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中流砥柱
字數:3014 加入書籤
沒料到丙吉一口答應下來。不過他隨手拿出一封舉報信,魏相一看,嚇得幾乎昏倒……
舉報信的內容是:皇後是被人謀殺的,而且還是團夥作案!
魏相哭笑不得:“我的老領導啊,你這不是坑我麽?這麽大的案子哪裏是我能管得了的啊。”
丙吉道:“我倒不這麽看。管不了跟沒態度是兩碼事。大司農,你已經是中兩千石的大幹部了,要知道在中央幹,凡事必須有個態度,不要妄想著‘左右逢源’,兩邊都不得罪,那樣隻能讓兩邊都先幹掉你”
魏相道:“我知道了,謝謝老領導指點。”
丙吉道:“那麽,對於這封舉報信,你怎麽看呢?”
魏相冷靜下來,整了整思緒,肯定地說道:“誣告的可能性大。”
丙吉道:“何以見得?”
魏相道:“這種事兒如果是真的,那很好調查,宮裏的醫療都有專人專案,說是團夥作案,誰有這麽大本事?所以很可能是誣告,既然是‘憑空捏造’的,那麽最好說成‘團夥作案’,不點名是誰,你就查去吧。”
丙吉道:“那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呢?”
魏相道:“太簡單了。孝武皇帝一朝,很多官員是怎麽升遷上來的?就是靠誣告。連當朝大司馬大將軍都遇到過,何況別人。人為了自已的‘榮華富貴’,啥事幹不出來?”
丙吉道:“嗯。那麽你認為,我是應該查呢,還是不查。”
魏相道:“查。第一個知道這事兒的人如果不查,很可能被別人認為是同夥,更何況‘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丙吉道:“好。最後一個問題:你覺得我為啥把這封舉報信拿給你看?”
這個問題可有點難度了。魏相琢磨了好半天,還是放棄:“老領導。我不明白。你告訴我唄?”
丙吉道:“嗬嗬!你想的挺美!啥事都等著我告訴呢?自己個兒沒事琢磨去吧。你前幾個問題回答得很好,有了做九卿的資格了。將來要更上層樓,就要好好琢磨了。老一輩人付出血淚代價換來的經驗教訓,你自己不想動腦筋,別人告訴你了,也沒啥用。”
事實上,日後負責調查此案的丙吉第一個選擇告訴魏相,是在保護他。
道理其實也簡單,但魏相這樣淺資曆的中央幹部沒有經曆過,自然就不知道。
老實說丙吉心裏太清楚這信十有九成是誣告了。他是啥出身?牢頭。而且還是當年因為表現出色,從地方征調到中央來查戾太子謀反案的最牛牢頭。宮廷和朝廷裏的誣告最可怕的不是事實本身,而且一旦要開始查案,就難免查出些與本案無關但卻很關鍵的信息來,而這才是幕後黑手最希望看到的。
舉個例子吧:張三和李四都來競聘同一個領導崗位,張三能力、威望、人脈和後台背景都相對差些,但他不淡定,他想搞掉李四拿到這個官,那怎麽辦呢?很簡單,寫一封檢舉信,告發李四貪汙腐敗,都夠槍斃的了。然而他不能直接告發人家貪汙,因為李四後台硬威望高,告了人家貪汙,人家有防備就會做好準備,萬一告不倒,自己要倒黴不說,以後也別想再因為貪汙告倒人家了,那就等於給李四增加了政治資本。
於是張三隻能寫誣告信,告李四在男女作風上有問題,然後人家調查李四,趁著李四忙著藏自己的小三小四小五,檢查團“無意”間查到了李四貪汙,還很嚴重,結果嘛自然是隻能處理掉他以平民憤了。最後張三順利地坐上了位子。
這一招在官場上屢見不鮮。遠從孝武朝的戾太子案,最早先告發的也不是太子,結果“順藤摸瓜“的就查到太子身上,讓他丟了小命。近到當朝大司農田延年的死,不也是查先帝陵的虧空,最後弄出個貪汙弊案麽?
所以檢舉信一出,丙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有人陰謀奪別人的位子。而他是想保魏相的。自己畢竟是霍光的人,對當今皇帝有擁立之功,況且信是給自己的,怎麽著也不像是衝著自己來,那麽為了魏相不吃虧,最好的辦法是拉他入夥,就近保護起來。
丙吉這麽做也是出於一片公心。第一,魏相有能力,田延年那麽多年的虧空被他上任後半年扭轉,而且現在還能保障十五萬大軍出征,換了別人不行;第二,魏相是從地方提拔上來的,沒背景沒後台,他不會對任何人有額外的忠心,那麽最有可能的就是忠於皇帝陛下、忠於大漢;第三,魏相還年輕,霍光、張安世、趙充國甚至丙吉自己都已經老了,在這個世界上活不了多長時間,將來的大漢江山,還是要靠韓增、魏相這樣的少壯派”中流砥柱“。有時候年輕確實是種資本……
所以後世史家評論丙吉時,最願意說的就是八個字:忠厚善良、”老成謀國“。沒錯,丙吉的腦袋裏麵想到的,很多時候都是”江山社稷“、天下蒼生。
當然了,這番用心丙吉並沒對魏相挑明。他是個低調的人,連救了當今皇帝陛下的命這麽大的功勞都沒提(要不然早”封侯拜相“了,何苦還在光祿大夫、關內侯的位子上苦巴巴熬資格),自然也不會告訴魏相讓他領情了。
直到魏相做到了丞相的位子上,他才明白了老上級、恩師的良苦用心。魏相也是個霸道的主兒,但孝宣朝他對誰”言聽計從“?一是皇帝陛下,二就是丙吉。而後來也的確發生過一場針對他的誣告事件,想要把他搞下台,得虧有丙吉的悉心調教,魏相從容應對,保住了位子,也揭穿了反賊,當然,這是後話。
回過頭來說眼前:皇帝陛下”一意孤行“想要修陵,他現在腦子有問題,沒人勸得了他,丙吉卻”胸有成竹“。因為他完全有把握這封信一交出去,皇帝陛下的全部注意力就會轉移到為摯愛的妻子報仇,什麽修皇後陵,什麽國庫,什麽漢朝與匈奴的”生死存亡“之戰,都會顧不得了。所以魏相發愁的事兒,根本就不是什麽大事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