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節 建立棉紡織工業
字數:4430 加入書籤
長麟是戴罪之身,險些就被抄家,幸好家人賄賂了和珅,以及乾隆一直比較器重長麟,重要的如抄家的大案,都會讓長麟辦,這才保住了身家性命。
最後定的罪名是,寬宥伍拉那黨,就是說長麟對伍拉那一黨太包庇了。
事實上長麟身上最嚴重的問題是,兵敗於台灣。
隨著陳周全日益坐大,不但把清軍兩次從台灣驅趕出來,現在更是流竄到了浙江腹地。
而陳周全能夠做大,長麟肯定是要負責任的,如果他能剿滅陳周全也就不會有今天了。
所以浙江的壞消息越多,長麟就越是擔心,仕途他已經不考慮了,他考慮的是能不能保住現在的富貴。他雖然被剝奪了爵位和官職,可還有相當的家產,如果陳周全越來越猖獗,沒準會把他再次牽連進去。
當和珅派人來告訴他,要起複他署理兩廣總督的時候,長麟真的都不敢相信。
可馬上一打聽才知道,原來廣東現在可不是什麽好地方,對和珅的感激也就消失不見,本來還打算給和珅送禮的,也不送了。
不過冷靜下來之後,長麟的禮物又送到了和珅府裏。長麟發現,也許他真的可以在廣東做的長久一些,因為現在攻打廣州的是周琅,不是陳周全。雖然他一直認為周琅才是心腹大患,可他也一直認可周琅容易溝通的優點。
打是肯定不能考慮的,周琅既然能夠打下整個福建,那麽打下廣東的能力肯定也有。至於為什麽周琅沒有打下廣東,長麟也百思不得其解,或許朱珪在廣東的防備是得力的也說不定。
朱珪守住了廣州城,卻被免職,這讓長麟感到不可思議,但這年頭不可思議的事情還少嗎。
長麟覺得,自己去了廣州,能維持目前的狀態就不錯了,那麽想把官當的久,上頭就得有人,所以他最後還是派人去給和珅送了重禮。
赴任刻不容緩,乾隆的敕旨讓他一個月內必須到廣州接替朱珪,不得耽誤。
到了七月,周琅派往印度去的貿易艦隊返航,取得了相當的收獲,那些試銷品雖然銷售情況不樂觀,賣出去的很少,大多數都委托給東印度公司代賣,但主營的十萬擔茶葉卻一掃而空,根據賬目,獲利高達一百二十萬兩銀子。但並沒有全部變現為先進,大多數又采購了印度商品,而且主要提供商就是東印度公司,最後隻帶回來五十萬兩現銀,其餘都是貨物。
這些貨物主要有棉花、鐵錠、硝石和鉛,價值七十萬兩白銀。東印度公司總是極力向中國商人推銷他們的商品,因為總是用現銀從中國購買商品實在是不方便,他們已經通過政治控製印度,通過收印度人的稅來購買印度的商品,在印度已經不需要用現銀采購商品了,可對中國依然毫無辦法。
隨著廣州一口通商,一步步雖然緩慢,但逐步完善的商業市場,讓東印度公司開始展現出壟斷權力。他們在廣州就用這種壟斷權,極力推銷英國商品,利用壟斷地位強行推行配額貿易,要求他們的合作行商,必須購買一定比例的毛呢。英國產毛呢確實質地精良,但問題是廣州地處亞熱帶,不穿衣服都嫌熱,穿毛呢等於自殺。
而此時十三行相對於早期的壟斷地位已經大大下降,因為諸如盛住這種官員,總是試圖增加行商數量,讓他們得到的孝敬更多,十三行最多的時候高達三四十家行商。十三行商家有幾十家,英國東印度公司卻隻有一家,他一家就壟斷了一大半茶葉采購量,因此雙方地位對比發生了逆轉。
就連潘振承這樣的總商,也不得不大量進口英國人的毛料,然後送到北京給權貴作為禮物。
東印度公司跟周琅進行商業結盟之後,他也試圖向周琅推銷他們的毛料,但被周琅拒絕了。
不過周琅對於進口貿易擴大也很支持,他並不覺得一味的順超是好事,貿易還是平衡一些更能長久。如果能夠打開跟印度之間的貿易,兩國的體量會讓貿易量劇增,進出口收獲的稅收對周琅更有意義。
可就像中國商品在印度沒有市場一樣,印度商品在中國也很難找到市場,雙方的手工業門類都太齊全了。漫長的運輸距離帶來的成本,讓普通商品到對方的市場上根本沒有優勢。
但有一些商品,則一定有市場,那就是必需品和戰略物資。
所以周琅向東印度公司下了大量硝石訂單,為自己的火藥工廠采購原料。周琅的控製區域,現在不缺木炭、不缺硫磺,唯獨缺硝石。所以隻能大量向東印度公司采購,他們不但在印度擁有硝石礦,甚至為英國提供智利硝石。
東印度公司試圖推銷而被周琅拒絕的另一種商品,就是萬惡的鴉片。周琅嚴詞拒絕,並且明確下令,禁止鴉片進入福建口岸,走私鴉片罪行嚴重,以投毒罪論處。周琅對福建海域的控製,比滿清對廣州的控製要強很多,所以走私鴉片在廣東泛濫的現象,並沒有出現在福建。
除了硝石,周琅對印度商品最看好的是棉花,一來印度棉的長絨比中國本地的土棉更容易紡織,更有韌性,二來周琅認為未來中國的棉花生產前景也不會好。
英國人可以在印度強行推動棉花種植,但周琅絕不可能在中國推動這種政策,因為英國人可以不在乎印度是不是爆發饑荒,周琅卻必須為糧食安全考慮。
所以周琅同意向東印度公司訂購二十萬兩銀子的印度棉花,而且答應會繼續擴大,前提是東印度公司幫周琅從英國進口一整套最先進的紡紗和紡織機,並雇傭一批英國顧問,周琅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把英國的現代紡織業引入中國,他也直白的告訴東印度公司,隻有福建可以大規模生產棉布,才會對印度棉花有持久的需求,因此向周琅提供紡織業技術,對東印度公司也是有利的。
唯一的障礙是英國禁止機器,尤其是紡織業機器出口的禁令,相信如果東印度公司努力的話,別人衝不破這禁令,他們卻可以,他們能讓英國廢除高額茶葉稅,沒道理不能讓他們向中國出口機器開一道口子。
不過東印度公司這裏還沒有確定的消息,周琅卻從其他渠道弄到了需要的機器設備。
引入現代紡織業,周琅是當作戰略來執行的,因為絕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進程,都是從棉紡織業開始的,英國自不用說,工業革命幾乎就是紡織業革命,後來的法國、美國、日本都是如此,就連身處歐洲內陸山區的瑞士,竟然都是以紡織業開始工業革命的。
為什麽這個行業如此重要,因為它是第一種也是最容易成為標準化大工業生產的行業,原因是紡織品是除了糧食之外,第二重要的必需品,每個人都需要,市場就很巨大,更能支撐起大工業生產。
如此重要的產業,周琅當然不會完全把希望放在東印度公司身上,畢竟英國有禁止出口機器的禁令,盡管這種禁令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很多國家都通過走私或者偷盜的方式竊取了紡織業技術,比如美國的工業之父斯萊特就是從英國移民的紡織技術人員,通過複製英國紡紗紡織技術,不但發了大財,還成為了美國的英雄,法國大革命之前,紡織行業中就有900多台英國機器。
這個時代,機器行業還不可能像紡織業一樣成為大工業,即便是英國,也停留在手工業時代,所以法國、美國這些國家能夠輕易複製英國的機器,隻要英國機器到了中國,周琅相信中國工匠也能複製出來。
因為法國和美國都已經出現了大紡織業,所以這兩個國家也有生產紡織機器的能力,法國爆發了革命,本國的產業發展都中斷了,法國商船已經很難來到廣州,即便通過英國海軍的重重封鎖僥幸有商船抵達,但也未必能將整套機器送來,相比之下,美國就安全多了。
所以周琅選擇的備案,是向美國人訂購了一套同樣的機器,聘請美國人提供技術支持,在漳州開辦一家紡織工廠。
結果去年冬天向美國商人提出的要求,今年夏天他們就完成了交易,這個效率比英國高了太多了,相比美國商人,東印度公司簡直太官僚了。
當然,美國人的速度之所以能這麽快,並不是美國商人的個人能力有多強,而是因為他們說服了美國政府幫忙。
美國政府之所以願意幫忙,又是因為周琅答應美國商人,一旦工廠建好,所有棉花將由他供應。
商人當然是為了開拓自己的生意,畢竟他也不像每次來中國購買茶葉,都要拉來一箱箱銀元,這不但很危險,而且純粹是為了單項采購茶葉。可如果能打開美國向中國的棉花出口,他就可以將美國棉花賣到中國,換取中國的茶葉,這樣一來,他的單趟貿易就變成了雙向貿易,把棉花出售給中國人可以盈利,把茶葉拉回去賣給美國人還能盈利,一來一回,也許利潤就翻番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