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造假
字數:5182 加入書籤
求書,找書,請發站內短信給管理員,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c
第六十四章造假
在生產力底下的古代要搞一些事情,必須要按照這個時代的生產力發展,這個時代都是農耕經濟,就算是楊元良的工廠做的太好,這些人賺到錢之後也肯定是去買地,然後這些人的子孫後代就成為了自耕農。
有了土地之後誰還去給楊元良做工,這個淺顯的道理楊元良起初也是知道的,他天真的以為,自己把工廠給弄出來了,改變了時代的發展,農民就會轉變成為工人。
但是這個跨度實在太大了,還沒有一點基礎工業氣息就搞實驗室,就搞培訓班,這個一個步子跨度太大了,然後就是扯到蛋了。
銀票隨便印,至於四海錢莊與其他幾個大錢莊怎麽查賬,這個楊元良不操心,幾百萬的銀票看似很多,對於整個大辰皇朝來說也就是九牛一毛,楊元良也不是在一家瘋狂的取錢,大辰十六家票號中他可是一家都沒有放過。
盧知州是一個認錢不認人的主,聽說楊元良要買地之後十分的高興,還特地休息了幾天,陪著楊元良去看地。
他在任一方也不能老死在廣州,手中的土地總是要出售的,遇見楊元良之後,索性打包出售了。
楊元良這三個月中,按照姚勁的主意,購買了大量的土地,不問好壞田地還是荒山野嶺,隻要他盧知州和當地的大戶敢買,楊元良就敢收。
和盧知州喝酒的時候,楊元良不忘叫上當地的大戶,又雇傭了一夥家丁隨從,現在出門都是一二十人,別管這些人衷心不衷心的,排場算是有了。
楊元良出手大方,才名顯赫,很快就得到了廣州這邊的大豪族認同,同時也得到了貧下中農的擁護。
在田租上楊元良想要給這些農民省一點,這個提議被姚勁給拒絕了,姚勁說能讓他們農閑的時候去挖黃泥燒磚,頂替一部分的糧租已經算是天大的恩賜了,田租不僅不能省,而且還要加一點,讓他們還房子錢和磚瓦錢。
劉海洋家的小漁村,一半的人都去楊元良的土地上當長工去了,劉海洋的父母現在對楊元良可是感恩戴德,起初他家隻靠著打漁為生,收入不是很穩定,現在分到了幾畝土地,腰杆自然是挺了起來。
沒有事情就和劉海洋念叨,要好好的跟著楊元良幹活,不能學那個姓金的一樣和人跑了,劉海洋的家中是這個樣子,其他孩子的家中也差不多都是這個樣子。
楊元良起初是太小看土地的威力了,這些人有了土地耕種以後,親戚告訴親戚,朋友告訴朋友,混的不好的,都來楊元良這裏找楊元良分一塊地,一邊當工人,一邊種地。
弄的楊元良,挖黃泥的人手不要太多,沒有辦法,楊元良又把那群老窯工請來,再開幾個磚石廠。
又過了半年,楊元良的手下有自耕農七百戶,人口達到了四千多,楊元良這次終於體會到了人多的好處。
這七百戶的農民,一家都有三五口,排除年老體衰和年幼的,壯年人怎麽也有八百多,這還不算上婦女。
楊元良的磚石廠中,婦女也能幹活,這個東西沒有什麽技術含量,以前建造窯廠弄了一年多,現在人多力量大,歇人不歇家夥,三個月又弄了兩個磚窯廠雛形出來。
同時楊元良的義學在姚勁的建議下也做的修改,那就是義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楊元良需要的理科人才,這種人楊元良親自教導,或者是讓劉海洋這些學生教導啟蒙的孩子。
第二部分就是真的義學,教導的還是四書五經這些東西,大量的雇傭讀書人來教導,等這些孩子啟蒙成功之後,從裏麵挑選可造之材,送到楊元良的小班裏麵。
這群讀書人,不是驚天大才,就連名氣也沒有多少,隻是識字而已,楊元良就給他們一個溫飽錢,讓他們給孩子啟蒙就行了。
第一次的改革之後,成果顯著,不少人家的孩子都去第二個義學去了,這個念頭窮人家的想要博取一個出路,那就是讀書做官。
經商和務農那是下下策,楊元良現在差不多也清閑了下來,以前他每天都教導很多的理論知識,也知道配合實踐,但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劉海洋他們是一群精英,可是沒有人為這群精英服務。
煉鐵也好,煉橡膠也罷,都沒有一個兩個幫手,現在好了,劉海洋都能帶徒弟了,身後跟著十幾個人,劉海洋別的不教他們,就教他們燒紅磚頭。
橡膠廠也是這樣,三個學生負責教導手下的農民煉製橡膠,別的科學技術原理一概的不教,隻要教會他們煉橡膠的步驟就可以了。
楊元良現在燒製出來的紅磚,也沒有浪費,全都被這些手下的自耕農那去蓋房子去了,因為有了楊元良的技術,這些人蓋房子用木質的房梁,蓋一個兩層的小樓也不會塌。
三層以以上的樓,楊元良不敢讓他們蓋,怕是沒有鋼筋樓板,時間久了給弄塌了,就不好了,一片片的新房蓋起來,這些農民非常的高興。
就連磚廠那些不合格的碎磚,這些人也沒有放過,楊元良不要這些東西,不要錢的東西不拿白不拿,鋪路也好,蓋雞舍鴨圈也好,反正沒有給楊元良剩下。
至於海船那邊的事情,楊元良吃了一個啞巴虧之後,把剩下的兩艘船給了劉海洋的親戚掌管,就在廣州沿海跑一跑生意,順便鍛煉一下水手。
劉海洋的親戚都是漁民,駕馭這種船是手到擒來,雖然楊元良的船有一點不如現在的海船裝載量大,可都是窮漁民了,看見這種大船不要錢,怎麽能不喜歡,沒有人挑三揀四,也就幹了起來。
又過了兩個月,楊元良的保溫爐弄出來了,有了這個小保溫爐,就可以把火焰的溫度提高到一千六百多度,甚至於兩千度左右,焦炭的焰心最大的三千多度,這個理想數值不可能達到,能提升到一千六百度就已經很不錯了。
有了這個東西,楊元良準備燒玻璃,雖然不能大批量的生產玻璃,燒十個二十個玻璃片還是沒有問題的,燒出來的玻璃片,楊元良準備製造單筒望遠鏡,為以後的航海打下堅實的基礎。
保溫爐有一個房子那麽大,裏麵一次能燒的玻璃隻有一個小板凳那麽大,拿這個來煉鋼也是杯水車薪,這個保溫爐能燒幾次,楊元良也不知道。
石英砂、純堿、石灰石、長石等磨碎後,放入了耐火的土質幹鍋中,妒火點燃之後,楊元良使用踏板鼓風機吹空氣助燃,反正人多,幾十個人用三台鼓風機輪流的踩踏。
十個小時候,玻璃算是燒好了,這個時候爐子不能打開,需要退火,又等了差不多十個小時,終於開爐了。
玻璃是燒出來了,可是有一點不好,沒有前世的那邊晶瑩透亮,反而有點像是綠色的琉璃,這種情況楊元良料到了,是鐵元素沒有處理幹淨。
就讓自己的徒弟修改一下配方,直到燒出滿意的玻璃為止,這個時代沒有什麽好的方法,唯獨窮舉最好用,就在按照楊元良的原始配方為標準,每次的燒製都記錄下數值,不停的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當初玻璃產生的時候,意大利人為了保密,把所有會燒紙玻璃的工匠全都抓到一個島上居住,以玻璃牟取暴利,楊元良就算跟人說怎麽燒玻璃,這些人學不去,因為保溫爐算是高級技術了。
楊元良這邊忙著燒玻璃,另一半的四海錢莊出現了問題,四海錢莊在審核票據的時候,發現了楊元良偽造的銀票。
四海錢莊的幾個當家老頭,現在坐在一間還算是明亮的屋子中,桌子上麵擺放著幾張銀票,帶頭的一個禿頂老頭說道:“這幾張銀票價值不高,也就五十多萬兩,可是賊人的作假手段太高,印章,簽字,三色文,做的絲毫不差,若不是我們有底賬,根本就發現不了。”
幾個老頭分別拿著真假銀票觀看,這個時代的銀票不是大辰的官府發布,而是一個存錢的憑證,有錢人把銀子拿去錢莊之後,付給錢莊一定保管費,拿著這個憑證可以去各地的分號取錢。
銀票上麵的防偽標誌也很足,什麽三色的印染,錢莊先生和存錢人的簽名,陰陽印,這類的東西都很多,以前不是沒有人仿造過這種銀票,隻是沒有楊元良仿造的那麽好。
一個老頭揪心的說到:“這件事情不能張揚,一旦外麵知道有假銀票了,對我們錢莊的聲譽很不好,這幾張假銀票查出來是什麽地方流入的嗎?”
禿頭老頭道:“就是查不出來,如今我們的銀票發出去的數量那麽多,來往的商賈用量很大,若不是盤點老賬,我們也發現不了這個事情。”
“這就難辦了,隻能通知各地的錢莊小心一點,不知到各位可看出什麽異常來,這假的終究真不了。”
“這樣不行,這個假銀票做的和真的一樣,或許我們錢莊是收不到,但是商賈肯定能收到,而且不會防備。這件事情隻有用笨方法,幾百兩的銀票不查,專門查上千上萬的銀票,就是我們帶著賬簿去各地的錢莊,每天都審核一遍,若是發現假銀票,立刻追源頭。”
禿頭老頭深歎了一口氣:“也隻有這樣了,要是追查出來源頭,一定把這個賊人千刀萬剮,才能解心頭之恨。”
四海錢莊的幾個當家商量好了之後,帶著賬本奔赴大辰各地,楊元良手裏拿著打磨粉和羊毛刷子,正在打磨拋光玻璃。
可以伸縮的銅管早早的做好,隻要把玻璃給打磨出來,望遠鏡就算是做好了,楊元良手中拿著成品望遠鏡,站在白雲山上俯覽廣州城,大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瞧著磚廠的工人,地裏的農民,楊元良十分的欣慰,三年多了,總算是幹出了一點名堂!楊元良卻不知道,這種安慰的日子沒有幾天,赤馬薩的人找到了他。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