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衣錦還鄉二
字數:3653 加入書籤
張有田問道:“怎麽沒見那些胡人?他們不來吃飯?”
常山指了指正大口嚼肉的幾個人,低聲道:“他們變了裝束,你不認得罷了,哦,連名字也變了,都取了漢名,不是姓劉就是姓陸,或是姓衛姓霍,誰打的最狠,他們就最服氣誰。”
“他們沒鬧事吧?”
“沒有,近年來日子越來越好,田稅又輕,比他們原先的日子強多了,鬧個什麽事兒。”
嚴族正聽了這話歎了口氣,心道:“你們是輕了,我的丁稅可是翻了幾番,再不讓子驍去謀個一官半職,這日子便沒法過了。”
“門口坐著的小孩懷裏都抱著弟弟妹妹,最近怎麽那麽多人生小娃娃?”
常山笑道:“苛捐雜稅全取消了,什麽落地捐新婚捐都沒了,以後隻繳田稅和丁稅,丁稅按田畝算,不按人頭算,這麽一來,稅賦大減,百姓們不用逃丁籍了,我也不用當惡人追在別人屁股後頭征稅了。”
張有田笑道:“朝廷總算辦了件好事,這丁稅早該改了,越窮收的越多。”
常山道:“什麽朝廷,這是晉國公推行的,我們要感念的自然是晉國公的恩德。”
“可人口多了,田地便不夠種,以後怕就養不起這許多小娃娃了。”
“莫說並州還有許多田地,隻缺人耕種,便是以後並州的地不夠了,還有鹽州,幽州,還有晉國那半片河山,多的是肥田,人人都有地分,晉國公還擔憂人口不夠,到處擄掠外族女子入齊,你反倒擔心人多了。”
張有田點頭道:“我不懂這些,晉國公既說人不夠,咱們多生幾個娃娃便是。”
常山大笑道:“你確實應該早日娶媳婦多生幾個,說親事的媒婆已經把你家門檻踏破了,你娘相中了一個,等你回去,準要和你提這事。”
張有田扭捏道:“我才十七,這事不急,我先造大炮。”
“你那大炮要二十年三十年,等你造出來,黃花菜都涼了。”常山眨巴著眼睛,笑嘻嘻道:“要不常大叔給你說一門親,我那閨女,年方十五,長的可美,我家在雁門郡,離太原也不遠,她大哥是軍官,昭武校尉,晉國公的親衛,精兵中的精兵,背嵬軍,前途遠大,她也算是官家小姐,和你相配的很。這次回太原,我讓你大娘隨你一塊兒走,帶你去雁門郡看看,你要是相中了,咱們就定日子,擺酒席。”
常山說的唾沫橫飛,把嚴族正夾在中間好不尷尬,也夾不到菜,麵前能夾的都是常山的口水菜。
張家寡婦正好端著盤炸饅頭片過來,聽到常山的話,欣喜道:“常裏正,你咋不早些同我說,這還有什麽相中不相中的,我自然應允,婚姻大事,我來做主,常裏正這般正派,兒子又有前程,女兒定然也是個好姑娘。”她將饅頭片放下,又道:“就這麽定了。”
常山道:“我就是怕你一口應允,有田又不喜歡,日後還要怨我,所以沒跟你提,讓他先去看看。”
張有田想到那日陸崢抱著長公主的情景,心癢起來,臉紅道:“我聽娘親的,她喜歡我就喜歡。”
張家寡婦眼睛眯成一條線,笑道:“親家公,讓親家母隨我一起去太原,找個命館先生算算八字,早些把日子定下來。”
宴罷,張家寡婦和張有田回家,走在鄉間小徑上,她還哼唱了幾句鄉曲,自從父親過世,張有田再也未曾見過母親這副神態,不禁也微笑起來。
張家寡婦道:“回去之後,給你爹爹上柱香,讓他在地下也高興高興。”她喃喃道:“我總算是對得住他了。”
經過自家的田地,張家寡婦發現幾個仆役在幹活兒,不好意思的招呼道:“麻煩了,忙完了回來吃飯。”
仆役們躬身道:“太夫人客氣了。”
張家寡婦一時身份沒轉換過來,悄聲笑道:“兒子,他們叫我太夫人,是不是要喊你老爺?”
張有田笑道:“娘親,你這麽笑著真好。等回了太原,咱們盡快把婚事辦了,兒子平日裏不在家的時候,還有兒媳婦陪你說說話,你也不會孤單。”
張家寡婦一想到兒媳婦,心裏更是樂開了花,“有田,娘心裏有算盤,常家小姐必是一個美人,配你正好。常裏正雖然斷了隻手,依舊是儀表堂堂,常夫人也長的好,他們的女兒必定不差,常家大公子又是晉國公身邊的親衛,那就是晉國公最信任的人,以後前途好著呢,你和她成親,錯不了。”
張有田道:“娘親,你懂得還挺多。上回我留的錢,你又偷偷給我塞回去了,自己在家裏吃苦受罪,這下好了,兒子有錢了,賞金加上平日裏的餉銀,全存在四海銀行,一大筆呢,娘親以後不用苛待自己,想吃什麽就吃,想買什麽就買。”
張家寡婦大笑道:“傻小子,你是不知道娶媳婦有多貴,這又不是吃了敗仗販賣過來的胡人女子,是正經人家的女兒,得辦的風光些常裏正心裏才舒坦,他是張家的恩人,咱不能委屈了他,這聘禮不能輕,金銀首飾都得齊全,被子得置辦十幾套,用錦緞麵兒,還得送兩頭壯牛,頭上結著大紅綢帶,酒席要多辦幾桌,將太原兵工廠的大師傅全請來,也讓常家將自己認識的軍官同僚都請來,這才配的上你如今的身份......”
張家寡婦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樂不可支,最後道:“要是晉國公也來,那才叫氣派,以後太原郡便無人敢小瞧你了。”
張有田笑道:“娘親,你越說越離譜。”他問道:“我過來的時候,看到咱們綠楊鄉也有一家四海商社,離村裏不遠,您去過嗎?”
張家寡婦道:“去過的,那裏東西比別處便宜,但隻收錢,還得是新錢,用糧都不行,我一算賬,在那裏買油鹽布一年要省下不少,便約著蔣大嫂子將家裏的錢都拿去縣裏的四海銀行換了。去的時候將錢藏在米袋子裏,沉的很,回來的時候就換了一遝輕飄飄的票子,還是我教蔣大嫂子用的呢。他們那裏有織機賣,可以紡棉布,比賣棉花劃算多了,蔣大嫂子打算買上一台,農閑的時候將棉花紡了,年底賣給四海商社,給福生當食宿錢。”
“四海商社收棉布?”
“收的,棉花也收,麻布啊,絲帛啊,雞蛋啊,雞啊,羊啊,豬啊,騾子啊,牛啊,粟米啊,小麥啊,豆子啊,新鮮菜啊,他們都要。”
張有田知道沂縣四海商社的土貨是從哪兒來的了,還有路上川流不息的一支支商隊,日夜不休的從鄉村往郡縣運送,四海商社不光零散賣,還做批發,價錢和其他商家也差不多,但貨物種類齊全,運送快,土貨又新鮮,生意特別興隆,晚上店裏的夥計還在燈光下忙忙碌碌的理貨,從來沒見歇的時候。
張家寡婦又道:“娘也要買一台織機,日後你去忙了,娘就一邊紡布,一邊同你媳婦拉拉家常,等你回來,就有熱飯熱菜候著,過個兩年,娘就該抱孫子了。這兵荒馬亂的日子,是個頭了,太平日子該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