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節 正人做事更可怕

字數:3309   加入書籤

A+A-


    周琅在廣州推行的稅則,很快就在擔心今年貿易會泡湯的洋商中間傳播開了。

    洋人並不想見到廣州貿易斷絕,對這份稅率紛紛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大多數是不願意接受的。

    盡管周琅收的稅,並沒有粵海關的各種黑白收費加起來高,可問題是,他們習慣了由粵海關收稅,現在給周琅交了稅,還要給粵海關交嗎,不交的話,對方會同意?總之他們認為這是中國兩個不同政權自己的內戰,不希望影響到他們的利益,他們絕不接受重複征稅。

    於是他們推舉布朗為代表,去跟廣州官府和周琅艦隊同時交涉和溝通。

    朱珪不像其他官員那麽大架子,他願意接見布朗,他認真的聽取布朗的意見。

    布朗表示,他們並不是不願意交稅,但不能重複交稅。他們願意繼續按照粵海關的稅率納稅,但如果廣東官府不能驅逐占領黃埔港的軍隊的話,他們不得不被迫向這些駐軍交稅,在這種情況下,布朗希望交給黃埔駐軍的稅收,可以從交給海關的各種費用當中扣除。

    朱珪認真的聽完後,告訴布朗說,收稅的事情去找粵海關。

    粵海關監督不是那麽容易見的,布朗隻能通過蔡世文表達意見,結果粵海關回複,一毛錢都不能少,並告訴布朗說,這天下還是大清的天下,反賊長不了。

    布朗還跟城外的占領軍交涉,目的是降低稅額,他不能接受一根桅杆一千兩的稅額,表示他們最多能接受一艘船總共繳納五百兩。

    當然邱通也不可能接受。

    時間已經都了夏天,廣州積壓了大量他們訂購的貨物,商船卻都滯留在澳門等待消息,在耽誤下去,越來越多的商船就要無處停靠了,夏季可是來中國的航海時間。單靠澳門港,是停靠不了那麽多船的。

    這幾年英國人已經成了廣州貿易的霸主,除了東印度公司之外,英國私商貿易增長也很快,英國已經占了廣州外貿額的四分之三。所以布朗與其說是在代表所有洋商,不如說是為了英國的利益在奔波。

    他見交涉無果後,馬上派人去福州,找周琅交涉。他希望周琅的艦隊至少豁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稅收,至少應該豁免一部分。

    可布朗此時還不知道,對貿易威脅最大的,其實並不是周琅的軍事行動,也不是臨時的收稅行為。幾天之後,布朗就發現,今年的廣州貿易恐怕真的要失敗了。

    兩廣總督竟然下令斷絕貿易,通知了廣州十三行今年不得跟洋人進行任何貿易,還派人阻斷廣州城外的河道,嚴禁任何船隻進入黃埔。

    朱珪的行動真的逼瘋了已經快要撐不住的十三行商人門,他們這幾年流年不利,又是被周琅勒索走了上千萬銀元,又是丟失了一大半茶葉貿易,這一切都是周琅惹的禍,他們是恨死了周琅。

    許多商行都是靠借債撐著,其中不少還是向周琅背後支持的連利行借的,利息雖然比行市低得多,可沒有貿易,他們別說還錢了,維持目前的生活和跟官府的人脈都做不到。

    行商們也行動了起來,他們不敢找城外的占領軍遊說,不提會不會被抓起來,萬一官府追究他們一個私通海寇的罪名,他們也承擔不起。他們隻能讓他們的總商出麵,去找粵海關求情,希望能開放貿易。

    海關監督也很升起,朱珪莫名其妙突然就要斷絕貿易,這不是斷海關的財路嗎,沒有洋船來,他們的收入可是要大降的,關稅收不收的上來他們不在乎,可海關監督大人今年的收入不能少啊,和珅和大人哪裏的孝敬可從來不打折扣。

    反正朱珪的這一行動,讓人人都感受到了壓力。

    海關監督等一大批廣州官員去朱珪哪裏求情,每個人身後都站著不同的利益集團。

    但朱珪就一句話,堅決不肯貿易。理由十分充足,他掌握了不法商民私通城外的賊寇,在向賊寇出售糧草的證據。所以阻斷廣州城外通往黃埔的水道,目的是斷絕賊寇的糧草。

    至於十三行的問題,朱珪的理由也很充足,夷人跟賊寇暗中勾連,如果允許跟夷人貿易,也等於是資敵。

    資敵的大帽子扣下來,別說那些商賈了,官員們也噤若寒蟬,誰也擔不起這個罪名啊。

    結果廣州的貿易就這邊被阻斷了。

    廣州這座城市對外貿的依賴,已經形成,數以萬計的人依靠貿易為生,朱珪對這些一點都不在乎。

    他是一個很正派的人,可有時候這種正派人做事,真的太恐怖了。在他們心裏,隻要麵對正確,隻要理念高尚,就不計後果。

    朱珪阻斷貿易,難道真的是為了防止資敵嗎?現在黃埔占領軍的物資來源,已經不是廣州,而是下遊的東莞、香山等地,就算從這裏采購不到物資,還有福建,還有台灣呢。掌握著製海權的周琅,是不可能在陸地上封鎖住的。

    這些道理朱珪不可能不懂,但他隻需要一個理由,斷敵糧草,隻是一個理由而已。

    真正的原因,還得從布朗找朱珪請求降低稅收的時候說起,看到洋人對貿易的重視,朱珪恍然大悟。

    夷船是關鍵,海寇來廣州城,可不就是衝著這些肥碩的夷人商船來的嗎,不就是想從夷人身上咬一口肉嗎。

    既然如此,那幹脆不跟夷人貿易,夷人的船就不來了,到時候海寇弄不到錢,又打不下廣州,也就不可能賴著不走了。

    這些文官就是這麽可怕,他們不會考慮百姓的生計。

    也許當年喪心病狂的沿海遷界策略,也是朱珪這樣的人物向康熙提出來的吧,為了勝利犧牲小民在所不惜,至於是犧牲一個,還是犧牲一群,並不重要。最早提出要在沿海堅壁清野的就是一個叫做王啟祚的漢人官員。

    朱珪沒想到的是,他的辦法不但退不了賊寇,反倒會讓賊寇更堅決的在城外站住腳,而且會引來賊寇新的行動。

    因為由於朱珪斷絕貿易的態度,讓許多洋商感到了絕望,他們開始放棄進行今年的廣州貿易,將目光轉向了貿易氛圍更為寬鬆的福建。(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