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至聖明君
字數:2620 加入書籤
劉病已好奇地問道:“路溫舒是何些人也?”
魏相笑道“說起他,陛下可知道,還有一個典故的。”
劉病已來了興趣:“哦,愛卿快說來給朕聽聽!”
魏相”聲情並茂“的講道:“少年時期的路溫舒,家裏其實很窮,父親隻不過是當地的一個守門小吏,沒什麽錢,但是他非常喜歡學習,沒有錢送他去讀書,也買不起書讓他讀,為了填補家用,小小年紀的路溫舒,不得不替人放羊來賺點錢。“
魏相頓了一下,續道:”路溫舒雖然不得不放羊,來賺點錢補貼家用,但是他還是很想讀書,而且因為自己沒錢買書,隻能問人借,但是他能看到的書,很多都是竹簡上的,非常不方便,而且厚厚的一竹簡,其實也沒有多少字,要在放羊的時候,讀書就很麻煩,有的時候他就在想,要是我能夠一邊放羊,一邊讀書就好了。再加上他找別人借的書,看完之後就得還了,經常忘記不能複習,學習的效率很差,所以路溫舒很是苦惱。“
劉病已想起,當日和張彭祖,回杜縣老宅時,看到的放牛娃,那種雖然生活條件貧苦,但是那種努力學習的精神,倒和路溫舒有幾分“異曲同工”。
“直到有一天,他在放羊的時候路過一個池塘,看到了滿池的蒲草,不禁想:‘這蒲草看著還不錯的樣子,寬寬長長的,要是用它來抄書就很方便啊。’魏相繼續講述著:”於是他采了很多的蒲草,把它們編成了,和寫書的竹簡相當的大小,然後連在一起,開始抄寫書籍,自從有了這樣,蒲草編成的書籍之後,路溫舒每次讀書,就方便了很多,可以一邊放羊一邊讀書,而且常常能夠拿出來溫習,因此路溫舒很快就學到了很多的知識。“
劉病已不禁感慨了一番他對待學習的認真態度,兩人又聊了一會後,劉病已打開竹筒,細細觀看:“我聽說,春秋時齊國,出現公孫無忌殺死齊襄公之禍,卻使齊桓公因此興起;晉國發生因驪姬的讒言而造成的災難,卻使晉文公後來稱霸於諸侯;近世我朝趙王不得善終,呂氏一家作亂,卻使孝文皇帝被尊為太宗。從這些往事看來,禍亂的發生,往往能造就出賢聖之人。大亂之後,必然會出現,與以往大不相同的變革措施,賢聖之人以此昭示上天的意旨。”
“以前孝昭皇帝去世時,沒有後嗣,昌邑王淫邪悖亂,這正是上天,為造就至聖明君開辟道路。我聽說,《春秋》將繼承正統稱作即位,因尊重正統,對開端必須慎重。陛下登上至尊之位不久,與天意正相符合,應當改正前代的失誤,以顯示是繼承正統,刪去繁雜瑣碎的法令條文,解除百姓的疾苦,以順應天意。“
“至聖明君指的是朕吧,不愧是個文化人,此頂高帽子戴得舒服!”劉病已讀著竹筒,仿佛看到路溫舒站在宣室殿裏,對自己“娓娓道來”:
”我聽說秦朝有十項重大失誤,如今有一項尚存,即司法官吏的嚴苛。刑獄是天下重要的大事。處死的人不可能複生,截斷肢體的人,也不能再接上複原,所以《尚書》中說:‘與其殺死無辜的人,寧可偶爾失之寬縱。’如今的司法官吏們,則並非如此,他們上下相爭,都以苛刻為賢明,判刑嚴厲的,獲得‘公正’的美譽,而執法平和的人,卻往往多有後患。“
看到這裏,劉病已聯想到,許廣漢兩次犯罪的悲慘經曆(前文提過),感覺自己也深有同感。
”所以,負責司法事務的官吏,都想將案犯定為死罪,並非憎恨犯人,而是保全自己的方法,在於致犯人於死地。因此,死人的鮮血在街市上流淌,受刑的囚犯一個挨著一個,處以死刑的人,每年數以萬計。仁慈聖明的人對此感到悲哀,太平盛世不能到來,都是由於這個原因。按照人之常情,在平安的時侯,都願意活著,痛苦的時侯則希望馬上死去,嚴刑拷打之下,什麽口供得不到!所以當囚犯無法忍受痛苦時,審案官就修飾詞語進行暗示;審案官為使囚犯的供詞對自己有利,就幹脆明白告訴他,應該如何招供;為了怕向朝廷奏報時遭到批駁,就‘想方設法’使定案的理由充分完備周密。“
路溫舒繼續寫道:”上奏之後,既使是皋陶聽了(古代以善於審案定罪著稱),也會認為該犯是‘死有餘辜’。為什麽呢?因為屈打成招,審案官員們,羅織捏造的罪行既多而且明顯。因此,俗話說:‘既使隻是在地上畫一個圓圈作為監獄的象征,也不能走進去;既使隻是將木頭人做成審訊官,也不要去麵對。’這些都是人們對嚴刑酷法痛心疾首的悲憤之詞。希望陛下減省法令,放寬刑罰,太平之風才能呈現於當今。”
劉病已認為他寫得很有道理。十二月,皇帝陛下頒布詔書道:“近來,官吏們舞文弄法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都是朕的錯誤。案獄處理不當,使有罪者愈發作惡,無辜者遭受嚴刑處罰,父子兄弟悲傷憤恨,朕對此甚為難過!如今派廷尉史參與各郡的司法事務,但職權小俸祿少,應再設置廷尉平(官名。屬廷尉,複判官)四名,俸祿為六百石。務必使審判公平,以符合朕的心意!”
於是每年秋天,當對一年中的案獄做最後決定時,皇帝陛下經常到宣室殿,住那裏實行齋戒,親自裁決。皇帝陛下詔令各郡、國,將本地因受刑或病餓而死的囚犯,詳細信息呈報給朝廷。由丞相、禦史對地方官員在刑獄方麵的作為,進行考評,排出等級後奏報給皇帝陛下。
這樣一來,地方官員的前途和其刑獄斷案水平直接掛鉤,而且上頭又有各種監督和考評。皇帝陛下這些措施可謂抓到了地方官員的要害,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原來司法事務上的那些弊端大為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