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風光之萬家燈火(30)

字數:3506   加入書籤

A+A-




    在曆史發展的過程中,個人作為一個小分子,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對於每個個體而言,所謂曆史,不就是自我的成長曆程麽?

    什麽是曆史?

    於遠明不太明白,隻知道不知不覺中,一年的時間就快過去了。萬家保險的隊伍比一年前大了一些,卻也不是很明顯。來了一些人,又走了一些人。自己轉正了,還當了主管。可是,真正的快樂卻沒有當初那麽純粹!萬家也不是烏托邦,各種各樣的事情都在發生。有些甚至比社會上的更過,於遠明知道這就是生活。原來的感覺其實隻是自我的一種想象,行業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公司是社會的一個切片,個人是社會的一個原子。不可能避免地具有社會的屬性。

    這一年,他從桃花鎮走進了龍城縣,從保險的門外漢走進了保險的大門,算是登堂入室了。但是更多的保險知識還需要學習,比如上課就不會,上次那個失敗的經曆太傷人了。簡直就是噩夢啊!

    現在他也搬出來住了,不用在周末的時候被媽媽叫醒。回家晚一點也不用擔心被媽媽吵。

    這是距離公司不遠的一套一室一廳,被房東改成了小兩室。在菜市場旁邊九樓,哼哧哼哧爬上去,坐下來就不想下樓了。每個月200元的房租費,也還算不貴。不過很快,於遠明就把其中的一間租出去了,也算找到了合租方分擔了租金。

    說起來是一個非常巧合的事情。

    有天晚上有同事約於遠明去吃刨冰。就在七角灣的邊上。

    所謂刨冰,是指夏天夜宵的一種。吃過飯唱過歌,在戶外一人一杯刨冰,圍著小桌子,再擺些煮花生,煮毛豆,聊些閑天而已。也有點啤酒,鹵菜的,燒烤的。

    那晚略有不同的就是有一個女的同事在哭泣,細問之下才知道因為兩夫妻正在商量離婚,女的傷心忍不住哭了。

    再問之下,原來這夫妻感情還算不錯。女的強勢,男的懦弱。結婚後男方一家人都欺負他們,女的受不了,經常吵鬧。男的夾在當中左右為難,備受委屈。多次爭吵後,離婚各過各,看來是沒辦法的唯一結局了。

    於遠明聽了覺得可惜,如果兩個人確實感情不好,離了也好。如果有感情,卻因為外在的因素離開,這就可惜了。於是問:為什麽不搬出來,單獨過呢?

    女的回答:男的收入不高,她在保險公司收入也不穩定。出來租房子費用高,三四百一個月,交半年租金加押金又是兩千多。所以沒辦法。

    於遠明:如果你們不嫌棄,可以和我合租。房子就在城裏,買菜也方便。不算寬,住家過得去。價格好說,一個月100元。不需要交幾個月,也不要押金。比較不好的是樓層有點高,九樓。

    女的一聽,眼睛一下就亮了。擦幹眼淚,問:是真的嗎?

    於遠明哈哈一笑:當然是真的。

    於是,這兩個小夫妻就成為了於遠明的室友了。

    於遠明已經成了一個全職的保險代理人,偶爾還會去陳斌的音像店逛逛,聊聊天什麽的。陳斌還是那樣,於遠明卻已經完全不同了。奇怪的是那些一起參加過培訓的同學,於遠明再也沒有遇到過,好像幾滴水融入了大海,瞬間就沒有了蹤跡。在音像店,又認識了幾個兄弟夥,都是些精力旺盛,毬錢沒得的社會青年。其中有個家裏條件不錯,靠老爹的資助日子過得不錯,後來也成為了於遠明的客戶。

    婚介所這邊,羅紅娘給於遠明介紹了三個女朋友。可以說,毫無誠意。或者,在別人看來,於遠明要求太高了。

    不過,還有機會。

    用羅紅娘的話說介紹到你滿意為止。

    這一年的年終,過年前公司發福利。公司給每個內勤和主管做了一套職業裝。內襯口袋邊還繡了每個人的姓名,感覺挺高檔的,大家都很高興!

    後來,聽何繼宇說這套衣服價值800元的時候,於遠明摸了摸袖子,感覺這麵料不值。何繼宇神秘地一笑,別個老板肯定要有些好處噻。哎呀,你又不是不懂!說罷,又像一個肥魚一樣搖著尾巴遊開了。

    年底,許秀波召集主管會,告知大家一個好消息。

    原來,龐福喜去重慶某單位做了一個團體保險的業務。考慮到有的小組考核還不夠,龐經理特別支持大家,把業務掛到大家頭上,各營業組每個組都分配一些,業績算你們的,但是傭金和管理津貼得拿出來。今天召集大家來就是集中填寫投保書。

    根據萬家保險的基本法規定,營銷員的考核是兩個月掛零就清退。每個月達成傭金及件數。前三個月有底薪,後麵就沒有了。如果是有增員,那麽根據新人的業績有增員獎。

    主管是每三個月一個考核期,既有主管個人的傭金及件數,也有團隊總人力,轉正人力,團隊總傭金的考核。

    有的小組就麵臨一些考核的壓力,這個時候,哪怕是掛過來的業績,大家還是歡迎的。

    所以大家還是乖乖地一起填保單,許秀波早就把客戶的資料分別交給大家了。一時間,整個辦公室就聽見沙沙的寫字聲。

    周海還在小聲嘀咕:龐經理算得好精,稅錢也不給我們。

    鄭小蘭輕聲回答:周海,別那麽計較。別個龐經理還是很好的,聽說原來他在團險部的時候,就憑一封信就做了一個大單。

    當然大家當時都不知道,這種團險個做是違規的。同樣違規的還有長險短做,短險長做。

    個人營銷與團體保險是兩個分別獨立的銷售渠道。營銷模式,市場定位,主要客戶,產品,隊伍架構,管理模式都有很大不同。

    一般來說,團體保險是針對單位,學校,廠礦等組織的。如果把個人壽險的產品賣到團險渠道,會引發的弊端很多。比如費率。個人壽險的費率是已經確定的,不但分支機構無權調整,總公司也無權調整,每一份合同條款都是經過保險監管部門審核通過備案的。

    而團險的費率就靈活得多,可以根據單位的情況調整,甚至被保人還可以一定限度的調整。比如總共50個人的被保人,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中間有3個人或者5個人的調劑名額。這在個人壽險是無法想象的。

    那麽這次的團險渠道,實際上賣的卻是個人壽險的產品。一一對應投保人,費率也是恒定的,中間的文章就很有意思了。

    次年在萬家總公司爆發了團險的大問題,一個最年輕的副總裁由此離職。回頭看,都是問題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必然爆發的最終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