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節 規範商業體係(1)
字數:4485 加入書籤
這件事不容易做,最難的在於得到當地商人的新任。
他們連清政府都不信任,怎麽可能新任初來乍到的周琅呢。
洋人倒是很積極,其實洋人普遍認同周琅在福建的貿易政策,看好周琅,否則膽小如鼠的葡萄牙人也不可能敢出兵了,萬一滿清打回來,他們不擔心報複?
不等周琅去請,洋人自己都在想辦法跟周琅談判,他們有的擔心周琅跟過去的滿清官員一樣,很難打交道,希望盡快確定貿易規則。
現在滿清的官府被打破了,新的政府還沒有建立,那麽貿易該怎麽管理,洋人很關心。
周琅告訴他們,會先按照福建模式,組建起海關衙門,之後的管理辦法會印刷成冊向各國商館發放。
製度肯定會改革,福建沿用的是從東港帶來的,東港早期的模式是周琅跟荷蘭人一起商議出來的,但運作中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還是水土不服的原因,荷蘭的一些管理辦法,放在中國跟中國商業文化會起衝突。
所以現在占了商業最發達的廣州,周琅覺得有必要總結經驗,進行改革。
可老外很積極,本地商人則避之惟恐不及。
周琅專門派人去請他們,還是跟這些人都打過交道的魏連理,但就是沒一個肯出山的。
十三行商人確實在清政府的壟斷保護下,取得了壟斷性利潤,但這幾年實在是被官府勒索怕了,賺夠了錢的,早就想擺脫十三行的束縛,像潘家這樣的,可官府一直不讓,說他們家境殷實,豈能讓他們置之事外。
潘家其實很渴望轉化社會身份,他們家最優秀的人物,並不是現在的掌舵者潘有度,家族地位最高的是他的弟弟潘有為,因為潘有為考中了進士,還參與了四庫全書的編修,現在是滿清官員。
那些在十三行貿易中虧損的,更是不像趟這趟渾水了,以前給官府送禮都擺脫不了這個身份,現在傻子才會去繼續幹這一行呢。
搶著頭皮上的也有,一群外行,豔羨十三行財富的小商人打破頭想擠進來,但周琅覺得他們沒有足夠的經驗,沒有背景,對他重開貿易沒有幫助。
十三行商人一個個躲到鄉村不肯出頭,周琅隻能耐心讓魏連理一個個登門拜訪。
潘家、伍家、葉家和盧家,四大行商都要拜訪道,老行首蔡世文也要招呼到位。
經過魏連理舌燦蓮花一般的遊說,蔡世文和伍秉鈞才勉強來求見周琅。
周琅是認真跟他們談的,表示希望他們繼續經營,盡快恢複廣州市麵。
茶葉貿易一去不回了,廈門和福州成了新的茶葉中心,一個壟斷閩北,一個壟斷閩南的茶葉貿易,廣州也隻能依靠當地茶葉維持,盛世不再。
可廣東繁榮的手工業還在,轉型後,應該還是大有可為的。
蔡世文表示,他已經有心無力,家裏改變賣的都變賣了,實在無理進行從事行商經營,更不可能擔當保商職責了。
這兩人不太放得開,一味的推脫,周琅本不喜歡強人所難,但現在需要他們。
耐著心詳細了解他們經營中的困難,發現現金流一直是一個製約,周琅了解,進出口貿易是需要壓大量的資金,所以許多國家為了刺激貿易,往往由國家開辦進出口貿易銀行,為進出口貿易提供信貸支持,周琅正好可以做這件事。
他們第二個擔心的,就是官府的勒索和限製,勒索無度,限製無常。根據統計,十三行從成立到解散,每年向官府報效的銀子高達70萬兩,這是向朝廷明麵報效的,不是納稅,而向官員個人報效的,就沒有記錄了。反正皇帝過壽,大婚,嫁女兒他們都要報效,打仗,救災,乾隆南巡,他們還要報效。跟勒索一樣讓他們害怕的,則是限製,清政府對貿易做了很多限製,有限製生絲貿易的,有限製鴉片貿易的,大多數的限製都有實際考慮,周琅可能也會繼續禁止。但這些限製,時有時無,本來好好的貿易,突然官員來了,說那年哪個皇帝要限製這個貿易,這個生意不能做了,一下子就讓簽訂了合同的商人手足無措起來。隻能塞銀子通關。
第三個擔心的,則是人身安全,做生意破產了,官府不但罪責,查抄家產,還會將人發配充軍,至於會是那種結果,完全看官員的喜好,看事情鬧得大不大,一旦鬧大了,鬧到乾隆麵前,這個商人基本上就拉倒了。
總之就是,在清政府的管理下,十三行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多,權力卻沒有增加,導致越來越沒有經營下去的必要了。康熙、雍正年間的貿易情況還算好,潘家趕上了好時候,潘振承做了幾十年總商,那時候權力相對較大,報效相對較少,讓潘家積攢下了上千萬的家產,可乾隆年間,尤其是乾隆晚期,貪官實在是太多,貪的又實在是太狠,就讓十三行有些撐不住了,基本上倒閉破產和發配的老行商,都是乾隆年間的。
周琅首先向倆人保證:“你們知道,我是一個海寇。在我眼裏是沒有士農工商之分的,今天士人,明天農人,後天商人,人就是人,哪有什麽高低貴賤之分。人隻有好人和壞人,做好事的是好人,做壞事的是壞人。隻有良民和刁民之分,遵紀守法的是良民,作奸犯科的是刁民。僅此而已。我請你們來呢,是想商量出一個恢複貿易的辦法。你們不用著急,我也不會強迫你們繼續做行商,其實我也不打算設立十三行了。以後就隻有普通商人,誰都可以跟洋人做貿易,隻要照章納稅,官府不會幹涉。”
周琅表態完,也許是誠意打動了他們,也許是想博一下周琅是一個說話算話的人,或者賭一下周琅能在廣東站住腳,倆人第二天恢複表示願意繼續出麵經營。
周琅這才繼續跟他們討論,這次還請來了英國、荷蘭、法國等商館的代表,大家坐在一起集體討論,繁榮貿易,必須是貿易雙方的利益都照顧到,否則這貿易是做不長的。這談不上誰管理誰的主權問題,沒有尊嚴成分在內,都是平等的貿易關係。在擴大貿易這個目的上,大家是利益共同體。周琅還請來了亨利皮特,授命他為中國(東印度)公司的代表。也參與貿易章程的討論。
這一討論就是十幾天,一口通商存在幾十年的弊端都被翻了出來。
會議的結果行商也好,洋商也好,都很滿意,甚至說期待,因為周琅的態度是洋人在中國從來沒見過的,也是行商們在中國官員身上從未見過的,沒有高低貴賤的觀念,對誰都能平等的交談和溝通,而且十分認真的聽取大家的意見,尤其是這一點,普通人不在乎,越是有身份的越是在乎,因為這東西叫做尊重。
周琅同意洋人提出的,廢除各種陋規的要求,那種類似於勒索的,完全不透明的收費方法,實在是讓他們風險太大,本來預計可以盈利的一次貿易,有可能因為官員胃口突然變大而虧損。
周琅承諾,以後關稅征收會變得透明,這點進行過福建貿易的都應該清楚,雖然稅率卡斯比廣州要高,但很透明,多少就是多少,沒有額外收費,不會因為海關監督過生日,突然增加收費。如果稅率更改,也一定會公示。
對行商表示,會開辦一家專門給商人提供借貸的機構,利息會很低廉,一個月以內的短期融資會壓低到一厘(百分之一),而他們之前的月息往往高達六厘(百分之六),加上利滾利,行商們借貸的成本往往在3分(百分之三十)道5分之間,大清律例規定的最高利潤是36%,這已經算是高利貸了,同時期英國借貸利潤已經壓低到了10%以下,這就是擁有完善和發達的金融市場和沒有完善金融市場的區別。
當然這家信貸機構,不會隻服務於十三行商人,而是麵向所有商人的。
結束跟十三行和洋商的討論之後,周琅製定出了一係列新的製度。
大體上沿用了在福建施行的製度。
以簡單稅率為主,但增加了更多,覆蓋麵更廣的征稅對象。
在福建,之前除了茶葉稅外,隻征收固定的進港稅,這相當於對大多數商品沒有征稅,征稅對象是茶葉和商船,盡管經濟鏈具有傳導效應,這些成本會攤派到其他商品上。可周琅現在要的是增加稅收,所以多一個名目就多一種稅收。
這是短期考慮,長期考慮則是,征稅對進出口產品具有調節作用。比如對非必需品、奢侈品加重稅,可以有效遏製這些非必需品的進口,在不影響大多數人生活品質的情況下,降低貨幣外流,讓貿易向更有利的方向發展。
不過由於征稅成本,和監管難度問題,周琅還是沒有開征那些有大量人為操作成分的稅種。茶葉為什麽征稅,因為茶葉貿易建立了標準化模式,出口的都是一箱一箱的茶葉,標準箱是五十斤。其他商品則大多是散裝,除了鴉片之外。(101novel.com)