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親家來聚,小天入學堂
字數:4454 加入書籤
知識改變命運!沒說改變的命運是好是壞!
郭天被王氏支使去請外公和外婆後,就順著這條走過多次的小徑去劉家村請人。
“外公,外婆,你們在家嘛,跟我走呀,去我家。”郭天一路小跑過來,氣喘籲籲的說道。
“你個猴崽子咋來啦,趕緊過來歇一會,喝口水,來來,外婆這裏給你做吃的。”
郭天的好動活泛,在外婆賈氏眼裏就是調皮的泥猴子,不過卻格外疼愛,有什麽好吃好喝的都會想到他。
“外婆,我不吃啦,外公呢,你們跟我一起去我家吧,吃飯。”
“你外公去山上砍柴去啦,去你家吃什麽飯,你來啦,就別走啦,外婆給你做年糕吃。”
“不行,你要去我家吃飯,和外公一起去。”
“為什麽非要去你家吃飯,是不是有什麽事呀?”
賈氏發覺郭天今天著急,不像往常過來後就要好吃的,讓自己陪著玩鬧。
“對,我爹回來啦,奶奶讓我來叫你和外公去吃飯。”
“你爹??”
賈氏愣在院內,突然想到郭天說的爹是打仗去的郭宇,本以為再也回不來了,沒想到郭宇竟然活著回來啦。
想到自己的閨女又有靠山,自己看著這些年辛苦的閨女心裏疼,年紀輕輕可能就要守寡。這下家裏男人回來,再也不會那麽苦啦,喜極而泣。
“好好,等你外公回來我們就去。”
傍晚時分,郭宇家裏內堂圓桌上坐滿人,郭宇和嶽父劉定坐在一側,兩個老母親把小天夾在中間坐在另一端,霜兒和蘭馨坐在下手,一家人其樂融融。
“郭宇呀,你這幾年在戰場上是怎麽熬過來的,戰場上可是刀劍無眼,跟大家夥說說。”
嶽父劉定對於戰場了解一些,早年曾經被征當民夫,給軍隊搬運給養和物質。
“我在外麵這幾年,真的很難,幾次差點死在戰場上,叛軍一度占領長安城,皇帝都跑啦。”
“這麽嚴重,這叛軍也太厲害啦,這造反都造的這麽大,膽子真大,這是要改朝換代嘛。”
郭宇嶽父劉定唏噓的說道,一時感覺看不懂現在的世道,都覺得為什麽這樣。
郭宇又接著說:“河南道那裏都打的遍地荒野,私鹽販黃巢一度在長安稱帝,後來被打敗跑到河南道。”
郭宇邊說邊回想著當時戰場上的場景,回想起的都是一幕幕駭人聽聞的場景,皚皚白骨,荒草叢生的田地,渾濁的黃河水……
“現在的世道有些看不懂,亂糟糟的,還是咱們沂山好,沒那麽多爭鬥,沒那麽多糟心事。”
劉定在沂山生活啦一輩子,除年輕的時候被征當民夫外,沒參加過什麽戰爭。沂山好山好水,也是衣食無憂。這些年來,總共算下自己也沒出過幾次山,大半輩子都在沂山裏生活,可算無憂快活。
“是呀,我們一起出去的幾個人,活著回來的都是少數,好多人都死在戰場上,我一度認為自己也活不過下一次打仗。”
郭宇不無惋惜,為自己沒能活著回來的戰友傷神。
賈氏聽著兩人的談話,發覺氣氛越來越凝重,想著不能讓這兩個爺倆繼續啦,不會聊天,一大堆人呢,沒個眼力見,呆直的男人,不懂風情也不懂場合,談什麽戰場,一大家子女人在屋裏呢。
故而開口打斷:“外麵是什麽樣子,咱們先不管,咱們關起門來好好過日子,來別說那些外麵的事。”
老母王氏也隨聲附和道:“對,親家母說的是,不說啦,咱們吃飯吧。”
這幾年來,郭宇家內堂少有歡聲笑語,今天郭宇的回歸讓這個本來缺少活力的小院又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頓午飯,把每個人的情緒都調動起來,飯後劉家老夫妻和郭宇母子坐在內堂,看著院內在趕雞的小天,開懷大笑。
農家的飯後,總是少一點娛樂項目。
郭天看著自己家的紅冠子大公雞,總是追逐自己家的老母雞,就生氣。
在家裏,隔三差五母親總是能從雞窩裏撿到一兩個雞蛋,這一兩個雞蛋裏,就會有一個進到小天的肚皮裏,這也是這幾年小天身體能長的敦實實的原因。
母親也總是攢下雞蛋,拿到鎮上的集市換一點鹽巴布匹,維持著拮據的家庭。
今天吃飯的時候,小天就注意到,大公雞總是追逐各個老母雞,時不時的騎在老母雞身上,啄著母雞的脖子,然後聳動著。小天看見老母雞咯咯咯的叫著,就覺得心裏不舒服,像在跟他求救一樣。吃著飯,隔一會小天都跑出來趕一次大公雞。
大公雞像一個狡猾的戰士,欺軟怕硬的本領發揮的淋漓盡致。看見郭天從屋內出來,就從老母雞身上逃似的下來,扭動著敦實的身體跑到一邊,郭天一進屋,就繼續他征服母雞的行動。
大公雞的狡詐行徑,徹底的惹惱郭天。郭天覺得應該給大公雞一次深刻的教訓。飯後,拿起他平時玩耍的木棍,開始對大公雞的討伐之戰。
內堂裏,幾個人看著院內征伐大公雞的小孩子郭天,越發的開心。
劉定說道:“親家母,郭宇回來啦,以後你們家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的。”
王氏笑嗬嗬的回答著:“宇兒平安回來,真是謝天謝地,哪天我得去上香,謝謝菩薩保佑我兒,讓他平安歸來,以後能看著我大孫子長大,給他娶媳婦。”
“娘,郭天還小呢,才四歲,娶媳婦的事還早呢。”
“親家母,小天還沒定娃娃親呢,要不回頭我看看我們村有沒有合適的,給他早點定個娃娃親吧。”
外婆賈氏上心的提醒著,想給小天定個娃娃親。
“娃娃親的事不急,等過幾年天兒大啦,直接給他找個女娃娃定親吧。我從戰場上回來,就想著天兒以後學點本事,能養活自己,養活她的媳婦和孩子,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我覺得戰亂結束啦,後麵的日子會好起來。”
郭宇憧憬著未來,希望能兒孫滿堂,老的時候,孫兒繞膝,一家子其樂融融。
“小天從小機靈,聰明,我們應該讓他學點本事,有啦本事以後也能獨當一麵,做個有本事讓人敬佩的人。”
劉定說著,想起王家村的秀才先生王全安。
王全安是王家村第一個秀才,是鹹通十三年中的秀才,當時16歲,一時轟動鄉裏,意氣風發。隨後乾符四年中的明經,年歲21。
當時唐朝科舉難度很高,流傳著“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三十歲還在考明經的秀才一大把,五十歲能中進士的少之又少。
王全安21歲中明經,可謂出類拔萃獨樹一幟的人才。大家一致認為他能中進士,可是隨後爆發黃巢騷亂,科舉中斷,王全安不得不回鄉暫避戰亂,想等暴亂結束後繼續科舉之路,誰曾想暴亂這麽久,王全安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就做起了先生,教書育人等待時機再次科舉,好完成他的進士夢想。
“要不,把小天送去王家村的學堂吧,小天這麽聰明,一定能學有所成,就像王秀才一樣有本事。”老嶽父劉定看著郭宇說道。
“爹,王先生都是明經啦,早就不是秀才啦,人家本事大著呢。”
郭宇想起王家村的王先生早年風光鄉裏的事情,連縣裏的主簿都去他們家祝賀,春風得意的狠。
“我看行,讓小天跟著王先生讀書,以後肯定有本事。”
一家子商議後決定讓小天入學堂,這一決定也順帶影響著郭天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