封為祁連將軍,率領3萬人馬從西河(今內蒙古東勝)出發;
前將軍韓增,率領3萬人馬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地區)出發;
後將軍趙充國,率領3萬人馬從酒泉(今甘肅省酒泉)出發
度遼將軍(雜號將軍)範明友率領3萬人馬,從張掖(今甘肅省張掖市西北出發);
雲中太守田順加封虎牙將軍(雜號將軍),率領3萬人馬從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