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節 和珅的自導自演

字數:5743   加入書籤

A+A-


    周琅已經退到了通州,他完成了跟和珅的配合,不得不感慨和珅的導演天分。

    根據與和珅的約定,他會在和珅攻打圓明園的時候佯裝不敵撤走,把圓明園、頤和園留給豐紳殷德。

    接著為了取信,他會丟幾百門大炮給豐紳殷德,豐紳殷德會繼續追擊。

    這時候周琅會派兵襲擊一下帶著“糧草輜重”的豐紳殷德大軍,豐紳殷德會親自斷後,然後將這些“糧草輜重”交給周琅的軍隊。

    這些糧草輜重裏有什麽,大家心知肚明。

    豐紳殷德帶兵攻打圓明園,軍隊中那些一起的八旗子弟看不出毛病,因為一路都是豐紳殷德在前猛打猛衝,他們隻是跟著一路看到敵軍敗退,不會生出疑惑。

    讓他們跟著打兩場勝仗,也是讓他們見證豐紳殷德的軍功,之所以要有那一敗,就是為了交割保密,周琅一打,殺上一批人,把這些權貴子弟打的心涼,然後豐紳殷德提議讓他們突圍,自己斷後,這些人肯定馬上答應,然後就剩下豐紳殷德和他的包衣完成交割,這件事就保住了秘密。

    所有計劃嚴絲合縫,十分縝密,沒有一絲漏洞,即便是跟當事人對峙,也找不出半點毛病,和珅這導演的功力實在是奧斯卡級的,讓周琅都不由得佩服,這麽個人才,怎麽就是個貪官呢,如果投靠周琅,保準能建一番功業。

    在這麽複雜的局麵下,周琅也不怕和珅騙他,他還沒撤軍呢,大不了繼續攻城。

    甚至連那些財物都沒有清點,原封不動的送到天津,他相信在這方麵,和珅不敢騙他,這種見不得光的買賣,往往更誠信一些,否則一旦曝光,雙方都沒什麽好下場。而周琅反倒是不怕曝光,和珅哪裏敢欺騙周琅呢。再說了,還是那句話,周琅還沒撤走呢。

    可接下來的局麵,讓周琅覺得有些不爽了。

    不知道出了什麽鬼,北京軍隊竟然開始接二連三的出擊,全都是騎著戰馬拿著彎刀,也不講究陣形,嗷嗷叫著往前衝的。

    這不按劇本來啊。

    跟和珅的協議是,拿到錢後,周琅就會撤軍,此後雙方不要再聯係了。

    但周琅已經準備撤軍了,北京的八旗兵跟打了雞血似得來玩命,這是抽哪門子風。

    周琅不高興,前線軍隊就狠狠殺了一批八旗鐵騎,然後他們才老實了下來。

    周琅不知道的是,北京城裏,賊寇不諳武藝,隻要衝進了砍殺,對方就隻有引頸就戮,這些說法已經傳開了。

    那些看到豐紳殷德都能立下大功的權貴子弟門不由的心癢癢。

    城外的情況他們大致也知道一些,賊寇炮打朝陽門,繞道洗劫了圓明園、頤和園。

    這讓他們不由的想到明朝人當年評價他們祖先的那些文字,什麽“大掠五府,飽掠而去”,“曆時三月,飽掠而去”,“凡半年,飽掠而去”,“屠四郊,飽掠而去”,核心詞是飽掠而去四個字。

    可他們的祖先當年入關搶掠,不過搶的是一些州縣,搶的是平頭百姓。可是這些海寇,他他,他搶的可是皇上啊。圓明園、頤和園被洗劫一空,這這,這他們得了多少好東西啊。

    一想到周琅飽掠而去,飽掠的還是皇上家,而且還是一群不諳武藝的烏合之眾,八旗子弟們就按捺不住想要出擊。

    豐紳殷德做的,憑什麽老子做不得,豐紳殷德有幾斤幾兩誰不知道,老子揍他跟揍孫子似的。

    這樣想的人有萬萬千,於是相互一聯絡,紛紛請戰,皇帝見軍心可用,就批準了幾家孩子出擊。

    結果是死傷盈野,再也沒人敢提出擊了。

    也沒人羨慕周琅飽掠而去了,人家平本事飽掠,憑什麽羨慕。

    和珅這時候,早就把京城裏那些閑言碎語放到了一邊,不管其他權貴子弟多麽不信,他兒子這件大功都跑不了了。

    他先是將奏報整理出來,讓豐紳殷德上書向嘉慶請罪,說什麽因為大意中了賊人埋伏,折損了不少人馬,丟了糧草輜重,他請求降級。

    嘉慶好言寬慰了一番,說豐紳殷德果斷出擊,兩勝一敗,有功無過,還要奏明太上皇,好生嘉獎。

    和珅對乾隆的說辭,就是另一套了。

    乾隆跟嘉慶不一樣,嘉慶沉穩內斂,做事一板一眼,有功一定會賞,大功大賞,小功小賞,不會因為自己喜歡或者不喜歡而另眼相看;乾隆不一樣,乾隆是一個性情中人,他高興了,做什麽事都不奇怪。

    所以和珅對乾隆說,其實他兒子沒啥本事,就一顆忠君之心,別的還能忍,一聽圓明園被占了,氣的吃不下飯,決意出城殺賊,臨走遺書都寫好了,交代家人照顧好妻兒。

    乾隆快九十了,越來越好蒙蔽,越來越情緒化,也覺得這孩子孝順。尤其是立遺書,還不忘妻兒,的妻兒可不就是乾隆最疼愛的女兒和外孫嗎。

    乾隆一動情,馬上就賞,賞一等輕車都尉,將來若襲爵,可擇一子另襲該爵,賞銀五千兩,另有珍寶賞賜若幹。

    錢和珅不在乎,但那個一等輕車都尉卻價值連城。不是說這個爵位本身有多高,而是意義重大。

    和珅的父親常保隻是一個三等輕車都尉,和珅襲爵之後,現在升到了伯爵,可和珅是襲爵的。現在豐紳殷德是靠著自己的軍功,給和珅家又掙了一個爵位。且不說這個爵位有和珅幫襯的情況下,用幾年能升到男爵子爵,至少和珅的第三代可以有兩個襲爵之人,廣大門楣了啊。

    而且這是將兒子推上了前台,他就這麽一個兒子,他掙下的家業足夠豐紳殷德受用了,可豐紳殷德能不能守的住,他沒半點信心,和珅爭鬥了一輩子,贏了很多次,但也得罪了很多人,如果他一死,誰也說不好有多少人會對合家下手,必須讓兒子有自己的勢力,這才能保得住富貴。

    所以這些年他趁著乾隆昏聵,不斷的給豐紳殷德加官進爵,可官升了,個人能力,和權勢還是那個樣。

    現在好了,不但給他賺足了軍功,而且一起出城的那群年輕權貴子弟,就是豐紳殷德最好的人脈網,等這些年輕人成長起來,滿清朝堂都是他們下一代的,他們抱成團的話,豐紳殷德也就高枕無憂了。

    想到這裏,和珅終於覺得那筆錢花的值了。

    周琅這邊開始撤退了,依然是交替掩護,互相接應,比進軍時候更謹慎,撤的很慢。

    周琅步步為營,可清軍卻出動了,步步緊逼,倒也不進攻,就是遠遠的吊著。

    蒼蠅一般,讓周琅煩不勝煩,不管這些人吧,玩意給他找一個孔子,冷不丁咬你一口,太不劃算。管他們吧,都是一群騎術出色的馬兵,追都追不上。

    按照馬大雷的說法,這些人可以在馬上耍雜技,大概是關外的馬兵,看穿著應該是蒙古人,至於是不是蒙古八旗就不好說了。

    這些蒙古輕騎兵沒有攻堅陣的能力,弓箭吊射也被空心方陣克製,沒有任何機會,但卻讓周琅撤退行動撤的很辛苦。

    一直走了一個月才走到了天津,而他們也一路跟到了天津,周琅離開通州,他們進入通州,現在周琅到了天津,他們也來了天津,周琅算是知道這些人的目的了,就是跟在後麵收複城市,混點功勳。

    到了天津後,命令士兵立刻休整,實在是太累了。

    周琅其實也是不得不走了,這一場北伐,損失非常大。

    他帶來了四萬八千大軍,一路打到北京城都沒什麽大的損失。來之前做了充足的準備,冬衣都備齊了,穿著英國毛料製作的外套,防寒保暖,雖然低估了北京這個時代的氣候,一個個凍成狗,可沒有出現傷亡。

    誰想到,到了春天,萬物複蘇,各種疫病也複蘇了,士兵們扛過了嚴寒,卻被疫病給擊倒了,軍隊中流行起了瘧疾。

    不斷的有非戰鬥減員,一旦出現兵役,周琅馬上采取隔離、撤走的辦法,將傷病員撤往後方,在醫院中進行救治,死亡率倒是不高,可戰鬥力影響很大,他從北京撤軍的時候,三萬八千人就隻剩下了兩萬人,這也讓他完全無力真正打北京了。

    先後受到疾病洗禮的部隊,死了一千兩百人,比戰場上陣亡的多了十倍。

    這讓周琅的心情很不好。

    給一直留守天津的構全下達命令。

    “我打不動了。你給我狠狠教訓一下城外那些騎兵。能殺多少殺多少,把他們一次殺怕,跟狗一樣跟著,讓人倒胃口!”

    周琅確實是氣壞了,他的軍隊狀態不好,偏偏被這些人弄得始終不能放鬆,導致路上又有上百人病死。

    勾全,是周琅麾下資曆最淺的副將,但他整體的資曆其實不淺。

    他是第一批被科林征召的左營士兵,比周琅手下完成訓練更早,戰鬥經驗更豐富。

    隻可惜他跟錯了人,周琅整編之後,他才從周琅麾下把總做起,一步步爬到現在的位置,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可勾全對城外的蒙古兵也沒辦法,對方騎術出色,不願意跟你打的情況下,你根本就抓不住對方,老虎吃天無處下口。

    在天津足足休整了一個月,周琅的部隊才緩過來,城外的蒙古兵依然沒走,他們等著收複天津呢。

    周琅偏偏不想讓出天津了,反正跟和珅的協議也沒有關於天津的內容。

    繼續留下勾全。

    “讓他們在城外待著,我不信他們還能把馬騎上城牆。你就在這裏守著,如果有人想讓你走,告訴他,沒有四千萬兩,提都不要提!”

    這時候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讓惱恨的周琅把火氣全撒在了和珅身上,如果和珅還想做生意,就得繼續出血。

    這真是一物降一物,縱橫京津正正半年,沒有敵手,偏偏對一群蒙古牧民沒有辦法。

    周琅沒有避諱其他人,結果聽到又可以收錢的魏連理馬上主動請纓。

    “大帥,卑職願意留下來幫苟大人清點賬目!”

    周琅想了想,魏連理做這種事可能比勾全更合適,於是就同意他留下了。(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