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之萬家燈火(18)
字數:3527 加入書籤
白麗重新回萬家上班,給公司帶來了一股清風。
於遠明也覺得每天上班多了一個期待。
每天早會上,看著挺拔而豐腴的她站在不遠處,於遠明把司歌唱得特別有勁兒。
當然美女大家都喜歡,有幾個男青年都喜歡和她開玩笑或者搭訕,特別是那個區經理王玉清。經常約她談話什麽的,辦公室裏也經常傳出歡笑聲。也不知是在談什麽。
有個叫向建軍的也特別喜歡和白麗套近乎,與眾不同的是他喜歡說些下流話,隻要白麗開口說什麽,他的話總是往男女性事上引導。於遠明又覺得好笑又覺得太別扭了,但他發現白麗好像並不是很反感,有時候還笑得樂嗬嗬的,也有時候笑著打向建軍。嘴裏罵他:死龜兒,一天都曉得說這些。你屋何娟沒讓你吃夠啊?
向建軍已經有女朋友了,叫何娟,在商場裏上班。據說非常厲害,把向建軍管得死死的,生怕他有什麽壞心思。
上次的現場理賠會公司收獲很大,賠付18萬。當天收回來七萬多的保費。於遠明一分錢都沒收到,因為本身那邊也沒有熟人,去了也就是見識一下。
那天收獲最多的是二姨媽張正碧,收了三張保單。將近一萬的保費。
她的成功在早會上分享了:提前和那邊的客戶聯係,邀請客戶來參加現場理賠會。然後一直堅持到當天簽完保單才回龍城。不像很多人一樣,隨意談談,活動結束就離開了。所以說成功都是有道理的。
後來於遠明和白麗熟悉後才問過她為啥那段時間少於來公司,白麗說:師父也不在,沒人管我。有單就來交,沒單的時候就不想來。有時候早上都不想起床,有時候想起床呢,老公又不讓我來開早會。
於遠明感歎:唉,這都是人性!
堅持每天開早會看似簡單,其實不然。
每天一個小時左右的早會,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會議形式。因為壽險營銷是一種非現場管理的模式,營銷員在市場上拜訪客戶,公司並不能掌控他們具體的工作質量和數量。很多營銷員出門就去買菜,然後回家做飯了。吃過飯,睡個午覺,洗個衣服,再看會兒電視或者打會兒麻將,基本上也就到晚上了。你能怎麽辦?甚至幾個營銷員約起打麻將,逛街,你又能怎麽辦?
所以隻能通過激勵機製考核的利益來驅動,同時又必須通過工具來管理。工具是美國一個谘詢公司提供的工作日誌,就是每天營銷員的拜訪情況記錄。
還有一個就是早夕會製度。營銷員每周一到周五召開早會,每周抽一天開夕會。
這個早夕會製度是從日本來的。因為台灣曾經有過五十年的日據時代,台灣的社會也就有了很多的日本色彩,包括企業的經營。萬家保險開始做人壽保險之前,1992年在上海就有了中國第一支壽險營銷的隊伍。那是美國獨資的友邦保險,在台灣也有機構,名字叫南山人壽。說起來友邦(aia)雖然號稱美資,但是主要的作業基地都是在亞太地區。在北美並沒有賣出去一張保單,真正的保費來源是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所以,他們在上海的整套模式,也是照搬的南山人壽。萬家最開始的壽險籌建人也是兩個台灣人黃毅艮和鄭順文,自然采取的也是這個製度。
早會上,通過唱歌跳舞,新聞播報,業績播報,優秀分享等板塊,讓營銷員養成工作習慣,提升精氣神,知曉國內外大事,看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也學習到別人的好心態,好方法,好習慣,好知識。
隻要每天去公司開早會,你就是一個木頭,也能開出花來。隻要你一段時間不去公司,慢慢地就找不到感覺。甚至害怕去拜訪客戶,害怕客戶的拒絕,慢慢地甚至自己都開始懷疑保險起來。遇到一些客戶的疑惑和攻擊,自己甚至都不知不覺認同了。
因為人壽保險是一個無形的商品,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無形狀;恰恰天天講的又是生老病死,享受還不確定。現實中還有一些服務不到位,理賠不滿意的地方。客戶還容易把保險拿來和傳銷類比,和銀行存款類比,和基金會類比。
多種因素導致壽險營銷就是一個反人性的行業。
因為正常情況下誰都不想自己出事,人都有僥幸心理不是?
它帶給人們的好處巨大,理賠後人們卻往往希望保密,不想讓周圍的人知曉。但凡有一點不滿意,人們卻會把自己的怨氣放大後四處散播。
買了不出事,客戶白交錢,覺得冤枉。
買了出事,客戶又說不吉利。
保險公司根據合同不賠,社會覺得保險公司絕情。好像保險公司是慈善機構。
保險公司賠個十萬八萬的,人們又說人都死了,再多的錢也換不回生命。
你說營銷員每天麵對這些,沒有堅定是信念,沒有強大的心理基礎,沒有豐富的知識結構,沒有積極正麵的每日灌輸,是很容易脫落的。
更不用說,隻要沒有業績,收入也沒有。誰還有信心繼續幹下去?
於遠明給自己定的目標就是無論如何都要去開早會,每天都去,不講理由不找借口。
結果有一天早上,時間比較趕。在下車奔向公司的途中把腳崴了,仿佛聽到了刷的一聲,右腳背拱起了,痛得不能觸地。
但是他並沒有停,一蹦一跳地到了公司,正好在早會已經開始大家正在唱司歌。他就站在後麵,一隻腳站著,一隻腳踮著,唱完歌,念完公司訓導,再坐下來。然後堅持到早會結束,再告訴別人自己需要去治療。於是有人推薦了公司附近的一個老中醫,又擦藥又按摩,感覺好了很多。
接下來的幾天,雖有不便,於遠明還是正常開早會。然後坐車回去在家裏休息,順便也和附近的人聊一聊保險。
甚至在多年以後,有過幾次極端的情況,他也按時到公司開早會。比如有一次和夥伴們鬥地主,牌局精彩,搞了個通宵,第二天也是按時到公司。有一次泡吧到淩晨三點多,又去嘉陵江邊吃夜宵,搞到四點多,回去睡覺已經五點鍾了。但是第二天七點半他就到公司了。而且一直工作到晚上十一點才回家,並不是早會結束回去補瞌睡。
於遠明自己的這個習慣其實非常好,在保險公司待久了他發現了一個現象。很多聰明人往往做不久,他們進入狀態很快,但是習慣不好,容易半途而廢。就算有的人資源好,由於長期不到公司來開早會,心態,知識各方麵都發生了變化。到市場上也找不到感覺,於是慢慢也離開了。
後來,當於遠明做了管理者,也對開早會看得最重。當然,後來他才深刻理解早會不僅僅是習慣那麽簡單。那是一個經營的核心!這是後話,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