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之萬家燈火(8)
字數:4346 加入書籤
1998年,在龍城縣還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開發桃花鎮,實現老城新區同發展,擴容強縣新突破。這個傳聞因為桃花鎮的地理位置也傳了很久,到底什麽時候開發,開發會給大家帶來什麽,絕大部分人也沒有什麽意識與概念。
說一點沒有也不是的,農民有農民的辦法。知道這地方要開發了,很多人通過各種關係把戶口遷到陳集村,期望整體拆遷的時候得到補償。有些人就千方百計找桃花鎮上的未婚男女,結婚更是一個穩當的跳板。桃花鎮這地方對城裏人而言就是鄉下,對偏遠鄉鎮的人而言卻是香餑餑。嫁到城裏難度大,嫁到桃花鎮才是現實的。還有一些人把自家的房屋擴了,頂樓又修了一層,或者地裏栽了一些樹木。目的隻有一個,到時候政府多賠一點錢。
所以在1995-1999年之間,桃花鎮陳集村的青年男女們很是搶手,就連一些歪瓜裂棗也有機會找到漂亮的妹子。街上的幾個普通女子,居然都找了俊朗的丈夫。看來資源永遠都在自我尋求最佳配置,在婚姻市場上也毫不違和。
也有很多人給於家兩個兒子介紹女朋友。老二於誌明倒是很好安排,沒過多久就談妥了一個女朋友。來得遠,家在龍城與隔壁縣交界的地方,人倒是水靈靈的。於遠明還沉浸在瓊瑤的夢中,不願意這些庸俗的生活把自己套住。所以,對於於遠明的個人問題,父母一直很擔心。
於遠明自己一點都不擔心這個問題,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脫離現在的困境,做一個幹淨清爽的工作。對於女朋友,他還是有自信。雖然這個自信有些盲目。
所以,王承寬和陳斌的出現是外因,真正的內因還是他渴望新的生活。
新的生活一點都不輕鬆,卻帶給於遠明很多的感受。
第一個月死活開了一個單,算下來傭金隻有兩百多。但是這個突破讓於遠明看到了希望,也樹立了繼續努力的決心。
第二個月,桃花鎮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於遠明的保險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幫助。
就是傳言很久的農轉非終於實現,每家每戶根據戶頭賠償一個人14900元。為什麽是這個數字?不知道!而且規定,16歲以下的一律沒有。55歲以上的隻能領取一半,剩餘的一半強製性存入建設銀行,每月領取少許。理由是害怕大家花完了又去找政府鬧。這種做法肯定是錯誤的,很明顯是建行與政府的一個關係業務,甚至很可能是建行某個業務負責人與政府某個工作人員的勾兌。但是農民們咕噥了幾句還是照辦了。為什麽?缺少自我維權意識是一方麵,反正是白得的錢心想也沒什麽好爭的,而且你拿來也是存銀行,而各家銀行利息也差不多。
一時之間,各家銀行在村裏擺開陣勢,宣傳自己的品牌,服務。更有甚者,桃花鎮合作基金會的獎勵是存一萬立即返50元。利息還比銀行的高一點。眼前利益加長期收益立馬吸引了大批農民,其他銀行雖然看在眼裏卻無可奈何。利息自己說了不算,立返現金自己也沒有這個權力,反複提醒農民自己的安全,也不起作用。農民一句話就頂回來了:人家還不是政府開的?那些工作人員都是政府的家屬,關係。可能比你們還要穩當些哦!
除此以外,人們手裏有錢了。當然就會釋放壓抑的欲望。
女人們約起去龍城縣裏最繁華的街道選衣服,黃金首飾,穿在身上,戴在手上,一個個喜氣洋洋的。
男人們好像突然大方了,喝酒打牌也上了檔次。賭資提高,下酒菜也多肉少蔬菜了。
還是有些家庭沒有任何變化,好像沒有一分錢進賬。繼續勤爬苦做,一分掰成兩分花。
有的家庭為了這筆錢的分配鬧了不少的糾紛。老的要做主,以為自己還是老天牌。子女已成人,心裏有自己的想法。
於家倒還好,各領各的錢,既不吵也不鬧。
於遠明的客戶們,開始紛紛簽單。
原因有二,從接觸保險到認同到做出購買的決定到簽單,本身需要時間,需要過程。這個過程上一個月已經有了。第二,包包裏還需要有錢。現在每個人發了一萬多,拿幾百元,一千左右買保險,還是可以承受。而且本身保險最終又要返還。
這個月,可以說讓於遠明實實在在地高興了一把。
過兩天又在播報他的業績,過幾天又在喊他分享。
抽獎也經常有他,就是去台上參與節目,得獎的也經常是他。
但是也有一些時候不是那麽愉快。
有一次把意外醫療那一欄填錯了,重新來過又錯了,再填才對了。
看來大意不得。
填錯了保單按照正常的做法是重新填,但是客戶的簽名又不可能再去重新簽。所以隻能折中處理:要麽就是用美工刀輕輕刨去墨跡,修改成正確的;或者是把新投保書蒙在舊的上麵,描摹客戶的簽名。
還有一次,組上一個肥貓搖搖擺擺地過來看他在桌子上填單,酸酸地說:哎呀,凡是新人都很凶,一般都是前幾個月簽單得行。於遠明抬頭看他一眼,沒有說話。那是一個叫何繼宇的家夥,有些娘娘腔。經常是蘭花指翹起,說話也是嗲聲嗲氣的。於遠明有些討厭他,不想和他說話。
來了萬家這兩個月,於遠明像發現了新大陸。
第一是搞清楚了公司的結構。原來隻知道保險公司。並不清楚保險公司的內部結構,人員構成。
現在知道保險公司首先是分成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人壽保險裏麵又分成團體保險和個人壽險。自己做的就是個人壽險營銷工作。然後,整體來講,公司又分為外勤與內勤。外勤就是跑業務的營銷員。辛苦,自由,收入高。內勤就是那些在辦公室裏辦理各種事情的正式員工,聽說她們都是拿固定工資,一千多塊一月。侯玉珠原來並不是財務部的,她屬於營業區前台內勤。財務部有兩個人,一個會計,挺漂亮的叫高慧雲,看樣子三十來歲。一個出納叫劉華,是一個四十幾歲的大姐。
櫃台裏是核保核賠,有幾個人,錄單的,搞理賠的。每天都是安安靜靜地在裏麵工作,也不知道在電腦上做什麽。
旁邊的團險部隻有幾個人,於遠明覺得他們比較匪氣。經理姓張,是一個尖嘴猴腮的年輕人,表情總是很喜劇化,像一個河南耍猴的。另外還有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姓什麽不知道,說是張經理的師父。但於遠明發現他倆似乎沒有師徒之誼,互相講話都是日媽倒娘的。一會兒楞眉鼓眼的,一會兒又哈哈大笑。
還有續收部,就是第一次來那個陳蓉,龐福喜的小姨子。另外還有一個男的叫孫博,小個子,吊襠褲,走路也是一偏一倒的不帶正行。
哦,還有王玉清也是內勤,和侯玉珠關係很好。經常在她麵前晃悠,而且兩人狀態親密。
至於那個最大的經理龐福喜,倒是很少看到。
至於孟凡這個直轄組,也是人才多多。
幾個大媽很活躍,來路也是五花八門,有百貨公司的,有玻璃廠的,大部分都是內退或者下崗分流。她們被大家起哄結拜了姊妹,雖然沒有什麽儀式,但也根據年紀大小排了順序。大姐林小英,二姐張正碧,三姐黃玉蘭,四姐比較特殊,就是那個出納劉華,一邊做出納一邊做業務;五姐鍾華芳。
這五個姊妹又分別收了幹兒幹女一大群。
過了很久,於遠明才搞清楚,誰是誰的幹兒,誰是誰的幹媽。
一開始看到他們在喊媽,親熱得就像自家人,以為都是家人,後來才知道保險公司這些人嘴巴甜是基本技能。
也有一個不太合群的大姐,個子小小的,嘴巴長期抿得緊。一頭短發,著裝也是樸素,少於看到鮮豔色。她叫熊德平,和周海主管一個單位,也是下崗職工。而且是夫妻雙雙下崗,孩子正在讀高中。
也是來了才知道,周海原來不叫周海,他的真名字叫周海燕,因為嫌這個名字太女性化,於是改為周海。成年人改名比較麻煩,身份證上還是周海燕,但是簽保單都是簽周海。平常也是以周海新名字行世,包括自我介紹,名片,都用的周海。
要說這樣做不太妥,但是這個唯一的特例,公司居然也接受了。這樣一來,周海燕的本名倒是沒幾個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