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 借錯了刀(2)
字數:6023 加入書籤
本來看著科林意氣風發,一路叨叨的走向戰場,周琅還以為自己是在給科林發喪,一路上都失去了跟對方鬥嘴的興趣,隻是一個勁的迎合對方的吹噓。
而且周琅心中真的是有些過意不去,畢竟他以為自己在設局讓科林跳,無奸不商,商人的道德感一般來說達不到潔癖的程度,商場中的齷齪手段什麽都有,但到把人坑死這一步,那還是有些觸碰底線了,因此周琅還是頗有些自責的,好幾次他都想放棄,勸一勸科林,別帶著這些雜牌軍去硬杠清軍了,雖說清軍也爛,可畢竟是軍隊,而且還占有地利優勢防守,看起來這邊有四五百的人數優勢,可實際上能打的就那幾十個雇傭兵,而且還要分出一些來指揮這些主要由城裏地痞組成的士兵,這怎麽看都不可能打贏。
不過周琅還是戰勝了內心的道德,因為他知道,他這回要做的事,可不是以前那些普通的商業項目,不是一次一次敲鍾上市,而是一次國勢的轉型,做生意做到買賣天下,這是中國商人的巔峰,曆史上就隻有呂不韋一個人做到過,現在周琅也在走這條路,不死人,那是不可能的,將來恐怕連自己最親近的人都有危險,那麽犧牲科林這麽一個傲慢的英國殖民者,也就不那麽難以接受了。
他們要去攻打的是北邊半屏山上的清軍,從龜山陣地出發,距離對方隻有五裏路,可這五裏路並不好走,因為都是蜿蜒的山路,但因為左營過去兩百多年一直是鳳山縣的縣城,所以道路狀況還不錯,算是有正規的官道,因此除了因為曲折和坡度讓人比較費力之外,其他難度倒是沒有,甚至連炮車都可以行進。
清軍的陣地在官道旁一個山頭,山頭擠壓下,官道在這裏轉了一個灣,因此在山頭上建立的清軍陣地可以控製整條官道的進出,居高臨下不說,根據科林的情報,清軍在陣地上還布置了五門大炮。
解決掉這五門大炮是進攻的前提,因此大家前進到距離清軍陣地還有兩裏地的距離時,就停止了前進,清軍裝備的大炮,最遠可以射擊到1500 米的距離,但有效射程也就三四百米,超過這個距離根本就沒有準確度可言。因此距離兩裏地是非常安全的,可兩裏地卻是西方步兵炮的有效射程,因為這些炮普遍較大,之前是船上的艦炮。
英國軍隊一般裝備四種炮種,長管加農炮、榴彈炮、臼炮和艦炮。艦炮的特點是威力大,射程遠,跟加農炮的區別在於,尾部有一個圓孔,可以用繩索穿過這個圓孔,將火炮固定在甲板上。
正常情況下,陸軍是不會使用艦炮的,但也不是不能用,早在進攻左營之前,科林就請木匠跟鐵匠幫忙打造了炮車,雖然手藝上可能跟歐洲製造有一些差距,不能夠完全發揮出大炮的火力,可綜合性能上,依然勝過粗製濫造的清軍大炮。
尤其是這些艦炮,全都是18磅炮,根據西方的經驗,可以在800米的距離上輕易的打穿整個連縱隊,有效射程超過1000米。所以現在清軍的大炮還夠不著他們,他們卻可以吊打清軍炮兵。
於是科林命令士兵開始構築炮兵陣地,也就是在地麵上挖一些坑,將炮車放在裏麵,用堆起的土來阻擋炮車的後坐力。
操作大炮的都是雇傭兵,周琅已經知道,這些人是東印度公司派來作為骨幹軍官的,因此很多人炮兵、步兵都能幹。加上有幾百個華人士兵可以利用,這些士兵的軍事技能目前還不靠譜,但是做苦工卻是一流。讓他們幫忙挖掘炮坑,幫忙推運炮車,都十分勝任。
所以炮車很快就進入了進攻位置,裝填好了彈藥,在單發三發炮彈進行較射之後,雇傭兵中專業炮兵軍官出身的一個上尉開始喊各種參數,其他指揮操作大炮的雇傭兵則命令開始調準。
這一番流程下來,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這時候才終於開始發起正式炮擊。
清軍也沒有閑著,他們的大炮也響了起來,一開始倒是嚇了周琅一跳,因為這邊雇傭兵在慢條斯理的進行著各種炮擊準備,清軍的大炮卻轟個不停,顯得比這邊火力猛多了。但很快周琅就不緊張了,因為他發現清軍的炮彈根本就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
可當雇傭兵的大炮開始轟擊之後,很快清軍那邊就啞火了,清軍炮兵陣地上倒是沒有出現影視劇中那種連續不斷爆炸的驚險畫麵,雖然雇傭兵們使用的是開花彈,可畢竟隻有十門大炮,不可能有多麽密集的火力覆蓋,但每一顆炮彈基本上都有譜,即便沒有在清軍陣地上爆炸,卻也落在陣地附近。
炮擊持續了半個小時,將幾百人辛苦運來的炮彈打掉了三分之一,然後才停止了炮擊。
這時候周琅本以為科林會命令士兵衝鋒,直接拿下清軍陣地,可沒想到他卻是讓士兵向前推進。
過程中一直沒有受到清軍的攻擊,一直到推進到對方陣地一裏左右,科林命令停止前進,然後繼續上一輪的表演,還是炮兵壓前,有條不紊的構築臨時陣地,接著開始炮擊。
清軍的大炮始終沒有響起來,不由讓人懷疑對方的大炮是不是在剛才那一輪炮戰中,就被摧毀了。
但此時周琅依然認為位於八十米左右高度上的清軍陣地不是容易打下來的,陣地外有勢頭修築的寨牆,即便剛才雇傭兵開花彈的攻擊,也沒能摧毀這些石牆,顯然不是粗製濫造,那麽堅守其中的清軍,將始終占據有利地勢,而且他們的防禦工事沒有被摧毀,裏麵的士兵一定得到了保護,炮擊並不能大量殺傷他們。況且根據周琅剛剛向科林的詢問,他了解到炮擊並不是最主要的殺傷手段,其實殺傷效果最大的還是步槍,而步槍殺傷最多的,還不是子彈的設計,令人驚奇的是,科林很確信死在刺刀下的敵人永遠比死在子彈下的多。
周琅不知道的是,直到線膛步槍大規模裝備之前,滑膛槍的準確率都十分有限,所以才出現了排隊槍斃的戰術,雙方排成兩條線性陣列,然後在近距離互相射擊幾輪之後,然後發起衝擊,事實上最後是靠白刃戰解決戰鬥,射擊並不能摧毀對方,除非雙方兵力差距很大。第一次子彈的殺傷大於刺刀的戰爭,其實是發生在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當時雙方都已經裝備了線膛步槍,可依然沿用的是陳舊的滑膛槍時代的戰術,結果造成很多戰鬥,在雙方發起衝鋒之前,子彈就消滅了超過一半的敵人。
這一次的炮擊依然持續了一個多小時,同樣打光了大概三分之一的炮彈,但這時候科林依然沒有讓士兵直接衝鋒,而是繼續命令向前推進。
這一次推進到了距離清軍陣地兩三百米的距離,繼續構築工事,然後發起炮擊。
周琅開始懷疑科林是不是真的打算依靠大炮打敗對手,不一樣的是,這一次的炮擊開始大量使用實心彈,清軍的寨牆在實心炮彈更近距離的轟擊下,開始出現了多處垮塌,但依然沒有整體被摧毀,依然保持著有效的防禦力,周琅覺得使用步兵從下往上的佯攻,肯定會遭到重大損傷。
果然科林開始整隊了,由於大量雇傭兵被集中起來,導致大炮不能全力開火,最終隻有四門大炮還在繼續工作,每門大炮有四個雇傭兵操作。華人雇傭兵也被集合起來,在指揮他們的雇傭兵軍官的帶領下,通過簡單的軍事口令開始排列隊形。
三百個華人士兵分成了三個方隊,中間和兩翼各一個,互相之間的距離大概五十米,沒個方隊為三排,人人都上著刺刀。
周琅和他帶領的六十多個南洋連隊並沒有被要求參與集結,但周琅還是命令這些人在位於大部隊後方排成了一個方陣,也是三排橫隊,上了刺刀。可周琅並不是打算隨時去戰鬥,而是打算隨時製造混亂,他的目的是等科林的進攻正處於焦灼的節骨眼上,喊上一嗓子,然後大家一起跑,他相信那三百個城裏地痞閑人組成的士兵不可能有什麽軍紀,肯定會立刻混亂,跟著一起跑,到時候科林必敗無疑。曆史教科書中不就有無數這樣的案例嗎,什麽淝水之戰,不都是因為內奸製造混亂,最後導致大潰敗的嗎。
但是周琅遠遠的看著,卻發現科林一直沒有命令進攻,反而在軍官們整理好華人士兵的隊形之後,所有的雇傭兵開始集結,除了十六個炮兵之外,其他四十多個雇傭兵排成了一個單獨的方陣,就位於所有人之前。
很快科林的的正式進攻就開始了,發起進攻的竟然就隻有這四十多個人,其他三百多人就那麽一直站在原地,支援科林的就隻有四門大炮,而且也在他們向前衝了兩百米之後,全部停了下來。
周琅就靜靜看著這四十來個人,先是排成隊列,緩慢的向前推進,到了距離對方陣地一百米左右的時候,清軍開始還擊,主要是用弓箭還擊,科林的士兵則以三段射擊還擊,這些雇傭兵確實精銳,竟然可以一邊向前齊步走,一邊不斷的裝填射擊,還能保持基本的隊形不亂,他們拿著高額傭金不是沒有道理的,軍事技能到了他們這種層次,就跟工匠做到了老師傅級別一樣。
僅僅四十多個雇傭兵,用的還是準確度很低的滑膛槍,竟然就壓製了依托石質陣地射箭的清軍弓兵,等他們推進到四五十米左右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冒頭射箭了,而此時雙方的殺傷竟然是零,看不清雇傭兵給清軍帶來多少殺傷,反正四十多個雇傭兵全都沒有受到創傷,連拿著軍刀,一直大踏步走在前方的科林,都完好無損的樣子。
這時候,突然科林回頭向側身後的雇傭兵們高喊一聲,然後他帶頭發起了衝鋒,四十多個雇傭兵同時跟進,幾十個人的呐喊聲,竟然有些震撼人心,震撼的不是他們的音量,而是迸發出來的勇氣。
在這一刻,周琅突然有些感慨,倒在西方殖民者腳下的國家和民族眾多,當年西班牙人幾百人就能滅了美洲的印加帝國、阿茲特克帝國,用武器優勢來解釋這一切,恐怕是不公平的,倒在他們腳下的那些對手,恐怕在勇氣上也輸給了他們。
發展到這時,周琅心中已經感到不妙,可他心中還存有僥幸,他回憶著教科書中關於鴉片戰爭的描寫,一段段關天培之類的武將手舞大刀英勇奮戰的畫麵浮現眼前,白刃戰而已,科林的兵力處於劣勢,而且還是佯攻,清軍如果有一個勇敢的將領站出來帶領大家死戰,應該是能夠取得勝利的。
但周琅的幻想很快就破滅了,陣地上幾乎沒有爆發什麽激烈的戰鬥聲音,很快就看到科林站在高處,揮舞著聖喬治旗。
如此輕易占領這裏,周琅不用上去也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情,沒有戰鬥,清軍逃了!
不知道為什麽,科林打贏這一仗,破壞了周琅心中的陰謀,周琅卻不惱恨他,反而對清軍充滿了怨恨。
在之前,他很確定有自己作為內奸配合,清軍隻要稍微抵抗一下,就足以覆滅科林帶領的這隻軍隊。可萬萬沒想到,對方竟然不戰而逃,別說殺死科林了,連一個士兵都沒殺死。
不知道從什麽地方看到的,有關鴉片戰爭的記載中,有一個十分誇張的數據,說是英軍戰死的數量是個位數,之前周琅是不相信的,現在他有點信了。
同時周琅不由有些臉紅,他之前還以為憑借一些教科書中,以及類似三國演義中記載的軍事故事,就能陰科林這樣的軍官一把。可他太天真了,至少在打仗上,科林是一個比他專業的多的正規軍官。
周琅都能看到的這些華人士兵的弱點,科林怎麽可能看不到,所以科林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將這些訓練隻有十天的士兵投入戰鬥,至於讓他們擺開隊形,目的並不是為進攻做準備,恐怕是為了嚇唬敵人。
此時周琅有些明悟,可能正是因為清軍看到陣地外站著比自己數量更多的敵人,才給了他們理由,讓他們選擇了不戰而退,當然此時的周琅還是太高看清軍的節操了,就算沒有這些理由,他們也能找到,甚至編造出合理的理由來。
周琅的軍事經驗還很淺薄,還無法從專業的軍事角度看問題,但此時卻不妨礙他發現一個隱患,那就是他看到三百個華人士兵站著整齊的隊列,此時人人眼中都帶著震驚。
恐怕這一場讓三百人同時看到的戰鬥,會給這些士兵留下深刻的印象,清軍在他們心中的威嚴將一掃而空,而雇傭兵們則將權威刻印在了他們心中。
如果下一次的話,這些人也許真的可以幫科林作戰了!
“這是英國人在印度摸索出來的經驗嗎?”
周琅不由這樣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