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節 強渡虎門

字數:5969   加入書籤

A+A-


    由陸地向潮汕推進的計劃周琅已經取消,可是廣東向福建的滲透卻一直在進行。

    朱珪這個手段十分老辣,搞的周琅十分被動。目前閩粵邊境一帶的地主豪強,全都武裝了起來,而且他們大多心向滿清,朱珪向這些地主提供了武器,盡管是簡單的弓箭刀槍,威力有限,且潮汕地區的豪族有建設堡壘的習慣,土樓、圍屋等建築模式的防禦力不容小視,關鍵是數量實在太多,一座座圍屋、土樓打過去,費時費力不說,消耗實在太大。

    無法從臨近戰場上突破,周琅才想到了直擊核心的方式,選擇直接攻打廣州。

    朱珪這種人怎麽可能想不到敵人會從海上來進攻呢,更何況周琅已經打過一次廣州,如果他還沒有防備,也就不值得周琅關注他了。

    從朱珪上任伊始,他就開始整頓海防。

    這些年,不止是周琅派兵去打過一次廣州,威脅廣東沿海的勢力多了,最頻繁騷擾廣東沿海的,除了多如牛毛的海盜匪幫,最具威脅的是越南西山王朝派遣的水師艦隊。

    西山王朝實在是陰損,招募中國海盜幫他們打仗也就罷了,還派他們回到中國劫掠沿海地區,為西山朝籌措經費。

    這些海盜被西山王朝的官位,或者合作的利益吸引,大量效忠於西山王朝。每年都會組建一隻艦隊北上,廣東、福建和浙江深受其害。

    但是滿清海防廢弛已久,有一個故事,說馬嘎爾尼去北京覲見乾隆沒有取得貿易許可之後,又來到廣州跟兩廣總督談判,最後也沒有取得收獲,灰溜溜的離開廣州,經過虎門炮台的時候,馬嘎爾尼以為炮台會按照西方慣例,對出海的外國使團鳴放禮炮,但發現炮台根本沒有動靜,仔細一看,發現炮門竟然是畫出來的,根本就沒有大炮。

    這個故事太過誇張,但廣東的海防確實很廢弛。水師空有水師名號,人員空缺嚴重,戰船年久失修,至於大炮,許多都已經鏽跡斑斑。這樣的水師,在麵對有組織的越南海盜,連出戰的勇氣都沒有。

    水師官兵更多的是待在陸地港口,跟港口上的天地會、海盜代表沆瀣一氣,對海盜代表公然向商人征收海稅不聞不問,甚至還從海盜的產業中分紅。

    朱珪能夠容忍同僚的貪腐,將其看作是積弊,並不是各人能夠對抗的。但朱珪無法容忍官兵勾結海盜的情況,這已經不是積弊,而是禍患了。

    朱珪並沒有能力解決整個廣東有海無防的弊端,因為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實在是太大,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夠解決的,可他有能力解決重點、要害地區。

    作為廣東門戶的虎門,是重中之重,朱珪命人重構虎門防禦,對水師官兵進行了整飭,重修了炮台,新建擴建要塞,雇傭佛山鐵匠鑄造新炮,光是萬斤巨炮就鑄造了十二門,分別位於虎門炮台以及橫檔島等河中沙洲炮台上,嚴密封鎖珠江口,嚴防海寇大船朔河而上。

    對廣州城防也進行了整飭,裁汰冗員,招募水勇,任用勇將,嚴加訓練,總之一個文人能做到的極致,他都做到了。

    朱珪很有信心,廣州不會再次發生海寇圍城這樣的事情。

    朱珪的這些舉措,周琅都收集到了情報,也給予了高度重視。

    所以這次他派出的艦隊,整體實力上,比上次馬嘎爾尼攻占炮台的實力更強。

    馬嘎爾尼攻打虎門炮台的時候,主力是那艘獅子號戰列艦,64門火炮,屬於英國三級戰列艦,最大火炮26門24磅炮,相當於清軍的6000斤重炮。

    周琅艦隊中,則有兩艘三級戰列艦,是在荷蘭技術人員指導下,打鼓造船廠的廣東籍工匠,用一年時間建造完成的。目前周琅也隻造了這兩艘,不是他不想建造更多,一來受限於材料,尤其是用作龍骨的原木缺乏,二來兩艘戰艦的性能還不確定,建造完成已經有半年時間,卻一直都在試航,並請英國和荷蘭技術人員同時對其進行測試。

    兩艘戰列艦,一艘艦長為老海盜邱通,一艘的艦長是海盜張表,各有一個英荷團隊進行測試,這次進攻廣州,測試團隊依然同行,因為戰鬥才是檢驗軍艦的最終方法。

    加入這次實戰檢驗合格的話,周琅就要開始大批量生產這種戰列艦了。

    周琅有所擔心的是,戰艦的火力問題,這兩艘戰列艦,火力基本上跟獅子號相當,一艘裝備了64門大炮,其中24磅炮有20門,另一艘裝備了70門火炮,其中24磅炮有30門,兩艘船加起來的火力比當時馬嘎爾尼艦隊要強大很多。

    但朱珪打造了大量萬斤大炮,西方一級戰列艦上裝備的最大口徑64磅重型艦炮,清軍稱之為8000斤重炮,這種萬斤重炮,誰也沒有見識過,讓周琅頗為擔心。

    進攻終於開始了,戰術沒什麽取巧的地方,隻是選擇一個最好的角度,盡量躲避炮台火力,同時又能對炮台造成威脅,然後轟擊炮台而已。另外配合作戰的陸軍士兵擇機登岸,從陸地上發起攻擊。

    周琅艦隊攻打的第一座炮台,是虎門鎮外,阿娘鞋島(後稱威遠島)上的南山炮台。南山位於島嶼偏西南海灘處,臨水貼浪,正控珠江主航道。炮台建於南山頂,為島上製高點。這座炮台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初防備倭寇時候修建的工事,如今的炮台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築的,雍正、乾隆兩朝變動不大。鴉片戰爭前,關天培等清軍將領,又先後修建了鎮遠和靖遠兩座炮台,三座炮台成品字狀,合稱威遠炮台,後來阿娘鞋島才改稱威遠島。

    炮台有十二個炮位,安裝兩門萬斤大炮,其餘為6000斤重炮四門,3000斤重炮六門。

    火力還算可以,雖然數量少,可是威力大。

    麵帶艦炮轟擊,炮台選擇反擊,可清軍大炮的準頭一如既往的糟糕,他們的軍官不會浪費火藥讓士兵實彈訓練,除非朱珪能盯著這些軍官,否則采購火藥的錢,一定會落入他們個人的口袋,訓練則隻會是紙麵上的。

    炮術雖然糟糕,但戰鬥意誌比上次有所加強,上一次馬嘎爾尼的旗艦光是用炮擊,就把炮台守軍給嚇跑了。這次周琅艦隊硬是跟炮台對轟了一下午,當然雙方誰也沒對誰造成致命性傷害,可周琅艦隊的火力一直保持平穩,炮台的火力卻弱了不少,原因不明。

    步兵稱作小船,在五裏之外南山西側太平河背風處的沙灘上登陸,開始向炮台迂回,如果順利的話,天黑之前他們能拿下炮台,今晚大家就可以在清軍軍營中過夜,否則就隻能露營了。

    他們很幸運,清軍的戰鬥意誌確實比上次強了一些,朱珪選擇勇士的方法有一定作用,但個人的用武畢竟有限,關天培那樣願意以死報國的軍官畢竟少有。在後方出現敵軍之後,炮台守軍還是采取了阻擊行動,但在居高臨下的反擊被輕易擊潰後,就不願意再嚐試了,當步兵向炮台發起衝擊之後,清兵開始逃跑。

    夜裏如願艦隊士兵如願住進南山炮台軍營。

    打下南山炮台之後,就等於打開了虎門炮台群的第一道鎖。之後可以選擇的攻擊方向,一個是攻擊距離阿娘鞋島最近的虎門寨,這座城寨也是康熙年修建的,曆史同樣能夠追溯到明代。不過明朝的虎門水寨設在阿娘鞋島上,在現在虎門寨的位置駐紮的是陸營。康熙年間海禁,這一帶的居民全部內遷,隻留下了一座水寨。海禁結束之後,康熙才在太平河東畔的石岐嶺的大仁山上重建寨城。新建的寨城就是如今的虎門寨,早期是夯土,後來才包磚。

    虎門寨與南山炮台所在的阿娘鞋島,隔著一道不寬的太平河水道,後世東莞第一大鎮,虎門鎮就是虎門寨發展來的。虎門寨還是虎門水師協營駐地,寨城內置兵房、衙署,設副將統管虎門內外水域四十一處營地。

    可以說這裏是虎門水師的核心。

    但艦隊並沒有選擇進攻虎門寨城,而是選擇了第二個進攻方向,繼續沿著珠江水道,向廣州逼近,顯然在他們眼中,並沒有虎門,隻有廣州。

    南山炮台對岸的珠江江心,靠近主航道左側,有一座島或者兩座島,叫做橫檔島,如果算作兩座島,則稱上橫檔島和下橫檔島,兩座島如同漢字“二”的兩橫,橫在江心中,形勢險惡,去橫檔來路的意思。

    上遊是上橫檔島,島是東西橫向,東側有山曰橫檔山,西側有山曰永安山,橫檔山上有炮台。下橫檔島上沒有設防。如果行動大膽一些,其實應該同時進攻橫檔炮台跟南山炮台,鴉片戰爭時的英軍,就是選擇先搶占不設防的下橫檔島,然後在漲潮的時候,圍攻上橫檔島炮台,一個小時就結束了戰鬥。而關天培坐鎮的對麵威遠炮台,則用了十個小時才拿下。

    周琅艦隊由於不知道清軍火炮的威力,所以顯得謹慎一些,避開橫檔炮台的火力,從南山炮台南側,靠近航道東側進攻阿娘鞋島。如果位置稍稍往北,就很容易被橫檔炮台和南山炮台夾攻,因為兩座炮台的距離實在是太近了。後世的虎門大橋主跨就是從阿娘鞋島到橫檔島,隻有888米,完全在火炮射程之內。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設計的鐵鎖,一頭連接橫檔島,一頭連接阿娘鞋島,中間用木排托浮,可惜沒起到作用,竟然被江水衝散了。

    近的可以用鐵鎖阻攔,要經過主航道無論如何是躲不開炮台火力的,但現在艦隊已經不在乎清軍的大炮了,因為他們昨天已經發現,清軍的大炮虛有其表。炮的口徑確實唬人,比英軍的64磅炮還大。但質量實在太差,昨天攻入炮台後才發現,兩門萬斤大炮都炸膛了。

    曆史上,一直到1840年代,林則徐親自督造的大炮也是這個德性,根據林則徐記錄,佛山鐵炮全不能用,鐵中雜質過多,炮身有大量氣孔,一發即炸,曾用錘打破1門,發覺最大的氣孔可以灌進滿滿一碗水。

    可這些大炮都是林則徐親族負責督造,而且他還親自試炮,從橫檔炮台能打到對麵南山山腳,對此表示很滿意。要麽是林則徐水平有限,被工匠欺騙,要麽就是工作不嚴謹,沒有認真督造。

    朱珪督造的這些鐵炮,沒讓積弊嚴重的官府炮廠來造,跟林則徐一樣,選擇了佛山鐵工匠來打造,但效果也差不多,質量都不如意,其實有可能誰都不怪,而是技術達不到要求,佛山的民間鐵匠恐怕並不具備鑄造超大口徑重炮的能力。當地的鐵質,也不適合用於造炮。

    總之明白這些大炮須有其表之後,艦隊就不用放在心上了,氣勢張揚的開進航道,根本就不理會橫檔炮台,結果炮台竟然沒有開炮,放任艦隊平安通過。

    過了橫檔島北進五裏,請清軍虎門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禦,大虎島。大虎島上有大虎山、小虎山,兩座小山,當地傳說兩座虎山如同看守門戶,這是虎門名字的來源,其實“門”在廣東指的的出海口,廣東有八門之說,澳門、江門都是八門之一。

    虎門也是這個意思,虎門之外就是外洋,伶仃洋,過了虎門就是內洋,獅子洋。

    有了攻打南山炮台和橫檔炮台的經驗,打大虎山炮台並不難,但艦隊沒興趣打。

    結果對方也沒興趣打,又一次放行。

    鴉片戰爭前的1834年,兩艘英國輕型軍艦,曾經闖過虎門炮台群,輕易闖入黃埔港。引起了關天培等清軍水師將領的關注,認為是防禦體係不行,重新打造了多座炮台,構築了三道防線,可惜最後還是不行。關天培這樣的民族英雄,以戰死的代價,據說都沒有打死一個英軍,唯一的戰果是打傷了五個英國兵。

    從現在這種情況來看,關天培真是非戰之罪,是無力回天啊。

    過了虎門,廣州在望,如同上次一樣,艦隊立刻搶占了黃埔。

    廣州之戰來開了序幕。(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