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跪了的馬嘎爾尼
字數:6809 加入書籤
今天就發一章了,一個大章。大家有興趣加一下群吧:四四六五六一三四二。
————————————
魏連理是稱作哈拉爾的船去廣州的。
哈拉爾當然不是專程送魏連理去的,周琅告訴哈拉爾,讓他去廣州采辦貨物,盡快再跑一趟印度,雖然已經到了陽曆1月份,但中國現在還是冬季,現在出發是正常的航海季節,他會在明年6月前返回,這樣的航行時間,按道理會順風順水,這是他船長該做的事,哈拉爾一點都沒有懷疑。
周琅這邊已經跟科林達成了默契,科林派船送來了兩千隻步槍,還送來了三十門重炮,隨性的有十個技術人員,他們將幫忙將這三十門24磅要塞炮安裝到炮台上,打鼓汛的舊式炮台也要進行改造。
送來兩千隻步槍,這就是默契,科林要招募三千人,而步槍庫存總共隻有五千隻,所以他有充足的理由截留三千隻。至於送來三十門重炮,這也不是科林突發好心,打算加強周琅軍隊的火力,而是用來武裝炮台的,打鼓港在周琅手裏,這是符合東印度公司甚至英國利益的,所以這是為了保護打鼓港的。如果真有心加強周琅的實力,他就不會隻給重炮,那些步兵炮卻一門都不給了。
有了這些重炮,周琅軍隊的火力水平也不是沒有提高,至少炮台上的清軍舊炮,還有謝清高船上的艦炮就可以騰出來了,那些舊炮都讓工匠打造炮車,改裝成步兵炮來用,艦炮則留下五門作為攻城炮,十門再次裝到謝清高的船上去,有這麽一艘火力強大的武裝商船,對目前完全沒有海軍力量的周琅有很大的意義。
這幾個月來,周琅一直都沒有鬆懈,軍隊的訓練極為嚴格,至少菲舍爾已經表示,周琅手下八百士兵目前已經具備了進行戰爭的能力,可以送上戰場了。他訓練的炮兵也已經有模有樣,教會文盲士兵觀瞄技術不容易,但裝填操作之類的並不難,苦練之下一百個炮兵已經能夠機械的進行裝填開火等所有戰術動作。
陳逆直被任命為炮兵千總,帶領這一百個炮兵,因為陳逆直作為一個地主子弟,他是真的讀過書的,技術兵種總不能全部都是文盲,在周琅的嚴厲督促下,陳逆直也算刻苦,他是唯一一個學會了炮兵觀瞄技術的軍官。另外讓陳逆直當炮兵千總,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此人的膽魄不夠,從小生活在被嫡子們欺壓的家庭,讓他生性膽小,這樣的人去衝鋒陷陣,簡直就是趕羊驅虎,也隻能讓他指揮遠距離作戰的炮兵了。
現在陳逆直手裏有了八門清軍大炮,還有五門艦炮改裝的重炮,周琅的軍隊也總算有了一隻像樣的炮兵。
至於上戰場,眼下還沒有機會,科林倒是提出建議,派兵攻打東港的清軍,他將派五艘軍艦前來,但陸地上則得讓周琅派兵。
對這個建議,周琅充滿狐疑,對方隻派海軍,卻不派步兵,他懷疑對方是不是抱著借清軍之手削弱自己的目的,如果真的想打東港,為什麽可憐不把他手下三百士兵派來,那些才是能夠熟練使用步槍的近代軍隊,而周琅手下的士兵,盡管按照菲舍爾的說法,已經完成了訓練,但才剛剛裝備步槍,他們的步伐訓練確實已經練成了本能,可大多數人才剛開始聯係使用步槍,這樣的軍隊怎麽可能上戰場。
所以周琅婉拒了科林的提議。反而是建議科林盡快讓船隊去廣州采購物資,趁著冬季風結束前還能跑一趟印度,爭取盡快讓公司盈利來回饋股東。這一點科林沒法拒絕,反正占領左營的目的,就是為了貿易,暫時軍事壓力不大,物資儲備充足,空留五艘武裝商船,完全是浪費資本。
但他隻派了三艘武裝商船前往廣州貿易,兩艘留在左營以備不時之需。
此時已經到了1月底,馬嘎爾尼使團的訪問已經結束了,周琅和科林都通過不同渠道得到了消息,馬嘎爾尼使團跟曆史上一樣,失敗了。
周琅是通過哈拉爾的船隊知道消息的,在回到左營之前,哈拉爾曾在澳門短暫的停靠,那時候還是12月,但消息已經長了翅膀一樣,在澳門的洋人中傳開了,因為所有人都關心這件事,英國人希望能取得特權,其他國家的商人則擔心英國人取得特權。因此馬嘎爾尼的失敗,讓英國人如喪考批甚至充滿憤怒,而其他國家的商人和商務代表則恨不能開香檳。
周琅現在無法判斷科林在得知這個消息後,會有什麽心理反應,也無法判斷他會因此而做出什麽舉動,但想來科林的心情不會太好。
但周琅自己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感覺,因為馬嘎爾尼失敗,在他看來這是必然發生的,周琅的出現,以及周琅在台灣的行動,並不足以改變曆史的大事,決定這件曆史事件結果的乾隆根本不會因為台灣發生的事情,而對英國人有任何想法,因此也就不會給英國人特權。
不過這件曆史事件,周琅倒是產生了新的一些看法。曆史書上,不管是西方的,還是中國的,都將這件事推給了乾隆的傲慢,說是因為乾隆的傲慢,導致了中國晚打開國門幾十年,最終導致了鴉片戰爭和中國的沒落。
但從周琅得到的消息來看,乾隆並沒有曆史書上描寫的那麽臉譜,滿清政府對待英國使臣也並不那麽傲慢,相反給了英國極高的優待,隻是這種優待,是用中國方式,不為英國人所認可罷了。
反倒是馬嘎爾尼使團從一開始,就帶有一些挑釁的味道,就算按照西方的方式,他們也不和禮儀。原本規定,馬嘎爾尼使團應該在澳門登陸,這也是周琅之前一直計劃在澳門等待馬嘎爾尼的原因,然後從澳門走陸地進入廣州,接著一路從內陸北上到達北京。
可是馬嘎爾尼使團6月多在澳門短暫停留休整之後,竟然不顧廣東官府安排的接待行程,不去廣州,而是直接貿然開船從海上到了舟山登陸,這已經是乾隆發布一口通商之後,三十六年中首次有西方商船進入中國中部海域,這算是嚴重的挑釁。但廣州地方當局出於和稀泥的心態,反而給沿路本該接待的各省官府發去了公函,表示是因為英國人準備的禮物很多,擔心走陸路損壞,才走海陸的,還希望沿海各省給予接待。
從舟山登陸後,馬嘎爾尼傳到所過之處的港口,都會給予接待,到他們船上宴請他們。
最後乾隆皇帝知道情況後,也批準他們從天津登陸,這才算化解了這件意外帶來外交衝突的可能。
根據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周琅知道馬嘎爾尼船隊在天津到北京之間也得到了良好的接待,他們需要的糧食蔬菜和肉食,一應供給全都是當地官府提供。官府甚至發動了輿論來宣傳英國公使的到來,京城各大戲班子加班加點的排練英吉利使臣朝拜皇帝的戲碼。
可是這些善意,最後都被馬嘎爾尼做了惡性的解讀,他不將當地官府提供的幫助看作是一種善意,反而在自己的日記中大肆抨擊和嘲笑,說當地官府送來了吃不完的肉食,他們將吃不完死豬羊扔進了河裏,而當地百姓馬上跳下河打撈起來,對此馬嘎爾尼感慨中國人的貧窮。
他們的大船到了天津後,發現白河水淺,當地官府在街上抓了一些當地跑船的船戶,用小船載著他們進入北京,還因為水位下降擱淺,打了這些船戶的板子,馬嘎爾尼則嘲笑說,這些可憐的人,被平白無故抓起來做了兩天苦工,然後得到的報仇就是一頓板子。
誠然滿清王朝官府對待自己的百姓很不友善,但這個時代的英國政府對待他們的人民又何嚐友善過呢?誠然這個時代的中國人非常貧窮,可倫敦貧民窟裏的貧民又何嚐富裕。總之馬嘎爾尼看到了中國社會的陰暗麵就大家嘲諷,卻完全看不起中國官方對英國使團的友善,回去後就建議英國發動對中國的戰爭。
發動戰爭的依據,則是利用滿清官府提供的方便,讓馬嘎爾尼一路上采集到了足夠多的情報,包括天津白河口一帶的水文,他們也進行了測量,到熱河拜見乾隆,經過長城的時候,也對長城的防禦功能進行了評估。
可悲的是,英國人這種充滿惡意的解讀,在民國時期被中國一大批大師級知識分子進行了更加誇張的加工。
周琅之前也對此深信不疑,因為這些都是寫入了曆史教科書的鐵案。
可他突然發現,很多東西充滿了詭異,完全沒有常識。比如有人甚至說馬嘎爾尼的船隊帶來了火車模型,但乾隆不屑一顧,事實上火車這時候還沒發明呢。帶來的模型是一艘軍艦模型,這很可能被滿清官員解讀為軍事威脅,所以才表示不屑一顧,是一種政治策略。
說滿清傲慢,這確實有。但說這種傲慢是因為對外界一無所知,那就是無稽之談了。
事實上,滿清官府之所以如此重視馬嘎爾尼訪華,並不僅僅是因為這是給乾隆拜壽的一次媚上的政績。而是因為滿清高層對英國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英國人比之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蘭人、丹麥人、瑞典人的實力更強,所以才給了比其他洋人更高規格的接待,而一年後西班牙使團、荷蘭使團的接待就沒有這麽熱情了。
滿清是從哪裏得知英國的實力的,從洋人口裏得到的情況未必可信,因為在中國的所有西方國家,在跟中國官府接觸過程中,無不是吹噓本國的實力,貶低其他國家的實力,因此沒人會說英國人是歐洲第一強國。
清廷得知英國的情況,完全是自己觸摸到的。
幾年前,滿清屬國尼泊爾侵犯西藏,乾隆派大將福康安遠征。結果在尼泊爾的軍隊中發現了一些歐洲軍事顧問。馬嘎爾尼日記中就記載,在天津接待他們的三個中國官員曾“很肯定地說,近日孟加拉的英軍,曾予西藏叛軍以援助”。
顯然清廷高層不但知道英國人很強大,甚至通過平定尼泊爾叛亂,觸摸過英國的力量,並且知道英國已經占領了印度的孟加拉的事情,這說明滿清是知道英國已經擴張到了中國疆界之外的事實,並不是教科書中描繪的對外界一無所知的昏聵狀態。
而在英國之前,滿清對於歐洲人最直觀的認識來自俄國,同樣是因為跟俄國接壤,以及發生過軍事衝突,所以此時的滿清高層,為什麽對英國使團另眼相看,原因恐怕是將他們跟俄國進行了對比,將對方看成中國的鄰國。
但英國要求的常駐使臣的要求,滿清朝廷卻拒絕了,顯然在滿清眼裏,英國人的地位盡管比荷蘭人、西班牙人要高一些,但還不如俄國人,因為俄國在北京是有常駐代表的,還有一座康熙年間就建立起來的東正教堂,就是著名的羅刹廟。
另外周琅還得到了一個確實的消息,也是曆史上一個很大的爭議,那就是禮儀之爭。曆史書上,將乾隆堅持馬嘎爾尼采用跪禮,而英國使團拒絕看作是乾隆傲慢的鐵證。跪禮這種事是否牽扯到尊嚴問題,是否是腐朽的,這是後世的觀念,但在這個時代,他是中國社會中重要且正常的禮節,馬嘎爾尼去麵見乾隆,卻堅持不肯跪拜,還能得到一大群公知的點讚,這本身就說明了一個很嚴重的自卑心態,憑什麽中國的大臣要拜皇帝,英國使臣卻不需要,這豈不是說英國人天生就比中國人高貴嗎?
周琅是讚成廢除跪禮的,但在跪禮廢除之前,代表中國政權的乾隆就有資格接受西方使者的跪拜,這才能體現出平等。要知道雍正年間,派去俄羅斯恭賀俄國女王登基的使節團,可都是用跪禮跪拜俄羅斯沙皇的。派出去的時辰也是正黃旗權貴,俄國文獻記載,滿清使臣對俄國女王行了三跪九叩大禮,並且在地上跪聽了女皇的答謝詞之後才起身的。
既然滿清向外派遣的時辰可以向自己認可的平等的國家君主行三跪九叩的大禮,那麽為什麽英國使臣不該向乾隆行此大禮呢,這不但是英國人跟中國人之間是否平等的問題,還是兩個國家之間是否平等的問題了。
但讓周琅沒有想到的是,根據他得到的消息,馬嘎爾尼最後是下跪了!並沒有西方人大眼不辭描述的馬嘎爾尼義正言辭認為他隻能跪拜上帝,並被中國公知歌頌的那套說辭。事實上馬嘎爾尼雙膝跪地了,而不是西方人說的單膝跪地,隻可惜後世西方人掌握了話語權,全世界都以為馬嘎爾尼沒有跪乾隆。
這就解釋了為什麽鴉片戰爭時期,鹹豐還執著於英國人不肯跪拜的事情,如果他的爺爺乾隆都沒有讓英國人下跪,鹹豐就沒有堅持的道理了。
但馬嘎爾尼也隻限於下跪,並沒有行三跪九叩的全套禮儀,這方麵中國一些官員自欺欺人的說是洋人的腿不會打彎,這個說法流傳甚廣,乃至鴉片戰爭時期還不斷在官員奏折中出現諸如洋人腿不利索,絕不敢跟八旗進行陸戰的說法,就是因為滿清官員實在無法理解英國人不願意跪拜皇帝的道理,在他們看來,跪皇帝一點都不丟人,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跪皇帝的,英國人不感恩戴德的跪拜皇帝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不會跪,腿彎不下去。
馬嘎爾尼在中國官員的堅持下,下跪了,才見到了乾隆,結果乾隆拒絕了他的全部要求,別說允許他們在舟山建立商業基地了,連開放北方市場都沒有答應,不知道這是不是馬嘎爾尼後來生氣的原因,如果下跪換來了足夠的利益那也就罷了,可如果下跪了卻什麽都沒有得到,他就有理由生氣到建議英國向滿清開戰了。
不過現在馬嘎爾尼還沒有對東印度公司進行回複,他的船隊還在澳門等待風期,可突然廣州當局對英國人不友好起來,扣押了好幾艘英國商船,其中就包括那三艘從左營開到廣州的武裝商船。
東印度公司的大班多方求告無門,不得不派人來請馬嘎爾尼出麵,希望馬嘎爾尼以英國正式公使的身份向廣州地方施壓,要求他們釋放英國商船,放行正常的商業貿易。
之所以出現這些情況,是因為馬嘎爾尼的使命失敗了,但周琅派到廣州的魏連理的使命卻完成了,他成功的讓廣州地方當局明白了占領台灣,並且引起天地會起義的,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由於台灣問題現在已經被乾隆重視,廣州地方官也重視起來,此時的滿清官府和官員,在麵對洋人的時候,依然是充滿了傲慢的,所以不假思索的先將英國商船全部扣押,船員先抓起來,經過審訊發現,英國人真的參與了台灣事件,這對地方官來說,簡直就是意外的驚喜,是一件自己送上門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