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新材料技術

字數:3912   加入書籤

A+A-




    李浩看著紀錄片播完後,他起身對周雲笙說道:“我們下樓吃飯去吧。現在已經到飯點。”

    “你今天在幹什麽?這麽重大的消息你都不知道。”周雲笙奇怪的問道。

    “我一直在辦公室中工作,想到了一個好的材料製作方案,準備一會兒和郭建濯主任商討,真不知道公司發生了什麽事情。”李浩一臉茫然的說道。

    “我們公司的中央廚房建設完成。現在我們不用去吃外賣,想點什麽餐,中央廚房都會快捷地提供。”周雲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李浩。

    她同時拿出手機,給李浩展示出中央廚房的訂餐界麵。

    可以看到上麵都是普通的菜肴,大部分都是烹飪時間極短。但卻異常豐富各種口味都有。

    李浩點了紅燒肉和醬茄子,又點了一碗大米飯,他看到周雲笙也點完午餐,向她問道:“現在中央廚房真的是無人機送餐嗎?我們的人工智能技術用在這上,也是很不錯了。”

    “當然是無人機送餐,這麽近的距離,我們還用聘請送外賣的人員,哪有無人機合算。

    中央廚房裏有沒有就餐的地方,在說我們主要是提供午餐和員工加班的晚餐夜宵。讓他們自己去取,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動彈。

    我們為了讓無人機更好的送餐,我不止讓丁一重新編排用於無人機的智能編隊係統。

    我們還向有關部門申請了無人機飛行執照和路線。”周雲笙給李浩介紹道。

    他們正談論的時候,外麵有一個四旋翼無人機,飛到窗戶旁邊。

    鸚鵡控製清瓷科技所屬樓層所有控製程序。經過驗證之後,窗戶自動打開,無人機懸停在李浩身前。

    它下麵吊的保溫箱子打開,露出裏麵已經裝好的盒飯。

    無人機用設定好的聲音說道:“李浩先生,您這個辦公室內訂的午飯已經送到,請取走餐盒。”

    李浩把上麵打包的兩份餐盒取下來。無人機隨後就飛走。

    他把周雲笙的那份遞給她,自己打開餐盒品嚐以後。誇讚道:“這個大廚做的飯菜真不錯,口味很正宗。”

    周雲笙捂著嘴偷笑道:“這哪裏是大廚製作的飯菜,是我們公司的員工,他們用閑暇時間研究出製作的炒菜機器。我們的中央廚房隻有很少的人,都是機器在做菜。

    要是人做菜,根本就達不到點餐之後幾分鍾就做好。我們吃的都是新作出來的飯菜。”

    李浩感到有些驚訝,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公司的人工智能這麽出色,有人把它用到做菜上是很有可能。

    李浩仔細品嚐著機器做的菜,味道還不錯。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千篇一律。長時間吃很容易吃膩了。

    周雲笙吃完飯後,她起身對李浩說道:“我要去處理各家醫院向我們申請造血幹細胞的事情,和他們簽訂臨床試驗協議。”

    看到周雲笙出去後,李浩也整理好他翻譯出的新材料製作方法。向旁邊郭建濯的辦公室走去。

    他們公司的高層,無論是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還是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在第十層都有辦公室。隻不過科研有的人,他們不在這裏的辦公室辦公。比如杜先宇就常駐生物實驗室的辦公室。

    李浩來到郭建濯的辦公室,看到他一邊吃著飯,一邊緊盯電腦。

    旁邊飯菜都已經吃完,還在習慣性的往嘴裏邊夾菜。連飯菜已經空了,都沒感覺出來。

    李浩看到他連自己進屋都沒感覺出來,走到他的身邊,低頭看下去。

    看到他正在設計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正在通過軟件模擬的方式,驗證各個基團的作用。

    李浩坐在旁邊,等著郭建濯設計完這項技術。他同時思考著,自己一會兒拿出技術怎麽更好的和郭建濯說明。

    郭建濯弄完新的一段設計,他的筷子停在空中。看到已經吃完的飯菜,忽然笑了起來。

    他轉頭看到李浩坐在他的旁邊。不好意思地說道:“李總,剛才太過投入,沒發現你的到來。”

    “不用在意這個事情,你這是為我的公司工作。我還希望所有人都是這麽專注的狀態。”李浩半開玩笑的說道。

    他經過剛才的思考,已經想到怎麽和郭建濯談論技術的來源。越簡單越好,哪怕是不可思議,也不要說的太過複雜。

    說的太過複雜,需要說的謊話太多,一旦圓不過去,就會露餡了。

    李浩把新技術遞給郭建濯,他開心的說道:“這是我偶然產生的一個想法,我覺得他可能會成功,你要有時間就試驗一下。”

    郭建濯和別人聊天時,他們都說公司的李總腦筋很靈活,總提出不可思議的想法。這些想法竟然大部分都有效,眾人都感到很神奇。

    他翻開李浩給的技術,立刻為這項技術吸引過去。這項技術是由電化學技術衍生而來。主要是加工金屬。

    但它和尋常的電化學技術不同,竟然像有機高分子一樣。可以對不同金屬進行疊加組合。

    郭建濯看到這個思路,他愣住了。以前有人想用有機化學的方法,來生產無機化學的產品。可惜他們都沒有成功。

    但他看到這個方法第一個感覺是荒謬,這怎麽可能!完全顛覆了傳統化學的方式。

    但是仔細閱讀這個科技提出的原理。根據現有的技術分析,又覺得有些可行性。

    但他還是有些沒看明白,向李浩詢問道:“李總,你提出這個技術的原理是什麽?”

    李浩早已經看過完整的技術,他簡單地說道:“金屬在化學反應中,外顯的電價,和它的核外電子數密切相關。

    在化學反應中,一般都是外層電子之間參與雜化,幾個電子共用一條軌道。

    我在想可不可以把金屬的內層電子激活,讓他們也參與化學反應。

    我根據現在研究的理論推導,這些內層電子之間進行雜化,形成一定的固定軌道。它比碳原子之間形成的軌道還穩定。

    這樣用金屬就可以生成大分子化合物。就像乙烯變成聚乙烯,它們的性能一定發生劇烈的變化,可能會產生不可思議的物質。”

    郭建濯聽到李浩說完,他麵露驚喜,拿起桌上的資料向外跑去。

    邊跑邊和李浩說道:“李總我去進行實驗,聽你簡單的講解,我明白了資料的內涵。感覺它有很大可能成功。”

    李浩看到郭建濯出去,他麵露笑容,成功是一定會成功的。有他在這個項目也不可能失敗。

    (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