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節 三分台灣
字數:5332 加入書籤
秋季到了,雨季也到了,到處都是潮濕的感覺,可人的心情並沒有變差,因為相比下雨,亞熱帶夏天的高溫更要命。
王輔茞已經在最靠近漢人聚居地和熟番社附近找到了幾個茶園選址,周琅挑選了下淡水溪上遊地區,鳳山縣東北部地區的山區,這裏靠近溪流,什麽都方便,運輸也方便,支援也方便。
因為茶葉種植必須在海拔較高的地方,所以隻能選擇山區,鳳山縣的丘陵地帶則不行,不然也不至於選擇遠離行政中心的山區。但種苗苗圃就放在了打鼓港的柴山一帶,十萬顆種子都已經播種下去,有老茶農負責照料,招募了許多民夫幫忙。
入秋之後,鳳山縣的流民變得多了起來,王輔茞對此憂心忡忡,農業社會最懼怕百姓遷移,人一旦流動起來,就變得難以管理,所以曆朝都對防止流民十分重視,戶籍政策就是這麽來的。
但現在根本無法阻止流民,因為這些流民不是鳳山縣的百姓,而是從北方遷徙來的。
在朱濆占領了澎湖之後,穩定後方的陳周全終於向清軍發起了反擊,過去一直拉鋸的嘉義縣,也因為陳光輝的北伐,被陳周全擊破,陳周全將戰線推進到了嘉義縣,並迅速占據了上風。
清軍因為澎湖的丟失,各種物資援助斷絕不說,士氣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陳周全的猛攻之下,嘉義縣很快丟失。
嘉義縣的地主階層幾乎都站在官府一邊,陳周全又不是什麽好說話的人,天地會的人員構成,讓他們對地主有天然的痛恨,結果嘉義縣的地主階層就受到了打擊報複,曾經組織團練鎮壓過天地會的自不用說,就算一直沒有跟天地會接觸過的地主,此時也受到了牽連。
天地會對有錢人的打擊,引起了巨大的恐慌。嘉義縣城失守之後,有錢人紛紛往台灣府城逃。現在他們開始往鳳山縣逃了,隻能說明一個原因,陳周全軍隊開始進入台灣縣了。
台灣縣、府位於一城,基本位置就是後世的台南地區,此時是整個台灣的政治中心,境內的安平港是此時台灣第一大港口。
但安平港也因為澎湖的丟失,幾乎陷入被封鎖狀態,朱濆的艦隊多次駛入安平附近,雖說沒有攻擊,可已經引起了府城的恐慌。
從海陸逃跑是不可能的,可這段時間從鳳山縣傳播開的消息稱,占領鳳山縣的天地會南路軍對當地百姓十分友善,不但免征賦稅,還整肅吏治,休整道路,讓讀書人最在乎的,是他們聽說鳳山縣的天地會縣令王輔茞竟然重修了文廟。
這一係列動作,其實未必能起到多麽大的作用,至少那些積弊除了進行改革是不可能用傳統的方式解決的,但這是一個象征,讓大家看到對方在做事。雍正整肅吏治的動作那麽大,也無法根絕貪腐,王輔茞又能做到多好,修了孔子廟,讀書人還是讀書人,不讀書的人還是不讀書的人,起不了現實意義,但大家就是認同。這些動作,其實也就是新勢力給老百姓的投名狀,告訴老百姓他們不是流寇,他們打算繼續用傳統方式統治。
比如滿清進北京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複被李自成廢除的官員身份,並且派軍隊去保護明朝皇陵;而李自成進北京後,是把一幫權貴和大官都抓起來,逼他們繳納軍餉。任何讀書人在看到這兩種情況之後,都知道該怎麽選。
所以在府城變得危險的情況下,逃到府城的地主、富商們慢慢開始南下,當他們發現鳳山縣情況確實如傳聞所說的那樣,於是呼朋喚友,馬上就形成了南遷的洪流。如果光是地主富商這些人的話,那還無所謂,因為這些有錢人的數量畢竟是少數,而且他們屬於這個時代的精英階層,掌握著尋常百姓所不掌握的知識。但連普通老百姓也加入了這股洪流,就讓人感到頭痛了。
大量一貧如洗的佃戶貧農,被戰爭波及之後,往難逃亡,他們沒有任何積蓄,光是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就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這件事成了目前鳳山縣最大的危機,怎麽辦?
擋住流民遷徙是一個辦法,由於鳳山縣以北一直在清軍控製之下,周琅雖然沒有向清軍發起攻擊,但重要的關卡也都控製在手裏,派軍隊駐守,防止清軍南下。讓軍隊擋住流民,不讓他們南遷是一個辦法。
可流民數量巨大,台灣府和嘉義縣人口本就比鳳山縣多,整個台灣島兩百萬人口中,近一半就在府城附近,哪怕遷徙的隻是少部分人,那也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失去了原來的社會組織和關係,有沒有生計來源的情況下,人是會鋌而走險的。擋住他們,猶如擋住洪流,爆發衝突就是必然的了。
而且這些人都是因為無法生存下去,尤其是那些地主夾在清軍和天地會之間,已經是走投無路了,王輔茞認為擋住那些讀書人,等於擋住了天下人心。但你又不可能隻讓讀書人進來,而阻擋普通百姓。
王輔茞的建議是,把壯丁編入軍隊安置,這也是曆朝曆代發展勢力的捷徑。他舉出了無數的例子來說明,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宋代的例子,宋朝皇帝每當發生災荒,出現流民之後,都將流民一家安置進入軍隊,導致宋朝軍隊數量是當時的世界第一。
可周琅就是擔心這個,宋朝軍隊很多,可打不贏敵人啊。同樣的財政,養一萬兵,那就是精銳之師,養十萬兵,那能勉強可用,可養一百萬兵,隻能讓士兵不餓死,這些士兵跟農民相比,又能強到哪裏去呢。
所以周琅真的不敢把這些人都塞進自己的軍隊。
但還是隻能借鑒曆史上的經驗,畢竟也隻有中國曆史上才有大麵積的流民遷徙,其他國家都沒有中國這麽大規模。王輔茞認為,不需要給他們提供軍餉,隻需要讓大家有飯吃,組織他們自食其力,也就是屯田。
台灣倒是也有荒田和未開墾的土地,客家人在廣東大多住在山上,被成為山民,到了台灣,他們都聚居在平原上,把生番趕上了山。所以人口的壓力是會把人往山上逼的,這對周琅支持的開山種茶是有利的。
可現在茶樹、茶種都缺,所以也隻能讓大量無事可做的流民,去山上先做預備工作。
諸如砍樹,鏟草,翻地,先把地弄出來,然後等茶種。
另外周琅開始想盡辦法獲得茶苗,種子已經來不及了,就要現成的苗木。通過魏連理在廣東搜求,也花重金向朱濆求購。
等秋季結束的時候,總計流入鳳山縣的流民高達十三萬,他們開辟出了五萬畝茶園,可因為茶苗的稀缺,每畝往往隻能種植三十株茶樹,相比武夷山的成熟茶田,一畝三百株都是稀疏的,密植可以達到一畝一千多株。
但一次性引種了一百五十萬株茶樹,也算是讓種茶這項事業大大提速。但效果如何,就隻能看那些茶樹的長勢了,不過估計不會樂觀,幾個經驗豐富的茶農認為,能活一半,就該去廟裏還願。
在朱濆的幫助下,從福健高薪雇傭了三千多個茶農,正是有這些茶農的協助,最後這些茶園才像些樣子。
秋天過後,流民終於停止了。
因為台灣府的決戰分出了勝負,天地會擊敗了清軍,台灣府落入了陳周全的手中。
至此,從台灣北部的淡水廳、噶瑪蘭地區,到南方的鳳山縣地界,都已經是陳周全的勢力範圍,毫無疑問,他此時已經是滿清最大的心腹大患,是數起大旗要跟滿清爭天奪國的大明天運皇帝。
周琅不在乎陳周全占據了多少地盤,擁有多麽強大的實力,他隻關心陳周全先一步的舉動。顯然他不可能窩在台灣府,現在台灣三分,陳周全占據中北部絕大多數地方,周琅偏居鳳山縣一隅,海上則是朱濆控製了澎湖。
在這種情況下,周琅很擔心陳周全會南下攻打自己,畢竟一山不容二虎,陳周全恐怕不願意接受台灣島上有兩個分裂勢力,哪怕周琅是他的妹夫也不行。
但很長一段時間,陳周全並沒有采取行動,畢竟他需要時間消化勝利果實。嘉義縣、台灣府和彰化縣都是台灣開發最早的地區,物阜民豐,現在都在他手裏控製著,但還不穩定。打下台灣府後,已經有大量讀書人開始投靠陳周全了,天地會組織裏也不缺讀書識字之人,大量中小商人都跟天地會有關係,這些人現在都削尖了腦袋,想在陳周全麾下謀一個職位。
朱濆在海上也很安靜,就在陳周全猛攻台灣府的那些天,他承受的壓力是最大的,滿清調集了福健、浙江和廣東一帶的水師圍攻澎湖,最危險的時候,周琅的艦隊也全部都在澎湖支援朱濆,否則他現在已經被清軍剿滅了。
而陳周全勝利之後,朱濆的危機不但解除了,清軍見到救援台灣無望,久攻無果之後,就撤退了。台灣府城被攻破的時候,朱濆也趁機撈到了不少好處,大量府城裏的豪商富賈,甚至文武官員後來乘船往海上跑,結果都成了朱濆的獵物,他不但搶奪了大量的財物,甚至招降了一千多清軍水師官兵。
不過獲得好處最多的,依然是周琅控製下的鳳山縣,最後不但多了十五萬人口,讓鳳山縣人口達到了五十萬之多;最關鍵的是,那些逃難而來的富人之中,擁有大量的讀書人,一下子就解決了周琅麾下知識水平嚴重地下的困局。
現在台灣三分,各顯神通,都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來經營地盤,這個格局能保持多久,誰都不知道,但大家都知道,矛盾是遲早要爆發的,早晚而已。
果然年前,陳周全派遣陳光輝來鳳山縣,詔周琅前往台灣府祭拜鄭成功。
大家都認為決裂就在眼前,因為周琅去了,很可能被對方控製起來,如果不去,陳周全則有了討伐周琅的理由,畢竟現在周琅名義上屬於陳周全麾下,卻敢不服從陳周全的命令,這形同造反,自然是要鎮壓的。
王輔茞給周琅出了很多計策,什麽裝瘋賣傻計,裝病拖延計等等,總之就是不能去,還最好不要跟陳周全撕破臉。
那裏用這麽麻煩。
周琅直接告訴告訴陳光輝,他不會去跟陳周全見麵的。
陰謀詭計就不要耍了,如果陳周全來打鳳山縣,除非十天之內把鳳山打下來,隻要給鳳山縣留下一座港口,周琅就會帶著手下的艦隊去投靠滿清,把滿清的軍隊接到台灣來。
陳光輝連說誤會,就說皇帝(陳周全)隻是想拜祭一下延平王(鄭成功),僅此而已。
顯然把周琅逼到滿清哪一方,是陳周全無法承受的。(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