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明升暗降

字數:2735   加入書籤

A+A-




    過了好一會兒,就在張千秋他們以為父親已然靠在榻上睡著了,起身準備走出房間的時侯,一直在”閉目養神“的張安世突然睜開了眼睛,注視著他們,然後用低沉的聲音開口說道:“兒嗬......這個詔書還是不能接受......”

    張千秋他們聽到這句話以後,“麵麵相覷”,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裏在想:“我是不是聽錯了,還是沒有領會好父親的意思。”

    張安世看著兒子們緊張的神態,笑道:“你們放鬆些,為父老了,張家的未來是你們的,皇帝的詔書隻是讓我表個態而已,你們都決定了,我還能說什麽,至於官職,為父還是不能接受。”

    兄弟三人對望一眼,感覺到“家有一老,有如一寶!”還是父親為人處事“深謀遠慮”!

    張彭祖興奮的道:“既然意見統一了,我馬上去跟陛下說!”

    劉病已聽完張彭祖的匯報後,沒有明確表態,其實張安世的反應也在劉病已的預料之中,他對張安世是非常了解的,通過和他打的幾次交道,讓劉病已明白張安世是個圓滑的政客,也明白張安世在擔心什麽,當然像張安世這樣能守臣子本份、知進退的人,劉病已並不準備太為難他們,畢竟他不是個忘本的人。

    劉病已就此召開了朝會,下了一道詔書,是這麽說的:

    禦史大夫說的很對。不過朝臣裏麵,像宣成侯爺這樣(即霍光,他已經沒了,諡號宣成)有才能的大臣隻此一個,你們誰能比他還有才能呢?所以依朕看,本朝就不再設立大將軍了,車騎將軍張安世升任大司馬;光祿大夫丙吉升任太傅;張安世的兒子張延壽升任光祿勳;霍去病的孫子霍山是宣成侯生前提拔的,現在任命為錄尚書事;宣成侯的兒子霍禹,領右將軍銜,同大司馬車騎將軍張安世共同執掌南北二軍、京畿三輔的防衛。

    大司馬是中國古代對中央政府中專司武職的最高長官的稱呼。類似於後世的“天下兵馬大元帥”,現代的“武裝部隊總司令”。秦代在中央政府中設立太尉,不置大司馬。

    秦始皇登基後,改設三公九卿。三公即為丞相、禦史大夫、及太尉,分別為輔政,監察及治軍領兵。但秦朝並沒有設置太尉的具體人選,也就是“形同虛設”。三公之間互相監察,大權集中在皇帝手上。

    孝武皇帝改置大司馬大將軍領兵征戰,無征戰時便成為事實上的執政,丞相有名無實。內朝逐漸成為中央樞機所在,掌握中央機密決策,大司馬大將軍作為內朝領袖,可領銜在內朝預聞政事,參議決策,其主要任務就是“輔政”,即輔助皇帝行使君權,是地位最高的輔政大臣。

    詔書一下,眾人恍然大悟,皇帝陛下的套路挺深的嗬,給霍光的國葬待遇、給霍山霍禹封官,都不是白給的啊!“美其名曰”紀念已故大將軍的功績,本朝不再設大將軍,這就堵上了張安世的嘴,再怎麽說他雖然地位輩分已經到這個位置上了,但皇帝陛下這麽一講,他還好意思跟霍家的官二代爭這個名分?

    丙吉原來是光祿大夫,執掌朝中九卿,位不高但權重,如今是“明升暗降”,太傅雖然尊貴,卻一向是給大臣們用來養老的位置了,況且他的給事中(官房長官)一職之前就已經交了出去,如今等於是半退;新任光祿勳張延壽是官二代,再怎麽說也得聽他老子的,把這位子給他,丙吉也不好意思跟張安世翻臉;

    霍山被任命為錄尚書事(內閣官房長官),霍禹成了右將軍,倆人本來因為霍光死前的舉動,對皇帝陛下多了幾分提防,現在分了本屬於張安世的權力,又同時升了官,高興之餘不禁把本已提高的警惕性放鬆了下來。

    中國人向來在乎場麵上的說話套路,而要說到大漢皇朝,什麽是最大的場麵,恐怕沒有比皇帝的詔書更大的場麵了,從這個角度上講,這封詔書可以說是中國高端話術的一個範本,沒辦法,二千多年過去了,中國人一直是這樣,越是金字塔尖層的中國人越講究這個,甭管私下裏有多麽“怒不可遏”,多麽“卑鄙無恥”,多少“陰謀詭計“......總之,話要說得既通順而又隱密,還要“通俗易懂”,即便底下“磨刀霍霍”,麵上也要“安定祥和”。

    就這樣,在霍光死後,中央軍委的新排名變成了張安世、趙充國、韓增、霍禹。內閣的新排名變成了韋賢、魏相、張延壽、霍山。霍家排名從原來的第一變成了綜合排名第四,而且丙吉被從核心領導層裏麵擠出去了。雖然自己失勢了,可丙吉本人沒說啥,樂嗬嗬地同意,隻要朝廷穩定、人心團結,他無所謂,年輕的時侯連牢頭都幹過了,如今這大漢皇朝的太傅不比那尊貴?

    說到這裏,還出了一個小插曲,那就是趙充國聽說自己排了老二,就去問皇帝陛下,說那我以後是不是不能在邊關駐守了。

    皇帝陛下回答說那是當然了,大司馬的副手自然要回長安城辦公,趙充國說我最怕的就是這個,不讓我打匈奴我不舒服,我主動申請降級,讓左將軍龍額侯韓增,來做這個大司馬的副手,我跟他換下!結果雖然讓大家“哭笑不得”。但通過這件事情,大家都覺得趙充國這個人挺值得敬佩的,他這一輩子眼睛裏就隻有跟匈奴人打仗,至於在朝堂裏的排位什麽的,趙充國早就無所謂了。

    在現代社會,很多領導班子裏,總要有這麽一兩個不圖地位、不講關係、一心隻琢磨業務的人,否則整個班子天天隻顧著內鬥,沒人幹正事,早就亂套了。趙充國和丙吉就是這樣的人。

    最後,大漢朝新的執政班子就這麽定下了。明眼人都知道,原來高度集權的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一職(即霍光)徹底被廢除,權力一分為三,平均分配在了張、霍兩家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