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節 由和珅扣動扳機
字數:5074 加入書籤
打下黃埔之後,艦隊反而不急著進攻了,而是就在黃埔休整起來,視清軍如無物。
一駐紮就是十幾天,黃埔港經過最初的混亂之後,竟然開始恢複貿易。
不做事就要挨餓的疍民們是不可能不跟艦隊做生意的,大量的物資經過他們的手送到黃埔大營中。
物資供應穩定的都不需要從福建進行補充,不過出現了一個意外插曲,竟然有人在食物中投毒。不知道是吃飯的人太多,還是投毒量太少,隻有幾十個士兵拉了十多天肚子。然後軍隊采取了預防措施,精選出幾個一直放心的疍民商人作為供應商,要求他們必須揀選合格的食物,而且要求他們從別的地方采購,不能直接去廣州采購。另外食物送來後還要檢驗,第一道檢驗就是讓疍民商人先吃一份樣品。剩餘的食物每一鍋都要抽選,用狗來試毒,合格的才能吃。
周琅軍隊一直不進攻廣州,讓人不解。
他們並不知道周琅的心思,福建尚未穩定,他根本就沒有餘力攻掠廣東。此次派來的也主要是水師,步兵隻有三千,即便能打下廣州,也沒有能力守住,維持穩定都很困難。
那周琅派人來做什麽。
是報複朱珪向福建滲透嗎,是來威懾的嗎,還是說單純練兵,檢驗戰列艦火力的?
都不是!
他是來遞刀子的。
給和珅遞刀子。
在廣州給北京遞一把刀子。
周琅判斷和珅是忌憚朱珪的,可朱珪不犯錯誤和珅也沒辦法。那麽周琅就給和珅找一個機會,讓他抓住朱珪的錯誤。
什麽樣的錯誤能搬到朱珪呢?
打下廣州當然可以,可那樣成本太高,隻是為了扳倒朱珪,就讓幾千人去廣州城廝殺,太不劃算。
因此周琅選擇,突破虎門防禦,到廣州城外建立立足點,做出兵臨廣州城下的現實就可以了。
而且周琅大軍兵臨城下,這本身就是對地方官的一種壓力,以清軍的戰鬥力,朱珪最合理的選擇是按兵不動。可敵人兵臨城下,督撫按兵不動,這容易遭人詬病。長麟、盛住那樣的權貴不怕,話是由人說的,這種情況可以描述成他們麵對重圍嚴防死守,也可以描繪成畏敵怯戰不思進取,最後落一個縱賊的下場都有可能。
具體就看誰的聲音大了,朱珪這種不貪腐的人,也許可以以自己的寬和不得罪人,但他注定沒有朋友。廣州城內那些貪腐的官員,多數都是和珅的黨羽,這就讓朱珪難以像長麟那樣欺上瞞下。和珅如果不借機會找麻煩,那就隻能說明和珅是真愛朱珪了。
朱珪這種選擇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給自己樹立了一個身正的招牌,那麽他做事就隻能一直正下去,在一個正氣長存的時代,他也許會有一番作為,在一個苟且的時代,他注定舉步維艱。
進攻明顯不是正確的選擇,可朱珪不進攻就是把柄,就是畏敵。
所以朱珪的壓力也很大。
作為一個文人,他的辦法其實也不多,還是從各處集結軍隊,先保住廣州,但賊寇一直不對廣州進攻,廣州的援兵越聚越多,朱珪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他甚至巴不得城外的賊寇進攻呢,那樣即便打敗了,也是戰之不利,不至於讓人給他潑髒水。
可要發動進攻,朱珪同樣猶豫,他並不知道周琅的想法,如果他去進攻,損失慘重,其實也是罪過,而且他不敢賭,一旦他折損了兵力,會不會又遭人彈劾。
總之他現在是戰也不可,不戰也不可,兩難!
朱珪到底是朱珪,能在貪官橫行的時代,一步步爬到如今的地位,他怎能沒點手段。
很快他就召集城內官員,詢問主張。
有主張出擊的,有主張固守的。
朱珪說大家講的都有道理,於是讓廣州將軍派三千軍隊出擊,讓主張出擊的文官前往督戰。
他這一招太狠,這些主張出擊的文官,其實往往比較直,多半還不是和珅黨羽,是真的有股子要為朝廷效忠心思的,這些人跟朱珪一樣,往往沒朋友,可是有官聲,一旦跟這些人意見不和,這些直腸子的家夥,弄不好會彈劾你,最後被和珅利用。
那麽就讓這種人去督戰,如果打敗了,他們也就閉嘴了。
出兵三千,也有講究,因為派出的探子查到,城外的海寇不超過三千人,那麽派遣三千人,即不多也不少。打敗了,也不能說朱珪輕敵,反而可以給他找到不戰的理由。
三千紀律鬆弛的綠影士兵,在不受人待見的軍官帶領下,乘坐戰船前往黃埔。他們的計劃是,從敵人大船無法通行的小河汊登陸黃埔沙洲,然後向對方軍營殺去,沒有任何意外,三千人上了岸就被迎頭痛擊,逃回去的隻有三百,督戰的文官很勇敢,直接戰死了。
朱珪悲痛的不能自抑,表示一定要把忠臣的遺體要回來。
朱珪找到了跟城外海寇直接溝通的充足理由,當年的長麟、盛住找周琅談判可沒有這麽麻煩,直接讓蔡世文來聯係,可朱珪不能,因為他封鎖不住消息,派人來談判,就是跟賊寇暗通款曲。
當然朱珪派人來聯係,也不是像長麟,盛住那樣,向靠談判退敵的,當時圍攻廣州的,名義上是馬嘎爾尼的使團,是為了貿易,所以談判也許能退兵。可這次圍城的是周琅海寇,是反賊,是在跟朝廷爭天下的,周琅已經占了福建,來廣州當然是要占廣東啊。
所以朱珪也根本就沒有談判的意思,他派人來就是來試探對方的動機,因為怎麽看,周琅都不像是來奪取廣州的,更不可能是準備奪取廣東,否則不會派那麽點人來。
朱珪派來了他的幕僚,而且還找了東印度公司的大班居中聯絡,也是做個見證人,以免落下一個私通海賊的名聲,所以不能隻派自己人來。
布朗大班同意做中間人,他見過周琅,代表東印度公司跟周琅都結盟了,東印度公司對周琅集團的分析,也認為比清軍更像正規部隊,軍紀良好,布朗認為解除周琅的軍隊,危險很小。
而且他確實想解決廣州的情況,現在廣州一邊是周琅占領虎門,強占黃埔,一邊是清軍集結重兵,封鎖關隘,嚴重影響了貿易秩序。
朱珪幕僚很聰明,試探很隱晦,先是提要求,打算要回戰死官兵的屍體。艦隊司令邱通一口答應,沒提任何要求。幕僚反而繼續試探,威脅說廣州有十萬大軍,勸對方早日退去,以免死無葬身之地。
邱通大笑,說他是水上的豪傑,清兵縱有百萬也不能在水上來去。
朱珪請布朗做中間人真的是找對人了,因為布朗是一定會提出要求的,布朗直接希望邱通能撤軍。邱通不答應,布朗詢問怎麽才肯撤軍?邱通說他們不會撤軍,會一直占領這裏。
布朗很急,他告訴邱通這樣沒有意義,隻會影響廣州正常的貿易。他建議邱通可以跟廣州談判,雙方達成退兵的協議。
邱通表示,他不是來影響貿易的,而是來收稅的。想要在廣州做貿易,就要給他交稅。
布朗莫名其妙,他知道周琅集團目前是叛軍,叛軍跑到官軍的城下來收稅?這是什麽情況!
不過布朗一口拒絕,表示東印度公司不能接受給邱通交稅,並且認為這是搶劫。布朗認為,他們隻能給合法的廣州政府納稅。
邱通表示,不交稅就不允許入港,反正黃埔港是他控製的。
布朗無奈,表示東印度公司會去向周琅抗議!
邱通不但不在乎,臨走前,還給了布朗一疊印刷的收稅稅則,詳細寫明了收稅的方式。請布朗幫忙向城裏的洋商轉達,告訴大家貿易並沒有中斷,讓他們放心進行貿易,隻要合法納稅,一切都不是問題。
聽完幕僚一字一句的匯報,朱珪沉默了片刻,他覺得海寇的說法大概是有道理的。
也許這群海寇真的是來收稅的。
朱珪還饒有興趣的詳細閱讀了邱通發的稅收稅則,發現收稅方法很簡單,按照桅杆數量,一根桅杆一千兩銀子,交完才準入港,出港免稅。這樣的話,一艘三桅大船,就需要繳納三千兩銀子。
朱珪覺得,海賊的稅收的也不貴。
當然這是相對於滿清的。
有的專家按照官府記錄的收稅賬冊,研究了半輩子後,驚喜的發現,原來史書上說的苛捐雜稅都是騙人的,大肆宣傳明清時期中國的稅率是世界最低雲雲。
這些專家,真的讀書讀傻了,他們竟然不知道官員記錄的賬目,隻是給上麵看的,交給官府的錢當然少,可交給官員的錢,卻不能少。
按照朝廷頒布的正稅算起來,中國曆朝曆代的稅率都不高,明清時期農民的稅收甚至隻占收成的百分之五,可是老百姓還是活不下去了,還是覺得苛政猛於虎,為什麽?因為官員給自己撈錢的時候,可不會考慮朝廷的正稅是多少,隻會考慮百姓身上能榨出來多少。
這種勒索,連財大氣粗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都受不了,所才有了英國船長洪仁輝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去北京告禦狀的事情。(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