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求賢若渴

字數:2693   加入書籤

A+A-




    韋賢不知道的是,劉病已隻是先用這二十人來做試驗品,當然也是為自己培訓執政的班底,未來的科舉,會將全國各縣,郡全麵鋪開,再也沒有什麽報名條件,任何人都可參加,但是難度也會是變態的,而通過科舉(殿試)選拔出來人才,在朝堂中的地位”前途無量“!

    長安城西北,一座檢閱軍隊的校場,劉病已站在閣樓上,看著“成群結隊”來自各地的士子進入校場,準備開始考試。

    劉病已控製不住內心的激動,轉過身子,舉起右手捏成的拳頭,“慷慨激昂”的,對旁邊的張彭祖道:“再過個幾十年回頭看今天,將會是‘名垂青史’的一天!”

    目前的考舉,看起來很不起眼,也可能現在沒有人能想到,這個隻會錄取二十個人,而且其中一大半的名額,都肯定會給貴族的考舉,很可能從此改變整個大漢皇朝的政治格局。

    作為一個穿越者,劉病已卻是很清楚的。在本質上來說,他搞的這個考舉,相比於古代中國的科舉製度,更像後世的日不落帝國,在其巔峰時期推行的公務員考試製度。

    唐代雖然入仕之門麵向全社會開放,但是其考試過程卻非常嚴格。考生必須先通過縣考、州郡考,然後才報送朝廷,參加大考。考試及第者並不是馬上就能當官,而是僅僅取得入仕的資格而已。

    朝廷考試有四個條件:“身、言、書、判”。“身”是指容貌儀表,講究的是“體貌豐偉”;“言”是指口才談吐,講究的是“宏詞辯證”;“書”是指書法,講究的是“楷法遒美”;“判”是一種公文判例,講究的是“文理優長”,往往取一些州縣和廷尉過去的疑難案件,“課其斷決,而觀其能否”,要求考生必須通曉事理、諳熟法律,如此才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

    換句話說,要做官,除了要通過縣府、州郡、朝廷的層層考試之外,還必須通過近乎苛刻的遴選:既要長得五官端正、“一表人才”,又要口齒伶俐、雄辯滔滔,還要寫得一手好字,最後還得精通人情世故和法律,能夠對疑難案件進行準確的研判,而且“判文”還必須寫得文辭優美、“對仗工整”、言約旨遠!

    什麽叫人才?這就叫人才!能通過這種考試的人完全可以稱之為“出類拔萃”、“鳳毛麟角”!

    宋朝科舉在唐代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大擴軍,三年一度的一次古典科舉,但是一科三等進士,加起來也不過幾百人。就算把皇帝臨時開的恩科,什麽的全都算上,這麽大的一個國家,如此遼闊的國土、眾多的人口,三年的時間,最多才錄用一二千個人,大家可以想像下,這是什麽概念。

    古代中國的科舉製度,隻會錄取金字塔上最拔尖的那一批精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但凡唐宋明的科舉之中所出的進士,那真是“一步登天”,就拿明朝為例,先不論狀元、榜眼、探花這樣的頂級學霸,明英宗以後慣例,科舉進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編修。另外從二甲、三甲中,選擇年輕而才華出眾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稱為“選館”。

    明代的翰林院為政府儲材之地。英宗後有慣例: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劉病已心想,以後的大漢朝也要為這個方麵靠攏。)故此庶吉士號稱“儲相”,能成為庶吉士的都有機會”平步青雲“,例如明朝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張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而那些資質差一點的進士,放到外地起碼就是知縣級別。

    考上進士就能徹底改變命運,而天才畢竟是少數,俗話說:“勤能補拙!”在這一千人中,起碼有一大半人,指把時間全部花在了讀書上麵,對外部的世界接觸很少,不論玩政治手腕還是實踐的操作都有所不足,而他們擔任的職務,卻是地方上的一把手,他們很容易被當地的地頭蛇跟胥吏給操縱。長此以往,這直接導致了地方宗族勢力逐漸坐大,土豪劣紳無視國家法律“橫行無忌”,上述種種,使得社會秩序混亂,中央政府不能有效掌控地方。

    科舉錄取人數有限,不利於將所有可用的人才全都納入政府的掌握之中,像什麽黃巢啊洪秀全啊,遊離在體製之外……時間長了,就會“揭竿而起!“,造皇帝的反,這才是最讓劉病已擔心、感到最危險的事情!

    後世的日不落帝國,搞出來的公務員考試就沒有這樣的弊端了,隻要是能通過考試的人,他都照單全收,然後再進行分類,這就使得,參加考試的精英,基本能保證被錄取“人盡其材”。

    劉病已實在是太過激動,這種狀態之下,很難保持平靜,向張彭祖吐露了他的真實想法。“如果幾十年之後,所有百石以上的官吏,皆由科舉而出,卿知道那會發生什麽事情嗎?”

    張彭祖聽了,嚇了一跳。他從未想過,劉病已竟然有這樣一個宏大的想法。就也許就是穿越者和土著的區別,不是張彭祖不聰明,而是他從來往那方麵去想;而劉病已的身上,畢竟還附著穿越者的靈魂,他既熟悉中外曆史的種種過往、又有著相比古代人而言的巨大信息量,這樣全方麵的差距怎麽彌補?

    漢家製度並非是真正“自上而下”全麵鋪開的製度。當今之世,不僅僅各地的諸侯王有著任免官吏的權力,就是郡守、縣令也能自由的任命他的幕僚與屬官。一般郡中主薄、司馬都是郡守的親信,由郡守自己去招徠,朝廷要做的不過是承認。

    不單如此,郡守還會招募和任命鄉一級的百石官吏,像一些重要地區譬如產糧區、鹽場,都有著各大郡守任命的心腹坐鎮,他們的秩比通常隻有百石,隻擔任著薔夫一類的小職,雖然職位低,他們卻是真正在管控地方的人。所以,郡守在這個時代,類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